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鞏固
梯級演練
檢查我的基礎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
A蠻橫(hénɡ) 溫厚(wēn) 憂患(huàn) 領悟(lǐnɡ)
B皺紋(zhòu) 頷首(hàn) 團聚(tuán) 郁結(yǔ)
C滋潤(rùn) 冥頑(mǐnɡ) 淚痕(hén) 花瓣(bàn)
D顫抖(chàn) 牡蠣(lì) 虔誠(qián) 祈禱(dǎo)
提示:A項,hénɡ—hènɡ;B項,yǔ—yù;C項,mǐnɡ—mínɡ。
答案:D
2.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荒蕪 景界 橫流 淘氣 玫瑰
B干燥 廬墓 分泌 艱苦 搗蛋
C真摯 耶穌 花辨 顛倒 霜鬢
D慈悲 感恩 圓潤 罪蘗 顫抖
提示:A項,景—境;C項,辨—瓣;D項,蘗—孽。
答案:B
3.下列各組加點字意義各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枯草 海枯石爛 枯燥 枯腸
B吃飽 飽經風霜 飽滿 飽和
C難尋 千尋鐵鎖 尋根 尋釁
D徒然 家徒四壁 酒徒 徒勞
提示:A項,失去水分;沒有水;沒有生機;思路貧乏。B項,滿足了食量;充分;充足;充足。C項,尋找;長度單位;尋找;尋找。D項,白白地;空空;某種人;白白地。
答案:A
4.填入下面語句中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1)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體會杜老“眼枯見骨”的________。
(2)基督徒在________祈禱時,想到耶穌為________人間罪惡,釘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們常常________得涕淚交流。那時,他們滿懷________的心,是最最純潔真摯的。
A哀痛 虔誠 負擔 感動 感激
B哀傷 虔心 承擔 激動 感動
C哀痛 虔誠 背負 感激 感恩
D哀痛 虔心 負擔 激動 感恩
提示:哀痛:悲傷,傷痛。哀傷:悲傷。虔誠:恭敬而有誠意,多指宗教信仰。虔心:虔誠的心。
答案:C
5.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東北小品火起來了!”當全面了解趙本山、潘長江等遼寧喜劇演員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時,你才能把握這句話深刻而寬廣的內涵。
B他為家鄉主編的致富小報,信息量大,可讀性強。每月印出來后,不到一小時的時間里,數百份小報就被老鄉們索要一空。
C黃昏時分,站在山頂遠遠望去,只見水天相接處一片燈光閃爍,那里就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水鄉古鎮東平莊。
D現在許多小學允許學生上課時喝水、上廁所,甚至在老師講課中插嘴,這些歷來被看作違反紀律的行為已經得到糾正。
提示:A項搭配不當;B項句式雜糅;D項表意不明。
答案:C
6.把下面六句話組成一段意義連貫的話,排列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
①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
②小屋的光線既富有科學的時間性,也富有浪漫的文學性。
③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不定期到了山中。
④光線以明亮為好,小屋的光線是明亮的,因為小屋雖小,窗很多。
⑤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
⑥例外的只有破曉或入暮,那時山上只有一點微光,一片柔靜,一片寧謐。
A⑥④⑤①③② B④⑥⑤③①②
C③④⑥⑤①② D⑤③①②④⑥
提示:從段落中心話題來看,④應排在前,②具有總結性,應在后,①緊承③,故選B。
答案:B
綜合拓展提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① 通常以“中國文學史”命名的著作,都只寫到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前;通常“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又被分割為不同的兩個學科,并且被認為是不相連屬的。我們認為這里也有很大的疑問。
② ②如果確認文學的發展與人性的發展相一致,那么它就必然有一種按自身的需要持續下去的趨向。當然,五四新文學的興起是接受了外來影響的。但是,如果沒有中國文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外來影響也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③就白話的形式而言,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在五四以前,文學已經要求以白話為載體適應人性發展的需要。只是白話文學的范圍有限,其地位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但到底來說,五四時期對白話文學的提倡是沿承了中國文學的歷史方向的。
④在文學的內在精神方面,五四時期與“白話文學”的口號相對應提出了“人的文學”的口號。后來郁達夫又總結說:“五四運動最大的成功,第一個要算‘個人’的發現。”這里確實有西方思想文化激發的作用,但同時也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內在需求。自元、明以來,個性解放的思潮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多次高漲,雖屢經挫折,卻頑強延伸,它在文學中也有鮮明的表現。五四新文學的許多重要主題,如通過贊頌愛情和情欲來張揚受壓抑的個體意志,揭露封建勢力對熱愛自由的青春生命的扼殺,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源頭。
⑤從魯迅的《阿Q正傳》《祝福》《故鄉》等小說開始出現的反映下層民眾生活、揭示其人性遭到扭曲的悲哀命運的作品,確實具有以前的文學所不曾具有的性質和深度,但也并非與中國文學內在的發展趨勢毫無關系。個性解放的思潮發展到一定的深度,就必然會引起對整個社會的非人道狀態、廣大民眾的非人道處境的關注,而要求對整個社會包括文化傳統加以改造。只是在五四時期,由于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學的影響,這一過程被加速,因此提前出現了上述性質的作品。
7.對第②段中“確認文學的發展與人性的發展相一致”一句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文學的發展根本上取決于人性的發展。
B人性的發展根本上取決于文學的發展。
C文學的發展對人性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
D人性的發展適應著文學樣式的發展。
提示:全文是在闡述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是相連屬的,不應被分割,人性是發展的,不可能被分割,文學是表現人性的,當然也是發展的。
答案:A
8.對魯迅先生《阿Q正傳》等作品提前產生的原因,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學的影響。
B“人的文學”口號的呼喚。
C個性解放思潮廣泛深入發展的結果。
D中國文學內在發展趨勢的推動。
提示:題干是“提前產生的原因”,從第⑤段最后一句可看出。
答案:A
9.第④段中“但同時也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內在需求”的“內在需求”指的是( )
A“白話文學”受到了應有的重視。
B以白話文為載體適應人性發展的需要。
C文學對人性發展的關注。
D人性解放思潮的高漲。
提示:“內在需求”是就中國文學而言的,結合“人的文學”“個人的發現”就能選定。
答案:C
10.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作者提出“這里也有很大的疑問”的理由的一項是( )
A五四文學追求個性解放的主題可在歷史上找到源頭。
B五四文學具有以前的文學所不曾具有的性質和深度。
C五四新文學運動沿承了中國文學的歷史方向。
D白話文學是古代文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提示:“疑問”是對“五四文學不歸屬于中國文學史,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被割裂”的質疑,故選B。
答案:B
(2004江蘇高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草堂?詩魂
細雨蒙蒙,落葉飄飄。
當我來時,又是茅屋為秋風所破的季節。老天像有意在營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讓人來品味一種人生意蘊——文章憎命達!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這絕代詩圣生命的一大棲息處,這和著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個偉大靈魂沉吟的處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園。草堂公園由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和柴門等景觀組成,給成都人一個清幽的休息場所,也給遠方慕名而來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設施是對過往的紀念,也是對現在的經營。只是草堂,作為一個詩人藝術生命的凝結處,作為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糾結點,作為一段歷史的觀象臺,太有特點了,情緒也太濃重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讀清人顧復初的“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盤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那副對聯,更讓人噓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義與杜甫在世時命運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讓人堅信只要確實燦爛過,也就注定會占有輝煌。
草堂足供觀賞,甬道曲折,盡可徜徉,更何況又是細雨迷蒙,黃葉鋪地!草堂,草堂,此時此際的草堂在訴說什么呢?從開元到天寶,《壯游》、“三吏”“三別”、《北征》《秋興八首》,直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代詩史再現了一個時代,僅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這是杜甫的不朽,這是杜甫的輝煌,這也是杜甫的價值所在。舍此,我們又何以了然在一個大起大落的時代里,有一個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這些是不必說的。但僅僅如此,就遠不能了然杜甫詩歌抑郁沉雄的內在生命力,也遠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與命運悲劇。這正是文章憎命達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層的人生意蘊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的成就與命運的二律悖反。
中華傳統,士人總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況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寫人生抱負:“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據要津,而且充滿理想色彩——要讓君王趕上傳說中的堯舜,要使全國民風淳樸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運總是跟人開玩笑,歷史也總在捉弄志士仁人。由開元而天寶,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賢能之人想說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這是國家的不幸,時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圖大志的落空。肅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擁有一官半職,比如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工部員外郎,而實際上卻難有作為,薪俸也不足以養家。離開中原后,其行跡大略是同谷—錦城—夔州—潭州,同時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黃葉飄到了盡頭。
可是,他的詩作卻從此更加如長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現出一代河山的風云、生靈的狀貌。它們如鐘,如鼓,回響在中華歷史的長空。杜甫的命運就這樣確定了,杜甫的歷史角色及其創作成就也就這樣確定了。這時我們再吟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句,就會發現,個人的遭際,在詩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時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苦寒到此已極矣,而憂患、仁慈至此亦已極矣!杜甫之胸懷,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或者說經邦濟世,要的不就是這種德與才嗎?但是,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拋棄了杜甫,而歷史卻于風雨飄搖中造就了另一個杜甫,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還是杜甫的幸運呢?歷史總是把一份生命的樸素,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
流連一番,天色已晚,該走了。細雨依然。
11從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義”指的是什么?(不超過30個字。)
參考答案:杜甫藝術生命的凝結處,文學史的一個糾結點,一段歷史的觀象臺。
12從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訴說什么呢?”請根據文意概括回答。
參考答案:①一代詩史再現了一個時代;②杜甫的苦寒人生;③中國歷史上人才的成就與命運的二律悖反(矛盾沖突)。
13(1)這篇文章寫到了哪些方面的對比?
(2)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
參考答案:(1)①昔日茅屋與今日杜甫草堂公園的對比;②杜甫生前困頓落寞與身后巨大聲譽的對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與輝煌創作成就的對比;④杜甫的宏圖大志與現實遭遇的對比;⑤杜甫人生低谷與創作高峰的對比;⑥杜甫不計個人遭遇與心憂天下的對比。
(2)通過多方面的對比,層層深入,使“文章憎命達”的內涵更加豐富,內容表現更加集中。
1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文章通過分析《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句,鮮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不顧個人生活的苦寒,關注國事、心憂蒼生的偉大胸懷。
B作者借用顧復初的對聯抒發參觀杜甫草堂的感慨,擇取杜甫著名詩句闡述詩人的理想與情懷,引用貼切,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C圍繞“文章憎命達”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討了偉大詩人杜甫《壯游》、“三吏”、“三別”、《北征》、《秋興八首》以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的歷史意義。
D文章以寫景和交代游蹤開始,接著點明主旨,然后分別從草堂引發的觀感、杜甫人生藝術道路兩個方面展開敘述,最后以寫景和交代游蹤作結,結構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長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詩歌波瀾壯闊、想象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鐘,如鼓,回響在中華歷史的長空”形容杜甫詩歌超越時空的現實意義。
答案:BD
15將下面一段文字中畫橫線的部分改寫為以“儒家學者”為主要陳述對象的句子。
《詩經》從一開始,盡管還沒有賦予它儒家經典的意義,人們習慣地稱它為“詩三百”,但它的本來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學者所掩蓋,斷章取義,歪曲篡改,被拿去附會剝削階級所需要的道德倫理觀念。
參考答案:儒家學者拿《詩經》去附會剝削階級需要的道德倫理觀念,逐步掩蓋了《詩經》的本來面目,對它斷章取義,歪曲篡改。
16有些人用生動形象的說法來記憶成語,比如:難聽的歌曲——陳詞濫調/最綿長的口水——垂涎三尺……
請根據下列說法填上相應的成語。
(1)最寬闊的胸懷_____________
(2)最反常的天氣_____________
(3)最怪異的動物_____________
(4)最豐厚的稿酬__________
答案:(1)虛懷若谷 (2)晴天霹靂 (3)虎頭蛇尾 (4)一字千金
上一篇:淚珠與珍珠達標測試題及答案
下一篇:雷雨課堂達標測試題及答案
相關推薦
- 高二語文第四單元作文10-24
- 高二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作文600字10-22
- 高二語文期末作文題目預測:文化復興之路01-13
- 10-24
- 高二語文期末考試作文預測01-13
- 新課程高二語文第二學期教學計劃12-15
- 高二語文期末作文800字01-13
- 高二語文四單元作文10-27
精彩搶先看New Top
1
2016人教版高二語文(上)第三次月考試2
3
2016新人教版高二語文第三次月考試題及4
2016高中語文必修5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5
2016-2017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測試題6
2016-2017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測試題7
8
2016-2017高二語文10月月考試卷(附答案
最熱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