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時間:2021-08-20 19:21:09 高三 我要投稿

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學校考查的出發點是測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這一出發點可以繁衍出成千上萬套試卷習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希望能幫助你們。

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一、閱 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7分)

  柯布西耶和他的建筑思想

  ①上世紀二十年代,一位建筑師這樣規劃理想中的“光輝城市”:

  ②“一天早上,你在寬敞明亮的房間中醒來,室內溫濕度宜人,這是因為配備了先進的中央空調系統。房屋的盡頭是一面完整的中空玻璃墻,清澈的綠意在窗外徐徐展開。”

  ③今天的我們驚訝地發現,某些瑰麗的想象,比如中央空調系統、玻璃幕墻等都已成為現實,而比現實更瑰麗的想象,比如底層架空所帶來的蒼茫、道路從地面刪除所帶來的自由,這種全新的空間秩序,依然誘惑著今天城市鋼筋森林里的我們。

  ④這位建筑師就是勒·柯布西耶。1887年10月6日,他出生于瑞士,由畫家轉型為建筑師。

  ⑤柯布西耶的“光輝城市”是20張城市規劃圖紙,筆筆傾注著他的心血,像一本詳盡的城市使用說明書。是一本厚厚的書籍,他在書中寫盡了對未來城市的狂熱想象。是一種深刻的批評,針對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的濫用所造成的重大社會危機;不是財富的積累,而是以財富積累為唯一目的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是人類正常的欲望和享樂,而是貪婪、惰性和懦弱,以及各種各樣的揮霍。

  ⑥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分為兩個階段:上世紀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義、功能主義和國家樣式的主要領袖,以1929年的薩伏伊別墅和1945年的馬賽公寓為代表,許多建筑結構承重墻被鋼筋水泥取代,建筑往往騰空于地面之上;上世紀50年代以后,他轉向表現主義、后現代主義,朗香教堂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⑦在柯布西耶所有的經典作品中,朗香教堂是經典中的經典。

  ⑧朗香教堂,位于法國東部的一座小山頂上,1950開始設計建造,1955年落成,被譽為20世紀最為震撼、最具表現力的建筑之一。柯布西耶摒棄了傳統教堂的模式和現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當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創造。

  ⑨教堂的`墻體幾乎全是彎曲的,有的還傾斜著;塔樓式祈禱室的外形更像是座糧倉;沉重的屋頂向上翻卷著,與墻體之間留有一條40厘米的帶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墻面上開著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鑲嵌著彩色玻璃;入口隱在卷曲墻面與塔樓交接的夾縫處;室內主要空間也不規則,墻面呈弧線形,光線在透過屋頂與墻面之間的縫隙進入室內之前,又被彩色玻璃所暈染,產生一種神秘的美感。

  ⑩教堂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它有著一個非常復雜的結構。上世紀初期,柯布西耶和他的現代主義同道們與美術界的立體主義派遙相呼應,提倡建筑形象的簡化、凈化,在這段時期,他設計的住宅即使內部相當復雜,其外形總是處理得光凈簡單。薩伏伊別墅即是一例,人們很難找出一個比它更簡單光溜的建筑名作了。然而,在朗香教堂這個項目上,柯布西耶走向簡單的反面——復雜。小小的教堂,四個立面竟然各個不同,僅看一面,絕想象不出其他三面會是什么模樣;即使看完了三面,第四面仍會給你驚嘆。再看那些窗洞形式,也是不怕變化,只怕單一。再看那些墻線和由它們組成的室內空間,也都極其復雜。平面構圖上既找不出一點規律,立面上也看不出所謂章法。中世紀哥特式教堂的復雜在于細部,總體布局結構倒是簡單的,而朗香教堂的復雜性則相反,它是結構性的復雜,其細部,無論是墻面還是屋檐,外觀還是內里,仍然相當簡潔。

  ⑾面對如此怪異的建筑,人們總要追問,設計靈感從何而來。在教堂建成好多年后,柯布西耶又回到那里,他同樣喃喃自問:“我是從哪兒想出這一切來的呢?”他不是故弄玄虛,也不是賣關子,藝術創作至今仍是難以說清的問題。關于自己的創作方法,他曾經這樣描述:“一項任務定下來,我的習慣是把它存在腦子里,幾個月一筆也不畫。人的大腦有獨立性,那是一個匣子,盡可往里面大量存入同問題有關的資料信息,讓其在里面游動、煨煮、發酵。然后,到某一天,喀噠一下,內在的自然創造過程完成。我抓過一支鉛筆,一根炭條,一些色筆(顏色很關鍵),在紙上畫來畫去,想法就出來了。”針對朗香教堂,他說希望能設計成一個“視覺領域的聽覺器件”、“像(人的)聽覺器官一樣柔軟、微妙、精確和不容改變”。用建筑激發音響效果,真是一個別開生面的立意。

  1、柯布西耶關于“光輝城市”的20張規劃圖紙是針對哪些城市發展弊端而構畫的?(3分)

  2、第⑩段中作者寫到中世紀哥特式教堂的用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說明朗香教堂與中世紀哥特式教堂都有復雜的特點。

  B.通過對比突出朗香教堂的結構性復雜的更勝一籌。

  C.通過比較說明朗香教堂是結構性復雜而細部簡潔。

  D.為了體現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突破章法與眾不同。

  3、第⑾段中“視覺領域的聽覺器件”的含義是 。(2分)

  4、文中插入“朗香教堂”的圖片的作用是 。(2分)

  5、概括朗香教堂的獨特性。(4分)

  6、《板橋題畫三則》中鄭板橋畫竹“意在筆先,趣在法外”,這一點也體現在柯布西耶的建筑創作中,請結合文意具體闡釋。(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21分)

  父親的口琴

  楊獻平

  ①2005年與妻兒再次回到南太行老家,初夏山野,翠綠妖嬈。父親拉開抽屜,從柜子底層,拿出一個黑色的布包,一層層打開,捧出一只口琴。手牽著兒子,到樹影斑駁的院子里,坐在一塊紅石頭上吹奏。我大為驚詫。在此之前,我從來不知,也不會想到,大字不識一個的父親竟然懂得音樂,用嘴巴吹出美麗的聲音。

  ②母親說,父親給村里放羊的時候,時常帶著那只口琴,坐在山坡上吹。我想,那情景要是到了詩人眼里,一定是:青草浩蕩,輝映天空,群山連綿,猶如屏障。可愛的羊只似乎飄動的云朵,父親的姿勢像是一尊鮮活的雕塑。口中琴聲漫過巖石及其苔蘚,草尖和懸崖下的陰影,乃至河谷間淙淙流水與鳥雀們的翅膀。

  ③然而,父親坐在山坡上的樣子未必具有美感,琴聲未必那么輕盈。那些羊只并非潔白,而是黧黑。河谷間早就沒有了流水,鳥雀們的飛翔是為了生存覓食。那時候的父親,也不過是為了生計。

  ④那時候,父親吹著,兒子在一邊聽,一會躍躍欲試。我在旁邊看著,驀然覺得了父親的豐富。這樣的一個人,竟然與高雅美妙的音樂發生過如此緊密的聯系,竟然在無人處用一只口琴傾訴內心,排遣寂寞。

  ⑤父親吹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好像是山西民歌。兒子搶過來,嗚嗚地亂吹一會兒,又給了父親。父親說,聽爺爺給你吹。說完,便吹起了《朝陽溝》片段——我聽得入迷,站在當地,不知是感動,還是驚詫,熱淚一下子沖了出來。

  ⑥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獲了。長期以來,在我心里,父親只是一個木訥、本份、孤獨、苦難的農民,一個在山野之間勞作大半生,在苦難的風雨中只知道忍耐和吞咽的人,怎么會有如此的雅致興趣和愛好呢?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視了父親,漠視了他作為父親和農民之外的一切,比如他的內心精神和思想要求,比如他在苦難生活中某些自發的“消解”壓力與悲愴的能力與智慧。

  ⑦當吹奏之中,除了喂雞的母親,一家人都靜默無聲,站在院子里,父親的遠處和近處,滿臉的驚異、欣喜和感動。一曲終了,妻子走到父親身邊,說爸你吹得真好。還教三歲的兒子鼓掌。我看著他們,情緒激越。父親聽了,咧開嘴巴,抖著胡須,呵呵笑了出來。

  ⑧臉上的皺紋一下子消失不見,瘦削的父親看起來年輕了許多。我請父親再吹奏一曲。父親想了想,又甩了甩口琴,雙手捧住,吹起了《梁祝》中“化蝶”那一節,樂聲起落不止,悲愴與摯愛,絕望與生死,令人寸斷柔腸,內心驚雷橫沖,思維如潮水奔淌。而到最后,音樂忽然平緩,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冰層暖流,如泉水浸岸,風吹花開。

  ⑨再一次全場寧靜,鴉雀無聲,就連不停狂追母雞的公雞,蘋果樹和椿樹上鼓噪的蟬,路口的家狗,也都若有所思,靜默如斯。我情不自禁地鼓掌,然后是妻子、弟弟和弟媳婦,兩個孩子也都學著我們的樣子。一時間,父親被我們的掌聲圍困,雖然不大,但很整齊,雖然稀少,但很熱烈。

  ⑩父親有些不好意思,低了下腦袋,然后又把口琴甩了甩。摸出一根香煙點著,把手中的口琴向他三歲的孫子遞來。兒子似乎接住,翻來覆去地看了好一會兒,放在嘴巴上,鼓著腮幫,卻吹不出聲音。父親站起來,說這樣那樣才能吹出聲音。

  ⑾幾天后,父親的那只口琴一直被孩子當作玩具,想起來吹下,想不起就當成了砸核桃的錘頭。父親看著,也不說什么,咧嘴呵呵笑。有時候幫著孩子們摘核桃和蘋果,燒板栗,捉知了和剛出窩兒的小鳥。父親的口琴,有時候被放在泥地上,鍋臺邊,院門外,門檻上,沾上黑垢,灌了沙子。

  ⑿我們就要返回西北的頭天晚上,父親坐在燈下,一邊聽我們說話,一邊用毛巾擦拭那只口琴,偶爾抬頭看看兩個在炕上玩耍的孫子孫女,防著他們不小心摔下來。夜深的時候,在妻子建議下,父親又給我們吹了一曲,竟然是騰格爾的《父親和我》。這叫我們驚詫莫名。父親坐在炕沿上,嘴唇不住挪動,像是舞蹈。夜色濃郁的鄉村黑夜,父親的琴聲悠揚散漫,洋溢著一種催人淚下的哀傷和親情。我和妻子忍不住流下眼淚,看著專注的父親,覺得了慚愧和不安。

  ⒀第二天,太陽還沒出來,父親母親送我們上車,我使勁抱了抱父親。父親沒吭聲,也沒回抱我。車開走的時候,父親只是臉色憂郁地看看我們,站在原地,哈著腰,不住地揮手。

  7、第④段連用兩個“竟然”的表達效果是 (2分)

  8、第①段和第⑾段中的劃線句都描寫了父親對待口琴的態度,是否矛盾?簡要說說理由。

  。(4分)

  9、“口琴”在結構上的作用是

  。(2分)

  10、對本文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 。(6分)

  A.作者想象詩人眼里父親坐在山坡上吹口琴的情景主要反襯出現實中的父親吹口琴缺乏美感。

  B.在作者過往的印象中父親是一個木訥、本份、孤獨、苦難的農民,琴聲改變了這一印象。

  C.作者對于自己長期以來漠視了父親的內心精神和思想的追求感到慚愧并很想對他有所彌補。

  D.本文對父親吹口琴時的神態、動作等方面進行細節描寫,表現出父親吹琴時的熟練與投入。

  E.本文兩處寫到父親“呵呵地笑”,流露出父親對自己能吹奏出美妙的音樂的滿足與自豪。

  F.本文寫妻子、弟弟、弟媳甚至公雞、蟬等的鴉雀無聲從側面表現出父親琴聲的感染力。

  11、第⑧段劃線句的語言表達很有特點,任選一角度賞析。(3分)

  12、文中重點寫了父親用口琴吹奏三首樂曲《朝陽溝》、《梁祝》、《父親和我》的場面,請簡要分析作者在聽三首樂曲時候的思想情感的變化。(4分)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1)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況《勸學》)

  (2)我欲乘風歸去,    ,    。(蘇軾《水調歌頭》)

  (3)    ,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4)一殤一詠,    。(王羲之《蘭亭集序》)

  (5)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    ,把酒臨風。(范仲淹《岳陽樓記》)

  (6)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棄疾《破陣子》)

  (7)落花水香茅舍晚,     。(馬致遠《壽陽曲·遠浦帆歸》)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秋晚登城北門

  陸 游

  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

  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①秋。

  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②。

  【注釋】 ①杜陵:本指長安,此處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漢中,南宋西北邊境上的重要關塞南鄭、

  大散關皆在此地,詩人過去曾在這里駐守。

  14、陸游,字 ,號放翁。(1分)

  15、對這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描繪了詩人的裝束、出游的地點、時令,滿眼的肅殺勾起了內心無盡的愁緒。

  B.頷聯寫詩人在北城頭遠望從大散關傳來的烽煙,南飛的鴻雁引發了詩人對杜陵的懷念。

  C.頸聯通過“搔首”、“倚樓”這兩個動作,表現出詩人年老體弱而悵然無奈的情緒。

  D.全詩既有登臨的悲秋之情,也懷有對山河興廢的嘆惋,還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16、請結合詩歌內容,賞析尾聯中“非”和“猶”兩字的表達效果。(4分)(100字左右)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2題。(17分)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17、選文《蘇武傳》選自史書《 》。(1分)

  18、寫出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副有罪,當相坐。 (2)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

  19、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因材施教

  B.空以身膏草野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

  C.單于愈益欲降之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D.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20、下列句子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項是 。(3分)

  A.不顧恩義,畔主背親。B.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

  C.夙遭閔兇。D.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1、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5分)

  (1)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

  (2)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22、選文第一段表現出蘇武怎樣的品質?請結合文意分析。(3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3-26題。(11分)

  文漪堂記

  袁宏道

  余既僦居東直房,潔其廳右小室讀書,而以徐文長所書“文漪堂”三字匾其上。或曰:“會稽,水鄉也,今京師囂塵張天,白日茫昧,而此堂中無尺波一沼之積,何取于漣漪而目之?”居士笑曰:“是未既水之實者也。夫天下之物,莫文于水,突然而趨,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頃刻不知其幾千里。細則為羅觳,旋則為虎眼,注則為天紳①,立則為岳玉;噴而為霧,吸而為風,怒而為霆;疾徐舒蹙,奔躍萬狀。故天下之至奇至變者,水也。夫余水國人也。少焉習于水,猶水之也。已而涉洞庭,渡淮海,絕震澤,放舟嚴灘,探奇五泄,極江海之奇觀,盡大小之變態,而后見天下之水,無非文者。既官京師,閉門構思,胸中浩浩,若有所觸。前日所見澎湃之勢,淵洄淪漣之象,忽然現前。然后取遷、固、甫、白、愈、修、洵、軾諸公之編而讀之,而水之變怪,無不畢陳于前者。或束而為峽,或回而為瀾,或鳴而為泉,或放而為海,或狂而為瀑,或匯而為澤,蜿蜒曲折,無之非水。故余所見之文,皆水也。今夫山高低秀冶,非不文也,而高者不能為卑,頑者不能為媚,是為死物。水則不然。故文心與水機,一種而異形者也。夫余之堂中,所見無非水者。江海日交于睫前,而子不知,子則陋矣,余堂何病焉?”

  【注釋】①天紳:形容瀑布。

  23、寫出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渡淮海,絕震澤 (2)而高者不能為卑

  24、文中劃直線句主要表現出水的□□□□。(2分)

  25、下列對“故文心與水機,一種而異形者也。”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所以文章要用心作就能像水一樣機敏,是相同的情況不同的表現形態。

  B.所以文章的創作與水的靈活多變一樣,兩者本質相同,表現形態不同。

  C.所以文章的中心應和水一樣機敏,這兩者是一種情況但表現形態不同。

  D.原先文章的創作和水的靈活多變一樣,兩者本質不變但形態可以多變。

  26、簡要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4分)

  二、寫 作(70分)

  27、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當經濟被GDP(國內生產總值)框定,節目被收視率綁架,教育被高考指揮,成功被金錢標識,人們不禁要問:“一把尺子可以衡量一切嗎?”

【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相關文章:

高三上學期語文練習測試題08-27

高三上學期語文單元測試題08-28

慈溪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期中測試試題03-23

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語文測試題08-27

高三上學期語文練習試卷07-20

高二語文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模擬試題10-08

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03-25

五年級上學期語文的期末考試題04-04

高一語文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03-2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线免费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 页面升级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