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三模語文試卷
【2017高考三模語文試卷】
第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
作為人類記憶思維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道德記憶顯示的是人類具有記憶其道德生活經歷的思維能力。人類在過去的時間里追求道德和踐行道德,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構成道德生活經歷,并在其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記,從而使其擁有了道德記憶。道德記憶可以分為個體道德記憶和集體道德記憶。個體道德記憶主要是關于個人道德生活經歷的記憶,它發生在個人身上。集體道德記憶主要是關于集體道德生活經歷的記憶,是人類以家庭、民族、團隊、黨派、軍隊、國家等集體形式為載體展現出來的一種道德記憶。
集體道德記憶的發生機制不同于個體道德記憶。個體道德記憶是通過個人頭腦所具有的記憶功能來發揮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記憶思維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個體道德記憶。同時,個體道德記憶還會受到個人道德記憶思維的意向性(目的性)的深刻影響。集體道德記憶需要通過人類集體的“頭腦”來發揮作用,但這種“頭腦”是一種抽象物,它是由從屬于人類集體的所有個人的“頭腦”整合、統一而成的。因此,集體道德記憶是基于集體性記憶思維能力而形成的一種道德記憶。集體道德記憶也是有選擇性的,因為一個集體愿意記憶什么和不愿意記憶什么,是由集體道德記憶思維的意向性決定的。而當集體道德記憶發生的時候,個人是集體道德記憶的參與者,但他的參與是被動的,因為在集體道德記憶的框架內,個人不是在獨立自主地展開道德記憶思維活動,而是和集體里的其他人一起展開道德記憶思維活動。
民族是一種人類集體。世界上的每一個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會擁有集體性道德生活經歷,也都會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倫理思想傳統,并且這種傳統會通過它的集體道德記憶不斷傳承和傳播。然而,不同民族所擁有的集體道德記憶是不同的。有些民族歷來主張民族與民族之間相互包容、和平相處和互利共贏,因此,他們的民族集體道德記憶充滿著他們促進世界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和同生共榮的內容。有些民族歷來崇尚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征戰和侵略,因此,他們的民族集體道德記憶充滿著他們試圖用武力征服、控制和統治其他民族的內容。
一個民族的集體道德記憶是該民族的所有成員在長期共同生活的過程中逐漸積淀起來的。由于長期在同一個社會共同體中生存和發展,同屬于一個民族的成員在道德生活方式和道德生活內容上容易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他們的許多道德生活經歷是共同的,他們也會因此而形成大量民族性的集體道德記憶。一個民族的集體道德記憶主要記錄該民族的過去,它是該民族建構其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來源。
集體道德記憶的形成有利于推動人類集體對其過去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承擔集體道德責任。如果一個集體缺乏應有的集體道德記憶或故意抹殺它的集體道德記憶,它就不可能對其過去承擔相應的集體道德責任。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于原文所論集體道德記憶的一項是
A.2008年,對于我們國家和民族來說是獨特的,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夏季奧運會中涌現的道德力量和社會的向心力、凝聚力、道德力令人振奮。
B.北京的圓明園喚起國人對歷史上的屈辱的記憶,激發人們為民族自強而努力的情感,圓明園遺址的斷壁殘垣在夕陽輝映下所展示的是一種悲壯的美。
C.2013年,備受關注的“四川老太誣陷兒童案”在網上流傳,事后,作為當事人的9歲兒童表示以后遇到老人倒下還是會去扶。
D.人們探討舟曲的泥石流之類的天災和納粹的猶太人大屠殺之類的人禍,可以使人在天災再次發生時不至于麻木不仁和避免直接毀滅人性的邪惡事件的再次發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個體道德記憶發生在個人身上,是關于個人道德生活經歷的記憶,它通過個人頭腦所具有的記憶能力來發揮作用,一個人只要具備正常的記憶思維能力就具有個體道德記憶。
B.一個集體愿意記憶什么和不愿意記憶什么,受到集體道德記憶思維的意向性的影響,它深刻地影響著集體道德記憶的內容和方式,使集體道德記憶具有選擇性特征。
C.集體道德記憶主要是關于集體道德生活經歷的記憶,它是人類以家庭、民族、團隊等集體形式為載體展現出來的,它通過人類集體的“頭腦”來發揮作用。
D.集體道德記憶是基于集體性記憶思維能力而形成的一種記憶,它是通過從屬于集體的所有個人的“頭腦”整合、統一成集體“頭腦”而發揮作用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集體道德記憶發生的時候,作為其參與者,個人不是在獨立自主地展開道德記憶思維活動,而是和集體里的其他人一起展開道德記憶思維活動。
B.不同民族所擁有的集體道德記憶不同,有些民族崇尚征戰和侵略,有些民族主張相互包容、和平共處和互利共贏,因此,不同民族的集體道德記憶有著不同的內容。
C.一個民族的集體道德記憶記錄著民族的過去,是同屬于民族的所有成員的,他們在同一個社會共同體中生存和發展,他們的道德生活經歷是一樣的。
D.能否承擔相應的集體道德責任與是否具備集體道德記憶有關,集體道德記憶的形成有利于推動集體對其過去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承擔相應的集體道德責任。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胡僧祐字愿果,南陽冠軍人。少勇決,有武干。仕魏至銀青光祿大夫,以大通二年歸國,頻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節、超武將軍、文德主帥,使戍項城。城陷,復沒于魏。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顥入洛陽,僧秸又得還國,除南天水、天門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讀書,不解緝綴,然每在公宴,必強賦詩,文辭鄙俚,多被嘲謔,僧祐怡然自若,謂己實工,矜伐愈甚。
晚事世祖,為鎮西錄事參軍。侯景亂,西沮蠻反,世祖令僧祐討之,使盡誅其渠帥,僧祐諫,忤旨下獄。大寶二年,侯景寇荊陜,圍王僧辯于巴陵,世祖乃引僧祐于獄,拜為假節、武猛將軍,封新市縣侯,令赴援。僧祐將發,謂其子曰:“汝可開兩門,一門擬朱,一門擬白。吉則由朱門,兇則由白門,吾不捷不歸也。”世祖聞而壯之。至楊浦,景遣其將任約率銳卒五千,據白塉,遙以待之。僧祐由別路西上,約謂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吳兒,何為不早降?走何處去。”僧祐不與之言,潛引卻,至赤砂亭,會陸法和至,乃與并軍擊約,大破之,擒約送于江陵,侯景聞之遂遁。世祖以僧祐為侍中、領軍將軍,征還荊州。
承圣二年,進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祐為都督城東諸軍事。魏軍四面起攻,百道齊舉,僧祐親當矢石,晝夜督戰,獎勵將士,明于賞罰,眾皆感之,咸為致死,所向摧殄,賊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時年六十三。世祖聞之,馳往臨哭。于是內外惶駭,城遂陷。
(節選自《梁書·胡僧祐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城陷,復沒于魏 沒:埋沒 B.性好讀書,不解緝綴 緝綴:寫詩作文
C.世祖聞而壯之 壯:認為……勇壯 D.所向摧殄,賊莫敢前 摧殄:摧毀消滅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僧祐“有武干”的一組是(3分)
①頻上封事,高祖器之 ②晚事世祖,為鎮西錄事參軍
③僧祐不與之言,潛引卻 ④擒約送于江陵,侯景聞之遂遁
⑤僧祐親當矢石,晝夜督戰 ⑥明于賞罰,眾皆感之
A.②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胡僧祐有衛國興邦之才。他上書言事深得高祖器重,被授予銀青光祿大夫等官職,在南天水、天門兩個郡做太守,在任上留下了好的政績。
B.胡僧祐喜歡讀書,但文才低下。每次在朝廷宴會上,他都盡力寫詩,可詩句文辭粗野,常被人調笑戲謔,而他不以為意,認為自己的詩作得很工巧。
C.胡僧祐為國效忠,誓死赴難。侯景進犯,王僧辯被困,世祖命他增援,出發前他對兒子說,可準備兩扇門,吉、兇分別由朱、白門進家,不取勝就不回來了。
D.胡僧祐忠于職守。西魏敵寇從四面發起進攻,許多股軍隊同時出擊,他不辭辛勞,盡職守城,最終因中流矢去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侯景亂,西沮蠻反,世祖令僧祐討之,使盡誅其渠帥,僧祐諫,忤旨下獄。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楊浦,景遣其將任約率銳卒五千,據白塉,遙以待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①
韋應物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睛下朔風。
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②與心同。
【注】 ①唐德宗建中四年,韋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離開長安赴任,經洛陽,舟行洛水到鞏縣入黃河東下。這詩便是由洛水入黃河之際寄給他從前任洛陽縣丞時的僚友的。 ②《莊子》語:“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
8.詩歌頷聯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詩重言外之意、言外之情,請從詩歌中選擇兩處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勸學》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說明善于利用已有的條件,是君子成功的一個重要途徑。
(2)《詩經·氓》中棄婦自訴在夫家時非常辛苦,早起晚睡,天天如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表現桃花源人生活閑適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11)、四(12)兩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題目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題目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題目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囚 裝
【埃及】 納吉布·馬哈福茲
每當火車進站的時刻,香煙販賈賀夏總是第一個來到札格吉喀城火車站。在這個他認為方便兜售香煙的好地方,他無比精神地來回奔忙于月臺上,用兩只小眼睛熟練地搜尋著顧客。
至于對他從事的這一行業,他當然和大多數人一樣,會自嘆命苦,而不禁怨天尤人。假若他對工作能有所選擇的話,他愿意當一個有錢人的司機,這樣他便能夠穿著入時,享受佳肴。還有他愿意選擇司機這一行的特殊理由是:有一次,他看到基爾(一位有錢人的司機)在街上不僅對女傭娜巴維亞大獻殷勤,并且得意洋洋地向她求婚道:“我不久就會帶婚戒來。”而她也媚態百般地微笑,并假裝是在整平頭巾似的把它解下來,以便露出她那一頭黑溜溜的頭發……看到這一幕,賈賀夏內心不禁熱血沸騰,妒火中燒,因為他早就為她那一對烏黑的眼睛著了魔。
他也經常在她來回于工作的路上,百般試圖和她照面接觸。直到有一次,他和她單獨在巷中碰到了,他便重復著基爾對她說過的那句話:“我不久就會帶婚戒來。”但是她卻掉過頭去,皺皺眉頭,輕蔑地說:“你還是給自己弄雙木屐吧!”
因為嫉羨基爾的工作,他懷抱著希望去努力工作,并忍受艱辛。這天傍晚,他又帶著香煙盒子到車站來兜售香煙。火車像一團云霧,由遠而近。賈賀夏趕緊跑向乘客擁擠的車廂,卻驚訝地看到車門邊有武裝的士兵,以及許多外國面孔,他們漫不經心地朝窗外望著。他們是一群被擄的意大利戰犯,正被解送到戰俘營去。
賈賀夏困惑地立在那邊,檢視著這些滿布塵灰的臉孔,剎那間,他覺得有點失望了。因為他知道,這些夢想著香煙的可憐蟲是沒有錢來滿足他們的煙癮的,他對他們投以不屑的眼光。然而在轉身回去時,他卻聽到有人用外國腔的阿拉伯語叫道:“香煙!”他用驚訝而懷疑的眼光看了看那個人,接著用食指和大拇指互相搓摩著比畫了一下:錢呢?那個阿兵哥會意地點了點頭。賈賀夏小心地走過去,站在他手夠不到香煙的地方。這位阿兵哥靜靜地脫下了夾克,晃了晃夾克說:“我拿這個當錢吧!”
有點吃驚的賈賀夏半帶興趣地檢視了鑲著黃色紐扣的灰色夾克。他的心急促地跳著,但是為了表示自己不是那么單純愚笨,同時也不想顯露出自己受到這位意大利仁兄誘惑的心,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包香煙,并伸手要去拿夾克。阿兵哥皺了皺眉頭叫道:“一件夾克換一包香煙?換十包吧!”賈賀夏搖了搖頭表示拒絕。士兵又道:“那七包啦!”他又同樣地搖了搖頭,并裝作要離開。阿兵哥又對著他叫:“過來吧……我拿四包就好。”他理也不理,并且點燃了一支煙,悠然自得地抽著,以表示對阿兵哥的交易沒興趣。當士兵降到兩包時,賈賀夏拿了夾克,給了他兩包煙。
他用心滿意足的眼光檢視了一下夾克,露出了勝利的微笑。他把販煙的盒子放在椅子上,穿上夾克并扣上紐扣。雖然衣服寬松,他也不在意。他得意地拿上香煙盒子,在月臺上驕傲地穿梭著,同時眼中浮現出身著長袍的娜巴維亞的形象,心中暗想:如果現在你看到我,你絕不會再對我不屑而掉頭離去吧,基爾也不再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了吧!
然而,他想到基爾身穿的是全套西服,而不是只有一件夾克。那么要怎樣來弄到一條褲子呢?他想了一下,想到把頭伸到火車窗外的那些犯人頭腦里大概都有同樣的念想吧,心頭涌上了貪婪之情,并慢慢走向火車,放膽地叫著:“香煙!香煙!一條褲子換一包煙……”他重復地如此叫著。當一個阿兵哥要脫下夾克時,他趕快上前示意他且慢,接著便指著他的褲子,表示那才是他所要的。阿兵哥不屑地聳了聳雙肩,脫下了褲子,達成了交易。賈賀夏喜出望外地回到原來的坐處,穿起褲子來。
很快他就穿戴完畢,現在他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十足的意大利士兵了,或許還有什么欠缺的吧?如果想要和基爾一樣的穿扮,那么也要有雙鞋子才行。于是他拿起煙盒,快步朝火車走去并叫道:“香煙……一雙鞋子換一包香煙……”但是在他還沒找到新的交易者時,火車要開動的汽笛鳴了起來,所有的衛兵也跟著忙起來。
賈賀夏停住了腳步著急著,雙眼布滿痛苦與懊惱。當火車開始動起來時,在車前的衛兵看到了他,怒氣沖沖地先用英語,然后用意大利語向他咆哮:“趕快上車,你這個犯人,上車!”賈賀夏一點也聽不懂他在說什么,轉過身背對著衛兵離去。衛兵握緊拳頭向他恫嚇,并用槍瞄準了這個毫不理會他的年輕人……向他開槍。震耳欲聾的槍聲響了,接著,便是一聲痛苦悲凄的喊叫,香煙盒子從賈賀夏的手上掉了下來。
(有刪改)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香煙販賈賀夏社會地位低下,受人歧視,他想像他的情敵基爾那樣做個有錢人的司機,但沒有人愿意提供給他這個機會。
B.小說多處運用了心理描寫,展現了賈賀夏思想變化的過程,突出了該人物的多重性格,并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C.賈賀夏和基爾兩人都對娜巴維亞求過婚,得到的卻是兩種不同的結果,這說明埃及女性在愛情婚姻上很重視身份,很現實也很功利。
D.意大利戰犯在被解送至戰俘營的途中沒錢買煙,只好用所穿衣褲來交換香煙,這一內容是對戰爭罪惡的控訴,表現了作者的反戰思想。
E.小說結構安排精巧縝密,環環相扣,在悲劇性的故事中突顯了主題:只有掌控好自己的欲望,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2)作品中的賈賀夏有哪些形象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說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請分析作品中哪些情節暗示了結局的合理性。(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小說以“囚裝”為題目,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等方面的考慮,請結合全文,任選兩個角度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梵高:情之熱烈,心之悲憫
豐子愷
梵高幼年的生活,只是親近田園的自然。他的性格從小是陰郁的,沉默而寡言笑。他的身材矮短,背脊稍向前屈。頭發帶紅色,額上多皺紋,顏貌古樸,顯然是一個富于冥想而內心深刻的人。八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向一個美術家的助手索得一塊黏土,拿來塑成一只小象,手法非常精巧,猶如學過雕塑一樣。又有一天他看見一只花貓跳上庭中的蘋果樹,就在紙上描出它的活潑的姿態,筆致非常靈動。然而他這成績不是技術的產物,乃熱情的產物。他向來不習雕塑與繪畫,一旦心有所感,形象就會得心應手地產出。他一生并未受過正式的繪畫的基本教育,他的杰作都是隨感興而產出的。這特點從小就已顯露。
梵高有一顆強烈的宗教心。他在比利時的時候,已曾把所見的不能忘懷的情狀,用真摯的態度描表為繪畫。作業中的坑夫、小舍前的男子、拾石炭屑的女子……題材類似米勒而盛情比米勒更為激烈。
自從父親帶他從比利時歸家之后,雖然他的身體離開了那苦難的群眾,然而他們的悲慘的幻象時時顯現在他的眼前。“用繪畫來表現!”這念頭崛起在他的胸中。從此他把自己的全身奉獻于繪畫——其精神完全與從前的奉獻于苦難的群眾一樣熱烈。
不但父母親不歡喜他描畫,畫布與顏料的錢也沒有著落!在父母看來這不過是浪費。因為他的作畫,完全不曉得迎合俗眾的心理,完全拋卻利害得失的念頭,只曉得追求他的“真實”。家庭的圓滿和愛,從此有了缺陷,終于使梵高不能再留在家中了。
梵高飄然地逃到海牙。用他犀利的眼光,賞識其地的風物,又批判來自諸畫家的藝術。他對于米勒尤富有崇敬之情,因為他與米勒同是用了宗教的敬虔的態度而進于畫家的生涯的。他就作一幅素描,題名為《悲哀》。畫中所描的,是一個病弱的女子把臉孔隱于兩手中,俯伏在膝上哭泣。枯草一般的黑發垂在她的頸與肩的沒有光澤的皮膚上。陽春已到人間,她的腳下有嫩草萌芽著,她的旁邊有果樹開花著;然而在她如同不見,只管哭泣,嘆息。
這畫的模特兒,是一個撫育五個無父的小兒的伶仃孤苦的母親。她每天叩訪畫家的畫室,為他們當模特兒,拿所得的錢來養活六條性命。梵高有一次雇用她,聽她訴說了她的長而悲慘的故事,熱情的宗教徒兼畫家十二分地感動,決意要為她減卻一點苦惱。他慷慨地允諾這女子,從明天起,由他擔負她家六口的生活費。于是,梵高又將陷入像在比利時時候的窮困了。
父親得知了這消息,親自來海牙探望兒子的情形。就和在比利時一樣,帶了他一同歸家。
新遷居的小村是織工所集居的村落,富有特別的詩趣。低矮的房屋,寬廣的農場,夾道的胡桃樹。有質樸的'村人、園丁、農夫,勞動者們憧憧來往于其間。
這些于梵高都是美妙的題材。他每天朝出晚歸,沒有片刻的休息,為了采擇畫題,不問路的遠近。普通人所歡喜的事物,往往是他的好題材。貧苦的人、拙陋的人,在他看來反覺得可愛。他能用同他們一樣的樸素的調子,和他們攀交,請他們做模特兒。他對于模特兒,不但從豐報酬,遇到小孩子或老人的時候,又備糖果、煙草,親切地款待他們。
他在家里吃飯的時候,常常對著日間所描的畫,一面端詳,一面咀嚼。有時對著畫出神。他的心中、眼中,只有畫;口中咀嚼的是什么東西?他自己也不知。家族的談話轉到了關于文學的問題上,他就興味津津地參加,而且見解很高。他的論調能使全家的人傾聽。
他的作品源源地產出。他所選的題材,第一是勞動者。他對于勞動者一向有好感;從比利時歸來以后,這好感更深,疲勞的人、憂愁的人、痛苦的人,一直不離開他的腦際了。他的初期的作品,大部分是勞動者生活的深刻的表現。一切上流社會的人物,他都不描。因為他的心一向不被牽引向上流社會的方面。又因為他的經驗范圍限于下層階級,對于下層生活的風俗、習慣、氣質,都有徹底的理解。他用急迫的態度來描寫他們。不但表現他們的外部的形態,同時又描出他們的內部的生命。
這傾向達于頂點的時候,他描出一幅代表性的作品,題名日《吃馬鈴薯的人》。北方特有的陰暗而污穢的農家的內部,一天的勞動完了之后,男女五個人圍著食桌,啖馬鈴薯,酬償他們的一天的辛勞。這可說是他當時懷抱的露骨的表現,是他的荷蘭時代的代表作品,他的全生涯的紀念品。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梵高的藝術創作技巧很高,八歲時他就能以非常精巧的手法用黏土塑小象,用非常靈活的筆致描出花貓跳樹的活潑姿態。
B.在比利時期間,那些苦難群眾的悲慘的幻象時時顯現在梵高的眼前,他用真摯的態度把不能忘懷的情狀描表為繪畫,把自己的全身奉獻于繪畫。
C.梵高和米勒都是以宗教的敬虔的態度作畫,并且兩人的作畫題材相似;梵高對米勒懷有崇敬之情,而且對繪畫投入的盛情更激烈。
D.父親兩次在梵高陷入窮困之時帶他一同回家:第一次是他在比利時時,第二次是他在海牙擔負起一個模特兒一家六口的生活費時。
E.梵高的作品都是表現下層勞動者的生活的,他的生活經驗范圍也僅限于下層社會,他對下層社會生活的風俗、習慣、氣質都有徹底的理解。
(2)為什么說梵高是一個富于冥想而內心深刻的人?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簡要概括梵高在繪畫領域能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們評價梵高是一個有“草根”情結的畫家,文中哪些事例表明了這一點?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國內并不缺少對動漫有天賦的孩子,可惜往往因為家長、學校觀念的偏差,孩子的才華被埋沒,懷才不遇。我國動漫制作水準常年裹足不前,與這樣的社會現實不無關系。
B.災難是愛心集結號,是救災動員令。云南地震后全社會瞬間聚集起廣泛的愛心能量,在同病相憐的情感共振下,人們心手相連,紛紛馳援云南。
C.到了李老師真的要離開學校的那一天,孩子們一下子圍住了他,各人贈送各人心愛的禮物,李老師收也不好,不收也不好,進退維谷。
D.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意在正本清源,增強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清理黨內歪風邪氣,開展一年多來,已有了很大成效。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國際奧委會奧運會執行主任吉爾伯特·費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南京青奧組委會按照最高標準進行各方面的籌備,不僅超出了奧委會的預期,而且按規定滿足了客戶的需求。
B.針對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濟南市疏堵結合,規范提升,綜合治理,引導露天燒烤餐飲業戶進入特設的場所經營,把露天燒烤變得健康、有序。
C.為阻止“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極端組織成員向庫爾德地區的推進,根據指示于8月8日向伊拉克的辛賈爾鎮發起空襲行動,多名ISIL成員被擊斃。
D.目前,我市正根據國家級衛生城市標準,堅持屬地管理原則,研究出臺長效管理辦法、立法程序,提供加強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的法律保障。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一些媒體稱,隨著美國開始推行“經濟優先”戰略,美中可能在非洲短兵相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畢竟,如果美國推行的“經濟優先”的“非洲戰略”能真正惠及非洲人民,我們是樂觀其成的。
①他們認為美中兩國對非經濟戰略側重點不盡相同
②更談不上要在非洲戰場上進行所謂嚴酷“廝殺”
③不過,大多數觀察家并不認同
④當然,不排除美國通用電氣等企業同“中國路橋”等企業存在利益交叉點
⑤但是這并不必然導致一場“零和博弈”
⑥對此,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社會,均需保持平常心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③①⑤②④ C.③①④⑤②⑥ D.⑥③①④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文學創作是一種具有明顯內省色彩的個人行為。因為它是藝術創作,①______。我們曾經歷過的一個痛苦的歷史階段,讓作家消除個性,否認自我在文學創作中的基礎作用。②______,文學事業擁有了一個燦爛的春天。又因為作家的文學創作是以作品的形式發表、出版面世的,這就決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須帶有公共性。因此,③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校舉辦校園歌手比賽,請你結合歌曲內容為主持人寫一段串聯詞,將下面兩首歌曲串聯起來,要求銜接自然,富有詩意。(5分)
第一首歌曲《長江之歌》結束,
串聯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歌曲《彎彎的月亮》。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片荒無人煙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樹,老樹的枝頭有一個簡陋的鳥巢,鳥巢里有一只鳥兒終日忍饑挨餓,艱難度日。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樹被連根拔起卷走了。那只可憐的鳥兒為了尋找新的藏身之處,不得不長途飛行,終于,鳥兒發現了一片綠洲,綠洲上小河潺潺,綠樹成蔭,甜美的果實綴滿枝頭。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樹仍然幸存的話,那只鳥兒也許永遠也不會想改變自己原來的生活。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考三模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2017屆高考三模語文試卷06-03
2017高考三模試卷及答案(語文)06-03
2017屆安徽省高考三模語文試卷06-03
江蘇省鹽城2017屆高考三模語文試卷06-03
浙江省余姚2017屆高考三模語文試卷06-03
濰坊高三語文一模試卷04-01
2017年江蘇三模語文試卷06-17
高三語文一模考試試卷04-01
上海市2017屆高考二模語文試卷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