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調研試卷帶答案

時間:2017-10-19 15:48:39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調研試卷(帶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中國古代錢幣的文化內涵

  王永生

  中國古代錢幣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隨著生產的發展,人類社會出現了最初的分工。當產品有了剩余,就出現了交易。《詩經》所記載的“抱布貿絲”“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況。有了交易,就會產生貨幣。從商代中晚期出現銅貝開始,歷經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布幣、秦半兩、漢五銖、唐開元,直至延續到清末的制錢。錢幣貫穿于中國古代的悠久歷史長河,并體現出在文化發展中所具有的連續性、階段性及承繼性,全方位地承載和涵蓋了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繼了禮器玉琮的觀念,表現為圓形方孔。其中蘊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是古代陰陽八卦學說的具體體現。這種“外圓內方”“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對中國古人的處事原則、行為規范,乃至中國古代的建筑結構、風水習俗等都有深遠的影響。

  圖飾上,不用人物或動物圖案而專為文字。錢幣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謂大篆,秦以后是小篆。

  六朝以后多用隸楷,蜀漢直百五銖的直百兩字是隸書,這是中國錢幣上最早出現的隸書。唐代開元通寶錢使用的也是隸書,即所謂八分書,相傳是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宋代文學藝術空前繁榮,表現在錢文書法上,更是豐富多彩,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各種書體全有;每種錢幣至少有兩種書體,甚至有三種,稱為對錢;錢文書法中有蘇東坡的“東坡體”、宋徽宗的御書“瘦金體”。一部錢幣史所呈現的幾乎就是一部中國古代書法史。

  技術上,先秦使用范鑄,早期為泥范,基本是一錢一范。從漢代五銖錢開始,加鑄外郭,此項技術的采用,便于保護錢文,減少磨損,明顯較同時期歐洲的鑄錢技術先進。紙幣的使用則促進了造紙技術和雕版印刷術的改進和發展。無論是鑄造銅錢還是印刷紙幣,因為要滿足社會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當時最成熟的技術;而從防私鑄及防偽造考慮,所采用的又必定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因此,可以說一部錢幣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史、造紙史和印刷史的發展歷程。

  無論是從形制、圖飾、還是鑄造或印刷技術上,乃至對外文化交流上,錢幣都集中和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歷史進程的實物見證。錢幣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社會產生重大變革或發生重要事件的產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錢幣的鑄造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原因,同時也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產生重要的影響。每一種錢幣總是在繼承原有錢幣的基礎上而有所發展,既有歷史的延續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從某種角度也可以說,一部錢幣史所串聯的就是一部中國古代史。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減)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貨幣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后,產品有了剩余,并用于交易的結果記載在《詩經》中的“抱布貿絲”便是早期交易的反映

  B.中國古代錢幣貫穿了漫長的中國古代歷史長河,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全面承載和涵蓋了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的文化信息

  C.中國古代錢幣是圓形方孔的形制,它蘊含的“外圓內方”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影響了中國古人的諸多方面

  D.只用文字而不用人物或動物來做圖飾的中國古代錢幣,從某種意義上說,所呈現的幾乎就是一部中國古代書法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代錢幣形制上的圓形方孔,繼承了禮器玉琮的觀念,可見“外圓內方”“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也影響著古代錢幣的鑄造

  B.宋代錢文書法相比之前更加豐富多彩,各種書體齊全每種錢幣上均有多種書體,有的還有名家書體,如“東坡體”“瘦金體”

  C.漢代五銖錢采用的加鑄外郭技術,較先秦的范鑄更便于保護錢文,減少磨損;且與歐洲的鑄錢技術相比,明顯更為先進

  D.無論是鑄造銅錢還是印刷紙幣,既要考慮防私鑄等因素又要滿足社會流通的需要,因此不能僅僅運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無論是商代的銅貝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布幣,抑或漢代的五銖唐時的開元清末的制錢,其產生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原因

  B.一部錢幣史從某種角度來說,串聯的是一部中國古代史,它從某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史造紙史和印刷史的發展歷程

  C.錢幣不是一般物品,它是社會產生重大變革或發生重要事件的產物和象征,既有歷史的延續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D.從形制圖飾鑄造等方面看,錢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歷史進程的實物見證,因而它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尋思想之光

  2017年1月14日,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辭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剛剛度過了他112歲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記了”當生命終極刻度停在“112”時,周有光曾經說的那句經典“長壽感言”,為告別添了一絲和暖的意味———一個思想有光的靈魂,終于被上帝想起了

  上海圣約翰大學是周有光早年求學之處,有人說,透過圣約翰的校圳———“LightandTruth”(“光明與真理”),似乎就能讀懂周有光歷經世紀滄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國知識分子的高貴品格

  圣約翰大學奠定了他治學的精神底色在圣約翰大學,周有光攻讀經濟學,但他還廣泛閱讀了

  文學世界史等各方面的書籍,受益頗深學校要求學生每天讀英文報,一位英國教師教導他們,每天看報要問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條最重要?”“為什么這條消息最重要?”“這條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問獨立思考,不知道就趕緊去查閱百科全書,這成為他一生治學的方法和習慣,他也因此積攢了極其豐厚的知識儲備后來,沈從文還開過玩笑,送他一個“周百科”的稱號,這仿佛成為一個奇妙的隱喻改革開放后,周有光擔任《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位編委之一,參與翻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

  50歲前,致力于經濟領域,50歲后,事業驟然改弦易轍1955年,新成立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急需人才,周先生從上海調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書,把他作為專才調入“文改會”,是因為他的“業余愛好”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初,他就關注語言文字,認識到語言文字在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說,語言使人類別于禽獸,文字使文明別于野蠻,教育使先進別于落后進入全球化時代,他更是極力推進語文現代化,指出教育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語文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前提

  周有光參與制定《漢語拼音方案》,參與設計推廣漢語拼音體系,后來被公眾譽為“漢語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極其謙遜,覺得這樣稱呼不好,多次對別人說:“讀過我書的人,決不會把那頂桂冠隨便加在我頭頂上”周有光還預測了21世紀華語和華文的變化趨向:華語將在全世界華人中普遍推廣;漢字將成為定形定量規范統一的文字,漢字在21世紀后期可能要再進行一次簡化;拼音將幫助華文在網絡上便利流通

  拜訪過周有光的人,都會注意到他僅僅9平方米的小書房,以及那張脫了漆的舊桌子別人覺得這書房太狹小了,周有光說:“夠了,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周有光走過了滄桑百年,作為上世紀的老人,他卻一直跟得上時代潮流,適應新科技,心里也始終裝著風云變幻的世界他曾對朋友說:“我是認真思考了這個世界的”他不斷反思個人思想發展歷程,總結中國現代化的經驗教訓,提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規律“五大自由”等思想,給當代研究者以深刻的啟發85歲退休后,他研究文化,完成了大約一半的著作百歲后仍然筆耕不輟,100歲出版《百歲新稿》104歲出版《朝聞道集》105歲時出版《拾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從世界看中國:周有光百歲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相關鏈接】

  ①我的小書桌面已經風化,有時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膠貼補,光滑無剌,修補成功古人頑石補天,我用透明膠貼補書桌,這是頑石補天的現代版

  ———周有光《窗外的大樹風光》(作于104歲)

  ②兩代宗師,半路出家堪稱語父;百年巨匠,一生歸宿可謂書童

  ———《中國楹聯報》2017年第三期(挽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記了”,從周有光的“長壽感言”,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知識分子面對死亡的幽默與坦然

  B.“圣約翰大學奠定了他治學的精神底色”,其中的“精神底色”是指豐厚的知識儲備,良好的治學方法和習慣

  C.周有光擔任《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編委,參與翻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而被沈從文稱為“周百科”

  D.周有光在《窗外的大樹風光》中寫到:“我用透明膠貼補書桌,這是頑石補天的現代版”體現了其“心寬室自大”的豁達與樂觀

  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挽周有光聯“兩代宗師,半路出家堪稱語父;百年巨匠,一生歸宿可謂書童”用“書童”贊揚了周有光甘為人梯的精神

  B.周有光認為,語言文字在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中有著重要作用,語言文字使人類別于禽獸,教育使先進別于落后

  C.雖然周有光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但其參與設計推廣的漢語拼音體系尚有許多不足,因此他覺得這樣稱呼不好

  D.周有光曾預測:華語將在世界華人中得到推廣,拼音將幫助華文在網絡上便利流通這些在今天已經成為現實

  E.周有光一生步履不停:早年專攻經濟,50歲后“半路出家”,由經濟轉入語言,85歲又成為文化研究者,百歲后依然筆耕不輟

  6.周有光一生在諸多方面均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其成就的取得見解的提出的內在原因(4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拾荒者

  她第一次來,他在看一份文件,沒注意到她。她在窗外探了探頭,輕輕地喊了聲:“阿弟。”他嚇了一跳,抬頭看到了一張干瘦而謙卑的臉。他驚得差點從椅子上站起來。

  她在窗外站著,摩挲著雙手,挺局促的樣子。“有沒有廢紙舊報紙賣,阿弟?”

  “哦。”他猶豫了片刻,臉上終于放松下來。“有啊,你進來吧。”

  她走進來,很快就把那些舊書舊報刊歸到了一起。看到她麻利的動作,他想了想,又從書櫥上翻出了些舊雜志,輕輕地放在了那堆她擺放得整整齊齊的舊報刊上。

  “一斤兩毛錢,阿弟。我去拿秤子。”她滿臉堆笑地說。

  “送你,都拿去吧。”他輕聲說。

  她再進來的時候,手上多了一個拖把。“我幫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臉上又有了那份謙卑。

  他心里突然煩躁起來。“不要了,你去吧。我要做事情了!”他板著臉說。

  “好好好。這個阿弟人真好……”她麻利地把那些舊報刊塞進麻袋,一只手拖著袋子,另一只手舉著拖把出去了。辦公室一下子空了下來,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

  她的聲音,她的樣子,她的動作,她消瘦的背影,她臉上謙卑的表情,太像他已經去世多年的母親了……母親去世的時候,就是她現在這個年紀。她現在的這個樣子,就是母親最后留在他記憶中的樣子……

  從這以后,他留了心,別人來收舊報刊,他一概回絕。他把所有的舊報刊都留給了她。屋角的報刊堆得有點高了,偶然間看到,他會在心里突然想起她。

  有一回,他到另外一棟樓去開會,看到過道上堆滿了舊報刊,他忍不住停下腳步觀望了一下。果然是她的收獲,她正在幫人家拖地板呢。她突然看到他,抬手捋了捋垂下的發綹,有點害羞地笑了。他也笑著點了點頭。剛好旁邊有同事看到了,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迅速收起臉上的笑意,很快走開了。

  她對他還是一副唯唯諾諾的表情。“阿弟,你人真好!”她總是這樣說。他笑笑,沒有接她的話。“阿弟”是這個地方父母對兒子的稱呼,也是哥哥姐姐對弟弟的稱呼,在更大的范圍內,只要是年紀小的男性,都可以這樣叫。母親一直到臨終,都是這樣叫他的。她的聲音太像母親了。

  她漸漸在機關大院混熟了,生意越做越順。要過年的時候,他看到她購置了一輛破舊的三輪

  車,每天都載著滿滿一大車廢品,吃力地騎出機關大院。年前的最后一天,她帶了個小學生模樣的男孩。看到那個男孩,他眼睛一亮,慢慢地走了過去。

  她騎在三輪車上,小男孩跟在車后面。“阿弟,你扶住,別讓東西掉下來!”她嚷嚷著。他就站在車的后面。小男孩發現了他,不經意地看了他一眼。

  小男孩和他小時候一樣瘦,但跟他長得一點也不像。他有些失落,卻長噓了一口氣。

  他要走開時,三輪車突然剎住了。她和她的三輪車被門衛攔住了。

  是一個新來的保安,態度非常強硬。她忙不迭地解釋著。

  “阿弟,我跟你講,我一直在這里面收東西的`……阿弟,我不騙你……”

  “誰是你阿弟!”保安不耐煩地呵斥她,“你這東西怎么來的?啊,我怎么知道你是買的還是怎么的!”

  他看到了那個小男孩眼里藏著的淚光,捕捉到了那淚光中的委屈和憤怒。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這時候她看到了他。“阿弟……”她朝他虛弱地喊了一聲。

  他毫不猶豫地走了上去。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讓那個保安的聲音小了下去。

  她和她滿滿的一車廢品慢慢地出去了,小男孩跟在后面。

  他心里涌出了一種酸楚……

  過了年上班以后,他突然被任命為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局長。過了幾天,那個新來的保安唯唯諾諾來找他。

  “領導,不好意思,那天……那天我剛來,不知道那個女的是您家親戚……”

  “你說什么?”他臉上瞬間布滿了怒氣。

  保安走了之后,他把保衛科科長喊了過來。

  從此,她再也沒有出現在這個機關大院。

  半個月以后,那個保安被炒了。

  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4分)

  A.第一段中“他驚得差點從椅子上站起來”通過動作描寫,表現了他看到收廢品的女人時的驚異,為后文寫那女人的樣子很像他早年過世的母親做了鋪墊

  B.那個唯唯諾諾向他道歉的保安被辭退,應該是他授意的結果,小說結尾這看似贅余的一筆卻深刻揭示了他睚眥必報公報私仇的狹隘

  C.當收廢品的女人帶著謙卑的神情說要幫他拖地時,本來態度很好的他“突然煩躁起來”,這可能是因為她讓他想起自己的母親也曾在人前這樣謙卑,心里很不是滋味

  D.小說中插入“‘阿弟’是這個地方父母對兒子的稱呼”這句話,與小說開頭他聽到輕輕一聲“阿弟”就“嚇了一跳”相照應,使小說的情節發展更入情入理

  8.類似“阿弟你人真好”這樣的話在文中多次出現,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4分)

  9.小說結尾收廢品的女人后來再也沒有出現在那個機關大院,保安半個月后也被炒了,你覺得作者這樣安排結尾符合情理嗎?請結合文本闡述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題

  梁曾,字貢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轉同知廣南西道左右兩江宣撫司事明年,除知南陽府南陽在宋末為邊鄙,桑柘未成,而歲賦絲,民甚苦之曾請折輸布,民便之

  十七年,朝廷以安南世子陳日烜不就征,選曾使其國,與禮部尚書柴椿偕行日烜遣其叔遺愛,奉表從曾入獻方物帝封遺愛為安南國王,賜幣帛,遣歸三十年正月,再至安南其國有三門:中曰陽明,左曰日新,右曰云會陪臣郊迎,將由日新門入曾大怒曰:“奉詔不由中門,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館,既而請開云會門入,曾復執不可,始自陽明門迎詔入又責日燇親出迎詔,且講新朝尚右之禮,以書往復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風其君入朝,世子陳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國相陶子奇等從曾詣闕請罪,并上萬壽頌金冊表章方物而以黃金器幣奇物遺曾為贐,曾不受,以還諸陶子奇八月,還京師,入見,進所與陳日燇往復議事書帝大悅,解衣賜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兩使外國,以口舌息兵戈,爾何敢爾!”或讒曾受安南賂者,帝以問曾,曾對曰:“安南以黃金器幣奇物遺臣,臣不受,以屬陶子奇矣”仍乘傳之任淮安到官,興學校,厲風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議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總管請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為令四年,丁內艱先是,丁憂之制未行,曾上言請如禮七年,除潭州路總管,以未終制,不赴尋召還京,辭以母喪未葬,扶柩北歸四年,以疾辭歸,敕賜藥物,存問備至

  皇慶元年,仁宗以曾前朝舊臣,特授昭文館大學士資德大夫累章乞致仕,不允,復起為集賢侍講學士國有大政,必命曾與諸老議之延佑元年,還至汴梁,以病不復職,寓居淮南,杜門不通賓客,惟日以書史自娛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節選自《元史》)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南陽在宋末為邊鄙 鄙:邊疆

  B.是我辱君命也 是:判斷詞“是”

  C.累章乞致仕 致仕:辭官退休

  D.杜門不通賓客 杜門:閉門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路,宋金元時代行政區劃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設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監察區,后轉化為行政區

  B.“闕”,本意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輔三秦”中的“城闕”即指帝都長安,“詣闕”,指奔赴朝廷皇宮或都城

  C.除,授予官職,與“除”意思相近的還有“拜”“授”“簡”《出師表》中“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中“簡”即此意

  D.《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司馬遷《史記》,下至張廷玉《明史》

  12.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曾重視教化同情民生疾苦在淮安任上,他興辦學校;百姓對官府在桑樹柘樹尚未長成時征收蠶絲感到痛苦,他請求用布匹來交納

  B.梁曾擅長外交,據理力爭他兩次出使安南,以言辭平息戰事,深得皇上信任,但卻引發了阿里的質疑和別人的讒言陷害

  C.梁曾為官清廉,不貪錢財安南送給梁曾許多貴重禮物,梁曾拒不接受,這讓他后來得以在皇帝詢問時坦然應對

  D.梁曾恪守禮制,不肯茍且出使安南,堅持要從中門入城;他還建議按照禮制施行居喪制度,因自己服喪未滿而不去赴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而以黃金器幣奇物遺曾為贐,曾不受,以還諸陶子奇(5分)

  (2)請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為令(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詣紅樓院尋廣宣①不遇留題

  (唐)李益

  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

  隔窗愛竹無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②

  【注】①廣宣:一位善詩的僧人,與李益詩酒唱和,過從甚密②戶鉤:開門的工具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首句寫詩人進入紅樓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經霜后都已變紅,給秋日的園林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B.次句寫詩人仰望湛藍的天空,感覺它像水洗過一般明凈,把紅樓襯托得更加壯麗,色調瑰麗語言清新

  C.第三句中,“愛”字流露出詩人對竹林的傾羨和高雅的情趣,“無人問”則寫出詩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獨

  D.末句寫詩人訪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賓為主,設法開門,乍看不近情理,細思卻極富韻味

  E.縱觀全詩,詩人高潔的品格灑脫的性格躍然紙上,對廣宣雖未直接刻畫,但他與詩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見

  15.全詩兩處運用側面描寫來刻畫廣宣形象,試作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古代英雄叱咤風云馳騁疆場的兩句是 ,

  (2)在蘇軾的《赤壁賦》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傷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語句是“ , ”

  (3)《蜀道難》中,李白認為蜀地易于固守,難于攻入,朝廷應該派遣親信可靠的人去鎮守,否則就會“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部正確的一組是(3分)

  ①如果以破壞文物遺址為代價架橋造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就成了空頭支票,有關決策人員將愧對歷史,愧對子孫

  ②一些“讀經”機構把不求甚解的念誦當作進入文言經典的不二法門,這從長遠來看大大限制了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效率

  ③大學生進駐社區是新時期上山下鄉的嘗試,他們雖然經驗不足,甚至毫無經驗可言,但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也能差強人意

  ④不可否認的是,極少數學生在學習上態度很不端正,整天不學無術,游手好閑,老師和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

  ⑤由于這個班學生基礎很差,為了讓他們能夠跟上進度,班主任經常對這些學生耳提面命,希望能幫他們解決學習上的疑難

  ⑥最近出版的長篇小說《雪蓮花開》通過對藏族姑娘卓瑪的人生經歷的敘述,表現了她鮮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誠信精神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0日,我國的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了51.7﹪左右

  B.一旦政府層面控制房價采取更加嚴厲的限購政策,房地產領域的風險可暫時得到控制,但這并沒有真正解決房地產領域存在的問題

  C.一個人,如果在自己這里擇得太清,或者始終擇不清,都會是人生的災難前者是活得太過自我,后者是活到放不過自我

  D.無人駕駛汽車擁有很高的安全性與實用性,它既能減少人為的操作失誤,又能依靠智能決策系統來跟車變道,從而確保道路通暢,并且避免發生意外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一切個人擁有的財產, ① 是合法取得, ② 應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未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非法侵犯和剝奪一切產權的變動限制和剝奪, ③ 需要通過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來完成 ④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確需征收征用公民或法人的財產, ⑤ 應嚴格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圍和支付公平合理的補償, ⑥ 應當賦予公民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中國自古不乏愛好美食的文人, ① 因為孟子說過:“君子遠庖廚”,品鑒美食是件風雅事,文人愛好做菜就未免失身份 ② ,他不僅愛好美食,還極愛下廚房,以大膽的創意和實踐精神, ③ 諸如“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羹”“東坡豆腐”等,這些名菜和他流傳至今的詩詞文章一樣“膾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東坡肉”

  21.隨著現代化的升級改造,許多城市當年的印象已成為歷史的過往有感于此,《都市晚報》開展題為“尋找城市記憶”的活動,面向社會征集老照片老故事,然后編輯成冊現在請你為冊子撰寫一段卷首語要求:主題突出,語言鮮明生動連貫得體,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50個字(5分)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錢就任性”一時火得一塌糊涂,一時間成了高頻詞,并由此衍生出了“長得帥就任性”“年輕就任性”“成績好就任性”等一系列“任性體”你在成長的過程中任性過嗎?你對“任性”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思考后寫一篇文章,講述你的故事,或表達你的觀點

  要求聯系材料內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一語文參考答案

  1.D(“錢幣史所呈現的幾乎就是一部中國古代書法史”而不是“錢幣所呈現的幾乎就是一部

  中國古代書法史”)

  2.C(擴大范圍,原文為“明顯較同時期歐洲的鑄錢技術先進”)

  3.D(強加因果)

  4.C(被沈從文稱為“周百科”在“參加編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之前,其在圣約翰大學求學期間廣泛閱讀查閱書籍,積攢了極其豐厚的知識儲備,是被稱為“周百科”的原因)(3分)

  5.AE(B原文為“語言使人類別于禽獸,文字使文明別于野蠻,教育使先進別于落后”;C“他覺得這樣稱呼不好”體現了他的謙遜;D“這些在今天已經成為現實”屬無中生有)(選對一項給2分,兩項給5分)

  6.涉獵廣泛,筆耕不輟;獨立思考,善于反思與總結;不畏艱苦,謙遜淡泊;緊跟時代潮流,具有前瞻性眼光(每點1分,答出四點給4分)

  7.B(4分)(“深刻揭示了他睚眥必報公報私仇的狹隘”理解不恰當,保安被辭退的原因可能是他擔心保安到處說這個收廢品的女人是他的親戚而有損他的形象,也可能是他惱恨保安這樣說而讓他不得不叫保衛科長禁止她入內)

  8.(4分)①豐富了人物形象,表現了收廢品女人的謙卑恭謹的形象,以及她對他的由衷感恩之情②與他后來對她的行為形成對比,突出小說的主題恰恰是這個“人真好”的阿弟,僅僅因為別人懷疑收廢品的她是他的親戚而禁止她進機關大院,斷絕了她在這里經營了很久的生意,這種對比讓他的行為和復雜心理更耐人尋味,折射出人性的復雜特點③結構上貫穿文章,推動情節發展正是這句話勾起他太多關于母親的回憶,也得以讓她在機關大院內拾撿廢品(一點兩分,答出任意兩點得4分)

  9.(6分)觀點:符合情理理由:①他只是因為她的樣子和聲音特別像自己早年過世的母親而對她懷有親近感,忍不住關心牽掛她,并不是他真的對一個收廢品的女人懷有怎樣的深情②他并不愿意讓別人看出自己對這個收廢品的女人懷有親近感,或與她有什么關系,所以當同事很奇怪看著他對她點頭微笑的時候,他就“迅速收起臉上的笑意,很快走開了”③在一個等級觀念還很濃厚的環境中,沒人理解他作為一個機關干部為何會對一個不相干的下層女人那樣親切和關照,猜測她是他的親戚,有損他的面子,他采取這種方式顯示自己跟她毫無關系是很正常的④從小說中看,機關單位是不能讓外人隨便出入的,在大家懷疑她是他的親戚的情況下,繼續讓她自由進出大門,會給人利用個人權力為親戚開綠燈的嫌疑,所以他不得不用這種方式消除嫌疑

  觀點:不符合情理理由:①從前文看,他第一次看到這個女人,就覺得她特別像自己的母親,她的樣子聲音都讓他勾起對亡故母親的鮮活記憶,他把對母親的思念對童年的回憶投射到她和她的兒子身上了,他對她的牽掛關注和同情是真誠的,他母親和他的早年生活也不容易,他不至于狠心到剝奪她本已艱難的生計②女人能進出機關大院并不是因為他的格外關照,而是因為她憑借自己的謙卑勤奮和靈活跟職員們和門衛都混熟了,即使有人懷疑他跟她有親戚關系,也是很好解釋的③從機關同事看他對她點頭微笑時的奇怪眼光和新來保安的話來看,在他升職之前,大家應該就已經懷疑收廢品的女人是他的親戚了,但這并沒有給他帶來任何不好的影響,也沒有妨礙他的升遷,他沒有必要這樣刻薄地對待一個于己無害的女人(“觀點”1分;“理由”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得5分)

  10.B(是:這)

  11.C(簡:選拔)

  12.B(“讒言陷害”的原因不一定是“深得皇上信任”)

  13.(1)(安南國)還拿黃金器物絲綢珍奇物品,送給梁曾作為禮物,梁曾拒不接受,而將原物交還陶子奇(“遺”“贐”“諸”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他)上奏請求禁止夜間審訊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認為他的建議是對的,(就)寫成法令(“莫”“鞫”“是”“著”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譯文:

  梁曾,字貢父,燕人至元十年,因多次考核及格,而被授予云南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轉任同知廣南西道左右兩江宣撫司事第二年,被授予南陽府知府南陽在宋末屬邊疆地區,桑樹柘樹尚未長成,而每年(這時候就)要征收蠶絲,百姓為此感到很痛苦梁曾請求折算成布匹來交納,百姓認為這樣很方便

  十七年,朝廷因為安南世子陳日烜不接受朝廷征召,派梁曾出使安南,與禮部尚書柴椿同行陳日烜派遣他的叔父遺愛,跟隨梁曾到朝廷上表并獻上土產皇帝封遺愛為安

  南國王,賜給幣帛讓其返回三十年正月,梁曾再次到達安南其國都有三座門,中間的叫陽明門,左邊的叫日新門,右邊的叫云會門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將從日新門進入梁曾特別生氣地說:“我奉皇帝命令而來,不從中門進入,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驛館不久,該國又打開云會門請梁曾進去,梁曾又堅持不進,后來才從陽明門迎詔進城梁曾又要求陳日燇親自出來迎詔,講明元朝重右的禮節用書信的形式和陳日燇多次交流,詳細地宣揚天子的威德,勸告他們的國君入朝世子陳日燇深為感動佩服三月,讓安南國相陶子奇等隨梁曾到朝廷請罪并獻上萬壽頌金冊表章土產安南國還拿黃金器物絲綢珍奇物品,送給梁曾作為禮物,梁曾拒不接受,而將原物交還陶子奇八月梁曾回京師入宮面見皇帝,獻上與陳日燇往來議事的記載皇帝非常高興,解下自己的衣服賜給他,右丞相阿里認為這樣不對,皇帝生氣地說:“梁曾兩次出使外國,用言辭平息了戰爭,你怎么敢這樣呢?”有人進讒言說梁曾接受安南賄賂,皇帝拿這件事來詢問梁曾,梁曾回答說:“安南把黃金器物絲綢珍奇物品贈送給我,我沒接受,還給陶子奇了”他于是乘驛站的車馬趕到淮安上任他到任后在淮安興辦學校,整頓民風民俗,河南行省有疑難的事,都交給梁曾議處

  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總管,他上奏請求禁止夜間審訊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認為他的建議是對的,寫成法令四年,母親去世,歸家守孝在這之前,守孝的制度沒有施行,他上奏按禮實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總管,因服喪期未滿沒赴任不久召回京師,因為母親靈柩尚未下葬而推辭,扶靈柩北上四年因病辭官歸鄉,皇帝下令賞賜藥物,慰問關懷很周到

  皇慶元年,仁宗因為梁曾是前朝舊臣,特地授予梁曾昭文館大學士資德大夫他多次上書請求辭官退休,不被允許,朝廷又重新起用他為集賢侍講學士國家有大政,一定會讓梁曾與各位老臣共同商議延祐元年,他回到汴梁,因病不再復職,居住在淮南,閉門不與賓客交往,每天只是以讀書史為樂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14.AC(A項“詩人進入紅樓院后”與詩意不符,C項“無人問”三字并非表現詩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獨)

  15.①通過環境描寫來烘托廣宣形象:以紅樓院環境的清新雅靜,烘托出廣宣的高雅情趣;②通過動作描寫來刻畫廣宣形象:借詩人貌似唐突實則親密無間的“覓戶鉤”之舉,間接寫出廣宣的灑脫隨和

  16.(1)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2)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3)化為狼與豺

  17.B(①空頭支票:比喻不能或不想實現的諾言改為“一紙空文”②不二法門:獨一無二的門徑方法符合語境③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符合語境④不學無術: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不能用“整天”修飾⑤耳提面命:不僅當面告訴他,而且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符合語境⑥一言九鼎: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能起決定作用不表示誠信)

  18.C(A句式雜揉,刪去“據”或“顯示”B成分殘缺,在“政府層面”后加“為”D語序不當,應改為“從而避免發生意外,并且確保道路通暢”)

  19.B

  20.① 但愛好做菜的文人卻并不常見②可蘇軾偏不在乎③做出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菜(每句2分)

  21.找尋舊照片,拂開歷史的浮塵,領略當年的風采;講述古老的故事,打開歷史的話匣,找回城市的記憶讓你我共同分享城市過往的美好!(評分標準:扣題2分,修辭手法2分,語言1分)

  22.寫作指導:凡聯系“任性”寫出故事或心得都算切題記敘文,可以寫事關“任性”的故事;議論文,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如“年輕就該任性一次”“任性的青春最有味”相反“年輕不可太任性”“任性過度終有害”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調研試卷(帶答案)】相關文章:

1.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調研試卷

2.高一語文期中試卷帶答案

3.2017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帶答案)

4.2017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

5.2017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帶答案)

6.2017年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蘇教版帶答案)

7.2018年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調研測試卷

8.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測試卷及答案201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欧美中文丝袜日韩 | 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思思99热综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