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一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圣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2、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兩項( )( )
A、晚有兒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廢離:停止
C、尋蒙國恩:尋找 除臣洗馬:授與官職 D、劉病日篤:病重 不衿名節:自夸
E、日薄西山:靠近 聽臣微志:聽從 F、夙嬰疾病:纏繞 供養無主:主持
3、下列加點“以”解釋完全相同的兩項( )( )
A、臣具以表聞 B、猥以微賤 C、但以劉日薄西山 D、圣朝以孝治天下
4、下列加點虛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進退:取獨 C、無以至今日:沒有用來……的 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因此
5、下列加點詞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 )
A、至于成立 B、則告訴不許 C、臣之辛苦 D、舉臣秀才 E、實為狼狽
6、填空:
①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劉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無祖母,__________;祖母無臣,__________。母孫二人,更相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表述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項( )
A、古代富貴而名字磨滅的人數不勝數,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所知。
B、《周易》《春秋》《離騷》《國語》《呂覽》《說難》《孤憤》《詩》都是圣人抒發憤懣之作。
C、周文王等人都是因為現實的不如意,為發泄抑郁不平之氣而著書,希望能再次受到重用。
D、“思垂空文以自見”一句的意思是想留下文章來表現自己的思想。“空文”,是與具體的功業相對而言。
附參考答案: 1、A(B責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CE(尋蒙國恩:不久;聽臣微志:準許)3、AD都是“用”(B、猥以微賤:憑借;C、但以劉日薄西山:因為)
4、A、急于星火:比
5、E(A、至于成立:成人自立;B、則告訴不許:申訴; C、臣之辛苦:辛酸和苦楚; D、舉臣秀才:優秀人才)
6、①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②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
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7、C.“希望能再次受到重用”原文沒此意。
卷 二
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修葺(qì) 垣(yuán)墻 滲漉(lù) 欄楯(shǔn)
B.迨(dài) 偃(yǎn)仰 先妣(pǐ) 闔(hé)門
C.象笏(hù) 長號(háo) 扃(jiōng)牖(yǒu) 兀(wù)坐
D.逾庖(páo) 老嫗(yù) 棲(qī)息 呱呱(gū)而泣 【答案】:B (bǐ)
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都正確的一組是( )
A.滲漉(lù) 偃(yǎn)仰 呱呱(guā)墜地
B.欄楯(shǔn) 珊珊(shān) 斷壁頹垣(huán)
C.扃牖(yǒu) 異爨(cuàn) 奴顏婢(bì)膝
D.枇(pí)杷 修葺(róng) 如喪考妣(bǐ) 答案:C(A呱gūB垣yuánD葺qì)
3..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對的一組是( )
A.雨澤下注(流入) 迨(等到)諸文異爨 客逾(越過)庖而宴
B.三五(農歷每月十五) 嫗(婢女)每謂余曰 以手闔(關閉)門
C.墻往往(到處)而是 殆(大概)有神護者 其制(修建)稍異于前
D.室西連于中閨(內室) 大類(很像)女郎也 余既為此志(志向)
答案:A(B嫗,年老的女人;C制,形式,規制;D志,記,指這篇文章)
4.加點詞注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或憑幾學書(代詞,有的人) 客逾庖而宴(動詞,吃飯) B.乳二世(動詞,喂養) 久不見若影(代詞,你)
C.增勝(名詞,光彩) 珊珊可愛(形容詞,美好的樣子) D.逾庖而宴(名詞,廚房)垣墻周庭(動詞,環繞)
【答案】.A (有時)
5.加點字注釋有誤的一組是( )
A.以當南日(阻擋) 他日汝當用之(應當) B.室始洞然(才) 庭中始為籬(起初)
C.借書滿架(書籍) 或憑幾學書(讀書) D.先大母婢也(與“小”相對的) 大類女郎也很,極)
【答案】C (借,教參解作“借來”,有人說是通假字“積”(擺滿)或“籍”(書籍);“或憑幾學書”的“書”是寫字)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處的理解,正確的一組是( )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墻 ②冬至后,一百五日為寒食
③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 ④由余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A.35,105,11或12 ,增加 B.15,105,1/10或2/10,加倍
C.15,150,11或12,加倍 D.35,150,1/10或2/10 ,增加 【答案】B
二、課內閱讀 ⑴閱讀課文選段,完成后面各題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7.下列加點詞語注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舊南閣子 舊:舊日的,原來的 B.室僅方丈 方丈:一丈見方
C前辟四窗 前:指閣子南面 D.冥然兀坐 兀:靜靜地 【答案】C
8.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矮而長形的桌子) B.但取案末獨身無親戚者二人易汝名(幾案)
C.則夢見夫人據案其身哭矣(通“按”,用手壓) D.召有司案圖(通“按”,察看) 【答案】B (文書,案卷)
9.對本段內容和寫法,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從狹小、破漏、昏暗幾個方面寫老屋的特點 B.寫老屋經修葺后居室及四周環境優美寧靜及心情的愉悅恬適。
C.描寫中巧妙運用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寫法。 D.本段運用了描寫、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答案】D(沒有議論)
1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答:①借來的圖書放滿了書架,我生活在這里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自然界的聲音都能清晰地聽到。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珊珊可愛
答:②每月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墻上,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
⑵閱讀課文選段,完成后面各題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11.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 而母立于茲 B.汝姊在吾懷 C.久不見若影 D.大母過余曰
[答案] : D(我A、B、C“你”)
1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迨諸父異爨(等到) B. 客逾庖而宴(越過) C.先妣撫之甚厚(撫養) D.比去,以手闔門(等到)
[答案] :C(對待)
1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百老年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B.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答案] :C (名詞活用為動詞,“喂養”。A、B、D名詞作狀語)
14.下面的譯文,有一句是正確的,請選出來。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
A.東家的狗向著西家叫,客人跑到廚房去赴宴,一群雞住在餐廳里。
B.東家的狗,到西家去咬,來作客的人必須躲著走,越過廚房到大廳去吃飯,可是雞卻伏在大廳里。
C.東家的狗若聽到西家的聲響,就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棲息在廳堂里。
D.東家的狗叫,西家的狗也叫,客人要繞過廚房參加宴會,一群雞也住在宴會廳里。 【答案】C
卷 三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棲息(qī) 篇幅(fù) 分歧(qí) 差不多(chà) B.間斷(jiān) 直系(xì) 冒昧(mèi) 槲寄生(hú)
C.提供(ɡōnɡ) 輕率(shuài) 構造(ɡòu) 胚胎期(pēi) D.狹隘(ài) 摘要(zāi) 慷慨(kǎi) 啄木鳥(zhuó)
解析 A.幅—fú;B.間—jiàn;D.摘—zhāi。答案 C
2.下列詞語中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洞查 綱要 變異 縱使 B.若干 刊印 情行 繁殖
C.催促 抱歉 雌雄 類型 D.誘使 謝意 完備 希少 解析 A.洞察;B.情形;D.稀少。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從那時候起直到現在,我曾不間斷地專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B.對于物種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與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結論。
C.物種不是獨立被創造出來的,而是像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
D.此項研究雖然通常為自然學者們所忽略,我卻要冒昧地表示我對于它的高度價值的確信。
解析 C項中“被”移到“獨立”前。答案 C
4.下列句子的語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此書是為一般受過教育的人而寫的,它用達爾文在此之前20年研究所積累的極豐富的證據證明了這一論點
②達爾文并非唯一提出物種是由共同祖先經過逐步趨異進化而成的人,但他的《物種起源》(1859年)一書,卻是使科學家和普通人都相信這一理論是真理的經典著作
③但這種明顯的暗示卻引起了同當時某些神學家的一場有名的爭議
④該書全名是“通過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或: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它有效地概括了該書的主要思想
⑤他在本書中并沒有明確地說出本書明顯的暗示——即人也是由動物祖先演變而來的
⑥達爾文在他后期的著作如1871年的《人的起源》和1872年的《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中,明確地將自己的理論應用于人了
A.⑥②④①⑤③ B.⑥①④②⑤③ C.②④①⑤③⑥ D.②①④⑥⑤③ 答案 C
5.將下面的句子改寫成幾個短句(可調整語序、適當增減詞語),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語言簡明。
古人類學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現代猿猴與人類的親緣關系、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人類發展過程中體質特征的變化和規律等有關人類起源和發展問題的一個分支學科。
答案:古人類學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問題,例如化石猿猴和現代猿猴與人類的親緣關系、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人類發展過程中體質特征的變化和規律等。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或:古人類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問題。例如化石猿猴和現代猿猴與人類的親緣關系、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人類發展過程中體質特征的變化和規律等。)
6.提取下面一段話的主要信息,在橫線上寫出四個關鍵詞。
新浪科技訊 近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在撒哈拉沙漠中發掘到一個有著16英尺翼展的能夠飛翔的爬行類動物化石,并將其確定為翼龍的一個新物種。科學家是在尼日爾一條河流沉積物的白堊紀巖石中發現這個奇怪的化石的,到目前為止,已發掘出一個翅膀主體和一個長滿細小牙齒的剪刀式的喙。
科學家尚未對這個新物種進行命名。他們表示,這只非洲恐龍屬于翼龍的一個物種,生活于1.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白堊紀是恐龍生活的最后一個紀。
翼龍大約在2.15億年前的三疊紀開始出現,1.5億年前處于繁榮時期,直到白堊紀末期走向滅絕。翼龍化石最早在1700年前被發現,當時被誤認為是海生物,以至于在化石的妥善保存問題上存在著嚴重不足。
關鍵詞:答案:發現 翼龍 新物種 化石
二、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關于“物種起源”,如果一個自然學者,對于生物的相互親緣關系、它們的胚胎的關系、它們的地理分布、地質上的連續以及其他的此類事實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結論:物種不是被獨立創造出來的,而是像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夠說明世界上無數的物種曾經是怎樣變化以獲得如此完善地、正當地引起了我們贊嘆的構造和相互適應。自然學者們常常把變異的唯一可能原因歸之于如氣候、食物等等外界條件,從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是正確的,我們以后會論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鳥那樣的構造,它的腳、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適應于捉取樹皮下的昆蟲,僅僅歸因于外界條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從某幾種樹木吸取養料,它的種子必須由某幾種鳥為它傳播,它的花雌雄分開,絕對需要借某幾種昆蟲的幫助,把花粉從一朵花帶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說這種寄生物的構造,以及它與其他數種不同生物的關系,是外界條件或植物的習性導致的結果,也同樣是不合理的。
所以,洞察變化和相互適應的方法是極其重要的。我開始觀察的時候,便覺得細心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會給了解這個難解的問題提供最良好的機會。結果沒有使我失望,我經常獲得在家養狀況下的變異的知識,雖然不完備,卻能給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導。此項研究雖然通常為自然學者們所忽略,我卻要冒昧地表示我對于它的高度價值的確信。
7.作者在這兩段文字中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答:物種不是被獨立創造出來的,而是像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把生物進化、變異僅僅歸因于外界條件是不合理的。細心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會給了解這個難解的問題(生物的進化、變異)提供最良好的機會。
8.“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中,“這樣的結論”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說“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
答:物種不是被獨立創造出來的,而是像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因為當時還不能充分說明地球上的無數生物怎樣經歷變異達到它們的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
9.“從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是正確的”,作者用語謹慎而準確,言外之意是說僅僅這樣認識“是不合理的”,作者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
答:啄木鳥的構造適應于捉取樹皮下的昆蟲是因為外部條件的觀點和槲寄生的情形因為外界條件或植物的習性導致的結果的觀點,都是不合理的。
更多熱門試題推薦:
3.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附答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