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一語文第三次月考試題(上冊)

發布時間:2017-10-22  編輯:沈舒文 手機版

  (考試時間:150分鐘 總分:150分)

  一、古代詩文閱讀(31分)

  (一)古詩文名句默寫 (10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還顧望舊鄉,      。 (《涉江采芙蓉》)

  (2)     ,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3)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4) ,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

  (5) ,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

  (6) ,映帶左右,    ,列坐其次。(王羲之《蘭亭集序》)

  (7)     ,      ,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節選自《蘭亭集序》)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或因寄所托      因:隨著

  B.暫得于己      暫:一時

  C.感慨系之矣 系:附著

  D.況修短隨化    修:美好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不能喻之于懷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B.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C.及其所之既倦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4.下列各句對選段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選段節選自《晉書•王羲之傳》,面對清明澄澈、生機盎然的蘭亭美景,作者興盡悲,感慨良多,不由得哀嘆自己“不知老之將至”。

  B.本選段一開頭就出現了一個闊大的境界:“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但這并不顯得突然, “俯”“仰”二字在這里用的是它們合義,表示時間過得很快。這包含著人怎樣在人群中度過一生這一問題,由此而引發作者的感慨,可謂自然之極。

  C.“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這種人人都有的情懷說明了—個事實: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樣的不同,人總是留戀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戀于有生之樂。

  D.“死生亦大矣”,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是作者的基本觀點,作為書序,以此概括一篇之意,這正是本文作者見解高遠之處。

  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3分)

  譯:

  (2)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3分)

  譯: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的 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釋】這首詩寫于貞元二十年(804)歲末,作者任秘書省校 書郎,時年三十三歲。邯鄲,今屬河北。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3分)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3分)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21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5分)

  7.選擇題(每題5分)

  (1)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寶釵道:“林妹妹這慮的也是。你既寫在扇子上,偶然忘記了,拿在書房里去被相公們看見了,豈有不問是誰做的呢。倘或傳揚開了,反為不美。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為主,女工還是第二件。”……寶玉看了,贊不絕口,又說道“妹妹這詩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于是不容分說,便提筆寫在后面。寶釵亦說道:“做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

  B.鳳姐兒道:“你過,我問你話。”旺兒才走到里間門旁站著。鳳姐兒道:“你二爺在外頭弄了人,你知道不知道?”旺兒又打著千兒回道:“奴才天天在二門上聽差事,如何能知道二爺外頭的事呢。”鳳姐冷笑道:“你自然不知道。你要知道,你怎么攔人呢。”旺兒見這話,知道剛才的話已經走了風了,料著瞞不過,便又跪回道:“奴才實在不知。就是頭里興兒和喜兒兩個人在那里混說,奴才吆喝了他們兩句。內中深情底里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C.鳳姐知道賈璉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發雷霆,設計將尤二姐騙入大觀園。先是挑唆尤二姐的元配(未婚)張華告狀,借機大鬧寧國府,后又利用賈璉的侍妾平兒折磨尤二姐。尤二姐流產后吞金自盡,鳳姐假惺惺地痛哭。

  D.正頑笑不絕,忽見東府中幾個人慌慌張張跑說:“老爺賓天了。”眾人聽了嚇了一大跳,忙都說:“好好的并無疾病,怎么就沒了?” 家下人說:“老爺天天修煉,定是功行圓滿,升仙去了。”尤氏一聞此言,又見賈珍父子并賈璉等皆不在家,一時竟沒個著己的男子,未免忙了。尤氏不能回家,便將他繼母接在寧府看家。他這繼母只得將兩個未出嫁的小女帶,一并 起居才放心。

  E.且說寶釵到了自己房中,將那些玩意兒一件一件的過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分一分配合妥當,也有送筆墨紙硯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墜的,也有送脂粉頭油的,有單送頑意兒的。只有湘云的比別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惟有林黛玉看見他家鄉之物,反自觸物傷情,想起父母雙亡,又無兄弟,寄居親戚家中,想到這里,不覺的又傷起心了。

  (2)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內容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香菱起身低頭一瞧,那裙上猶滴滴點點流下綠水。正恨罵不絕,可巧寶玉見他們斗草,也尋了些花草湊戲,忽見眾人跑了,只剩了香菱一個低頭弄裙,因問:“怎么散了?”香菱便說:“我有一枝夫妻蕙,他們不知道,反說我謅,因此鬧起,把我的新裙子也臟了。”寶玉趕忙拿了薛寶琴的一模一樣的新裙子給她換上。

  B.“我們大姑娘不用說,但凡不好也沒這段大福了。二姑娘的渾名是‘二木頭’,戳一針也不知噯喲一聲。三姑娘的渾名是‘玫瑰花’。”尤氏姊妹忙笑問何意。興兒笑道:“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也 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里出鳳凰’……奶奶不知道,我們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兩個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無雙。一個是咱們姑太太的女兒,姓史,叫湘云……還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兒,姓林,叫什么黛玉,竟是雪堆出的。”

  C.且說賈璉一日到了平安州,見了節度,完了公事。……大家敘些寒溫之后,賈璉便將路上相遇湘蓮一事說了出,又將鴛鴦劍取出,遞與三姐。三姐看時,上面龍吞夔護,珠寶晶熒,將靶一掣,里面卻是兩把合體的。一把上面鏨著一“鴛”字,一把上面鏨著一“鴦”字,如兩痕秋水一般。三姐喜出望外,連忙收了,掛在自己繡房床上,每日望著劍,自笑終身有靠。

  D.誰知三日之后,丫頭善姐便有些不服使喚起,漸漸連飯也怕端與他吃,或早一頓,或晚一頓,所拿之物,皆是剩的。尤二姐說過兩次,他反先亂叫起。尤二姐又怕人笑他不安分,少不得忍著。隔上五日八日見鳳姐一面,那鳳姐卻是和容悅色,滿嘴里姐姐不離口。又說:“倘有下人不到之處,你降不住他們,只管告訴我,我打他們。”

  E.鳳姐一面使人暗暗調唆張華,只叫他要原妻,這里還有許多賠送外,還給他銀子安家過活。張華原無膽無心告賈家的,后又見賈蓉打發人對詞,那人原說的:“張華先退了親。”督察院都和賈王兩處有瓜葛,況又受了賄,只說張華無賴,以窮訛詐,狀子也不收 ,打了一頓趕出。慶兒在外替他打點,也沒打重。又調唆張華:“親原是你家定的,你只要親事,官必還斷給你。”于是又告。

  8.簡答題。(任選一題,100字左右)

  (1)平兒笑道:“這也倒是小事。如今便從趙姨娘屋里起了贓也容易,我只怕又傷著一個好人的體面。別人都別管,這一個人豈不又生氣。我可憐的是他,不肯為打老鼠傷了玉瓶。”說著,把三個指頭一伸。(第61回)

  選文中“一個好人”指誰?平兒說的“小事”最后怎么解決?請簡述相關情節。

  (2)寶玉忙道:“你不識字看書,所以不知道。這原 是有的,不但花有個神,一樣花有一位神之外還有總花神.但他不知是作總花神去了,還是單管一樣花的神?”這丫頭聽了,一時謅不出。(第78回)

  選文中“他”指誰?發生了什么事?請簡述相關情節。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

  9.孔子認為,一個人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算是“仁人”嗎?孔子認為行“仁”的方法是什么?

  10.孔子還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結合上面的選段,請簡要說明你對孔子的“恕”的理解。

  三、閱讀下面一篇題為《高樹鳴蟬》的散文,回答11-13題(15分)

  ①每個季節的到都是以某種東西為標志的。對夏天說,是蟬。

  ②國人對蟬有著復雜的情結。愛之、詠之者眾,傷之甚至厭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描述蟬的詩文可謂不勝枚舉。 愛之高潔者,如“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都是因喜蟬聲境界高遠、卓然遺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蟬鳴又易使人聯想到逝去的時光,司空曙的《新蟬》堪為代表:“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

  ③蟬聲就這樣了,又是一年。蟬鳴有一種恬靜之愉,無蟬,則如無酒不歡,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幾分酣暢與淋漓。當是時也,可以簟枕邀涼,蒲扇把風,綠茶啜口,琴書換日,擺龍門陣,逍遙走過漫長而煩躁的時光。在這樣的氛圍里,人是閑適而從容的,甚至可帶點慵懶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許是老天爺賜予人們的禮物呢。消夏,盡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綱把“公子王孫把扇搖”斥為反角,事實上,若是有條件,農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總是趨同的。周美成《滿庭芳》有云:午陰嘉樹清圓。人靜烏鳶自樂。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反映的卻正是普通的人性。這首詞的主題“夏日溧水無想山作”,想也極富韻味。

  ⑤蟬有時的確代表著這樣的“無想”象征。

  ⑥忽然聽見蟬鳴有些異樣了。聲音不再連在一起,分隔成數段,也不再嘹亮,有點怯怯的尾巴。這是秋的訊息。記憶中剛上大學那年,在校園里聽到的蟬鳴,是最難忘的。黃昏 ,一個人走在陌生的校園,聽到蟬鳴,就像電影《苔絲》見過的場景:安吉爾坐在高處,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長笛。此時方覺得蟬聲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從未如此。蟬鳴在一瞬間完成了質變,所有與離別、傷逝有關的情緒便統統指向蟬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懷的種種緣由:寒蟬凄切、冷蟬聲殘……由夏入秋,原本無辜或者可愛的蟬蒙上了悲秋的傳統色彩。如同怕見飛花,此時卻是怕聽蟬鳴了。怕蟬擾亂了本平靜的心思,越往后,秋蟬、蟋蟀這些東西,叫一聲,也要令人斷腸。

  ⑦這樣的經歷多了,直至熟讀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說:“岑寂。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寥寥幾句,呼應的是他一貫的清空風格,卻耐人尋味。沒有過多的情緒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樹,晚蟬,西風,類似于馬致遠的《天凈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蟬鳴在耳朵里似乎聽不見了,周圍唯有清寂一片。

  ⑧無論贊美,還是愁怨,對蟬的百般情結,都化歸原本的自然。蟬聲終于漸稀,面對西風,那時,再不會有鳴蟬。作為長達數月的 聽眾,我們準備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樹枝頭的蟬,要說再見了。在這段有蟬的長長時光里,我們是否早已寵辱不驚,有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禪”境?

  ⑨不能因喜轉悲,苛求這位每年拜訪我們的老朋友。還是拋開太多的擬人化因素,以科學精神看待蟬好了。恰如法布爾所說,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個月陽光下的歌唱,經歷了化蛹為蝶般的蟬是偉大的,它們唱響的是對生命的禮贊,它們完全值得尊敬。這種體悟的最佳標本應當是聽夜蟬。暮云四合之時,萬籟漸寂,而蟬還在沉吟。在濃密的暗夜中,對那些蟲兒自心靈的囈語也陡然覺得深刻起,沒有在同樣的黑色中長時間的涅槃,何如此持久、堅韌的聲音?

  ⑩周圍的高樹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葉兒無聲地訴說季節的輪回。我們更應想念那些餐風飲露、擇高而棲的蟬,年復一年,它們與我們同在,一起奏響著前方悠遠的歲月。

  1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文中多處引用了古典詩句,如司空曙的《新蟬》、姜夔的《惜紅衣》,使文章具有風格典雅,意蘊深厚的藝術效果。

  B.文章開篇直接入題,行文扣住蟬聲所包含的無限意蘊抒發情懷,結尾與題目呼應,含義悠長。

  C.文中“面對西風,那時,再不會有鳴蟬”這句話,表達了要與蟬說再見時,作者心中難以盡數的悲涼、落寞與惆悵。

  D.文中異樣的蟬鳴,傳達的是秋的訊息,作者覺得哀怨凄婉,聯想到離別與傷逝。熟讀姜夔的詞后,才豁然開朗。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揚的手法,“抑”人聞秋蟬之聲而生愁怨,“揚”寵辱不驚、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禪”境。

  12.第⑤段說:“蟬有時的確是‘無想’的象征。”請解釋句中“無想”的含義,并指出這句話在結構上的作用。(4分)

  13、根據文章內容,說說你對“它們唱響的是對生命的禮贊,它們完全值得尊敬”這句話意思的理解,并談談你的感悟?(6分)

  四、語言運用(13分)

  1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困難是有,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這點事情還怕辦不成?三人成虎嘛!

  B﹒老張一家三代,幾十年和睦相處,真可謂舉案齊眉,獲得大家一致稱贊。

  C﹒綿延七八年,災難涉及半個中國的安史之亂,造成了百姓的生靈涂炭。

  D﹒“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展,將偽科學暴露得淋漓盡致,使觀眾深受教育。

  15.下面一段話是1999年克勞森先生向中國提出的建議。最能概括出有關建議的重要信息的一項是( )(3分)

  11月初,世界銀行前任行長克勞森先生在一次中國發展與國際經濟學術會議上演講時,盛贊了中國改革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同時也向中國提出建議,要注意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同步性。關于社會發展,他提出了幾項基本的指標,即誠實、透明度和講道德。世界銀行在過去10年內曾向中國貸款數百億美元,并通過贈款幫助中國培養人才,消除貧困,普及教育,這位中國人民的朋友在目前我國經濟面臨困難的時候所提出的勸告,值得我們深切思考。

  A﹒要注意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同步進行,要制定誠實、透明、講道德的指標。

  B﹒要注意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同步進行,培養人才, 消除貧困,普及教育。

  C﹒盛贊中國改革所取得的經濟成就,提出要制定誠實、透明、講道德的指標。

  D﹒盛贊中國改革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幫助中國培養人才,消除貧困,普及教育。

  1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我想,這個“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樸素,恐怕連人格的高潔、思想的純正、真摯的感情都包含在里面才是。

  B﹒他的文章章法有條不紊,堪稱扎實,可是大致平起平落,順序發展,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側擊柳暗花明的手法。

  C﹒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詩文書畫都有杰出的成績,他還十分酷愛音樂,會演奏蕭、笛、琵琶、古箏等,令后人贊嘆不已。

  D﹒我認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從而實現以人文精神本身的美感和無窮魅力感染學生,讓他們充實精神世界。

  17.下面是以“月色”為話題的一首小詩。請從“星星”“小河”兩個話題中選擇一個,仿寫一首小詩。要求意思完整,句式和修辭手法一致,字數可以不相同(4分)

  小巷的月色是聰明的,

  當我扣第一聲門時,

  他告訴我:

  友人出去了。

  五、作文(70分)

  18.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傾聽,就是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認真聽取。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于反思、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

  傾聽,是親近自然的方式;傾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傾聽,是凈化心靈的藝術……

  傾聽自然的聲音,傾聽美妙的音樂,傾聽師長、朋友、同學真摯溫暖的話語……

  我們在傾聽中成長。

  請以“傾聽”為題寫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古代詩文閱讀(31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10分)

  1.(10分)

  (1)長路漫浩浩 (2)譬如朝露 (3)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4)羈鳥戀舊林

  (5)曖曖遠人村(6)又有清流激湍 引以為流觴曲水(7)所以游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2.(3分)D 修:(壽命)長

  3.(3分)A  A.在;B.因,介詞 ;,介詞 C.往、到達,動詞;這,代詞 D.人們,代詞;這,“其往”,其后、將

  4.(3分)A “不由得哀嘆自己‘不知老之將至’”不當,文中泛指所有的人,不是說自己。

  5.(6分)

  (1)本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 和短命等同起的說法是妄造的。(“固”、 “齊”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后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聚會的詩文有所感慨吧。(“斯文”,狀語后置句各1分,句意通順1分)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6分)

  (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系起,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吊。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簡析2分,心情1分)

  (2)①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反向落筆,即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表現“思家”。(想向1分,畫面描繪2分)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平易通俗)

  (或答“虛實結合”:“想得”從對方著筆,轉入虛寫,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時分, 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抒發了詩人思鄉懷人之情。)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21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5分)

  7.(1)CE(C是利用賈璉侍妾秋桐,E是黛玉的比別人不同)

  (2)AB(A是拿了襲人的裙子,B姑太太的女兒是黛玉,姨太太的女兒是寶釵)。

  8.(1)探春。賈府丟失了玫瑰露、茯苓霜,懷疑是管廚房柳家的女兒五兒所偷,鳳姐吩咐嚴懲,五兒遂被軟禁。平兒暗中打聽,得知事情的真相:東西是王夫人的丫頭彩云偷給賈環的,而五兒之物卻是芳官贈送的。因為其中牽扯到趙姨娘,怕又惹探春生氣,又怕連累許多無辜的下人,就讓寶玉都承擔起,從而平息了事端。

  (2)晴雯。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觀園,回到家中,臥床不起。寶玉前去探望,她指甲齊根鉸下,將貼身穿著的舊綾襖脫下,與指甲一起交與寶玉,并要寶玉把襖兒脫下給她穿。當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寶玉前去憑吊,備了四樣晴雯所喜之物,并作《芙蓉女兒誄》,將那誄文即掛于芙蓉枝上。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9.是(豈止是仁人,簡直是圣人了!)孔子是從推己及人的角度論述“仁”,孔子認為求仁(行仁之道)不必好高騖遠,從淺近易行的“恕”做起,從尋常事理入手,推及他人。

  10.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對待別人,這種“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三、現代文閱讀(15分)

  11.(5分)CE(C項,心境理解錯。從第⑧段可以看出,此時應該 是閑適從容(淡定)的平常心態,即“禪”境。E項,“先抑后揚”錯。文中開篇寫了古人對蟬鳴的不同感受,但并不是“抑”,而是為下文寫閑適從容的心境作鋪墊)

  12.(分)“無想”代表著一種閑適從容或悠閑逍遙的心境。(或:什么都不想,指恬靜、淡泊的情懷)。在結構上,這句話對上面兩段有總結或收束的作用。(3分)

  13.(6分)

  理解:蟬經受了漫長而艱苦的生命歷程,完成了生命的蛻變,享受了生命的快樂。(意思對則可)

  感悟:可結合“化蛹為蝶”的精神談,入手角度,如:執著與堅毅、樂觀與豁達、生命歷程、生命的價值、淡定從容、量變與質變、基礎與飛躍等。

  例:蟬的生命形式,體現了一種人生哲理:在當今社會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不能因為外在事物而或喜或悲,感悟人生,保持一種淡定從容的心態,在實踐的角度去歷練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去挖掘個體潛力,體現生命價值;拿出心靈深處的堅韌、持久、深刻,才能奏響生命的最強音,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能扣住其中的任何一點感悟闡發,言之成理即可。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

  14(“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用形容齊心辦事,使用不當;“舉案齊眉”用以形容夫妻互敬互愛。這里指“一家三代”顯然不正確;“生靈涂炭”形容政治混亂時期人民處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中。“生靈”與“百姓”意思重復;“淋漓盡致”可以形容文章、談話內容充實,也可指暴露的很徹底)

  15.A

  16.B(A“人格的高潔、思想的純正、真摯的感情”并列不當,C“十分酷愛”語義重復,D句末加殘缺的成分“的目標”)

  17.參考答案:(句式2分,修辭2分——比擬)

  例1:星空上的星星是靈敏的, 例2:故鄉的小河是好客的,

  當我想數她的顆數時, 當我偷偷溜進她的懷抱時,

  她告訴我: 她告訴我:

  你肯定數不清了。 歡迎光臨。


更多熱門試題推薦:

1.

2.

3.2016新課標人教版高一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及答案

4.2016-2017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5.2016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帶答案)

6.2016高一上學期11月聯考試題語文試題及答案

7.

8.2016高一上第二次段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9.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試題2014-2015(有答案)

10.蘇教版語文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基礎試題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白嫩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911国产精品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第一页 | 中文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精品 | 欧洲亚洲国产Av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