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創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訓練卷
藝術形象在不同藝術樣式、不同藝術作品中 有復雜的表現形態。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二語文創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訓練卷,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高二語文創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訓練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更換(ɡēnɡ) 唱和(hè) 肯綮(qǐnɡ) 冥迷(mí)
B.紛奢(shē) 瞋目(chēn) 錙銖(zī) 橫檻(jiàn)
C.間隙(jiàn) 淹沒(mò) 麾下(huī) 創傷(chuànɡ)
D.剽掠(piāo) 鼎鐺(dānɡ) 披靡(mǐ) 省親(xǐnɡ)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瑩潤 雷霆 峭撥 目無全牛
B.迥異 空蒙 嘔啞 鉤心斗角
C.參差 經營 邐迤 躊躇滿志
D.慷概 潰圍 營茸 垓下之圍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舟中估客莫漫狂 漫狂:縱情、放蕩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遇:會合、接觸
C.身七十余戰 身:身體
D.一肌一容,盡態極妍 態:指姿態的美好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①過夕乃可飲②平明,漢軍乃覺之 B.①庖丁為文惠君解牛②吾為若德
C.①官知止而神欲行②善刀而藏之 D.①若稍飾以樓觀亭榭②復以小艇游廟中
5.下列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視為止,行為遲 ` B.愿為諸軍快戰
C.信造化之尤物 D.與江山相發揮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值夜潰圍南出”的“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B.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C.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D.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二、閱讀題(7~10題每小題3分,11題6分,共18分)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7~11題。
諸葛孔明
陳 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論之者多異說,以其遭時之難,而處英雄之不幸也。夫眾人皆進,而我獨退,雍容草廬,三顧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攝,而人無間言。權偪人主而上不疑,勢傾群臣而下不忌。厲精治蜀,風化肅然。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優為之,信其為伊、周之徒也。而論者乃謂其自比管、樂,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爾。是何足與論孔子之仕魯與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為非仲達敵,此無異于兒童之見也。彼豈非以仲達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譎也。仲達不能逞其譎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開闔,妄為大言以譎其下。論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達出兵拒之,聞孔明將芟上邽之麥,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糧乏已退,仲達譎言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夫軍無見糧而轉軍與戰,縱能勝之,后何以繼?此少辨事機者之所必不為也。仲達心知其然,外為大言以譎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達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軍而濟,背水為壘。孔明移軍且至,仲達譎言曰:“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陣。若西上五丈原,諸軍無事矣。”夫敵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眾直進,來與之戰,此亦少辨事機者之所不為也。仲達知其必不出此,姑誑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軍之心也。故孔明持節制之師,不用權譎,不貪小利,彼則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凡此者,皆伺孔明之開闔,妄為大言以譎其下,此豈其真情也!
夫善觀人之真情者,不于敵存之時,而于敵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達之言則然。及其歿也,仲達按行其營壘,斂衽而嘆曰:“天下奇才也!”彼見其規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為,恍然自失,不覺其言之發也。可以觀其真情矣。論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譎,豈非復為仲達所譎哉!
唐李靖,談兵之雄者也。吾嘗讀其問對之書,見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備至;曾不一齒仲達。彼曉兵者,固有以窺之矣,書生之論,曷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載矣,未有能諒其心者。吾憤孔明之不幸,故備論之,使世以成敗論人物者其少戒也。
(選自《陳亮集》,中華書局1974年版)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甚者至以為非仲達敵 敵:敵人
B.故常伺孔明之開闔 伺:窺探
C.仲達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軍無見糧而轉軍與戰 見:現成的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勢傾群臣而下不忌爽籟發而清風生 B.孔明移軍且至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C.不覺其言之發也翳桑之餓人也 D.論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
A.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
B.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
C.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
D.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
10.下列各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即明確指出,諸葛亮與古代圣賢伊尹、周公是一類人物,然后歷數諸葛亮的品德與功業,體現出作者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
B.文章通過剖析仲達對諸葛亮上邽芟麥和兵出斜谷兩件事的言論,論證了作者關于仲達用大話欺騙部下、所說非其真實想法的觀點。
C.作者在讀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為一個通曉兵法的人竟然也會發表書生式的迂腐議論,可見后人難以懂得諸葛亮的內心。
D.這是一篇史論,文章對諸葛亮給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嚴正駁斥了一些人對諸葛亮的攻擊和貶損,并且明確反對以成敗論英雄。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爾。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軍而濟,背水為壘。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共12分)
12.填空題。(6分,每空0.5分)
(1)五步一樓,十步一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獨夫之心,____________。戍卒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
1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問題。(6分)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①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②。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注 ①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以五彩絲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
(1)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語言運用(共12分)
14.請為下面一幅漫畫配寫幾句話,抒寫你的真摯感情。
要求:緊扣畫面,鮮明生動,連貫順暢,不超過5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請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礎上,將下面一則手機短信壓縮到15字以內。(4分)
我正在車上,環境嘈雜,通話不方便。9點到達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會給你打電話,你也可以給我打電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下面的句子,續寫兩個句子。要求:句式相同,結構一致。(4分)
生活是一首詩,朦朧、絢麗而又多彩。
生活是一支歌,清脆、委婉而又動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60分)
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番盛開怒放之后,一片片鮮艷的桃花隨風飄落到地上。
蹁躚飛舞的蝴蝶看到這情景黯然傷神,對桃樹說:“唉,你為什么不留住那花兒呢?難道你不知道,沒有了花兒,你就沒有了美?”
“這個我當然知道。”桃樹平靜地說,“不過,為了秋天的滿枝碩果,我必須放棄現在的美麗。”
這個寓言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呢?在整體理解材料的基礎上,自選角度,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
1.B [A.“綮”應讀qìnɡ;C.“創”應讀chuānɡ;D.“鐺”應讀chēnɡ。]
2.C [A.“撥”應為“拔”;B.“蒙”應為“濛”;D.“概”應為“慨”,“茸”應為“葺”。]
3.C [身:親身(參加)。]
4.C [①連詞,表轉折;②連詞,表順承。]
5.C
6.D [名詞作狀語。]
7.A [敵:匹敵。]
8.B [A.而:表轉折/表順承。B.兩個“且”都是副詞,將要。C.也:表陳述語氣,不譯/判斷句的標志。D.之:賓語前置的標志/代詞,這樣的事。]
9.B [“宥過”與“刑故”對舉,“無大”與“無小”對舉,據此排除A、C兩項。D項最后斷句為“殺者/王者之事也”,明顯錯誤,因為任何“王者”都不會將殺戳當成“王者之事”,故選B。]
10.C [“發表書生式的迂腐議論”并非李靖,李靖對諸葛亮的用兵之道非常推崇。]
11.(1)寄身在偏遠的地方,只不過是稱霸的人的臣子罷了。
(2)諸葛亮不敢據守渭水,這容易對付啦。
(3)率領軍隊渡河,背靠渭水筑下營壘。
解析 (1)特:連詞,只不過。霸者:稱霸的人。(2)與:對付。(3)引:率領。濟:渡河。為:修筑。
參考譯文
孔明是伊尹、周公那樣的賢人啊。但評論他的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因為他遭受亂世之難,而處在英雄落魄之時啊。一般人都努力上進(博取功名),而他獨自歸隱,神態安閑地住在草廬中,劉備三顧茅廬后才被起用。(孔明)挺身接受劉備托孤的重任,不放任不專權,別人沒有讒言可進。權勢大但主上不猜疑,權高位重而部下不忌妒。勵精圖治使蜀地風俗教化清正明直。寬恕過錯或懲罰罪行不因職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這是成就帝王之業的政治啊。用使百姓安樂之道管理百姓,百姓即使勞苦也不怨恨;用使百姓生存之道殺人,死者也不會有所怨恨,這是成就王業的大事啊。孔明都處理得非常好,確實是伊尹、周公那樣的賢人啊。但評論的人竟然說他自比管仲、樂毅,寄身在偏遠的地方,只不過是稱霸 的人的臣子罷了。這怎么能同他們談論孔子到魯國出仕和自比老子、彭祖呢!更有甚者竟認為孔明不能與司馬懿匹敵,這無異于小孩子的見識。他們難道不是因為司馬懿的話而相信他嗎?而不知道他的話都是騙人的。司馬懿不能欺騙孔明,所以常常在孔明用兵的間隙,荒謬地說些大話來欺騙他的部下。這些評論的人只是沒有發現罷了。
當初孔明兵出祁山,司馬懿帶兵抵御他,聽說孔明將要割上邽的麥子,(司馬懿)收拾輜重日夜兼程前往。(等到了那里,)孔明因為缺糧已經退兵,司馬懿欺騙部下說:“我們連夜兼程行軍非常疲勞,這是懂得用兵的人希望抓住的機會。諸葛亮不敢據守渭水,這容易對付啦。”軍隊沒有現成的糧草還轉移作戰,即使能戰勝他們,后面何以為繼?這是稍微懂點軍事的人都一定不會干的事啊。司馬懿心里知道這樣,表面說大話來欺騙部下罷了。不久孔明出兵斜谷,司馬懿又率兵抵擋他。了解到孔明的軍隊還未靠近渭水,就率領軍隊渡河,背靠渭水筑下營壘。孔明軍隊快要到達了,司馬懿欺騙眾人說:“諸葛亮如果真是勇敢的人,應當從武功山出兵依靠山勢擺下陣勢。如果向西到五丈原,各路軍馬沒有戰事了。”敵人的軍隊已經在沒有退路的戰場上了,率領部隊長驅直入,前來與他交戰,這也是稍微懂點軍事的人不會做的事。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不會從此地出兵,聊且狂妄地用這些話來表現諸葛亮的怯弱,以顯示自己料事如神,并且能稍稍安慰軍心。所以孔明帶領嚴整有法度的軍隊,不用欺騙的權術,不貪圖小的勝利,他就說:“諸葛亮志向遠大但不能抓住時機,善于謀略但缺乏決斷,喜歡用兵卻無實權。”諸如此類,都是等到孔明用兵間隙時,胡亂說些大話來欺騙他的手下,這哪是他的真實想法啊!
那些善于洞悉別人真實想法的人,不在他的敵人存在的時候,而是在他的'對手死后再做出判斷。孔明活著的時候,司馬懿的話是那樣的。等到他死后,司馬懿巡查孔明軍隊的營壘陣地,整理衣襟慨嘆說:“真是天下奇才啊!”這是他看到諸葛亮的治軍的規矩法度,是遠在自己之上,是自己不能做到的,恍然若失,不自覺而說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到他的真實想法了。評論的人不相信這些,卻相信司馬懿欺詐的話,難道不是又被他騙了嗎!
唐朝的李靖,是談論軍事的雄辯之人。我曾經讀到他的以提問、作答形式而寫成的書,領略他論述孔明用兵的妙處,詳細完整;對司馬懿卻只字未提。他是真正懂用兵的人,因此能夠看得出來,世上那些迂腐書生的觀點,為什么不是李靖這樣的觀點呢?孔明距今將近千年了,沒有能真正懂得他的人。我為他的不幸感到憤恨,所以詳細地說明這件事,使世俗拿成敗論英雄的人稍微收斂一些。
12.(1)廊腰縵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勢 鉤心斗角 (2)不敢言而敢怒 日益驕固 函谷舉 楚人一炬 可憐焦土
(3)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13.(1)空惆悵:慨嘆世人忙于節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厚重的歷史內涵;表達了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無人解:抒發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的崇敬。
解析 詞中先詳細描繪了端午節人們忙碌的場面:“處處忙”“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點出端陽風俗,洋溢著喜慶氣氛。“空惆悵”是寫作者觸景生情的感慨:世人只知過節,卻不知節日的歷史內涵。下闋緊接上闋,敘述自己對屈原的敬仰之情,“千年忠義氣,日星光”是對屈原愛國精神的贊頌。“總堪傷”是描寫作者讀罷《離騷》后的情態。“無人解”是寫自己的孤寂落寞的處境。同時和上闋“空惆悵”照應。
(2)手法:對比。
簡析: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了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刻感觸形成對比。(答反襯,且簡析合理也可)
解析 本題共有兩問,先閱讀全詞,概括出表現手法是對比,從詞的內容上不難看出。然后結合相關的語句,詮釋對比手法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14.陽光穿不透濃煙滾滾的云層,人們在煙囪林立下擎著雨傘行走,凈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刻不容緩!
15.車上不便通話,9點后聯系。
16.生活是一杯酒,辛辣、芳香而又有濃度。生活是一場戲,曲折、生動而又有內涵。
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的能力,屬于續寫式仿寫。首先抓住話題“生活”,然后選擇恰當的喻體,保持與例句相同的結構,即“……是……,……而又……”,并且注意前后搭配,另外造句力求與例句格調一致。
17.略
【高二語文創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訓練卷】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訓練試題09-18
語文單元達標訓練12-13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訓練試題09-22
高二語文必修5第1單元過關檢測卷11-18
高二語文必修5第2單元綜合檢測卷11-13
高二語文必修5第四單元綜合檢測卷10-29
高二語文必修5第三單元綜合檢測卷10-12
高二語文古代詩文閱讀題11-02
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訓練題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