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一、古代詩文閱讀(31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10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小題1分)
(1)地崩山摧壯士死, 。(《蜀道難》)
(2) ,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其一)》)
(3)畫圖省識春風面, 。(《詠懷古跡(其三)》)
(4) ,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
(5)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往往取酒還獨傾。(《琵琶行》)
(6)滄海月明珠有淚, 。(《錦瑟》)
(7)故不積跬步, 。(《勸學》)
(8)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9)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過秦論》)
(10)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寡人之于國也》)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問題。
范增論
(宋)蘇軾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歸未至彭城,疽發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①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矣,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抉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增亦人杰也哉!
(選自《古文觀止》,略有刪改)
【注】①卿子冠軍:指宋義。公元前207年,秦圍趙,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軍,救趙。途中,宋義畏縮不前,羽矯詔殺之。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間疏楚君臣 疏:使……疏遠
B. 獨恨其不早耳 恨:怨恨,痛恨
C. 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 本:根本原因
D. 而抉擢以為上將 擢:提拔,選拔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終以此失天下; 以其無禮于晉;
B.羽之殺卿子冠軍也;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 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D.不合則去;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漢王用陳平的反間計成功離間了項羽和范增的關系,但蘇軾認為,如果項羽不是自己先對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間計就不會成功。
B.蘇軾認為項羽懷疑范增從項羽殺義帝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項羽殺義帝不但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還不會聽從項羽的主張,必定竭力諫諍。
C. 蘇軾對范增的評價是一分為二的,既認為范增沒有及時離開項羽,卻想依靠他來成就功業名聲太淺陋了,又認為范增確實是人中豪杰。
D.蘇軾認為范增應在項羽殺卿子冠軍時離開項羽,其主要依據是項羽要稱霸天下,而且又是剛愎自用之人,必不會容納足智多謀的范增。
(三)課內文言文翻譯(6分)
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3分)
(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3分)
(四)古代詩歌鑒賞(6分)
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第9題(6分,每小題3分)
臺 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21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5分,每小題5分)
7、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賈府的親戚邢岫煙、李紋、李綺、寶琴等人來到賈府后,寶玉興奮地嗟嘆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還叫襲人、晴雯等快看人去。襲人等瞧了一遍回來說道:“大太太的一個侄女兒,寶姑娘的一個妹妹,大奶奶兩個妹妹,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蔥兒。”
B.賈母特別喜歡寶琴,不僅逼著王夫人認她為干女兒,還送給她一件鳧靨裘。眾人以為這會引起黛玉的醋意,誰知黛玉竟渾然不覺,還親切地叫寶琴妹妹。
C.邢岫煙的家境貧苦,全家曾租借廟里的房子,一住十年,后來投靠親戚來到賈府。她的姑媽邢夫人不關痛癢地將她交給鳳姐,鳳姐冷眼旁觀,發現她心性為人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一樣,覺得她是溫厚可疼之人,又可憐她家貧命苦,反而比其他姐妹多疼她一些。
D.寧國府的當家人是賈珍。《紅樓夢》一開卷,冷子興就這樣說:“這珍爺那里干正事?只一味高樂不了,把那寧國府竟翻了過來,也沒有敢來管他的人。”
作者對賈珍這種角色,用詼諧的筆法諷刺他的板起臉來充老子,裝正經。如過年的時候賈珍發放年物給侄子們,看管家廟的賈蕓也來領取,于是賈珍便訓斥他“夜夜招聚匪類賭錢,養老婆小子。”言外之意是,我“州官”是可以放火的,你“縣官”們也不是不可以放火,只不要放的比我州官還兇就行了。
E.賈母覺得寶琴雪下折梅比畫中的人還好看,于是向薛姨媽細問她的年庚八字并家內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與寶玉求配。無奈寶琴已許過梅家,薛姨媽只得委婉告知賈母這一消息。
8、下列各項中,對作品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呂布得知董卓納貂蟬為姬妾,心懷不滿。一日,呂布趁董卓入朝議事,入董卓府中,與貂蟬在鳳儀亭相會。貂蟬假意哭訴被董卓淫污,不能復事呂布,為呂布受他人之制而遺憾,呂布羞愧滿面。這時被董卓撞見,董卓怒而拔出腰間佩刀要殺呂布,呂布大驚而逃。
B.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這里袁術說的“弓手”是指關羽。
C.孫堅從皇宮廢墟的井中撈出一枚玉璽。他相信這是自己將要當皇帝的預兆,便托病辭歸江東,別圖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紹向他討取玉璽。他離開洛陽,袁紹還寫信給荊州劉表,教他攔截孫堅討玉璽。孫堅對他們均發誓說,如果拿了玉璽,“死于刀箭之下”。
D.曹操設計圍關公于土山,并使張遼前往勸降。關公提出三個條件:一是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是必須供奉劉備的兩位夫人;三是一旦有了劉備的消息,馬上辭去。曹操答應了,關羽告甘、糜二夫人后暫投曹操。曹操待關公不薄,贈送關公錦戰袍,關公送曹操赤兔馬以還禮。
E.劉備字玄德,年二十八歲,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身長七尺五寸,他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但是,因為父親早逝,他和母親靠編織麻鞋和席子維持生活,家境貧寒。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9、簡答題,選做其中一題。(5分)
(1)《紅樓夢》中林黛玉說:“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指的事是什么?請簡要敘述。
(2) 《三國演義》中十八回“拔矢啖睛”的是誰?當時情形怎樣?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10、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然后回答問題。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①。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②,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憲問》)
【注釋】①左衽(rèn):衣襟,開在左邊。漢民族古代上衣的衣襟是向右邊開的。衽:衣襟。②匹夫匹婦:一男一女,指普通百姓。諒:信實,遵守信用。
(1)下列對上面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子路和子貢都認為管仲不為自己的主子公子糾而死,反而去輔佐齊桓公是不仁的。
B.孔子認為管仲為國為天下老百姓帶來福祉,消除災難,稱得上是真正的“仁”。
C.在孔子看來,管仲不僅輔佐齊桓公在諸侯中稱霸,而且使中原文化得以保存和發展。
D.孔子認為管仲有大仁,守大信大節,間接批評子路、子貢以小信用論人,目光短淺。
(2)你贊同孔子對管仲的評價嗎?請結合文本簡述你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現代文閱讀(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
①設想一下,如果某個民族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每一天都在從頭開始去練習生存本領,那情景是不堪設想的。因此,稱傳統文化為祖宗的豐富遺產,說文化傳統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不為過分的。
②但是不能忘記,傳統是一種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鉗制思想、束縛人們行動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會引出某種不堪設想和不忍設想的后果。因此,說傳統是民族沉重的負荷,社會前進的包袱,也是不為過分的。
③既是財富,又是包袱。辯證地了解和掌握傳統的這兩重屬性,運用它而不被其吞沒,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種藝術,是人類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的重要表現和廣闊場所。
④能理解這一點和做到這一點,看來并非易事。我們容易看到的,常常是與之相左的情況。比如說,一種人以為傳統像服裝,服裝以入時為美,而去追求時髦。這時,具有惰性的傳統,只會被斥為阻礙趨時的包袱。另一種人以為傳統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應該保護其斑駁陸離的面貌,切忌來刮垢磨光。這時,傳統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財富。
⑤傳統的確是財富,但財富不在它的惰性;傳統也的確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時裝。傳統不是可以隨氣溫變化而穿脫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發育而定期蛻除的角質表皮。傳統是內在物,是人體本身;精確點說,是人群共同體的品格和精神。它無法隨手扔掉,難以徹底決裂。
⑥但是傳統也不是神賜的,天生的,它原是人們共同生活的產物,必定也會隨共同生活的變化而更新。誰要想拉住傳統前進的腳步,阻擋傳統變化的趨勢,縱或得逞于一時,終將徒勞無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機。這是有史可稽的。
1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傳統以其惰性和保守,鉗制人的思想,束縛人的行動,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B.視傳統為服裝,并認為服裝以入時為美,而去追求時髦,這時傳統就被看作了包袱。
C.視傳統為文物,就會尊重傳統,保護其本來面貌,把祖宗的豐富遺產發揚光大。
D.傳統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們共同生活的產物,它無法扔掉,難以徹底決裂。
12、作者在文中闡明了一個什么觀點?(4分)
答:
13、第⑤段“傳統不是可以隨氣溫變化而穿脫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發育而定期蛻除的角質表皮。”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傳統的什么特點?(6分)
答:
四、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4、在下面語段的橫線處填入詩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中華民族也是一個酷愛讀書的民族。唐代劉禹錫的詩句“ , ”,讓人感受到閱讀時的閑適與寧靜。“青燈有味似兒時”,是南宋陸放翁對兒時讀書情景的追念。至于流傳千古的“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典故,“頭懸梁,錐刺股”式的苦讀,那種對書的迷戀則讓人心生敬畏。
A.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B.數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C.兩三竿竹見君子,十萬卷書思古人
D.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15、下面的文段有四處語病,請修改,使之表意清晰且連貫。(8分)
本次考試之后,再次引起了老師們對學生基礎不扎實,能力欠缺,以及不善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等問題的關注。希望能盡快設法消除學生普遍存在的知識掌握不夠系統、不善于融會貫通的毛病,學生一味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真正做到方法正確,掌握規律,舉一反三的突破是可想而知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請根據上聯,用《三國演義》中的相關知識對出下聯。(4分)
上聯:黛玉葬花,悟盡悲歡離合,終是一夢;
答:下聯:
五、作文(70分)
17、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艘貨船卸貨后返航時,突然遭遇巨大風暴,老船長果斷下令:“打開所有貨艙,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們擔憂:“往艙里灌水是險上加險,這不是自找死路嗎?”但還是半信半疑地照著做了。雖然暴風巨浪依舊那么猛烈,但隨著貨艙里的水位越來越高,貨輪漸漸地平穩了。船長告訴那些松了一口氣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風打翻的,如果裝滿水負重了,風是吹不倒的。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不僅是貨輪負重如此,其實人生也需要負重。因為負重,生命會變得殷實;因為負重,理想會變得堅貞;因為負重,行動會變得更加腳踏實地。
【要求】請以“人生需要負重”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3.高一語文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
4.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練習試題
5.高一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復習試題
8.高一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模擬試卷
10.2016高一語文上第一次月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