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廣州市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及答案

時間:2018-05-08 16:30:28 高三 我要投稿

廣州市2017年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及答案

  【廣州市2017年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及答案】

  第Ⅰ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文學的、日常的和科學的這幾種語言在用法上是有區別的。文學沒有專門隸屬于自己的媒介,在語言用法上無疑存在著許多混合的形式和微妙的轉折變化。要把科學語言與文學語言區別開來還比較容易;然而,僅僅將它們看作是“思想”與“情感’’或“感覺”之間的不同,還是不夠的。文學必定包含思想,而感情的語言也決非文學所僅有,這只要聽聽一對情人的談話或一場普通的吵嘴就可以明白。盡管如此,理想的科學語言仍純然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語言符號與指稱對象一一吻合。語言符號完全是人為的,因此一種符號可以被相當的另一種符號代替;語言符號又是簡潔明了的,即不假思索就可以告訴我們它所指稱的對象。

  文學語言有很多歧義。每一種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語言,都擁有大量的同音異義字(詞)以及諸如語法上的“性”等專斷的、不合理的分類,并且充滿著歷史上的事件、記憶和聯想。簡而言之,它是高度“內涵”的。再說,文學語言遠非僅僅用來指稱或說明什么,它還有表現情意的一面,可以傳達說話者和作者的語調和態度。它不僅陳述和表達所要說的意思,而且要影響讀者的態度,要勸說讀者并最終改變讀者的想法。文學和科學的語言之間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區別,即文學語言強調文字符號本身的意義,強調語詞的聲音象征。人們發明出各種文學技巧來突出強調這一點,如格律、頭韻和聲音模式等。

  與科學語言不同的這些特點,在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例如聲音模式在小說中就不如在某些抒情詩中那么重要,抒情詩有時就因此難以完全翻譯出來。在一部“客觀的小說”中,作者的態度可能已經偽裝起來或者幾乎隱藏不見了,因此表現情意的因素將遠比在“表現自我的抒情詩”中少。語言的實用成分在“純”詩中顯得無足輕重,而在一部有目的的小說、一首諷刺,詩或一首教諭詩里,則可能占有很大的比重。再者,語言的理智化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哲理詩和教諭詩以及問題小說中的語言,至少有時就與語言的科學用法很接近。文學語言深深地植狠于語言的歷史結構中,強調對符號本身的注意,并且具有表現情意和實用的一面,而科學語言總是盡可能地消除這兩方面的因素。

  日常用語也有表現情意的作用,不過表現的程度和方式不等:可以是官方的一份平淡無奇的公告,也可以是情急而發的激動言辭。雖然日常語言有時也用來獲致近似于科學語言的那種精確性,但它有許許多多地方還是非理性的,帶有歷史性語言的種種語境變化。日常用語僅僅在有的時候注意到符號本身。在名稱和動作的語音象征中,或者在雙關語中,確實表現出對符號本身的注意。毋庸置疑,日常語言往往極其著意于達到某種目的,即要影響對方的行為和態度。但是僅把日常語言局限于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是錯誤的。一個孩子說了半天的話,可以不要一個聽眾;一個成年人也會跟別人幾乎毫無意義地閑聊。這些都說明語言有許多用場,不必硬性地限于交流,或者至少不是主要地用于交流。

  (摘自[美]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文學理論》)

  1.下列關于“文學語言”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語言表現情感、感覺,也包含一定的思想,能夠明確地告訴讀者它所指稱的對象,但它并不是文學作品的專屬語言。

  B.文學語言是高度“內涵”的,準確理解文學語言的意義,必須聯系其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與之相關的記憶、聯想等。

  C.文學語言強調文字符號本身的意義和語詞的聲音象征,它還可以表現情意,傳達說話者和作者的語調、態度等。

  D.文學語言表現情意的因素,在作者態度比較鮮明的作品中相對較多,而在作者態度不明顯的作品中則相對較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科學語言追求語言符號與指稱對象的一一吻合,而文學語言除了用來指稱或說明什么,還要勸說讀者改變自己的想法。

  B.文學語言植根于語言的歷史結構中,而科學語言則盡可能地消除對符號本身的注意,并且避免受到語言情感和實用因素的影響。

  C.日常語言與文學語言都有表現情意的作用,也著意于影響對方的行為和態度,但兩種語言對符號本身的注意有所不同。

  D.日常語言與科學語言、文學語言有時難以區分,它與科學語言都有很強的精確性,與文學語言一樣在許多地方有著非理性的因素。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以“一對情人的談話或一場普通的吵嘴”為例,能夠說明日常語言也有表現情意的作用,從而證明感情并非文學語言所獨有。

  B.傳統抒情詩中常用“月”表達思鄉之情,如“月是故鄉明”等,這說明文學語言強調文字符號本身的意義和它的實用成分。

  C.從數學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以看出,理想的科學語言純然是“直指式”的,可以簡潔明了地告訴人們它所表達的意思。

  D.文中用“一個成年人也會跟別人幾乎毫無意義地閑聊”的例子,說明僅把日常語言局限于交流是錯誤的,它還有很多用途。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我們歷來被告知一切優秀的文學作品總與作家的個人苦難直接相關。也許歌德是個例外,歌德在美麗的小城魏瑪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由這個例外又想起中國盛唐時期的大批好命詩人,以及托爾斯泰、雨果、海明威等很多生活優裕的外國作家,似乎也在例外之列。如果一個文學規律能把這么多第一流的大師排除在外,那還叫什么規律呢?

  今天到了魏瑪才明白,歌德在這兒的住宅,比人們想象的還要豪華。

  整個街角一長溜黃色的樓房.在鬧市區占地之寬讓人誤以為是一個重要國家機關或一所貴族學校,其實只是他個人的家。進門一看里邊還有一棟.與前面一棟有幾條甬道相連,中間隔了一個長天井似的石地空廊,其實是門內馬車遭,車庫里的馬車一切如舊,只是馬不在了。

  車庫設在內樓的底層,樓上便是歌德的生活區,臥室比較樸素,書庫里的書據說完全按他生前的模樣擺放,一本未動。至于前樓,則是一個宮殿式的交際場所,名畫名雕,歲陳有序,重門疊戶,裝潢考究,好像走進了一個博物館。

  腳下吱吱作響的,是他踩踏了整整五十年的樓板,那聲音,是《浮士德》一句句誕生的最早節拍。

  我一間間看得很細很慢,在歌德家里一遍遍轉。直轉到每級樓梯都踏遍,每個角落都拐到,每個柜子都看熟,才不慌不忙地出來,慢慢向歌德檔案館走去。

  檔案館是一個斜坡深處的堅固老樓。在二樓上,我看到了他們的筆跡。

  歌德的字斜得厲害,但整齊瀟灑,像一片被大風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顯自由,我想應該是多數西方有才華作家的習慣寫法。最怪異的莫過于尼采,那么狂放不羈的思想,手稿卻板正、拘謹,像是一個木訥的抄寫者的筆觸。

  歌德到魏瑪來是受到魏瑪公國卡爾•奧古斯特公爵的邀請,當時他只有二十六歲。

  德國在統一之前,分為很多小邦國,最多時達到二三百個。這種狀態非常不利于經濟的發展、風氣的開化,但對文化卻未必是禍害。有些邦國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鑒賞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納賢達、樹碑立傳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獲得一個安適的創作環境,留下佳績。德國在統一之前涌現的驚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與此有關。

  歌德在魏瑪創造的文化業績,遠遠超過魏瑪公爵的預想,尤其是他與席勒相遇之后。

  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都是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主將,歌德以《少年維特之煩惱》,席勒以《強盜》,還有他們的其他作品,對封建意識形態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掃蕩氣勢。他們的精神前輩,應該是那位現實身份低微而歷史地位崇高的萊辛。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特意讓主人公自殺前還在讀萊辛的作品。

  歌德和席勒在魏瑪相遇之時,“狂飆突進運動”的鋒頭已經過去,而他們已在開創一個古典主義時代。歷史將承認,德國古典主義的全盛時代,以他們的友誼為主要標志。

  這三個人,構成了我們對德國文學起點性的印象。他們幾乎都是哲學家,不僅深思,而且宏觀,有極高的學術素養。這使他們的作品有一種罕見的終極沉思的品格。這種品格有兩個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岣的學者化方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萬匯的巨人化方向。相比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個方向,萊辛、席勒兩者兼融,在后一個方向上卻沒有歌德那樣圓滿。當然,這與歌德的優裕和高壽有關。

  無論如何,德國文學以后濃郁的哲理素質,就這么定下了。

  榮格說,每一個德國人靈魂深處都有浮士德的影子。因此,當歌德他們定下了德國文學的素質,同時也定下了德國人的素質。

  也許反過來,他們的素質原本就是德國人本體素質的產物,他們只是經過天才的吐納,把它凝固住了。

  那么還是榮格說得對: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

  其實,此間是一種宏偉的互創關系。魏瑪是重要的互創現場。

  (節選自余秋雨《誰能辨認》)

  4.下列對作品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這篇文章記敘了作者游覽德國小城魏瑪的一段經歷,詳細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萊辛等德國古典主義時代文學巨人的形象。

  B.作者對“苦難出佳作”這個規律并不認同,他認為德國能夠取得驚人的文化成就,是因為文化精英們都獲得了安適的創作環境。

  C.作者從歷史和文學史的角度述評歌德,視野寬廣,凸顯了歌德的巨大貢獻和崇高地位,使文章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D.本文的語言樸實自然、飽含深情,體現了作者對歷史、文學的理性思考,意蘊豐富,表現了情理交融的行文風格。

  5.作者詳細描述了歌德的住宅以及自己專注細致的參觀過程,這樣寫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5分)

  6.如何理解“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保護地球 從懂得開始

  雅克•貝漢的最新作品《地球四季》作為“中法環境月”的開幕影片在中國上映,我們特別對法國著名演員、導演、制片人雅克,貝漢進行了專訪。

  主持人:首先,祝賀您的影片《地球四季》在中國上映。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二十多年來,您導演了好幾部以自然為題材的影片,比如《遷徙的鳥》和《海洋》,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拍攝此類影片?

  雅克•貝漢:我認為本世紀初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他者的生存:像森林的生存、大海的生存……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如果大海消失了,如果只有企業家,只有油船,如果人類向污染低頭,那太可怕了,人類就會前途無望。而且,我認為電影是令人愉悅的表演,但同時也是武器,直擊人的情感。于是我告訴自己:“我們要拍攝電影,保衛大自然,保衛動物。”

  主持人:說到電影,您多次強調您的作品是“影片”而非“紀錄片”。請問為什么要強調這樣的區別?

  雅克•貝漢:“紀錄片”意味著進行說教。一般來說,紀錄片要向觀眾闡釋某些觀點,片中呈現的畫面僅僅是為了給言論配圖,但我們不是為言論配圖,而是實質。我想傾聽大自然:鳥兒的歌聲,動物的低吼。對我來說這就是評論,生動的評論。但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令人難過的時代,我想對親愛的觀眾說:注意,對我的電影做出評論,是在放映廳里看到畫面時對其含義做出思考并得出結論。所以,我不愿意自己的電影被列為“紀錄片”。

  主持人:您的影片主角是動物,而非人物。您為什么選擇了這種方式呢?

  雅克•貝漢:因為大家都只講述我們自己,拍攝與我們人類有關的電影,即便談到動物,也不過是陪襯。(常常是)在人的場面之后,有一只小狗、小貓或小鳥經過。而我希望給動物近景,因為它們是和我們一樣的完整生命。為什么對動物要做出這種區分和矮化呢?我們想過做一件事情,就是呈現僅僅只有人類的生活,沒有動物。那時,將會看到人類是多么難受,生活是多么可悲,“沒有比一個只有人類生存的世界更不人道的事情了”。

  主持人:從《鳥的遷徙》到《海洋》再到《地球四季》,您的視野似乎越來越開闊,人和動物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多。

  雅克•貝漢:我認為,我們缺乏對動物深深的尊重。動物的存在不只是為了成為人類的寵物,不是為了陪伴人類,而是和我們一起,為了去除大都市的屏障,為了讓我們體會到身處大自然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主持人: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您理想中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嗎?

  雅克•貝漢:關系就是一方接受另一方,這一點同樣適用于動物身上。如果在田野里你把一只野生動物放在家養動物旁邊,野生動物不會逃跑;但是,如果把一個人放進去,所有的動物都會跑掉。現在,所有的動物都知道要害怕人類。

  主持人:您是否關注過中國的環境問題?近兩年來,中法合作拍攝的影片越來越多,您是否有這方面的計劃?

  雅克•貝漢:我認為中國還有很多功課要做,但目前已經很好了,因為如今在北京我們可以呼吸,能夠看見藍天。在歐洲也有被污染的城市,中國和美國剛剛遞交了《巴黎氣候協定》的批準書,表明了官方意愿。對于效果,我們拭目以待。至于合作拍攝,我知道雙方都有意向和計劃,并且已經開始成行。讓-難克•阿諾拍攝了《狼圖騰》,取得了成功經驗,應該積累更多這樣的經驗。與此同時,還應該更開放,我愿意更多地參與到中國的環保事業中,電影就是一種如此奇妙的溝通手段。

  (摘編自“中國網”2016年10月26日《中國訪談•對話世界》)

  7.下列對材辯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雅克•貝漢認為環境破壞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如果不能解決,人類前途堪憂,他拍攝電影就是為了宣傳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

  B.雅克•貝漢不想讓自己所拍攝影片成為闡述某些觀點的紀錄片,他希望自己的影片能夠呈現大自然本來的面貌,引起觀眾思考。

  C.在雅克•貝漢的影片中,動物不再是人類的陪襯而是成為了主角,這是為了告訴人們,在自然界中人類并不是真正的主角。

  D.雅克•貝漢希望人和動物之間是互相接受的關系,但現實的情況卻是,不僅人類對動物缺乏深深的尊重,動物也對人類十分害怕。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及分析,最恰當的兩項是 (4分)

  A.主持人首先祝賀《地球四季》上映,接著提出與影片題材的相關問題,既讓受訪者放松,感受到尊重,也讓訪談得以順暢展開。

  B.雅克•貝漢在訪談中十分坦誠,感慨自己“生活在一個令人難過的時代”,這是影片主題被觀眾誤解后,他遺憾心情的真實表現。

  C.雅克•貝漢拍攝影片的視野越來越開闊,他的影片更多地關注動物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反映了他對環境問題的認知不斷豐富。

  D.雅克•貝漢的演員、導演和制片人經歷使他對電影的認識不斷深入,他認為電影不僅是表演和武器,更重要的是一種溝通手段。

  E.雅克•貝漢對中國感情很深厚,他充分肯定了中國政府在環境治理問題上的努力和成效,并十分向往與中國在電影方面的合作。

  9.這篇訪談體現了雅克•貝漢先生哪些精神特質?請結合采訪的話題談談你的理解。(5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少慕伊洛之學,中建炎三年進士第,為人質直好議論。趙鼎去樞筦①,居常山,樗往謁,因諷之曰:“公之事上,當使啟沃②多而施行少。啟沃之際,當使誠意多而語言少。”鼎奇之,引為上客。鼎都督川陜、荊襄,辟樗為屬。紹興初,高宗親征,樗見鼎曰:“六龍臨江,兵氣百倍,然公自度此舉,果出萬全乎?或姑試一擲也?”鼎曰:“中國累年退避不振,敵情益驕,義不可更屈,故贊上行耳。若事之濟否,則非鼎所知也。”樗曰:“然則當思歸路,毋以賊遺君父憂。”鼎曰:“策安出?”樗曰:“張德遠有重望,居閩。今莫若使其為江、淮、荊、浙、福建等路宣撫使,俾以諸道兵赴闕,命下之日,府庫軍旅錢谷皆得專之。宣撫來路,即朝廷歸路也。”鼎曰:“諾。”于是入奏曰:“今沿江經畫大計略定,非得大臣相應援不可。如張浚人才,陛下終棄之乎?”帝曰:“朕用之。”遂起浚知樞密院事。浚至,執鼎手曰:“此行舉措皆合人心。”鼎笑曰:“子才之功也。”樗于是往來鼎、浚間,多所裨益。頃之,以鼎薦,授秘書省正字兼史館校勘。初,金既退師,鼎、浚相得歡甚。人知其將并相,樗獨言:“二人宜且同在樞府他日趙退則張繼之立事任人,未甚相遠則氣脈長若同處相位萬有一不合或當去位則必更張是賢者自相背戾矣。”后稍如其言。又嘗曰:“推車者遇艱險則相詬病,及車之止也,則欣然如初;士之于國家亦若是而已。”先是,樗與張九成皆言和議非便。秦檜既主和,言者希旨,劾樗與九成謗訕。樗出知舒州懷寧縣,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檜死,復起為大宗正丞,轉工部員外郎、出知蘄州。孝宗即位,用為提舉浙東常平,以治績聞。淳熙七年,卒。

  (選自《宋史•喻樗傳》)

  【注釋】①樞筦:指中央政務。②啟沃:竭誠開導、輔佐君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二人宜且同在樞府/他日趙退則張繼之立事/任人未甚/相遠則氣脈長/若同處相位/萬有一不合/或當去位/則必更張是賢者/自相背戾矣/

  B.二人宜且同在樞府/他日趙退則張繼之立事/任人未甚/相遠則氣脈長/若同處相位/萬有一不合/或當去位/則必更張/是賢者自相背戾矣/

  C.二人宜且同在樞府/他日趙退則張繼之/立事任人/未甚相遠/則氣脈長/若同處相位/萬有一不合/或當去位/則必更張/是賢者自相背戾矣/

  D.二人宜且同在樞府/他日趙退則張繼之/立事任人/未甚相遠/則氣脈長/若同處相位/萬有一不合/或當去位/則必更張是賢者/自相背戾矣/②啟沃: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諷,諷諫、諷喻,用直接的言語或委婉的方式勸說對方,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見。

  B.都督,原是軍隊中的監察官,后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這里作動詞,擔任都督。

  C.六龍,古代天子車駕為六匹馬,古人認為馬八尺以上為龍,所以稱天子車駕為六龍。

  D.路,北宋最高的行政區域單位,由唐代的“道”演變而來,后文的“道”相當于“路”。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喻樗喜歡議論時事。他在拜訪趙鼎時曾說,臣子侍奉皇上要竭盡開導、輔佐之責,為此受到了趙鼎的信任。

  B.喻樗關心國君安危。為了解除朝廷的后顧之憂,他向趙鼎推薦當時富有聲望的張浚,最終使張浚得到重用。

  C.喻樗具有政治遠見。他認為趙鼎和張浚不適宜同時任宰相,否則不利于團結協作,后來事實驗證了他的預言。

  D.喻樗仕途坎坷波折。他因反對和議而受到秦檜彈劾,被貶出京,不久又被免官,直到秦檜死后才重新被任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中國累年退避不振,敵情益驕,義不可更屈,故贊上行耳。

  (2)推車者遇艱險則相詬病,及車之止也,則欣然如初;士之于國家亦若是而已。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4-15題。

  秋江霽望

  許棠①

  高秋偏入望,霽景倍關情。落木滿江水,離人懷渭城。

  山高孤戍斷,野極暮天平。漁父②時相問,羞真道姓名。

  【注】①許棠:宣州涇縣人。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進士及第。曾為江寧丞,后辭官。②漁父:捕魚的老人。文學作品中常指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人物。

  14.下列對本詩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標題中“霽”是雨后天晴之意,詩中“高秋”“落木”“山高”等都與“霽”照應。

  B.首聯寫詩人臨江遠望,觸景生情,“偏”“倍”兩字,突出了情感的強烈和揮之不去。

  C.頷聯“落木滿江水”營造的深秋之境與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近似,蒼茫而壯闊。

  D.渭城,代指唐都城長安;“離人懷渭城”寫出了詩人遠離都城、漂泊不定的惆悵之情。

  E.頸聯運用反襯手法,以山高凸顯邊城的偏僻而孤立,以野曠突出天空的遼遠而低平。

  15.詩人面對漁父的相問,為什么“羞真道姓名”?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論語》中曾子認為“士”任重道遠,當以仁為己任,并為之奮斗終生,他對“士”提出了“ ”的要求。

  (2)《蜀道難》中,以山中激流和石頭滾動的巨大聲響烘托蜀道之險的兩句是:“ , 。”

  (3)《師說》中,韓愈認為士大夫們不能像“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那樣相互為師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為師,就會出現“ , ”的尷尬局面。

  第Ⅱ卷 表達題(80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臺北故宮的建筑設計清麗典雅,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墻壁,潔白的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沒有想象中的蓬蓽生輝。

  ②大數據顯示,人口集中居住區域與經濟中心的嚴重偏離是導致交通惡化的根本原因,靠增加公共交通設施、控人控車都只是揚湯止沸。

  ③讀黑格爾覺得艱深,讀海德格爾覺得迷惑,而讀一些在精神氣質和思維結構上與自己吻合的書,就會甘之如飴,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④他自幼深受家學熏陶,又與畫壇前輩、同輩翹楚結為莫逆之交,在反復揣摩和不斷切磋之中,形成了自己秀逸溫雅的繪畫風格。

  ⑤廟會中既有祭神、祈福等傳統祭祀活動,也有曲藝、雜技等大眾娛樂表演,宗教祭祀功能與節日娛樂功能不分軒輊。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空巢老人生活寂寞,無人照料,如何讓他們度過一個在物質和精神上快樂充實、保障充足的晚年,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B.晉商對晉劇的發展功不可沒,他們懷著深摯的鄉土情結,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晉劇發展構建平臺,使晉劇藝術一步步走向成熟。

  C.為規范未成年人騎共享單車上路的危險行為,有關部門和企業將推出一系列措施,如不在未成年人較多的場所投放共享單車等。

  D.“雅筑品鑒”欄目將圍繞匾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探尋搶救、保護、創新和發掘這一傳統文化的方式和途徑,以期喚起國人的關注。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3分)

  孔子詩教的根本目標,是要使整個社會符合周禮的規范,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秩序,使君臣、尊卑、長幼達到有序化。當看到季氏僭越等級制度觀賞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舞時,孔子怒稱:“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對于孔子而言, 。可見,孔子希望通過規范禮教以實現政治倫理的有序化。

  A.這不僅會破壞詩教的中和美學,更會破壞周禮、分裂國家,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

  B.這不僅會破壞周禮、分裂國家,導致他最不能容忍的“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更會破壞詩教的中和美學

  C.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因為這不僅會破壞周禮、分裂國家,更會破壞詩教的中和美學

  D.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因為這不僅會破壞詩教的中和美學,更會破壞周禮、分裂國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5分)

  霧霾中含有大量懸浮顆粒物, ① 。主要表現為:懸浮顆粒物進入呼吸道損害肺部,而且通過血液循環破壞身體其它器官。5微米粒徑的顆粒物可以進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粒徑以下的顆粒物幾乎可以全部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并通過血氧交換進入血液中,影響肺、心臟等。因此, ② 。另外,隨著含有多種致病微生物的懸浮顆粒物吸入增多,有害顆粒物就會傷害肺部,導致人體呼吸系統以至內分泌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等患病。從上可知, ③ ,可能會首先誘發呼吸道疾病,進而導致全身性疾病。

  21.“CCTV慈善之夜”活動擬設計一款海報,海報主體部分是該活動的獎杯圖案(見下圖)。

  請:結合“材料1”和“材料2”,為海報補寫一段宣傳文字。要求:(1)突出活動主題,表現獎杯特征;(2)語言形象,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3)不超過80字。(6分)

  材料1:

  獎杯的外形看起來是由多個愛心組成的一棵人形愛心樹,獎杯上有無數大小不等的顆粒,它們體現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理念。(央視網《獎杯設計者陳文令闡述獎杯理念》)

  材料2:

  一朵花開在荒蕪的山野/帶來的露水溫潤了周圍/一聲親切的問候在寒冬/融化了冰雪/融化了愁眉/當愛蔓延到無邊無際/世界會變得多么美麗/當感謝已化成默默的感動/每個人都有一家人的親密/當愛蔓延到無邊無際/風雨也變得如此溫馴/當幫助別的人成為了信仰/有你就會有了神奇/有奇跡(“CCTV慈善之夜”主題曲《有你就有奇跡》歌詞)

  四、寫作(60分)

  22.閱讀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國一位17歲女孩買彩票獲得了100萬英鎊大獎。她領取獎金后購置了兩套物業,吃喝不愁。周圍的人都羨慕她,但百萬富豪的身份讓她內心焦慮,壓力很大,生活并不如意。四年后,她起訴彩票公司,稱彩票毀了自己的生活,希望回到獲獎前的生活。彩票公司最后聘請財務顧問為她提供理財服務。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一、(35分)

  (一)3題9分

  1.A 2.D 3.B

  (二)3題14分

  4.C

  5.(1)詳細描述歌德的住宅,意在表現歌德高雅精致的生活品位,說明終極沉思的品格、極高的學術修養與此有密切關系,突出了優裕安適的環境對歌德文學成就的重要作用。

  (2)詳細描述自己專注的參觀過程,為后文對歌德其人及其成就的高度評價作鋪墊,表現了作者對歌德的崇敬之情。

  6.這句話的意思是:浮士德的形象帶有濃郁的哲理素質,是德國人本體素質的反映:歌德創作出浮士德的形象,不過是把這種濃郁的哲理素質集中地呈現出來:浮士德形象的成功塑造,成就了歌德的偉大。

  這句話表明了作品與作者之間是一種宏偉的互創關系,即彼此成就對方。

  (一)3題12分

  7.C(3分) 8.AC(4分)

  9.(5分)

  ①憂患的意識。雅克•貝漢先生關注環境問題,擔憂人類前途。

  ②獨立的思考。雅克•貝漢先生對電影有深刻的認知和獨到的見解。

  ③平等的精神。雅克•貝漢先生尊重動物,追求人和動物的平等。

  ④開放的心態。雅克•貝漢先生關注中國環保問題,積極參與中國環保事業。

  二、(35分)

  (一)4題,19分。

  13.(10分)

  (1)朝廷連年退避而不振作精神(抗敵),敵人的氣焰更加驕縱,從道義上講不能再屈服,所以我輔佐皇上親征。

  (2)推車的人遇到艱險的地方就互相指責,等到車子停下來以后,又像先前一樣高興;讀書人對于國家也像這樣罷了。

  (二)2題,11分。

  14.(5分)B D

  15.(6分)

  面對漁父的相問,詩人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這是因為:自己遠離都城,仕途不順,境遇不佳;幻想仕途能有所作為卻不得志,又做不到像漁父一樣隨遇而安;在出世入世的選擇中心態糾結,矛盾彷徨。

  (三)1題,5分。

  16.(5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2)飛湍瀑流爭喧豗 砯崖轉石萬壑雷 (3)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三、(20分)

  17. C 18.B 19. D

  20.(5分)

  答案示例:

  ①對人體危害很大 ②懸浮顆粒物粒徑越小損害越大 ③吸入過量的霧霾

  21.(6分)

  答案示例:

  播下愛心的種子,讓慈善之樹茁壯成長;擷來愛心的甘露,讓慈善之花絢麗綻放;匯起愛心的陽光,讓慈善之果甜蜜芬芳——慈善,為世界創造奇跡!

【廣州市2017年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及答案】相關文章:

1.2017年高三二模語文試卷

2.上海市2017年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及答案

3.2017屆高三二模語文試卷(附答案)

4.2017年高三一模語文試卷及答案

5.人教版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6.2017高考三模試卷及答案(語文)

7.2017年高三三模語文試卷(附答案)

8.長沙市2017屆高三二模語文試卷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第一香蕉狠狠 |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 一区二区無碼在線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