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期末考試卷及答案(上學期)】
第Ⅰ卷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癸丑(kuǐ) 頹圮(pǐ) 枕藉(jiè) 強勁有力(jìn)
B.給予(jǐ) 瞋目(chēn) 肄業(yì) 揠苗助長(yà)
C.商榷(què) 參乘(shèng) 山阿(ē) 長歌當哭(dāng)
D.混沌(hún) 平仄(zè) 里弄(nòng) 否極泰來(pǐ)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在城里的“貴族學!、公立學校組織學生到山區學校、打工子弟學校體驗“洗不了澡”、“沒有暖氣”的生活時,那里的師生早已對這種生活安之若素了。
B.對于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來說,當前制定所謂的具有深遠影響的財政新規則沒有多大意義,他們只能暫時將長期財政改革束之高閣,著力解決眼前的難題。
C. 9月1日下午,在中國隊召開的世界杯預選賽20強首場比賽的新聞發布會上,正襟危坐在主席臺上的主教練卡馬喬宣布,李瑋鋒為中國國家隊新任隊長。
D.憑借便捷、節能、環保等特點,電熱水壺吸引了一批消費者的青睞與購買,相關市場調查數據也顯示電熱水壺正處于風華正茂時,其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國家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表示,校車的標準應該嚴于其他載客客車標準,應該提供一切有利于校車安全運營的條件,甚至可以賦予它必要的特權。
B.在德班氣候大會期間,各國政府同意就一個更加包容的國際協議進行協商,這或許可以給加拿大提供一個機會,讓其回到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軌道上來。
C.近年來,我市積極破解礦產資源逐漸枯竭等發展瓶頸,經濟取得新的騰飛,在河南省2010年縣域經濟排名中,我市由2009年的21位上升到了第10位。
D.伊朗國家安全與對外關系委員會成員索魯里13日說,伊朗不久將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軍演,演習的目的是為了演練伊朗軍隊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就是從這個基礎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購亩粋民族或一個時代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
②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
、鬯裕苯拥奈镔|的生活資料的生產
、芗礆v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
、萑藗兊膰以O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
⑥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
A.②⑥④⑤①③ B.④②③①⑥⑤
C.②③①⑥⑤④ D.④②⑥③①⑤
5.根據下面短語組合成的春聯,最恰當的一幅是
春風吹柳 梅開窗外 時雨澆苗 鵲鬧枝頭 千枝綠 報新春 傳喜訊 萬里春
A.春風吹柳報新春 鵲鬧枝頭千枝綠
B.梅開窗外千枝綠 時雨澆苗萬里春
C.鵲鬧枝頭傳喜訊 梅開窗外報新春
D.時雨澆苗萬里春 春風吹柳傳喜訊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
我國的姓氏有著悠遠的歷史。相傳五千多年前東方部族的首領伏羲氏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形成最早的姓氏制度和婚姻制度。
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靶铡逼鹪从谀赶瞪鐣,用來表示母系的血統;“氏”起源于父系社會,為同姓衍生的分支,本來為同姓各部落的名稱,后來則專指部落的首領。國家產生以后,不少封國和官職也成了氏的名稱。在古代,封國和官職可能世襲,氏也就隨之可以世襲了。一旦封國和官職失去后,氏就開始演變成家庭的標志。所以這時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一般女子稱“姓”是用來“別婚姻”的,男子稱“氏”則用來“明貴賤”,兩者的作用不一樣。
氏大量產生的時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尤其是春秋時期。周代制度規定,周天子的嫡長子將來繼承王位,稱為太子,其余的兒子統稱王子,王子的兒子稱王孫,王子和王孫統稱王族子弟。諸侯的兒子除了太子外均稱公子,公子的兒子稱公孫,公子和公孫統稱公族子弟。王族和公族可以封國為氏。公孫的子孫不屬于公族,他們以其祖父的名或字為氏,也可以其他方式命氏,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一、以受封的邑名為氏。如晉武公封他的叔叔姬萬于韓,姬萬的曾孫厥就以封邑名為氏,韓厥就是姬姓韓氏;二、以所居的地名為氏。如齊桓公有子孫居住在都城臨淄外的東門一帶,稱東郭大夫,后代便以東郭為氏;三、以官名為氏。如史官的后代有稱史氏的;四、以技藝為氏。如制陶人的后代有稱陶氏的;五、以祖先的謚號為氏。如秦穆公的后代有以他的謚號“穆”為氏的,稱為穆氏。這樣,大量不同的氏就產生了,其數量遠遠超過姓的數量。
在這一時期,“姓”是固定不變的,而“氏”卻時常變化。因此往往出現父子同姓不同氏,或姓雖不同,氏卻相同的現象,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可有不同的氏。氏的這些變化往往反映了貴族的地位和職權的變更。如戰國中期的商鞅,他原本是衛國公孫后代,所以又叫衛鞅和公孫鞅,秦國封他為商君后,他又稱為商鞅。
戰國時期,隨著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舊有姓氏體系也逐漸混亂,出現了姓氏合一的傾向。到了秦漢時期,我國的姓氏體系基本上確立了下來,姓和氏完全融合不分,并且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秦漢以后,新的姓氏產生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為避禍而改姓;二、為避帝王的名諱而改姓,如東漢時莊氏為避漢明帝劉莊的名諱,改稱嚴氏;三、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時,少數民族的部落名稱演變成漢姓;四、當某一姓氏的字有幾種不同的寫法時,往往演變成幾種不同的姓氏。大約到宋代時,中國的姓氏已與現代幾無二致了。
6.下面關于“姓氏”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國的姓氏歷史悠遠,據傳五千年前的伏羲氏就開始通過“正姓氏,別婚姻”,創制出最早的姓氏。
B.我們今天所說的姓氏,原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姓”起源于母系社會,“氏”起源于父系社會。
C.秦漢以前,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這清楚地表明姓氏有“明貴賤”的作用。
D.秦漢以前,“姓”和“氏”作用不同,女子一般稱“姓”,以“別婚姻”;男子稱“氏”,以“明貴賤”。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氏大量產生于春秋時期,當時,王族和公族可以封國為氏,公孫的子孫不屬于公族,他們可以其祖父的名或字為氏,也可以其他方式命氏。
B.春秋戰國時期,即使是父子也可能同姓而不同氏,甚至同一個人也會有不同的氏,于是,此時出現了氏的數量遠遠超過姓的數量的現象。
C.戰國時期,隨著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舊有的姓氏體系逐漸混亂,姓氏出現了合一的傾向,到了秦漢時期,姓和氏便已完全融合不分了。
D.到秦漢時期,我國的姓氏體系已基本確立,此后,雖有新的姓氏產生但數量已經不多,大約到宋代時,我國的姓氏已與現代完全相同了。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氏”本來只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稱,是由“姓”衍生出來的,因此,“氏”的出現時間應晚于“姓”。
B.國家產生以后,當封國和官職成了氏的名稱,氏就變得可以世襲,在此之前,氏應當是不可世襲的。
C.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姓是固定不變的,但氏卻常常變化,因此,此時的姓氏體系是相當混亂的。
D.秦漢時期,姓氏已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這表明姓氏“名貴賤”的功能已經消失。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①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②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钡罎佉粤蝗,麾而去之。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③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逼拮庸陶埛N粳。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睖Y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④,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尋陽,與潛情款。后為始安郡,經過,日日造潛。每日,必酣飲至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無弦,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⑤酒,漉畢,還復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先生。
注:①羸,瘦弱。 ②偃臥瘠餒,因饑餓瘦弱得仰面臥著。 ③三徑,隱士住處的代稱。 ④輿,抬人登山的用具。 ⑤漉,過濾。
9.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博學,善屬文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
A. B.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秦王驚,自引而起
妻子固請種粳 于半道栗里要之
C. D.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張良出,要項伯
10.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 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
A. B.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
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 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
C. D.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其孰能譏之乎
11.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例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相同的一項是( )
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
A.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B.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C.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陶潛不慕榮利。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來請他擔任州主簿,他雖然已餓了好幾天,身體瘦弱得只能仰臥在床上,仍斷然拒絕;連道濟送給他粱肉,也被他扔掉了。
B.陶潛嗜酒如命。在擔任彭澤令時,他要把公田全部種上可以釀酒的稻谷,雖然妻兒請求種粳米,但他只留出五十畝地種粳米,其余一頃五十畝仍種成可釀酒的稻谷,。
C.陶潛清高傲岸。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認識他,卻不能把他招到自己府上來,只好讓他的朋友龐通之帶著酒肉在他去廬山的路上栗里等他,自己隨后趕來與他相見。
D.陶潛率真自然。王弘給他送酒,他毫不推辭,而且就在家門口飲了起來,喝醉才回去;郡將拜訪他,剛好他釀的酒熟了,他就取下頭上的葛巾濾酒,濾完又戴上。
第Ⅱ卷
四、(22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
(2)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云 來鵠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的什么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詩的第三和第四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真的猛士, , 。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記念劉和珍君》)
(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 。(《短歌行》)
(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而又何羨乎! (《赤壁賦》)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內心積雪的樹 毛云爾
從窗口望去,可以看見幾株高大的樹,比碗口還要粗,高達五六丈,佇立在那里。
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它們多像幾塊高高兀立的巖石,皮膚是那樣粗糙,枝干是那樣遒勁,一陣弱小的風是奈何不了它們的,甚至,一陣更大的風可以把茅草連根卷走,在它們面前則無濟于事。更甚者,一把斧子也不能把它們如何。它們身上遍布著傷痕,其中有不少肯定是與斧子較量留下的吧。傷口結痂了,勛章似的綴在樹木胸前。然而,因鋒利而狂妄的斧子呢?因莽撞卷刃了吧。卷刃了的斧子肯定躲在某個無人看見的角落黯然神傷,任憑時間的銹跡慢慢湮沒。
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這些給人桀驁不馴印象的樹木,這些有著堅硬外表的樹木,有著一個怎樣的內心世界呢?我不止一次在腦海中把它們打開,像展開一幅世界地圖那樣。我仔細端詳并試圖破譯它們的紋路。紋路是一棵樹成長歷程的記載,是一棵樹的密碼。一圈圈如同漣漪的紋路,不知沉淀著一棵樹多少記憶在其中。自然,我是一次次徒勞無獲。
站在窗前凝望,我有時想,它們也在注視著我吧。但它們習慣了緘默不語,太深太深的沉默阻隔了我們之間的溝通。這些高大的樹木怎比得了那些花草呢?花草是溫情而不是冷漠的,是可以與之傾心交談的性情之物。
站在窗前,我常?吹揭恍┤嗽诓莸厣洗驖L,滿含汁液的嫩草把他們的衣服弄出一道道淡綠色的漬印;一些人把花摘下來,插在頭上,或湊在鼻前細細地聞著,陶醉在其中。這些高大的樹木站在一旁,備受冷落。一個人如果遭到這樣的境遇,是免不了嫉妒甚至憤憤不平的,一棵樹會怎樣呢?也會心生妒忌和落寞嗎?
時光流轉,到四月的時候,春天呈現蓬勃之勢。站在窗前,我感到無限驚訝,因為我沒有想到這些桀驁的樹木也會開花,在我的意識中,開花的應是那些枝條柔蔓,楚楚依人的植物。
我不知道這幾棵樹的名字,我從來不關心這些。也不知道它們的花叫什么名字,動聽或不動聽,這些都無關緊要。它們的花朵雪白,堆積在枝頭,像一堆過去歲月里未融化的雪。
我突然想起巖縫里涓涓滲出的泉水來。那是水滴在巖石的內心聚集得太多的緣故,多到無法盛下,便由不得控制流了出來。那么,這些雪一樣的花朵也是從樹的內心滲出來的吧。這些樹木不愿傾訴,習慣了沉默,如果不是過去歲月的雪在內心堆積得太多,多到無法控制的地步的話,哪會有這樣一番景象呢?
我站在窗前,看著這幾棵內心積雪的樹和它們雪一樣的花朵,我想,它們絕不是因為妒忌而開花的。它們的花朵沒有精美的造型,沒有紛呈的色彩,沒有絲毫嘩眾取寵的味道。
陽光下,人們依舊在草地上流連,依舊和溫情的花朵廝磨,對身邊的這幾棵樹卻無暇顧及,或者不屑一顧。
僅僅過了短暫的幾天,枝頭的花朵開始接二連三地凋落,就像一堆雪開始慢慢融化,時不時傳來花朵砸在泥地上的梆梆的聲音。
仔細聽著,便會感到一種無法承受的重量。
16.下面對文章有關內容和寫法的分析,最恰當的兩項是( )( )(4分)
A.作者雖然試圖由大樹堅硬的外表探究它的內心世界,但因為無法真正看到大樹的紋路,所以最終卻沒有能夠探到大樹的內心。
B.作者寫花草和人們對花草的親近、喜愛,目的并不在寫花草上,而是用花草來反襯大樹,用人們對花草的態度反襯大樹的寂寞。
C.作者不知道這幾棵大樹的名字,也不知道它們的花叫什么名字,因為他從來不關心這些。說這些話時,作者心中有一絲自責。
D.作者對大樹的態度經歷一個過程,開始他敬佩于大樹的高大堅強,接著他移情別戀于花草,不再關注大樹,最后才讀懂了大樹。
E.這篇散文使用擬人的手法,將大樹人格化,借對大樹的贊美表達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文章的語言既生動形象,又感情充沛。
17.作者把窗口的幾株大樹稱為“內心積雪的樹”,聯系全文,談談這樣說的原因。(6分)
18.作者用大量篇幅寫自己凝望大樹時的聯想和想象,有什么作用?(6分)
19.文章最后說,聽著大樹花落的聲音“會感到一種無法承受的重量”,結合文章說說人該如何增加生命的重量。(6分)
六、(10分)
20.給下面這則新聞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8個字。(4分)
本報太原12月22日電 12月2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C衛星送入太空。這是我國今年航天發射的收官之戰,至此,全年共實施19次航天發射任務。
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迄今我國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一年,多次任務交叉并行,高密度發射已成為常態。19次發射任務的實施,特別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交會對接的圓滿成功,表明我國航天產品研發水平進一步提升,航天發射和測控能力顯著增強,我國航天事業已進入穩步、快速發展時期。明年,我國計劃實施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同時還將發射20余顆衛星,進一步推動航天產業化發展,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服務。
21. 請模仿下面這段評價屈原的文字,從所給的人物中選擇一個進行評價。要求:使用第二人稱,至少使用一種修辭,寫出人物的內在精神,句式不需與示例一致,不超過120字。(6分)
人物:燭之武、劉蘭芝、高覺慧、大衛·科波菲爾、馬丁·路德·金、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馬克思
例:靜靜汨羅,守護著你的靈魂;皇皇《離騷》訴說著你的忠貞。在那個視人民如草芥的動蕩年代,你用血淚詮釋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個朝秦暮楚的戰亂時期,你用生命回答了什么是愛國精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的名字,與日月爭輝。
七、(60分)
22.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是一個尋覓的過程:尋覓曾經的美好,尋覓心中的憧憬;尋覓一處迷人的風景,尋覓一位心儀的人物,尋覓一份美好的情感;……
請以“尋覓 ”為題寫一篇800字的文章。要求: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一、
1.B(A項“癸丑”的“癸”讀“guǐ”,“強勁有力”的“勁”讀“jìng);C項“長歌當哭”的“當”讀“dàng”;D項的“混沌”的“混”讀“hùn”,“里弄”的“弄”讀“long”。)
2.D(“風華正茂”是“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的意思,只能用來形容青年人。)
3.B(A項“應該提供一切有利于校車安全運營的條件”與“甚至可以賦予它必要的特權”兩個分句主語承前省略不當,C項“破解”與“瓶頸”搭配不當,D項“目的”和“為了”兩種句式雜糅。)
4.D
5.C
6.A(伏羲氏“創制出最早的姓氏”錯,原文為“形成最早的姓氏制度和婚姻制度”。)
7.D(“幾無二致”并非“完全相同”。)
8.C(春秋戰國時期的姓氏體系混亂,分析理解有誤。)
9.D(都是邀請的意思。)
10.B(都是動詞擔任的意思。)
11. A(都是名詞活用做動詞。)
12.A(“檀道濟親自請他擔任州主簿”有誤,檀道濟只是去拜訪他。)
13.(1)到了年底,恰逢郡里派遣督郵到縣里,他的下屬說:“應該束上帶子見督郵。”
(2)陶潛如果先喝醉了,就對客人說:“我喝醉了想睡覺,你可以回去了!
14.(1)這首詩通過寫云雖然千變萬化卻不下雨,導致天旱禾苗枯死,(2分)表現了詩人期盼下雨的急切心情和對百姓疾苦的關心。(2分)
(2)對比。(1分)詩人拿因天旱而枯死的禾苗和仍悠閑地變作奇峰模樣的云作比(1分),突出了云對百姓疾苦的毫不關心,表達了對云的憎恨之情。(2分)
15.(1)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2)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3)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則物于我皆無盡也
16.BE
17.①這些樹開的花雪白,像未融化的雪;②表現這些樹內心的充盈豐富;③這些樹的內心像雪一樣高潔、淡泊、平靜。
18.①寫出作者對大樹內在精神的探尋過程;②由大樹的外表寫到它的內心,豐富文章的意蘊;③賦予大樹以自己的主觀情感,托物寓意。
19.①敢于接受各種磨難;②豐富自己,充實自己;③心靈淡泊寧靜。
20.我國今年實施19次航天發射。(或“我國今年航天發射次數為歷年之最”。)
更多相關文章:
2.2016人教版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3.
4.2016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5.2016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