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學期高二語文期中考試卷及答案(人教版)

發(fā)布時間:2017-11-09  編輯:沈舒文 手機版

  【2016上學期高二語文期中考試卷及答案】

  第Ⅰ卷(閱讀題,共 70 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 分,每小題 3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強音

  一種文學作品,越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就越是會具有可以撥動世界各

  國人民心弦的共鳴力。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實至名歸。

  瑞典文學院的授獎評語,用了專為莫言“量身打造”的概念——“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民間故

  事、歷史和當代相融合”。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莫言的作品展現(xiàn)了將獨特性與世界性相結(jié)合而

  產(chǎn)生的文學魅力。

  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傳播,總是體現(xiàn)著獨特性與世界性的深刻辯證關系。莫言作品于世界而

  言的獨特性就是其濃郁的中國特色。莫言寫作的根在中國,在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莫言作品的

  獨特性,又令人欣慰地為世界所理解。事實上,優(yōu)秀的作品所體現(xiàn)的精神追求,堪為人類共同

  的精神財富,這是人類文明得以從文學中獲取發(fā)展與進步力量的原因所在。

  瑞典著名漢學家羅多弼在談到中西文化的差異時說:“我們都是人,歸根結(jié)底,我們具有

  同樣的需求、同樣的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每種文化也都有它的獨特性。但是我

  相信獨特性還是以普遍性為基礎的,甚至可以說,獨特性是普遍性的具體體現(xiàn)。”莫 言自己說,

  他的小說“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我想這樣的作品就

  超越了地區(qū)、種族、族群的局限”。莫言的獲獎表明,一種文學作品,越是具有中國特色、中

  國風格、中國氣派,就越是會具有可以撥 動世界各國人民心弦的共鳴力。一部文學作品,越是

  植根于中國人民生活和民族傳統(tǒng)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能夠具有世界影響力。只有那些貼近

  中國實際、貼近中國民眾生活的作品,才能永遠站立在世界文學的舞臺之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迅猛發(fā)展。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同時,

  文化也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世界范圍內(nèi)出現(xiàn)了重新認識、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隨

  著大量中國作家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外,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頻繁互動與交叉

  影響。中國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顯然只是個時間問題。《瑞典日報》刊登莫言的照片時,特意

  加了《中國之聲》這樣的標題,認為莫言的獲獎標志著中國、亞洲的文化和經(jīng)濟地位在全球不

  斷上升。澳大利亞外長卡爾稱,“對中國人來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如同將宇航員送上太空以

  及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這是中國崛起的一個重大象征”。一些媒體還把此次新聞與中國建設社

  會主義文化強國聯(lián)系起來,認為這也是中國全球軟實力戰(zhàn)略的成功。

  國家的繁榮與精神產(chǎn)品的影響力成正比,中國文學已經(jīng)傳遞出邁向世界的強大足音。來自

  世界的正向回應讓人們看到,不斷涌現(xiàn)的彪炳時代的中國精神產(chǎn)品,能夠不斷為人類文明的進

  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人民日報》鐘聲)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 分)

  A.莫言的獲獎表明,一種文學作品,只要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只要植根于中國人民生

  活和民族傳統(tǒng)的深厚土壤之中,就會具有可以撥動世界各國人民心弦的共鳴力和影響力。

  B. 人類文明得以從文學中獲取發(fā)展與進步力量,其原因是優(yōu)秀的作品所體現(xiàn)的精神追求,堪為人類共

  同的精神財富。

  C.莫言認為:自己的小說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這樣的作品就

  超越了地區(qū)、種族、族群的局限。

  D.隨著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迅猛發(fā)展,文化也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世界范圍內(nèi)也出現(xiàn)了重新認識、了

  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 分)

  A.東西方的文化,其差異在于人的差異,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每種文化也都有它的獨特性。

  B.只有那些貼近中國實際、貼近中國民眾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才能永遠站立在世界文學的舞臺之上。

  C. 隨著大量中國作家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外,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頻繁互動與交叉影響,中國文學的

  影響力也將會不斷的上升。

  D. 中國作家莫言收獲的諾貝爾文學獎毫無疑問地提升了中國乃至亞洲的文化和經(jīng)濟在全球地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3 分)

  A.“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相融合” 的授獎評語是瑞典文學院對莫言的作品展現(xiàn)了將

  獨特性與世界性相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文學魅力的肯定和認可。

  B.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獨特性在于他寫作的根在中國,在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是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

  C.文化能夠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能夠被彼此的理解和認同,是因為我們都是人,都有共同的意識形態(tài),

  歸根結(jié)底,我們具有同樣的需求、同樣的喜怒哀樂。

  D. 莫言的獲獎無疑是來自世界的正向回應,這將促進中國不斷涌現(xiàn)出彪炳時代的精神產(chǎn)品,不斷為人

  類文明的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古代詩文閱讀(36 分)

  (一)文言文閱讀(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題

  陶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

  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

  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復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

  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

  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 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命潛故人龐

  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

  弘至,亦無忤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與潛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潯陽,

  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遣

  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

  便就酌,醉而歸。潛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張,無弦,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

  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將復

  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謚號靖節(jié)先生。

  (選自宋本《陶潛集》,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穎脫不群

  B.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

  C.于半道栗里要之

  D.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

  群:合群

  聊:悠閑

  要:邀請

  輿:抬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A.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

  B.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

  C.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

  D.即便就酌,醉而歸

  樂琴書以消憂

  乃瞻衡宇

  既自以心為形役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陶潛博學多識,擅長寫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安貧樂道,這一形象被當時人認

  為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作了《歸去來兮辭》。

  B.陶潛仕途短暫。因親人去世,家里貧窮,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場煩瑣,任職不久,就解職回家,

  此后,還擔任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彭澤令等職。

  C.陶潛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

  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D.陶潛任真自得。他曾將顏延之贈送的二萬錢全都送至酒家;有時坐在菊花叢中,有時撫弄無弦琴寄

  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答: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

  答:

  (二)古代詩歌閱讀(11 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 8~9 題

  塞路初晴

  【唐】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

  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

  胡人羊馬休南牧,漢將旌旗在北門。

  行子①喜聞無戰(zhàn)伐,閑看游騎獵秋原。

  注釋:①行子:出行的人。

  8.本詩三、四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邊塞風景?(5 分)

  答:

  9.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最后兩句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6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寫(6 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一分)

  (1)

  (2)漁舟唱晚,

  ,風飄飄而吹衣……

  ,雁陣驚寒,

  ,樂天天命復奚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

  。(王勃《滕王閣序》)

  (3)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則告訴不許。(李密《陳情表》)

  (4)發(fā)憤忘食,

  ,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題。(25 分)

  不朽的貝多芬

  羅曼•羅蘭

  在大風雨中,大風雪中,一聲響雷中,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氣,一只

  陌生的手替他闔上了眼睛。

  貝多芬!多少人頌贊他藝術上的偉大。但,貝多芬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代

  藝術的最英勇的力。對于一般受苦而奮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對世界的劫難

  感到憂傷時,他會到我們身旁來,好似坐在一個穿著喪服的母親旁邊,一言不發(fā),在琴上唱著

  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當我們斗爭到疲憊的辰光,到這意志與信仰的海洋中浸潤一

  下,將獲得無可言喻的裨益。

  貝多芬分贈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斗的歡樂。他在《致不朽的愛》一信中有言:“當

  我有所克服的時候,我總是快樂的。”《致韋格勒》一信中又說:“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

  我非生來過恬靜的日子的。”他還分贈我們一種感到與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

  的溝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說:“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學問,在這方面

  的研究,他給我的指導和在音樂方面沒有分別。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

  威力。”格里爾巴策對貝多芬欽佩之中含有懼意,在提及他時說:“他所到達的那種境界,藝

  術竟和獷野與古怪的元素混合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響曲》時也說:“盡管你時常聽到它,

  它對你始終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現(xiàn)象,雖然時時發(fā)生,總教人充滿著恐懼與驚異。”

  貝多芬的密友申德勒贊嘆:“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這是不錯的: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

  力;一種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戰(zhàn)之下,便產(chǎn)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

  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凈如水的早晨,僅僅有幾陣懶懶的微 風,

  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經(jīng)有隱隱的威脅,沉重的預感。然后,突然之間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

  的雷吼,充滿著聲響的,可怖的靜默,一陣復一陣的狂風,有如《英雄交響樂》與《第五交響

  樂》。然而白日的清純之氣尚未受到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悲哀永遠保存著一縷希望。但自

  1810年后 ,心靈的均衡喪失了,目光變得異樣。最清楚的思想,也看來似水汽一般在升華:

  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們的又凄涼又古怪的騷動,罩住了心;往往樂思在薄霧之中浮沉了一

  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沒了,直到曲終才在一陣狂飆中重新出現(xiàn),即使快樂本身也蒙上苦

  澀與獷野的性質(zhì)。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著一種熱病,一種毒素。貝 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韋

  格勒書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遠受著毒害……。”黃昏來臨,雷雨也隨著醞釀。

  爾后是沉重的云,飽蓄著閃電,把黑夜染成烏黑,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樂》的開始。

  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被趕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還給

  了我們。

  什么勝 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場戰(zhàn)爭,奧斯特利茨(系拿破侖1805年12月

  大獲勝利之地)哪一天的陽光,曾經(jīng)達到這種 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經(jīng)獲得這種心靈從來獲得

  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

  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jié)他一

  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選自《貝多芬傳》,傅雷譯)

  1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 分)

  A.貝多芬遠對于一般受苦而奮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對世界的劫難感到憂傷時,他

  會親自到我們身旁來安慰我們。

  B.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種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戰(zhàn)之下,便產(chǎn)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

  觀。對于這一點,申德勒、格里爾巴策和舒曼都有相關評論。

  C.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正如《英雄交響樂》、《第五交響樂》和《第九交響樂》所展

  示的一樣,然而歡樂依然是歡樂,悲哀永遠保存著一縷希望。

  D.自 1810 年后,貝多芬心靈的均衡喪失了,清楚的思想變得模糊了,樂思也完全消失了,情操里都

  混和著一種熱病,一種毒素。這說明貝多芬徹底絕望了。

  E.貝多芬的不朽不僅在于他的音樂作品,還在于他用他的苦難鑄成歡樂,贈給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

  種奮斗的歡樂,一種人生的激勵。

  12.這篇評傳中,作者多處引用貝多芬書信中的原話和他人的評語,簡要分析這樣引用的作用。(6 分)

  答:

  13.文章開篇寫了貝多芬去世時天氣的惡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闔上了眼睛”這一細節(jié),有何作用?請分別說

  明。(6 分)

  答:

  14.作者說貝多芬“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8 分)

  答:

  四、語言文字運用(20 分)

  第 II 卷(表達題共 8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 當?shù)囊豁検?)(3 分)

  A.10 月,中國的球迷迎來了第六次 NBA 中國賽,此番來華的球隊是大家熟悉的熱火和快船隊,兩隊都

  有聯(lián)盟頂級巨星坐鎮(zhèn),球迷們能夠親眼目睹自己的偶像,無不拍手稱快。

  B.他扮演的眾多角色盡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舍我其誰的傲氣和不達目的絕不罷

  休的豪氣。

  C.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危言危行,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也將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D.王勃在滕王閣盛會上,當眾揮筆而書,率爾成章,于是《滕王閣序》噴薄而出,“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熠熠生輝。

  16.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 分)

  A.盡管西方人也普遍奉行物質(zhì)主義,但宗教價值觀、成熟的監(jiān)管框架和法治對于界定什么是可以接受

  的商業(yè)行為起到一定作用是無疑的。

  B.部分學者認為:出現(xiàn)了“中國式過馬路”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信號燈設置較多地考慮到車輛而忽

  視了行人造成的。

  C.美聯(lián)社認為,美國派航母通行南海的做法會引發(fā)中國的不滿,但同時會對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菲律

  賓和越南起到支持與安撫作用。

  D.延長退休年齡或?qū)嵭袕椥酝诵葜啤⑹聵I(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改革等重大變革,對廣大人民群眾并不是一下

  子就能夠愉快接受的,這需要政府部門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3 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曾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兩個人生驛站,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

  其身”的中國文人的人格特點。

  ①兩者相互補充,一退一進

  ②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③而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

  了對有限人生的超越④他們就會轉(zhuǎn)入精神驛站,通過與自然為伍的精神張揚

  ⑤如果在現(xiàn)實世界中

  積極入世之路滯澀難通

  ⑥共同影響了中國文人的人格⑦實現(xiàn)與天地精神共舞的絕對自由的人生境界

  A.③①②⑥⑦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⑦

  C.③①⑥⑤④②⑦

  D.①③⑥⑦④⑤②

  18.從下列所給 詞語中選擇正確的填入橫線空格處,每空 1 分(5 分)

  儒家信徒以擔荷道統(tǒng)自命,他們無論從政,_________“立言”,其終極目的

  就是“行道”,_________說是以“道”化眾,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_________。這樣

  我們就懂得了為什么司馬遷把自己堅持在屈辱中寫《史記》看得“重于泰山”,也

  就懂得了曹丕為什么說寫文章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這些士人都有

  _________的文化自覺,他們把創(chuàng)造文化和傳播文化視作安身立命的_________。

  或是

  還是

  或者

  甚至

  熏陶

  熏沐

  充分

  充足

  基礎 基本

  答:

  19. 現(xiàn)實當下,人們都在追問幸福是生么?有人認為:幸福是悠悠然委身于江南小鎮(zhèn),在綿綿的細雨中,體

  味“水村山郭酒旗風”的那份閑情;有人認為:幸福是走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身旁陌生人一句親切的問

  候。那你的認為呢?請根據(jù)上述句子,仿寫兩個句子。要求句式與例句大致相似(字數(shù)不必相同)。(6 分)

  幸福是

  幸福是

  五、寫作(60 分)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盡管我國絕大多數(shù)城市都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guī)定,但每到逢年過節(jié)總有燃放爆竹聲不絕于耳;盡

  管交通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紅燈時禁止通行,但是總有人在紅燈時與機動車爭道;盡管考試規(guī)則規(guī)定不許作弊,

  但各級考試總有人頻頻頂風作案......且此類現(xiàn)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究其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有人看

  到別人放了鞭炮,闖了紅燈,舞了弊后并未受到懲處,感到自己沒有這么做“吃虧”了,于是也躍躍欲試。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

  (下一頁看答案)

相關推薦

精彩搶先看New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新国产免费剧情Av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 色窝窝视频手机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首页 | 日韩网站免费大片在线看 | 现在在线免费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