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年級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多做題、多練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人教版高三年級語文期末試卷,歡迎閱讀。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寒暄/煊赫 悄聲/愀然 殉職/徇私 舞弊
B.剽竊/縹緲 龜裂/均勻 瞋目/鼎鐺玉石
C.詭譎/矍鑠 祛除/驅趕 提挈/鍥而不舍
D.疏浚/竣工 凄惻/沏茶 朔望/橫槊賦詩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人們在追蹤歷史時,往往會浮現出許多聯想,其中有英雄的喟嘆,有智者的思索,也有文人的歌吟。這是歷史的回聲,從遙遠的過去傳來,又將裹挾著今天的聲音向著未來綿沿而去。
B.中國的“悲”含有眷顧之義,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憐,這已把美學的真理揭示無余。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旅游景區的美都多少有點不夠格,只是失血的嬌飾。
C.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夾著煙藹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
D.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能被括號中的詞語替換且不改變句意的一項是( )
A.編輯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文學創作的關鍵是要有好素材,有了典型的素材,就有了創作好作品的可能。”(苦口婆心)
B.“中國當代最有情調女作家”評選結果揭曉,王安憶、簡以寧榜上有名,她們的高票當選被認為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C.對將來從事涉外事務的人才強化英語實用能力實屬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錢去學英語也無庸置疑,但全國性的強制學習完全沒有必要。(不容置喙)
D.臨近年關,各種展銷會紛紛登場,面對林林總總的商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琳瑯滿目)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閱兵儀式,是對我軍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和嶄新風貌的全面檢閱,也體現了我軍維護世界和平、捍衛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
B.隨著谷歌中國區總裁李開復的突然離職,讓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的谷歌中國業務再次受到其主要競爭對手百度的打壓。
C.2010年世博會的口號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屆時上海世博會將以“城市”為主題交流和推廣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理念,將成為一場探討人類城市生活的盛會。
D.記者從黑龍江省龍煤集團新興煤礦事故調查組了解到,這起特大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企業管理混亂、超強度組織生產引起的,此外還存在有關部門監管缺位的問題。
5.把下列帶序號的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并填入橫線處。(只填序號)(3分)
一轉眼,不知怎樣一來,整個燕園竟成了二月蘭的天下。 大有凌駕百花之上的勢頭了。
①如果只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決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②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間。
③最初只有一朵,兩朵,幾朵。
④花形和顏色都沒有什么特異之處。
⑤但是它卻以多勝,每到春天,和風一吹拂,便綻開了小花;
⑥但是一轉眼,在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
6.下面是南京圖書館的館標,館標采用“書圣”王羲之所寫“書”字的側形,體現著文化的傳承意味,除此之外,請再從構圖特點用簡潔的語言說明這一館標的內在意蘊。(4分)
7.現在,各地的方言節目辦得風生水起,寧波電視、電臺也刮著一股“寧波閑話風”,雖“石骨鐵硬”卻又鮮活生動。有人認為,作為媒體,應普及與推廣普通話,不宜助推方言風潮;也有人則持不同意見。你的看法如何?請表明觀點并從不同角度談兩點理由。(不超過80字)(5分)
二、現代文閱讀(共32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12分)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體制、風貌大概始終沒有脫離先秦奠定下來的這個基礎規范。秦漢、唐宋、明清建筑藝術基本保持了和延續著相當一致的美學風格。
這個藝術風格是什么呢?簡單說來,仍是作為中國民族特點的實踐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養神的廟堂,如希臘神廟殿、伊斯蘭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國主要大都是宮殿建筑,即供世上活著的君主們所居住的場所,大概從新石器時代的所謂“大房子”開始,中國的祭拜神靈即在現實生活緊相聯系的世間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脫離世俗生活的特別場所。自儒學替代宗教之后,在觀念、情感和儀式中,更進一步發展貫徹了這種神人同在的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擺脫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間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與世間生活環境聯在一起的宮殿宗廟建筑,成了中國建筑的代表。從而,不是高聳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蒼觀念,而是平面鋪開,引向現實的人間聯想;不是可以使人產生某種恐懼感的異常空曠的內部空間,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內部空間組合;不是陰冷的石頭,而是暖和的木質,等等;構成中國建筑的藝術特征。在中國建筑的空間意識中,不是去獲得某種神秘、緊張的靈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種明確、實用的觀念情調。正和中國繪畫理論所說,山水畫有“可望”、“可游”、“可居”種種,但“可游”、“可居”勝過“可望”、“可行”。中國建筑也同樣體現了這一精神。即是說,它不重在強烈的刺激或認識,而重在生活情調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禮拜才去一次的靈魂的洗滌之處,而是能夠經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場所。在這里,建筑的平面鋪開的有機群體,實際已把空間意識轉化為時間進程,就是說,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樣,人們突然一下被扔進一個巨大幽閉的空間中,感到渺小恐懼而祈求上帝的保護。相反,中國建筑的平面縱深空間,使人慢慢游歷在一個復雜多樣樓臺亭閣的不斷進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適和對環境的和諧。瞬間直觀把握的巨大空間感受,在這里變成長久漫游的時間歷程。實用的、入世的、理智的、歷史的因素在這里占著明顯的優勢,從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識。正是這種意識構成許多宗教建筑的審美的基本特征。
中國的這種理性精神還表現在建筑物嚴格對稱結構上,以展現嚴肅、方正、井井有條。所以,就單個建筑來說,比起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建筑來,它確乎相對低矮,比較平淡,應該承認遜色一籌。但就整體建筑群說,它卻結構方正,逶迤交錯,氣勢雄渾。它不是以單個建筑物的體狀形貌,而是以整體建筑群的結構布局、制約配合而取勝。非常簡單的基本單位卻組成了復雜的群體結構,形成在嚴格對稱中仍有變化,在多樣變化中又保持統一的風貌。即使像萬里長城,雖然不可能有任何嚴格對稱之可言,但它的每段體制則是完全雷同的。它盤纏萬里,雖不算高大卻連綿于群山峻嶺之巔,像一條無盡的龍蛇在作永恒的飛舞。它在空間上的連續本身即展示了時間中的綿延,成了我們民族的偉大活力的象征。
也由于是世間生活的`宮殿建筑,供享受游樂而不只供崇拜頂禮之用,從先秦起,中國建筑便充滿了各種供人自由玩賞的精細的美術作品(繪畫、雕塑)。《論語》中有“山節藻”,“朽木不可雕也”,從漢賦中也可以看出當時建筑中繪畫雕刻的繁富。斗拱、飛檐的講究,門、窗形式的自由和多樣,鮮艷色彩的極力追求,“金鋪玉戶”、“重軒鏤檻”、“雕梁畫棟”,是對它們的形容描述。延續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節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8.下列對“中國民族特點的實踐理性精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養神的廟堂,從秦漢到明清建筑藝術基本上保持了相當一致的美學風格
B.中國建筑的空間意識提供某種明確、實用的觀念情調。
C.建筑物嚴格對稱結構,以展現嚴肅、方正、井井有條。
D.中國建筑充滿了各種供人自由玩賞的精細的美術作品。
9.下列不屬于“宮殿宗廟建筑成了中國建筑的代表”的原因的一項是( )
A.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養神的廟堂。
B.中國的祭拜神靈即在現實生活緊相聯系的世間居住的中心。
C.宮殿宗廟有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內部空間組合。
D.中國建筑重在生活情調的感染熏陶,是能夠經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場所。
10.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到宮殿宗廟中去,我們會獲得某種神秘、緊張的靈魂感、悔悟或激情。
B.中國建筑同樣體現了山水畫“可望”、“可游”、“可居”、“可行”的精神。
C.比起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建筑來,中國建筑相對低矮,比較平淡,應該承認遜色一籌。
D.萬里長城,沒有任何嚴格對稱可言,它盤纏萬里,連綿于群山峻嶺之巔,所以不具備中國建筑的理性精神。
1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題。(20分)
陌 生 人
(法)普魯斯特
多米尼克坐在熄滅的爐火旁邊等待他宴請的賓客。每天晚上,他都要邀請幾位爵爺和一些風趣的人跟他共進晚餐。由于出身高貴,富裕而且好客,他從來不會孤單。火把尚未點燃,屋子里的日光已經頹然消逝。突然間,他聽到一個聲音,一個遙遠而又貼近的聲音對他說:“多米尼克。”——他分明聽到那聲音在呼喚,在很遠又很近的地方呼喚:“多米尼克。”他嚇得渾身冰涼。他從未聽見過這種聲音,可這聲音多么熟悉,他清楚地分辨出那是一個受害者,一個已經死去、出身高貴的受害者的聲音。他尋思自己究竟犯下了哪條舊時罪孽卻又想不起來。然而這聲音的語調分明在譴責一種罪惡,一種無疑是他在不知不覺中犯下而又負有責任的罪惡——他的悲哀和恐懼便是明證。他抬起眼睛,看見他面前站著一個嚴肅而又親切,模樣混沌不清而又動人心魄的陌生人。多米尼克用幾句充滿敬意的話向他的那個憂郁而又自信的權威致意。
“多米尼克,難道我是你唯一沒有邀請參加晚宴的人嗎?你想用我來彌補舊日的過失,那是錯誤的。當你衰老的時候,我要給你介紹從未來過這里的其他人。”
“我邀請你參加晚宴。”多米尼克帶著他也不明白的誠摯回答道。
“謝謝。”陌生人說。
他的戒指底座沒有印刻任何徽飾,他通過言語傳遞的思想不曾結出鋒利閃光的寒霜。然而多米尼克對他那親如手足而又強勁有力的目光一見如故,陶醉在一種不可言喻的幸福之中。“不過,如果你想把我留在你的身邊,你就必須打發走其他客人。”
多米尼克聽見客人在敲門。火把尚未點燃,屋里一片漆黑。
“我不能把他們打發走,”多米尼克回答,“我害怕單獨一人。”
“其實,跟我在一起你還是單獨一人,”陌生人悲哀地說,“可是你必須挽留我,你從前錯怪了我,你必須彌補。比起他們來我更喜歡你,讓我教你怎樣謝絕他們。當你衰老的時候,他們是不會來的。”
“我不能。”多米尼克說。
他明白自己剛才犧牲的是一種高高的幸福,遵奉的是一種不可推脫而又庸俗不堪的習俗,他為服從這種習俗所付出的代價根本沒有樂趣可言。
“趕快選擇吧。”陌生人傲慢地懇求道。
多米尼克去為客人開門,與此同時他頭也不敢回地問陌生人:
“你究竟是誰?”
已經消失的陌生人對他說:
“你今天晚上犧牲我去服從這種習俗,到了明天你給我造成的傷口流出的鮮血將會更多。你遵奉的習俗一次比一次專橫,它每天都使你離我更遠,迫使你給我帶來更大的痛苦。你很快就會殺死我,你再也見不到我了。然而比起其他人來,你欠我更多,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人會拋棄你。我與你融為一體而又始終離你很遠,我已經幾乎不存在了。我是你的靈魂,我就是你本人。”
客人們進來了,他們走進餐廳,多米尼克想把他與失蹤的來訪者的談話講出來,然而,看到晚宴主人的一臉煩惱和顯而易見的疲憊,吉羅拉莫不想讓大家和多米尼克本人掃興,他用這樣的結論打斷多米尼克的話題:
“永遠不要單獨一個人待著,憂郁是孤獨的產物。”
接著,大家重又開始飲酒;多米尼克毫無喜悅地與人交談,然而他卻得到了所有到場的顯赫貴客的一致恭維。
(選自《普魯斯特隨筆集》,海天出版社1996年1月版)
12.理解文中畫線詞語“幸福”和“習俗”的含義。(4分)
幸福:
習俗:
13.到訪的陌生人是多米尼克的靈魂,文中哪些地方照應了這一點?請摘引三處語句回答。(3分)
14.簡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15.有人建議把標題“陌生人”改為“孤獨與熱鬧”,你認為哪一個合適,談談你的看法。(5分)
16.賞析文中多米尼克的形象。(不超過100字)(5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18分)
指 喻
(明)方孝孺
浦陽鄭君仲辨,其容闐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未嘗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剟①刺狀,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生。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將延乎肝膈,否亦將為一臂之憂。非有以御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也。”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于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蓋眾人之所可知者,眾人之所能治也,其勢雖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憂之地,而寓于不可見之初,眾人笑而忽之者,此則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壯無疾者乎?愛天下者,有如君之愛身者乎?而可以為天下患者,豈特瘡痏之于指乎?君未嘗敢忽之,特以不早謀于醫,而幾至于甚病。況乎視之以至疏之勢,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剝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發,以為無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謂智也與哉?
余賤不敢謀國,而君慮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傳》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醫。”君誠有位于時,則宜以拇病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選自《遜志齋集》)
【注】①剟(duō):砍,割。②膂:脊梁骨。
17.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色渥然 渥然:紅潤的樣子。
B.以示人 示:告訴。
C.而傅以善藥 傅:同“敷”。
D.豈特瘡痏之于指乎 特:只。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A.今疾且成 彼且奚適哉
B.而終為大患 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C. 而寓于不可見之初 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
D. 則宜以拇病為戒 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19.下邊五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作者認為最值得“謀國”者警惕的是( )
①眾人之所可知者,眾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憂之地,而寓于不可見之初,眾人笑而忽之者
③特以不早謀于醫,而幾至于甚病
④視之以至疏之勢,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剝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發,以為無虞而不知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層次清晰,構思謹嚴。文章前半部分敘事,后半部分闡發道理,敘事貴在簡練而又生動,哲理則富有警策,有獨到之見。同時兩者間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B.本文取譬設喻,借喻立論。文章從友人手指生疹一事,闡明“防微杜漸”的道理:天下之事,常發生在至微之處,因為忽略輕視,終成大患。
C.本文不以文采詞藻炫耀,不發空泛的議論,而是從實際出發,同時又有因小見大的深度發掘。從小事發端,深意在于治國,文意深遠。
D.本文含有針砭時弊的意味。國家處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剝削”,更加速了小患的發展,這樣的問題只能是“幸其未發”。對于這一切,作者把針對的矛頭直指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幸其未發,以為無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謂智也與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22-23題。(6分)
柳枝詞
(宋)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22.這首詩以____ _為題材,“柳枝詞”之題相傳為后人所加,除了用楊柳的傳統意象表達感情外,該題材還與詩中的_____ _這一句相照應,切合當時情景。(2分)
23.這首詩的末句與王實甫《長亭送別》中哪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兩句詩情感表達手法的相似之處。(4分)
(三)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24.⑴以上選文是關于人際交往的,這樣做同時也體現了孔子思想中怎樣的重要原則?用四字概括(1 分)
⑵孔子教導子貢的交友之道,有人認為這樣做是對朋友不負責任,但更有人認為并非不負責任,而是體現了以自主、獨立、平等的個體關系為基礎的交往準則,對后一種說法,你認同嗎?請闡釋理由。(3分)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 。(白居易《琵琶行》)
(2) ,一夫當關, 。(李白《蜀道難》)
(3)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 ,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論語》)
(4) ,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5)豐草綠縟而爭茂, 。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乃其一氣之余烈。(歐陽修《秋聲賦》)
四、作文(60)
26.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蘇軾在《赤壁賦》中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可見,世間總有許多東西時時都在改變,世間也總有一些東西不曾改變。
請以“改變的和未曾改變的”為話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與閱讀積累,寫一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和見解,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評論。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
【人教版高三年級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