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二下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

發布時間:2017-02-22  編輯:舒文 手機版

  【2017高二下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古詩文(6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6分,每小題3分)

  1、讀下文,選出畫線文句翻譯正確的一項(3分)( )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述而》

  A、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物,不計較個人厲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B、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物,不計較個人厲害得失。小朋友,(因為無知)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

  C、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物,不計較個人厲害得失。如果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長不成人。

  D、君子的心里,應當是平坦的。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2、讀下文,選出畫線文句翻譯正確的一項(3分)(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A、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親近;在于使人停止 “至善”。

  B、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使人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使人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 、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到達善良之地。

  (二)古文閱讀 (9分,每小題3分)

  晉靈公不君 《左傳》

  ①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后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唯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②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鋤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③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斗且出,提彌明死之。

  ④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⑤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3、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公患之,使鋤(chú)麑(ní)賊之   賊:刺殺

  B、宣子驟諫,公患之。   驟:急驟,強烈的意思。

  C、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入:納,指被接納。

  D、秋九月,晉候欽趙盾酒……   飲:給……喝

  4、下列四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明搏而殺之。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 。 坐而假寐。

  使婦載以過朝。 其右提彌明知之

  遂扶以下。 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5、下列內容可以反映趙盾是“古之良大夫”項是( )

  (1)盛服將朝    (2)宣子驟諫 (3)見靈輒餓,問其病

  (4)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古文閱讀(15分,每小題3分)

  (三)

  求諫

  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諫。”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諫議大夫王對曰:“臣聞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太宗稱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聞政事。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

  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貞觀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杜正倫、秘書少監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稱旨,召而謂曰:“朕歷觀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盡誠規諫,至如龍逢、比干,不免孥戮。為君不易,為臣極難。朕又聞龍可擾而馴,然喉下有逆鱗。卿等遂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宗社之傾敗!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暫忘,故設宴為樂。”仍賜絹有差。

  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閑居靜坐,則自內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通,下無怨滯。又比見人來奏事者,多有怖,言語致失次第。尋常奏事,情猶如此,況欲諫諍,必當畏犯逆鱗。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若即嗔責,深恐人懷戰懼,豈肯更言!”

  貞觀十五年,太宗問魏征曰:“比來朝臣都不論事,何也?”征對曰:“陛下虛心采納,誠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諫,則以為謗己;信而不諫,則謂之尸祿。’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懷忠直而不能言;疏遠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懷祿之人,慮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與緘默,俯仰過日。”太宗曰:“誠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諫,輒懼死亡之禍,與夫赴鼎鑊、冒白刃,亦何異哉?故忠貞之臣,非不欲竭誠,竭誠者乃是極難。所以禹拜昌言,豈不為此也!朕今開懷抱,納諫諍,卿等無勞怖懼,遂不極言。”

  貞觀十六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知者明,信為難矣。如屬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謂己長,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詆訶,蕪詞拙跡,于是乃見。由是言之,人君須得匡諫之臣,舉其愆過。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憂勞,安能盡善?常念魏征隨事諫正,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因舉觴賜玄齡等數人勖之。

  貞觀十七年,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遂良對曰:“雕琢害農事,纂組傷女工。首創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比見前史,或有人臣諫事,遂答云‘業已為之’,或道‘業已許之’,竟不為停改。此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

  6.下列選項中加點字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主欲知過,必藉忠臣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B.如屬文之士,伎巧之徒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窕窈之章

  C.首創奢淫,危亡之漸 防微杜漸

  D.隨事諫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E.惟君臣相遇,如同魚水 處尊居顯,未必賢,遇也

  7.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

  A.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

  C.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 D.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

  8.下列加點字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上不稱天心 B.下為百姓所 C.欲令耳目外通 D.上不稱天心

  9.“其”字的含義不同與其它三項的一項是( )

  A.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

  B.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

  C.人君須得匡諫之臣,舉其愆過

  D.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

  10.下列各項,均能表現唐太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一項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諫

  ②詔令自是宰相入內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人,預聞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

  ④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

  ⑤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11.下列對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求諫”就是鼓勵臣下提意見,《求諫》從不同角度表現了唐太宗積極征求建議批評的主張。

  B.唐太宗從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中,認識到了大臣進諫的必要性,他恐人不言,導臣使諫,降低了君主一人專權弊端產生的可能。

  C.唐太宗重視諫官作用,他詔令宰相入閣商議軍國大事時,必須使諫官隨入列席,以便他們預先聽聞政事。

  D.唐太宗勉勵臣子極言規勸,勿擔心觸犯龍顏,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虛心求諫。

  (四)、翻譯下邊句子。(10分)

  12.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

  13.此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

  (五)古詩閱讀及名句常識填空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10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14詩詞之妙,妙在煉字煉句,言簡而意豐。請賞析“亂”字的妙處。(4分)

  答:

  15結尾二句“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寫法上有何新意?(4分)

  答:

  1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2)、飯疏食、飲水, ,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

  (3)、 ,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

  (4)君子以仁存心, 。仁者愛人 ,有禮者敬人。《孟子》

  (5)、“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

  (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7)、中國古代的典籍可以分為經、史、 、集四部分。

  (8)、《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仁”,《老子》核心思想是“ ”。

  (9)、 作為中國歷史敘述的一個傳統,來源于據傳為孔子所撰的《春秋》,它以合手禮法為標準,既包括不隱晦事實真相、據事直書的一面,也包括“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的 的一面。

  二、現代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目。(15分)

  遠離古典

  ①我們常常愛聽古典音樂,自以為非常感動,自以為聽懂了。其實,我們根本沒有聽懂。我們離古典一天比一天遙遠。

  ②據說,當年歌德聽貝多芬的音樂時異常感動,竟熱淚盈眶。激惱了貝多芬憤怒地跑過去沖歌德說:你根本沒聽懂我的音樂!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時代,托爾斯泰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時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爾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謝。

  ③歲月是一位殘酷的雕刻師,無情地雕塑著托爾斯泰、柴可夫斯基和我們,而且將古典一并雕塑得適合于我們和時尚的口味。

  ④古典一詞 classic 源于羅馬上層階級使用的拉丁語,包含著這樣幾層意思:諧調、高雅、持久、典范。古典,追尋的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精神,這種精神的追求,實際是對那個時代理想的追求。它帶有均勻而有節制、淳樸而純真的人類原始理想返樸歸真。

  ⑤歌德自己說:“不愛音樂的人,不配做人。雖然愛音樂,也只配做半個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他就是這樣認識古典音樂的。他說得極端,過于激情洋溢,離古典的意義遙遠,難怪貝多芬對他要憤怒地叫喊。

  ⑥激情不是古典。浪漫不是古典。傾訴不是古典。熱淚不是古典。

  ⑦連歌德和托爾斯泰都離古典遙遠,我們可以不必責備自己對古典的誤解,不必責備自己對古典的遠離。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了,為什么詹姆斯.拉斯特、保羅.莫里亞將古典的音樂肆意改編成小品加上強烈的打擊樂,以為是重返古典或對古典全新的詮解;我們也可以理解了,為什么書攤上擺滿了將古典名著斷章截句截肢為摘抄和詞典,供青年人寫情書時參考,以為是挖掘古典對今天的發酵作用;我們也可以理解了,為什么一下子如球迷一樣冒出這樣多的發燒友,將貝多芬如私家財產藏在首飾盒中一樣任其塵埋網封,將巴赫塞進高級組合音響看音響的名版和效果比聽音樂本身更興味濃郁……

  ⑧古典被我們簡化。古典被我們肢解。古典被我們附庸風雅。古典被我們化為實用。

  ⑨ 聽古典音樂,便非常像是看奧林匹克運動會。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我們都是從奧林匹亞山取下圣火,以為重反古希臘的輝煌。其實,我們早已經將獎勵給勝利者的橄欖枝葉變成金碧輝煌實用的金牌。我們高舉那熊熊燃燒的火炬,同舉著一把仿古的打火機沒什么兩樣。我們離奧林匹亞山越來越遠,我們卻越來越跑得興致勃勃。

  ⑩古典,在遠離著我們。我們卻以為古典是走進文化高雅層次高檔位的一層光滑的涂料、一層珍珠美容霜、一劑養生駐顏的回春藥。

  ⑾古典,是一種水。我們以為能夠制造世上任何一種水:蒸餾水、礦泉水、太空水、純凈水……古典,是圣水,只流自天國、流自心靈、流自遙遠的原始人類的青春期。我們人類已經太老了。我們在漫長的成長的歷史中贏得了一些什么,也無可奈何地失去了一些什么。

  ⑿是的,古典是一種水。我們太愛把它當成一種老酒或美酒,灌裝進瓶子或罐子中,或調制成顏色鮮艷的雞尾酒,斟進高級腳杯中,自以為是珍惜、收藏或品味。其實,我們只是把它當成點綴、擺設、顯示和象征。

  ⒀古典,確實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征。

  17、第七段,作者列舉了現代人如何對待古典的種種表現,試在省略號處續寫一個事例,注意上下文之間連貫(4分)。

  答:

  18、縱觀全文,作者為什么說古典一天比一天遠離我們?對于這一問題你有什么要說的?(6分)

  答:

  19、孔圣人告訴弟子這世界上對自已有幫助的有三種好朋友;損害自己的也有三種壞朋友.三種好友指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知識淵博的朋友。你肯定也有這樣的朋友吧。聯系自己的實際,舉例說明你的朋友對你有過哪方面的幫助。(5分)

  答:

  三 語言表達運用(12分)

  20. 春聯是獨特的文學形式,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諮在以下兩聯中,任選一聯,對出下聯或上聯。(4分)

  ①桃李迎春,北國江山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歡水笑,又度佳節天下春。

  21.老子與孔子打架,你應該幫誰?請聯系學過的知識做解答。字數80左右。(4分)

  22.2012年度網絡流行語大盤點:①屌絲②你幸福嗎?③正能量④切糕⑤中國好聲音⑥元芳⑦江南style⑧莫言⑨世界末日。每一個活色生香的流行語背后,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這一個個故事組合在一起,用另一種方式顯現著這個時代的特點。

  請任選其中三個流行語,擴展成一組語意連貫的句子,對剛剛逝去的2012年的社會風貌進行簡要描述,不少于60字。(答題時請在所選的詞語下面加著重號)(4分)

  四 寫作

  23、作文(60分)

  閱讀下面一則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古語說得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許多事,我們做錯了,卻不以為錯.比如,發生在學生中間的事:好友在考場上向我要答案,礙于情面,不得以給了對方.自己明知錯,卻以“人之常情”為由去犯錯。大人中間亦如此。

  任務:請聯系自己的經歷、理解和感悟,以“人之常情“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題目:人之常情


精彩搶先看New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按摩在线一区 | 在线视频一区日韩精品动漫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欧美无遮挡HD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免费 | 亚洲人成网大伊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