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模擬試題】
第Ⅰ卷(選擇題42分)
一、基礎題(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駕馭/與會 柵欄/刪除 參加/參差不齊
B.復辟/媲美 嬪妃/瀕危 毒蛇/虛與委蛇
C.古剎/詫異 絢爛/殉職 曾祖/曾經滄海
D.信箋/翩躚 佇立/貯存 呼吁/長吁短嘆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長年 常年積雪 原氣大傷 賦予重任 B.旁證 旁證博引 委屈求全 仗義執言
C.修養 休養生息 墨守成規 胼手胝足 D.交代 交待問題 明辯是非 牟取暴利
3.下面劃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 )
日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強不知以為知,硬說自己將“仁者樂山”的“樂”讀成lè并沒有錯,顯然是無稽之談。當然,余秋雨不是專攻語言的,讀錯一兩個字,本無可非議。問題是分明錯了,還要烏龜墊床腳——硬撐,并且編出一套理論來唬人,實在讓人不能接受。
A.強不知以為知 B.無稽之談 C.無可非議 D.烏龜墊床腳——硬撐
4.下列各項中有關修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楚山孤”是詩詞中常見的移情于物的手法,不是楚山孤獨的意思,而是人有孤獨的感覺,因而看山也覺得山是孤獨的。)
B.當年只自守空帷,夢里關山覺別離。不見鄉書傳雁足,唯有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贈送》)(“新月”“蛾眉”:作者浮想聯翩,仿佛那彎彎的新月牙是嬌妻的蛾眉。)
C.我最佩服北京雙十節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門,吩咐著,“掛旗!”“是,掛旗!”各家大半懶洋洋地踱出一個國民來,撅起一塊斑駁陸離的洋布。這樣一直到夜,——收了旗關門;幾家偶然忘卻的,便掛到第二天的上午。(這里運用借代的手法,用“洋布”代旗,以“卑俗”代替“崇高”,故意將崇高降下格來,將尊貴莊嚴的形象裝進滑稽卑俗的外殼之中,收到良好的諷刺效果。)
D.在歡迎日本青年代表團的宴會上,熱情的中國朋友用著名的“人參母雞湯”來款待客人。不想這可為難在場的翻譯了。原來,他沒有記住日語“母雞”這個詞。只見他機靈地站起來,指著湯,笑著對客人說:“這是公雞的太太和人參做的湯,請諸位品嘗。”(這里運用借喻修辭,將崇高之人比一個卑俗之物的形象,產生了強烈的喜劇效果。)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塑料購物袋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實施,從源頭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產,但要真正減少
塑料袋污染,還需消費者從自身做起。
B.高速磁懸浮列車沒有輪子和傳動機構,運行時與軌道不完全接觸,列車的懸浮、驅
動、導向和制動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
C.自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公映以來,已經有累計超過10萬人次觀看。
D.“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教師的角度要由傳統的“滿堂灌”向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促進者轉變。
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元代戲曲有雜劇和南戲之分。著名的雜劇有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王實甫的《西廂記》。
B.由“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這一階段的文學稱為現代文學。魯迅的《阿Q正傳》、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葉圣陶的《倪煥之》、老舍的《駱駝祥子》都是這一時期的優秀小說。
C.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他的悲劇代表作是《哈姆萊特》、《麥克白》、《李爾王》和《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一部優秀的悲劇作品。
D.“三言”指《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和《警世通言》三部作品;我國古代章回小說代表作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
二、古詩閱讀(12分,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7.下列詩句中“風流”一詞的含義相同的兩項是( )
A.千古風流人物
B.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C.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D.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8.對詩句內容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
A.“大江東去,浪 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總領全詞,為 下文贊周郎埋下伏筆,創造出雄渾的氣氛。
B.“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詞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地描繪了赤壁奇景。
C.“小喬初嫁”,“羽扇綸巾,談笑間”等詞句從正面多角度贊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揮若定的從容神態。
D.“江山如畫”承上總括,“一時多少豪杰”呼應“千古風流人物”,再為贊美周郎蓄勢,自然過渡到下闋。
(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鳥鳴澗
王 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9.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鳥鳴這些動態的描寫,來反襯出春山月夜闃無人聲的靜寂。
B.第四句詩人用“時”來修飾“鳴”,從聽覺上給人時斷時續的動與靜的對比,起了更生動的烘托作用。
C.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遠的春山月夜圖,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D.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卻細致地表現出自然界光色和音響的變化。
10.詩人將靜與動巧妙地統一在本詩中,共同構成動人的意境,頗有藝術辯證法。下列唐人詩句中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 )
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許渾《夜歸丁卯橋村舍》)
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李白《秋浦歌》)
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 劉禹錫《途中早發》)
D.鶴鳴楚山靜,霜白秋江曉。(柳宗元《與 崔策登西山》)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題。(12分,每小題3分)
孫臏生阿鄄之間,孫武之后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①之,欲隱勿見。
后魏伐趙,趙急,請救于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為將軍,而孫子為師,居輜車②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罷③于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于桂陵,大破梁軍。
后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臏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臏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節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備注:①黥:即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額后涂以墨。②輜車:帶有帷蓋的車子。③罷:通“疲”。疲勞,疲乏。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欲隱勿見 見:通“現”,出現
B.齊威王欲將孫臏 將:意動用法,以……為將
C.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 去:離開
D.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蹶:受挫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 / 侶魚蝦而友麋鹿
B.于是乃以田忌為將軍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C.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 /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D.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1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孫臏足智多謀的一組是( )
①刑余之人不可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
③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④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 ⑤孫臏度其行,暮當至馬陵 ⑥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龐涓和孫臏一道學習兵法,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不能容忍孫臏才能高于自己。
B.魏國攻打趙國,齊威王打算任用孫臏為主將救趙,孫臏認為自己受過刑罰不適宜做主將。
C.在“圍魏救趙”、 馬陵道戰役中,雖然田忌做主將,但所有一切均由孫臏做主,充分說明了孫臏的重要性。
D.馬陵道一役中,孫臏用減灶的做法,成功利用了魏軍輕齊的心理,是典型的示弱做法。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08分)
15.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畫線的部分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①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②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①
②
五、古詩鑒賞(7分)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春 寒
陳與義
二月巴睦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會。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妻淳細雨中。
【注】本詩作于采高索建元三年,當時南宋朝廷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幾經逃難,避亂岳州,借居于郡守后目的君子亭,自稀“因套”。
(1)本詩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請簡要賞析。(3分)
(2)三、四句寫出了海棠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性格特征?(4分)
五、默寫填空(10選8)
17.(8分,每空 1 分)
①、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__ __白居易《長恨歌》
②、瀉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__ __(鮑照《擬行路難》)
③、出師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__杜甫《蜀相》
④、裊裊兮秋風,__________________ __屈原《湘夫人》
⑤、__________________ __,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
⑥、吳楚東南坼,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陽樓》 )
⑦、________________,浩腕凝霜雪。 (韋莊《菩薩蠻(其二))
⑧、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來去。 (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
⑨____________________,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 )
⑩天臺四萬八干丈__________________ __(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六、現代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8—21小題
竺可楨——“浙大保姆”
張偉
(1)在任校長之前和之后,竺可楨一直是以氣象學者為人所知。因此,1936年受命擔任浙江大學校長:被視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彎,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2)這位校長,身材瘦削,舉止優雅,戴一副圓圓的眼鏡,看上去有點像苦行僧。但他留給人們的印象,卻是“溫厚光輝”的。
(3)教授費鞏,極有才子氣,一度對竺可楨不滿,開教務會時,當面冷嘲熱諷:“我們的竺校長是學氣象的,只會看天,不會看人。”竺可楨卻微笑不語。后來,竺可楨不顧“只有黨員才能擔任訓導長”的規定,認定費鞏“資格極好,于學問、道德、才能為學生欽仰而能教課”,照樣請他做訓導處長。
(4)物理學家束星北,很有俠氣,卻又脾氣暴躁。浙江大學因戰爭西遷,他對竺可楨不滿,于是一路跟在這位校長后面,數說其種種不是,竺可楨也總是一笑而過。后人回憶,竺可楨雖然并不欣賞束星北這種作風,與他私交不深,卻力排眾議,將他聘為教授,并經常為保護這位有才華的教授而費盡周折。
(5)這位校長,曾在新年之夜,全家吃霉米,卻把自己的工資分給教員們。難怪當時的數學教授蘇步青,提到竺可楨時反復念叨:“他真是把教授當寶貝兒,當寶貝兒啊。”
(6)正如竺可楨在就任聲明中所言,他認為,教授是大學的靈魂,“一個大學學風的優劣,全視教授人選為轉移。假使大學里有許多教授,以研究學問為畢生事業,以培育后進為無上職責,自然會養成良好的學風,不斷地培植出博學敦行的學者”。結果,竺可楨手下,有一批“聽聽名字就令人神往”的教授:王季梁、胡剛復、梅光迪、張其昀、束星北、張蔭麟、蘇步青、貝時璋……這些人大多性格獨特,氣度不同,卻都對竺可楨服服帖帖。
(7)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他的人品一如他老家紹興的白墻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靜”。也有人認為,這得益于他作為科學家所強調的“只問是非”的科學精神。
(8)當時時局動蕩,學校內有各種政治力量。竺可楨堅持學術獨立、教育獨立,總是力排政治干擾,維護學術和教育的尊嚴,“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為浙大營造了相對安定的學術、教育氛圍”。就任校長時,他曾約法三章,第二條就是“用人校長有全權,不受政黨之干涉”。
(9)他告誡學生必須有“明辨是非、靜觀得失、縝密思慮、不肯盲從”的習慣,反對學生參加任何黨派之爭,也不主張各種政治派別在學校活動。他對左派學生組織的“學潮”十分反感。多次公開表示反對,認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讀書。
(10)不過,有一次,學生不顧學校阻攔,沖上街頭游行。面對軍警們荷槍實彈,竺可楨舉起小旗,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列。雖然他不贊成學生的行為,但“既然年輕人上了街,我就要保護他們的安全”。一旦有學生被捕,他總是極力營救,一定要到獄中看望他們;如果學生受審,他也一定要到庭旁聽。到竺可楨60歲時,浙江大學的學生送來錦旗,上寫:“浙大保姆。”
(11)書評家馬勇曾感嘆,在當時混亂的時局下,中國的大學教育并沒有就此垮臺,相反卻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民族復興保留了難得的讀書種子,毫無疑問是因為,那時的中國還有一批有見解、有能力的大學校長。
(12)浙江大學遷址途中,每到一地,即結茅架竹,搭屋建棚,圖書儀器一箱箱開出來,按時開課。學生黎明即起,于朝陽之下,漫山遍野,朗誦默讀。盡管當時物質條件極其貧苦,但這段時間,成為許多學生一生最難忘的時光。而當時的竺可楨,總是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學生。他的一名學生年邁時接受記者采訪,有些陶醉地回憶這位老校長的話,“好似杏花疏影里響起的笛聲,那樣嘹亮與悠揚,將日月星辰都打開了”。 (選自《中國青年報》,有改動)
18.下面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一出手,就如此漂亮”,用語精簡,以點帶面,指出當時撐起中國大學教育天空的校長們德才雙囂的共性特點。
B.文章第7段總結性收束前文,從磊落人格和科學精神兩方面高度概括了竺可楨為浙江大學做出的突出貢獻。
C.文章為了全面展現傳主的精神品質,采取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方法,在敘述中又融入“評”成份,既體現了全面性,又體現了深刻性。
D.最后一段描寫浙江大學遷址途中學生勤于讀書的情景,烘托了竺可楨精于治校,善于培養學生的不凡精神。
E.文章結尾引用的畫線句子,用比喻、擬人、夸張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竺可楨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學生、啟發學生不斷進步成長的情懷,飽含了學生對竺可楨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19.依據全文,全面概括竺可楨的性格特點。(6分)
20.文章第9段寫竺可楨對學生的要求與第10段所寫的似乎存在矛盾,你是怎樣看的?請簡要分析。(6分)
21.從全文角度,探究文題“浙大保姆”的豐富內涵。(4分)
22.語言運用(15分)
請根據白居易的詩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寫一個場景。
要求:①以環境描寫為主;②符合意境,想象合理;③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④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臺灣漫畫家蔡志忠說:“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人生也是如此,有得必有失,就看你的心態如何,積極的心態可使人快樂,進取,有朝氣,有精神;消極的心態則使人沮喪,難過,沒有主動性。請以“心態”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選;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④不少于800字。
更多相關文章:
1.高二語文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練習試題
4.高二語文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模擬試題
6.
9.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模擬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