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語文復習資料

發布時間:2017-01-15  編輯:pinda4 手機版

  一、 成語使用

  1.聳人聽聞:夸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聳,驚動。

  2.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患,災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

  3.無可厚非: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厚,深重;非,非議,否定。

  4.熟視無睹: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熟視,細看;睹,看見。

  5.門衰祚薄:門庭衰微,福祚淺薄。

  6.煢煢獨立,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煢煢,孤獨的樣子;形,指身體;吊,慰問。

  7.日薄西山: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薄,迫近。

  8.朝不慮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么樣子或發生什么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9.舉案齊眉: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10.蝸角虛名:指微不足道的空名。

  11.蠅頭微利:如同蒼蠅頭那樣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潤。

  12.黯然失色: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澤、光彩。黯然,陰暗的樣子;失色,因驚慌或其他原因變了臉色。

  13.長歌當哭:以放聲歌詠代替哭泣,多指用詩文抒發胸中悲憤之情。

  14.黯然泣下:指心理不舒服、情緒低落而哭泣的樣子。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

  15.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16.朝生暮死:(1)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2)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17.蕓蕓眾生:佛家語,指一切生靈。后多指世上大群無知無識的人。蕓蕓,眾多。

  18.放浪形骸: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放浪,放蕩;形骸,人的形體。

  19.安貧樂道:安于清貧,樂于實踐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處世的態度。

  20.巧言令色:原指鋪張修飾沒有實際內容的語言或文章,后多指虛假而動聽的話。

  21.告往知來:告訴你過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來要發生的事。

  22.溫良恭儉讓:形容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23.周而不比:關系親密但不相互勾結。

  24.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這個可以容忍,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絕不容忍。

  25.繪事后素: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進行彩繪。②比喻禮樂產生于仁義之后;比喻做事先從簡單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26.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

  27.觀過知仁:通過一個所犯過錯的性質,就能知道他的為人。

  28.一以貫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貫穿于其整個儒家學說之中。泛指將一種理論、思想貫穿于事物的始終。

  29.斐然成章:①富有文采。多形容文章的文辭生動。②形容成績或聲名顯著。含褒義。

  30.博施濟眾:廣泛地救濟困苦的人。形容人廣施恩惠,使人們免于患難。

  31.簞食瓢飲:一簞食,一瓢水。形容生活貧苦。

  32.能近取譬能夠就近拿自己作例子來比方別人。指推已及人,將心比心。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來做譬喻。

  33.浮云富貴:把富貴看成飄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錢、地位看的很輕。

  34.誨人不倦:教導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導特別耐心。

  35.舉一反三: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

  36.臨事而懼:指遇到事謹慎處理。

  37.暴虎馮河:①空手打老虎,徒步過大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蠻干。②比喻果敢勇猛。

  38.述而不作:只闡述前人的學說,自己并不創新,指沒有新的見解。

  39.信而好古:信奉并愛好古代文化。

  40.一隅三反: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即舉一反三。

  41.用行舍藏:被任命就出來干一番事業,不被任用時就退隱。

  42.死而后已:到死才停止。指把畢生的精力全部貢獻出來。常與“鞠躬盡瘁”連用。

  43.仰之彌高 鉆之彌堅 :越仰望越覺得高大,越鉆研越覺得堅實。

  44.循循善誘:善于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多形容教育得法。

  45.卓爾不群:形容才智和道德優秀卓越,超出常人。

  46.各得其所: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了合適的安置。各自得到所需的東西。

  47.登堂入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屋。比喻學問和技能由淺入深,達到更高的水平。

  48.過猶不及:事情做得過分,就如同做得不夠一樣,不合適。

  49.克己復禮: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禮。

  50.和而不同:雖然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從附和。

  51.名正言順:指做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也指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

  52.以德報怨:用恩惠報答仇恨。形容對人寬容,不僅不記仇,反而給他好處。

  53.以直報怨:用公正報答仇恨。

  54.一匡天下:糾正混亂局面,使天下納入正軌。引申為統一天下。

  55.不以人廢言:君子不僅根據言語推薦人,也不因某個有缺點錯誤而廢棄他的言論。”

  56.成仁取義: 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57.群而不黨:君子莊重矜持而不同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58.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來想別人的心思;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

  59.有教無類:對誰都進行教育,不分貧富、賢愚類別。

  60.言不及義:所說的話沒有一句說到正經的道理或事情。指不說正經話,盡說些無聊的話。

  61.好行小慧:喜歡耍小聰明。

  62.陳力就列:依據自己的才能擔當一定的職務,各就其職位盡力。

  63.持危扶顛:扶助將要傾倒的。比喻扶持大局。

  64.開柙出虎:原指看管虎的人未盡責任。后也用來比喻放縱壞人。

  65.禍起蕭墻:禍害從內部發生。

  66.割雞焉用牛刀: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不必用大的力量去做。

  67.患得患失:生怕得不到,得到之后又擔心失掉。形容老是考慮個人的利害得失。

  68.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參加勞動,分不清五谷。后泛用以形容脫離勞動和脫離勞動的人。

  69.無人問津:沒有人尋問渡口。比喻無人過問,受到冷落。也比喻無人探索、嘗試。

  70.文過飾非:用虛偽的言辭來掩飾錯誤。

  71.不自量力: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72.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

  二、 文學常識

  1、 達爾文,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著有《物種起源》、《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物種起源》批判了創造論的錯誤,闡明了進化論的思想。

  2、《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賈祖璋,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唐代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首(之一)》中的詩句。

  3、《景泰藍的制作》作者葉圣陶,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品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稻草人》,另外有童話《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說《夜》、《多收了三五斗》。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4、李密(224--287),三國時人。蜀亡后,晉武帝征他出任太子洗馬。他上《陳情表》辭謝,懇請晉武帝允許他辭不赴命,供養祖母。陳,陳述。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陳情的一種文體。

  5、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6、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明代散文家。《項脊軒志》選自《震川文集》。“志”,文體的一種,性質與“記”有相似之處。但“記”通常用以記“事”或“物”,如《岳陽樓記》;“志”則大都用以記錄人物事跡,如墓志、人物志。歸有光的散文源出《史記》,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并稱為“唐宋派”。《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為代表作,他的作品對清代桐城派散文影響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評價他“是架設在唐宋八大家與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梁”。

  7、 王實甫,元代戲曲作家。他的作品抒情性強,曲詞優美,形成了“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對戲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西廂記》全名為《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取材于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和金人董解元改編的《西廂記諸宮調》(《董西廂》)。王實甫寫的雜劇有十四種,現存的只有《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堂》三種。《西廂記》是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被稱為“雜劇之冠”。雜劇和傳奇的戲劇語言由曲詞、賓白、科介三部分組成。元雜劇的結構:一本四折一楔子。舞臺角色有:末、旦、凈、丑、雜。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他們的雜劇代表作品分別為《竇娥冤》、《梧桐雨》、《漢宮秋》、《倩女離魂》。

  8、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劇作家、詩人。他的戲劇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及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最高成就。馬克思贊譽他是“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喜劇《威尼斯商人》,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歷史劇《亨利四世》,傳奇劇《暴風雨》等。

  9、《舊日的時光》作者是羅伯特·彭斯,蘇格蘭詩人。《箭與歌》作者是美國的詩人朗費羅。《別離》作者是馮至,我國現代作家、詩人。

  10、司馬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記》。《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分五個部分,“書”、“表”、“本紀”、“世家”、“列傳”,《史記》有很高史學價值。《史記》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報任安書》選自梁蕭統編《文選》。作者司馬遷。

  11、《漁父》選自《楚辭補注》。漁父,即漁翁。父,同“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西漢時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了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楚辭》,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劉向還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了《戰國策》。

  12、魯迅,原名周樹人。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還有大量的雜文集。《記念劉和珍君》選自《華蓋集續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為魯迅的《狂人日記》。

  13、《論厄運》作者是英國哲學家培根。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

  14、《逍遙游》選自《莊子》,莊子,名周,戰國時人。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人并稱他與老子為“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的文章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15、《蘭亭集序》選自《晉書》,作者王羲之,字逸少,東晉人,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他的《蘭亭集序》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藝術作品之一。

  16、《人是能思想的葦草》選自《思想錄》,作者是法國的帕斯卡爾。

  17、《我為什么而活著》,作者是英國的羅素,思想家、哲學家。

  18、《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所集成,是一部語錄體著作。

  19、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過《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20、所謂“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為《詩》、《書》、《禮》、《易》、《春秋》;“六藝”為禮、樂、射、御、書、數。


精彩搶先看New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 女同欧洲亚洲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一区 | 中文字幕自拍偷 | 亚洲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性图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