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第五冊第四單元語文測試題

發布時間:2017-11-17  編輯:沈舒文 手機版

  【2016高中第五冊第四單元語文測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加粗字的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

  A.偌(ruo)大  無暇(xia)  折(zhe)磨  薄(bo)暮

  B.贗(yan)品  莖(jing)條  蕪(wu)菁  湛(zhen)藍

  C.咀(ji)嚼  懺(chan)悔  眺(tiao)望  窺(kui)視

  D.一綹(luo)  積攢(zan)  痼(gu)疾  罹(li)難

  2.下列文字書寫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無動于衷  胼手低足  振耳欲聾  老態龍鐘

  B.難以置信  焦頭爛額  手屈一指  目瞪口呆

  C.精疲力竭  興高采烈  若有所思  一瞬即逝

  D.從容不迫  平水相逢  冥頑不化  兢兢業業

  3.在下面這段文字的橫線上填上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發現事物的本質,總結事物的發展規律,________反映科學研究成果的學術論文應該記載新的發現和新的結論,________使人們獲得新的知識。這篇研究社會改革的論文就做到了這一點,________中心論點很有創見,________在各個分論點中發表獨特的見解,例如,擇優汰劣的原則是不可抗拒的,________它是自然發展、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則。[    ]

  A.因此  并且  盡管  還  因為

  B.因此  從而  不僅  而且  因而

  C.尤其  并且  由于  從而  因為

  D.何況  從而  不僅  而且  雖然

  4.依次填入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1)當前的某些報刊雜志存在著________成語的不良現象。

  (2)由于全球變暖,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慢慢________,雪線逐漸下降。

  (3)正月初一,________有兩萬多人來到長白山賞雪、滑雪。

  (4)這道證明題________了三層意思,需要層層剝開,才能證明出來。[    ]

  A.濫用  溶解  估量  包含

  B.亂用  融解  估計  包涵

  C.亂用  溶化  估計  包含

  D.濫用  融解  估計  包涵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劉廠長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作起報告來常常是夸夸其談。

  B.炒的很火的“歌星演唱會”,演唱大失水準,只有一兩支歌差強人意。

  C.文學評論中,不應把形式的模仿和內容抄襲同日而語。

  D.共產黨人就是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看成金科玉律。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

  A.在通往機場的大街兩旁站滿了數萬名歡送的人群。

  B.他的批評,措辭太尖銳,妨害了作家和出版機構的名譽和權益。

  C.這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應征者大多以青年師生為主。

  D.有些作家背離了大眾的欣賞習慣,弄些非驢非馬的東西,卻自詡是在搞藝術探索,真是荒謬。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________,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以至于變化氣質;________,比如漫游“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眼花繚亂,空手而歸。________,如暴發戶炫耀家產,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讀如果徹底。

  ②少讀如果徹底。

  ③多讀而不求甚解。

  ④少讀而不求甚解。

  ⑤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

  ⑥世間許多讀書人只為裝點門面。[    ]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④⑥

  8.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方法不同的一句是[    ]

  A.我們的思緒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擁著一件新鮮事物,像一群螞蟻狂熱地抬一根稻草一樣,抬了一會兒又把它扔在那里……

  B.他(弗拉季米爾)沉思起來,咀嚼著“奮斗”兩字,向愛斯特拉岡說:“哦,你又來了。”

  C.清澈的河水急急的流過,河心那些光滑的、潔白的巨石,宛若史前動物留下的巨大的蛋。

  D.在危險的、弄的焦頭爛額的蒸餾過程中,又添進了七種星球金屬冶煉,后來又放在水銀和塞浦路斯石礬中加工,再投入豬油中煮熬,最后,烏蘇拉的這筆珍貴的祖產變成了一團粘在鍋底里挖不下來的鍋巴。

  二、填空題

  1.《變形記》寫于________年,發表于________年,它是________國作家________的一篇有代表性的________的小說。在當代歐美文學史上,人們稱它為________的一塊基石。他的作品善于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藝術手法,揭示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困惑,作品情節________,而蘊含深意。他被尊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________和________。

  《變形記》的主人公________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________、________等重重壓迫之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發生“異化”的,小說的故事情節雖荒唐,但十分清醒地揭露了________利害關系。

  2.《墻上的斑點》是________國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的第一篇________小說。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葉興起于西方,以表現人們的________,展示________的心靈世界為主的小說流派。

  《墻上的斑點》描寫了一個女人把爬在墻上的________當做一個________,并以此為________,廣泛展開聯想。小說通過描述人物頭腦中的這種________,來表現了他所認為的人類________。

  3.薩繆爾·貝克特是________國________派________作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人。他被認為是________派戲劇的領袖人物之一。1952年戲劇《________》的出版,標志著作家后期創作的開始。1969年,因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________和________作品使現代人從________中得到振奮”,榮獲了諾貝爾獎。

  《等待戈多》是一出________幕劇,劇中五個人物________(戈戈)和________(狄狄),一主一仆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戈多的信使________。劇本通過寫莫名其妙地等待________,表現了________。

  4.《百年孤獨》是________國杰出的________代表作家________的一部________小說。該小說作為一部完整的小說最早在________發行,被譽為“________”。________是拉丁美洲具有世界影響的現代主義流派,“________”是其基本特征。

  《百年孤獨》以拉美的一個小村鎮________為背景,描寫了________家族________代人的命運,反映了拉丁美洲長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狀態,以及拉美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本文是小說的第________章,寫________人的到來,打破了________的安寧,主人公________在________人的影響下瘋狂地________和盲目地________,最后都歸于失敗。

  三、閱讀下列課內語段,完成課后問題

  (一)

  現在怎么辦格里高爾自言自語在黑暗中環視了一下四周不久他便發現,他現在幾乎再也動彈不了了。他對此不感到驚異,他反倒覺得,他________(qi)今居然一直能用這些細腿活動,這才是不自然的。此外他感到相當舒適。他雖然感到渾身疼痛,但是他覺得,疼痛仿佛正在漸漸減輕,最終似乎會完全消失。背上那只爛蘋果以及四周蒙上了軟乎乎的塵土的那個發炎的部位他幾乎已經感覺不到。他懷著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他認為自己必須離開這里,他的這個意見也許比他妹妹的意見還堅決呢。在鐘樓上的鐘敲響凌晨三點之前,他便一直處于這種空洞與平和的沉思狀態中。窗戶外面的朦朧晨________(xi),他還經歷著了。然后他的腦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絲微弱的氣息。

  1.給空格處填寫漢字。

  (qi)________  (xi)________

  2.為畫橫線的句子加標點。

  3.格里高爾的“這個意見”與妹妹的“意見”一樣嗎?為什么?

  答:________

  4.本段表現出格里高爾怎樣的性格特點。試做簡要分析。

  答:________

  5.本段中格里高爾對自己再也不能動了并不感到驚異,反而感到舒適,這是為什么?

  答:________

  6.對“他雖然感到渾身疼痛,但是他覺得,疼痛仿佛正在漸漸減輕,最終似乎會完全消失。”這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格里高爾渾身已完全麻木了,渾身究竟疼與不疼,渾身哪兒舒服與不舒服,他根本就沒有感覺。

  B.格里高爾經過這么長一段時間的療養,他的傷已好的差不多了,所以他已不怎么感到疼痛了。

  C.格里高爾渾身的疼痛根本沒有消失,這從“漸漸”“會完全消失”可以看出。

  D.格里高爾有一種頑強的毅力,他時刻保持著一種樂觀主義,并不把疼痛放在心上,所以疼痛“仿佛”在“漸漸減輕”。

  (二)

  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的社會創造精神不久就煙消云散了,他被磁鐵熱、天文計算、煉金夢以及想認識世界奇跡的渴望逮住了心竅。富有闖蕩精神的、整潔的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變成了一個外表怠惰、衣著馬虎的人。他胡子拉碴一大把,烏蘇拉費了很大的勁才用菜刀給他收拾干凈。有人認為他中了某種妖術。但是,當他把伐木工具扛肩上,叫大伙集合起來去開辟一條小道,以便把馬貢多同偉大的發明聯系起來的時候,就連深信他已經發瘋的人也丟開了活計和家庭,跟著他去了。

  7.為下列詞語注音并解釋。

  心竅:________

  怠惰:________

  8.對于“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的社會創造精神不久就煙消云散了”中的“社會創造精神”,結合上下文做具體解釋。

  答:________

  9.“磁鐵熱”、“天文計算”、“煉金夢”是實際發生的事,但也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答:________

  10.本是一個“富有闖蕩精神的、整潔的”阿卡迪奧,為什么一下變成了一個“外表怠惰、衣著馬虎”的人,其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

  11.“有人認為他中了某種妖術”,“有人”指的是誰?為什么認為他中了“妖術”?

  答:________

  12.對畫線部分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非常兇狠,人們都怕他,不敢不跟他去。

  B.因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是他們的首領,人們都尊重他,不好意思不跟他去。

  C.人們雖然有疑問,但被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的“光明目標”所誘惑,不由自主地跟他去。

  D.抱著無所謂、試試看的心態,有意無意,隨隨便便地跟著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去。

  四、課外閱讀。

  窮鬼

  莫泊桑(法)

  別看他又窮又殘廢,當初卻也有過幾天比較好過的日子。

  十五歲那年,在通往瓦維爾的大道上,他的雙腿被一輛大車碾斷。從那以后,他便晃晃悠悠架著兩根木拐在路旁那些農莊里串來串去要飯為生;因為架拐日久,兩肩就高聳到了耳旁,腦袋也就好比夾在兩座山峰的中間。

  他本是比埃特村的本堂神父于萬靈節的前夕,在一條溝里撿著的棄嬰,因此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尼古拉·諸圣。他仗著大家的慈悲布施長大,沒受過任何教育;村里的面包房老板為了逗笑取樂,請他喝了幾杯燒酒,害他成了殘廢,從此他就成了個流浪漢,除了伸手求乞,不會干絲毫別的事。

  從前,德·阿瓦里男爵夫人在緊挨府邸的農莊里,雞窩旁邊,給他留下一塊鋪著干草類似狗窩的地方,他可以在那里睡覺;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到了官邸廚下,總可以得到一塊面包和一杯蘋果酒。老太太還常常從門前臺階上,或從臥室的窗口丟給他幾個銅子兒。現在老太太已經去世了。

  在村子里,人們是不大給他東西吃的;人們是太清楚他的為人了;四十年來,老看見他那披著破爛衣衫的殘廢身子架在兩條木拐上面,從這家茅屋走到那家茅屋,人們早已感到厭煩。可是他呢,一點也不想走開,因為在地球上,除了這一角落,除了他在里邊苦挨歲月的三四個村落外,他并不認識別的地方。他自己限定了要飯的區域,他的習慣是不走出界外,所以他總也不會越出這個界限。

  他不知道他所看到的樹木后面是否還有世界。他心里也從不思索這個問題。那些鄉下人老在自己的田邊或溝邊遇見他,感到心煩,常常這樣高聲問他:

  “為什么你不到別的村子去,老在這兒拐來拐去?”

  他總是一言不答地走了開去,心中突然涌起一種對陌生世界模糊的恐懼;窮人害怕的東西何止千百種;陌生的面孔,素不相識的人的斥罵和疑慮的眼光,大道上成對走著的憲兵,這一切都叫他害怕;他見了憲兵常常本能地鉆進灌木叢中或躲在石子堆后面。

  ……

  他沒有藏身之處,沒有家庭,沒有茅屋,沒有躲避風雨的地方。夏天他到處睡覺;冬天他異常巧妙地溜進人家的谷倉或牛羊圈里睡覺。他總不等人家發現他的蹤跡就已先離開。他知道從哪些窟窿可以鉆進這些房子;因為操縱木拐,兩臂變得強壯驚人,他僅僅憑著手腕的力量就能爬到收藏干草的頂樓里;遇到他挨家挨戶討飯討得足夠吃的時候,他還會在那里接連待四五天不下來。

  他盡管生活在人群中,卻跟林中野獸一樣,一個人也不認識,一個人也不愛,在那些鄉下人中間只引起一種冷酷的輕蔑和無可奈何的反感。大家給他起個綽號叫“吊鐘”,因為他在兩根木棍當中擺來擺去,活像吊在木架中間的一口鐘。

  兩天以來,他一點東西也沒下肚。現在沒有人再給他吃的了。終于誰也不要他了。農婦們站在自己門口一看到他,就老遠地喊道:

  “你還不走開,你這個下流東西!三天前我不是剛給過你一塊面包嗎?”

  他于是架著木拐轉過身,走到旁邊的人家,在那里他受到同樣的接待。

  婦人們站在各自門口互相表示意見說:

  “我們不能整年養著這個一事不做的懶漢啊。”

  可是這個懶漢每天都需要吃東西。

  他已走遍了圣伊萊爾、瓦維爾和比埃特,沒有討得一個小錢或一塊面包。現在只有圖爾諾爾一處希望了:可是他得在大道上走兩法里,肚子和衣袋一樣空空如也,他感到累得再也不能挪動。

  不過他還是出發了。

  那時正是十二月,寒風在田地里刮著,在光禿禿的樹枝間呼嘯著;低暗的天空里云塊飛馳,匆匆地不知要奔向何方。殘疾人慢慢地走著,很費力地一先一后移動著兩只拐棍,一面用留下的一條彎曲的腿支著身子,這條腿的下端還留著一只畸形腳,裹著一塊破布。

  ……

  他被關到鎮上的監牢里。憲兵們想不到他會需要東西吃,就這樣把他撂到第二天。

  不過等到一清早,人們來審訊他的時候,卻看見他已經死在地上。多么出人意料啊!

  1.小說開始寫道“他當初卻也有過幾天比較好過的日子”指的是:(可用文中的原話回答)

  答:________

  2.“他自己限定了要飯的區域,他的習慣是不走出界外,所以他總也不會越出這個界限。”文中解釋了他有這一“習慣”的原因。這一原因是:(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文中的內容作答)

  答:________

  3.“不過他還是出發了”,從文中找出與這一句相照應的話。

  答:________

  4.節選部分有一處環境描寫,試分析這一環境描寫的作用。(寫出兩條作用來)

  答:(1)________

  (2)________

  5.小說中懶漢沒有說一句話,“差不多失去語言能力”,是因為:(可用原文中的話回答),作者這樣寫一個小說的主人公,其用意是什么?

  答:(1)________

  (2)________

  6.下列對小說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人們厭煩“殘廢人”的乞討,是因為他四十年來總是在他們眼前“串來串去”,“人們太清楚他的為人了”,他從來沒有干一點事情。

  B.“殘廢人”不走出他自己限定的要飯區域,是因為他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出去也會受到在這個區域內同樣的接待。

  C.作者沒有寫“殘廢人”的一句對話,主要是寫了他的外貌和心理活動。

  D.作者一方面表示了對“殘廢人”身邊的人的冷酷和殘忍的憤怒,一方面也流露出了對“殘廢人”深深的同情。

  E.小說充分暴露了社會的丑惡和人性的陰暗面。但也可以從小說中看出作者的悲觀主義的色彩。

  (二)

  優哉游哉

  海因里希·伯爾

  在歐洲西海岸的一個碼頭,一個衣著寒傖的人躺在他的漁船里閉目養神。

  一位穿著很時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膠卷裝進照相機,準備拍下面前這美妙的景色:蔚藍的天空,碧綠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漁艇,紅色的漁帽。咔嚓!再來一下,咔嚓!德國人有句俗話:好事成三。為保險起見,再來個第三下,咔察!這清脆但又擾人的聲響,把正在閉目養神的漁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來,開始找他的煙盒。還沒等找到,熱情的游客已經把一盒煙遞到他跟前。咔嚓!這四下“咔察”是打火機的響聲。于是,殷勤的客套就結束了。這過分的客套帶來了一種尷尬的局面。游客操著一口本地話,想與漁夫攀談來緩和一下氣氛。

  “您今天準會捕到不少魚。”

  漁夫搖搖頭。

  “不過,聽說今天的天氣很利于捕魚。”

  漁夫點點頭。

  游客激動起來了。顯然,他很關注這個衣著寒傖的人的境況,對漁夫錯失良機很是惋惜。

  “哦,您的身體不舒服?”

  漁夫終于從只是點頭和搖頭到開腔說話了。“我的身體挺好,”他說,“我從來沒感到這么好!”他站起來,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顯示一下自己的體魄是多么強健,“我感到自己好極了!”

  游客的表情顯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問,這疑問簡直使他的心都炸開了:“那么,為什么您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經出海了。”

  “捕的魚多嗎?”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著再出海了。我的魚簍已經裝滿了四只龍蝦,還捕到差不多兩打鯖魚……”漁夫總算徹底打消了睡意,氣氛也隨之變得融洽了些。他安慰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來,游客的擔憂雖說多余,卻是深切的。

  “這些魚,就是明天后天也夠我吃了。”為了使游客的心情輕松些,他又說:“抽一支我的煙吧?”

  “好,謝謝。”

  他們把煙放在嘴里,又響起了第五下“咔嚓”。游客搖著頭,坐在船幫上。他放下手中的照相機,好騰出手來加強他的語氣。

  “當然,我并不想多管閑事”,他說,“但是,試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八次出海,那您會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鯖魚。您不妨想想看。”

  漁夫點點頭。

  “要是您”,游客接著說,“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對了,每逢好天兩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會怎樣?”

  漁夫搖搖頭。

  “頂多一年,您就能買到一臺發動機,兩年內就可以再買一條船,三四年內您或許就能弄到一條小型機動漁船。用這兩條船或者這條機動漁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魚——有朝一日,您將會……”他興奮的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您將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庫,或者一座熏魚廠,過一段時間再建一座海魚腌制廠。您將駕駛著自己的直升飛機在空中盤旋,尋找更多的魚群,并用無線電指揮您的魚船,到別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魚。您還可以開一間魚餐館,用不著經過中間商店就把龍蝦出口到巴黎——然后……”興奮又一次哽住了這位游客的喉嚨。他搖著頭,滿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一掃而光。他望著那徐徐而來的海潮和水中歡跳的小魚。“然后,”他說,但是,激動再一次使他的話噎住了。

  漁夫拍了一下卡住了嗓子的他。“然后又怎么樣呢?”他輕聲問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您就可以優哉游哉地坐在碼頭上在陽光下閉目養神,再不用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可是,現在我已經這樣做了,”漁夫說,“我本來就優哉游哉地在碼頭上閉目養神,只是您的‘咔嚓’聲打擾了我。”

  顯然,這位游客受到了啟發,他若有所思地離開了。曾幾何時他也認為,他今天工作為的是有朝一日不必再工作。此時,在他心里,對這個衣著寒傖的漁夫已沒有半點的同情,有的只是一點嫉妒。

  7.作者三次寫到漁夫的“衣著寒傖”,其作用是:

  (1)________

  (2)________

  8.“他很關注這個衣著寒傖的人的境況,對漁夫錯失良機很是惋惜”;“滿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幾乎一掃而光。”兩句話中的惋惜的內涵是否相同?作具體說明。

  答:________

  9.文中五次提到“咔嚓”聲,作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

  10.“他興奮得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興奮又一次哽住了這位游客的喉嚨”。游客為什么感到這樣的“興奮”呢?

  答:________

  11.“此時,在他心里,對這個衣著寒傖的漁夫已沒有半點的同情,有的只是一點嫉妒”,請說說“嫉妒”的內容是什么?

  答:________

  12.下列對小說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漁夫是一個不思進取的人,但他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滿足。

  B.游客和漁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都不一樣,但殊途同歸,這種相同的結果讓人深思。

  C.這是一篇很富哲理的小說,作者在文中對現代工業文明作了輕輕的嘲諷。

  D.作者所流露出的對現代文明的否定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明顯地帶有消極因素。

  E.小說通過對話來展開,運用對比的手法表現了怎樣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這一主題。(桑少卿)

精彩搶先看New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久久aⅴ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久 | 五月丁香亚洲综合499ee | 中文字幕色色五月天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片. | 在线免费播放的A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