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5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
【高一5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語言基礎(21分,每小題3分)
1、選出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 )
A.膚(fū)淺 抹(mā)殺 詛(zú)咒 深切悼(dào)念
B.誣蔑(miè) 磐(pán)石 贖(shú)罪 堅毅不撓(ráo)
C.社稷(jì) 餓莩(fú) 孝悌(tì) 賊氛方熾(chè)
D.虎兕(sì) 勖(xù)勉 雞豚(tún) 荒煙蔓(màn)草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璀璨 棄甲曳兵 溫馨 禍起簫墻 B.庠序 分崩離析 湮沒 至理名言
C.編纂 語焉不祥 萎縮 買櫝還珠 D.枷鎖 怒濤排壑 拯救 安知若素
3、選出依次填人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該是很夠了。_____只要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____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_____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____ 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地研究的。
A.也許 畢竟 甚至 然而 B.即使 畢竟 還有 然而
C.也許 但是 還有 而且 D.甚至 但是 甚至 而且
4、下列各句加點的詞句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些老屋確實有些味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新的小區(qū)要開發(fā)了,不得不推倒啊!
B.剛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對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來幾天,就‘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真是人走茶涼啊!”
C.大家出來闖天下,到一起就是緣分,“相逢何必曾相識”,我提議,干杯!
D.輪到中國選手申雪、趙宏博出場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場內(nèi)一片寂靜: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 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是用身體和意志,證明自己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現(xiàn)自己的人格尊嚴、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氣和勇氣。
B. 目前,國家發(fā)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氣價格及天然氣利用,將有計劃提高天然氣的價格,加
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C. 對調(diào)整高考錄取方案,有人認為最好能對選修科目按分數(shù)劃等級,有人認為可以按文理
分別劃線,這樣才比較公平。
D. 據(jù)初步分析,造成254人遇難、35人受傷的山西襄汾尾礦庫潰壩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
非法礦主違法生產(chǎn)、尾礦庫超儲引起的。
6、下面句子翻譯有錯誤的一句是 ( )
A.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現(xiàn)在那顓臾,(城郭)堅固而且跟費接近,現(xiàn)在(如果)不攻取,后世一定 會成為子孫的憂患。
B.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因為財物平均分配,就無所謂貧;上下和好共處,就無所謂人口少;上下相安無事,國家就無傾覆的危險。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歲的老人穿上絲衣吃上肉食,老百姓不饑餓挨凍,這樣還不能稱王的人,從來還沒有。
D.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
——那么這次戰(zhàn)斗的價值,簡直可以讓人對天地驚恐,對鬼神哭泣,和武昌起義那次戰(zhàn)斗一同永垂不朽。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風格豪邁飄逸,色調(diào)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為繼屈原之后,出現(xiàn)在我國詩壇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
B、王勃,字子安,初唐詩人,他與楊炯、盧照鄰、王維被人稱為初唐四杰。
C、柳永, 北宋詞人. 原名三變, 后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世稱柳七、柳屯田. 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 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創(chuàng)作了很多慢詞, 鋪敘刻畫, 情景交融, 語言通俗, 音律諧婉, 在當時流傳很廣,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D、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字漱玉,號易安居士,李清照詞風格清新婉麗,是婉約派的代表。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南渡前寫閨怨、離愁詞風側(cè)重于清新明麗;南渡后抒濃愁、哀情,詞風哀婉凄涼。
二、閱讀(一)(12分,每小題3分)
我的世界觀(節(jié)選)
愛因斯坦
我們這些總有一死的人的命運是多么奇特呀!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做一個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卻無所知,盡管有時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系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jié)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的向往著儉樸的生活,并且時常為發(fā)覺自己占有了同胞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nèi)心的必然,叔本華說:“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這句話從我青年時代,就對我是一個非常真實的銘言:在我自己和別
人面臨困難的時候,它總是使我們得到安慰,并且永遠是寬容的源泉。這種體會可以寬大為懷地減輕那種容易使人氣餒的責任感,也可以防止我們過于嚴肅的對待自己和別人;它導致一種特別給幽默以應有地位的人生觀。
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行為的意義和目的,從客觀的觀點來看,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方向,就在這種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的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德、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于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里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么在我看來,生活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標——財產(chǎn)、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可鄙。
8、文中加點的三個它依次指代
A.這句話、銘言、倫理基礎
B.這句話、這種體會、倫理基礎
C.叔本華的話、責任感、一定的理想
D.叔本華的話、這種體會、把安逸和快樂看作生活的目的
9、對“寬大為懷地減輕那種容易使人氣餒的責任感”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適當消減因為不能達到目標而消沉懈怠的心理負擔。
B.主動放棄脫離實際或超越個人能力的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
C.坦然改變決定自己努力和判斷方向的德、美、真的理想。
D.毅然摒除貪圖個人享樂、追求名利虛榮的俗念。
10、作者說“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下列作為理由的一項是
A.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做一個短暫的逗留。
B.人生目的無人知曉,盡管有時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
C.每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nèi)心的必然。
D.追究一個人行為的意義和目的,從客觀的觀點來看,是愚蠢可笑的。
11、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因為別人的喜悅和健康關系著我們的幸福,我們的精神、物質(zhì)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
B.生活中必須學會寬容,過于嚴肅的對待自己和別人是錯誤的,應樹立給幽默以應有地位的人生觀。
C.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崇高的理想能給人新的勇氣去愉快的正視生活,照亮人們前進的道路。
D.鄙棄“豬欄”理想,重視志同道合者之間的感情,潛心于自己的研究,生活才不會空虛。
三、閱讀(二)(15分,每小題3分)
讀下面的詩,完成12—13題。[99年高考全國卷]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
1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江清月近人”這句詩異曲同工。
B.第三句寫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和平。
C.二、四兩句分寫了江風吹打桅燈、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一、三兩句的“靜”對比鮮明。
D.全詩通過寫夜泊時的所見所聞,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
13.這首詩的四句分別寫了月、燈、鷺、魚四景,四景又組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詩中與這種寫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
C.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D.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曾子①耘瓜
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于曾皙曰:“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聞之,知其體康也。
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日:“參來,勿內(nèi)。”曾皙自以為無罪,使人請于孔子。
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在于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注】①曾子:名參,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參的父親,孔子的弟子。
③瞍: 瞎子。 ④殪:殺。
14、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向也參得罪于大人 向:向著,朝向。
B.參來,勿內(nèi) 內(nèi):通“納”,使進入。
C.援琴而歌 歌:唱歌。
D.委身以待暴怒 委身:放棄身體
15、與“知其體康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問之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B.吾其還也
C.于亂石間則其一二扣之 D.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6、下列敘述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
A.曾參由于誤傷瓜根而遭到父親毒打,但他毫無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親聽見歌聲知道自己的身體健康。
B.本文主要記敘曾參誤傷瓜根而遭到父親毒打的故事,說明作為父親不應該對兒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譴責曾參作為兒子,不應該陷父親于不義,在父親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時,要趕快逃開。
D.孔子所認為的孝是作為兒子在父親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時,要趕快逃開,以免陷父親于不義。
四.理解與鑒賞
(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賬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7.在詞中作者主要選用了哪些意象,請選出兩個意象來分析它們的特點?(4分)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16分)
○1我喜歡一個人在霧中散步。為此,過去的許多好時光在瀏覽唐詩中流去了。因為唐詩很美,而且美意朦朧,就像久欠籠罩在朦朧中的一抹天光。
○2唐詩的朦朧美,先是朦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詩、絕句,每句字數(shù)相等,且求對仗、平仄音律,講究字面的整齊性和音調(diào)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輩出的詩人們,幾乎每一個都能在清純的詩情和幾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幾首流傳后世的好詩。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縱是最偉大的天才,也無法把所有的詩篇都寫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詩的形式美最終迷失在層巒疊嶂中的偉大的詩人。杜甫讓世間如夢如幻地領略到唐詩的形式無與倫比的朦朧美意。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然而,歷史自有靜觀的明眸。杜甫賴以名垂千古的最終是他的新樂府“三吏”“三別”,他的《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然而,帶著鐐拷,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譽為“千古七律壓軸之作”的《登高》,終因他追求四聯(lián)對仗,而不免“氣竭意盡”。這是唐詩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這并非是偉大詩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寫出的打破了韻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獨步尋花》那些詩篇,至少與他許多真氣彌漫的杰出律詩相映成輝。
○3形式精美的唐詩,迷失在朦朧中。數(shù)以萬計的唐人詩篇,真正流傳于口碑的,不過三百。后世家喻戶曉,更多的是唐人瑰麗多姿的零落詩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因為謀篇之難能,往往是先成句,爾后湊合成篇,也因此唐詩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霧中之星光,朦朧間,只見斑斑點點,隱隱綽綽。
○4唐詩的形式美在朦朧中迷失,而唐詩秀色可餐、光可鑒人的字面美,則在朦朧中生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神秘的源頭,恐怕是它獨特的漢字。獨特的漢字天生是靈犀一點,只可意會。由它直接產(chǎn)生的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真可說是上溯遠古,下接千載。以至當代抽象為其精靈的現(xiàn)代藝術,似乎也是濫觴于它,而似乎最美的書法藝術又多是書錄唐詩的作品。這不難讓人想到,漢字甚至不須閱讀,便有一種讓人在視覺上獲得愉悅的字面美。漢字經(jīng)過富有靈性的選擇、組合,能讓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詩的字面美,達到的是幾乎空前絕后、 出神入化的境界。“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朱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信手拈來這兩首唐詩,不須細讀,不求甚解,單從字面所洋溢出米的朦朧美意,便是千盅酒,萬朵花。
○5紅塵無涯,萬象朦朧,蒙蒙迷霧中偶現(xiàn)得一線天光,自然更見嬌妍。而嬌妍無比的唐詩,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紅塵的朦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間的一個浣紗女,它是胡天飛雪中的兩行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葉獨舟。萬里悲秋,百年多病,是為詠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為記游。而管領千秋的,是唐詩中參盡的人間真禪。三春暉,明月光,白發(fā)悲,斑馬鳴,生死,離合,榮辱,悲歡,凄美之至,傷感之至,瀟灑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這一嬌妍的天光,讓紅塵更見其朦朧,至美至真。
○6我喜歡一個人在霧中散步,在流去的許多好時光里,我想我的肩頭和心中,已沐浴過無盡嬌妍的萬斛天光。
18.應該怎樣理解“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這句話?(4分)
(1)“杜甫寫‘絕’了唐詩”的意思是 。
(2)“也寫‘完’了唐詩”的意思是 。
19.“形式精美的唐詩,迷失在朦朧中”是什么意思?請結(jié)合○2○3段分兩點加以說明。(4分)
(1)
(2)
20.除了形式美與字面美外,第○5段中,作者還形象地贊美了唐詩的另外兩個特點。它們是:(4分)
(1) (2)
21.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4分)(此題直接答在答題卷上)
A•這篇文章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作者瀏覽唐詩時獲得的朦朧美。
B•作者對于打破了韻律的詩篇加以肯定,而對近于桎梏的格律給予否定。
C•對唐詩的廣泛傳播與流傳,我國的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功不可沒。
D•本文構思精巧,語言清新,首尾照應,表達了作者對文學作品的朦朧美情有獨鐘。
E•本文是一篇美學隨筆,概括了唐詩具有“朦朧美”的共同特征。
六.默寫(每一空格0.5分,共12分)
1、長太息以掩涕兮,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 , 。
4.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 !
5.吾恐季孫之憂, , 。
6.在《寡人之于國也》中孟子提出了發(fā)展生產(chǎn)的措施后,還提出要“教民”,即 , 。
7.筆落驚風雨, 。
8.劍閣崢嶸而崔嵬, , 。
9.大弦嘈嘈如急雨, 。 嘈嘈切切錯雜彈, 。
10.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華。 , 。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11.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 ?
12. , ,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七、作文(40分)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zhì)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養(yǎng)。
擁有愛心,尊重他人,溫文爾雅,心胸寬闊,正派真誠……這些高尚的“教養(yǎng)”在我們的生活中,散發(fā)著迷人的芬芳。
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與感受,以“教養(yǎng)的芬芳”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選; ②立意自定; 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高一5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相關文章:
高一四校聯(lián)考語文試卷分析04-01
五年級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03-31
2017~2018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帶答案)03-19
高二5月份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05-12
高一學生語文期末試題03-22
高一語文期末試題03-16
高一語文模擬試題03-19
高一寒假語文作業(yè)試題精選03-23
高一語文期末的試題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