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一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龜裂(ɡuī) 渣滓(zǐ) 的確(dí) 絢麗(xuàn) B.殼面(ké) 記載(zǎi) 絳囊(jiànɡ) 混合(hùn)
C.醴酪(lào) 貯藏(zhù) 紫綃(xiāo) 萌蘗(mínɡ) D.紅繒(cénɡ) 祠堂(cí) 蜜漬(zì) 枕藉(jiè)
2.下列詞語中書寫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花紋 罐頭 粽褐色 開花結果 B.瓤肉 甘酸 縫合線 不了了之
C.遷怒 構造 荔枝蜜 常途運輸 D.爛熳 極刑 鹽梅鹵 蜜源植物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在這次演講比賽中,來自基層單位的選手個個表現出色,他們口若懸河,巧舌如簧,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淵明早年曾經幾度出仕,后來因為不滿當時黑暗腐敗的政治而走上歸隱之路,過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園生活。
C.抗洪救災形勢嚴峻,各級領導都堅守崗位,沒有擅離職守,久假不歸現象,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D.五四時期,革命青年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奔走呼號,奮不顧身,表現出高尚的愛國情操和不屈的斗爭精神。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他在英語國家工作一年,不但進一步提高了英語交際能力,還參加過相關機構組織的阿拉伯語培訓,掌握了阿拉伯語的基礎應用。
B.建立監督機制非常重要,企業對制度的決策、出臺、執行到取得成效的每個環節都納入監督的范圍,就能切實有效地增強執行力。
C.她對公益活動很有熱情,并將這份熱情帶給了她所從事的產品策劃和品牌推廣工作中去,為公司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作出了貢獻。
D.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緩解就業壓力已成為世界各國最大的難題。
5.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這段話補充完整。
古人對牡丹和荔枝有過這樣的評論:“花之艷為牡丹,然果不實;果之絕為荔枝,然花不艷。”話中貶大于褒,我很為它們鳴不平,如果我們用寬厚的態度去看待事物,應把古人的評論改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描寫性文字,要求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不超過60字)
銀杏樹 初冬 疾風驟雨 凋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 二
1.下列詞語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映(yìnɡ)襯 純粹(cuì) 炫(xuán)耀 煊(xuān)赫 B.汲(jí)取 驕橫(hènɡ) 蒼穹(qiónɡ) 艷羨(xiàn)
C.慰藉(jiè) 瘟(wēn)疫 旋(xuàn)渦 蕓(yún)蕓 D.焚(fén)燒 厄(è)運 荒謬(miù) 癥(zhènɡ)結
2.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A.泄密 一瀉千里 梗概 慷慨赴死 B.祟高 鬼鬼祟祟 純粹 鞠躬盡瘁
C.厄運 渾渾厄厄 荒謬 未雨綢繆 D.慰籍 聲名狼藉 淡泊 淡薄名利
3.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最近400年的突飛猛進,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涇渭分明,不再神秘。人們不再敬畏自然,憑借手中的科學技術,肆意改變環境。人們漸生狂妄,爭相掠奪自然、破壞自然,把一個本不算大的地球折騰個底朝天。人類在發展中墮落,在違背自然中自掘墳墓。忤逆自然的人類將無法在大自然里頤養天年。
A.涇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頤養天年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加強和改進藝術評論工作,引領藝術創作和群眾藝術鑒賞水平,糾正不良創作傾向,是藝術評論家必須承擔的職責。
B.《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要求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以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
C.這本書精心選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圖片與版式設計有機結合,為讀者營造了一個極具文化魅力的立體閱讀空間。
D.智能電視的推出顛覆了人們心中電視機只要用來看節目的傳統觀念,用戶可以方便地通過電視上網進行一系列的社交、娛樂活動。
5.在下面語段的橫線處補寫總結句,使語段的意思完整明確。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負”這樣的豪氣壯語;歸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項脊軒志》這樣的雋永文章;英國大將軍威靈頓七敗七戰,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他們都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的問卷調查統計表,回答后面的問題。
志愿者對其志愿行為意義的認識(多項選擇)
年齡段 選項 | 18—25歲 | 26—40歲 |
對職業履歷有幫助,尤其是體現在個人簡歷上 | 82% | 69% |
對職業發展有益,因為在志愿服務中獲得了某些技能 | 72% | 23% |
對職業發展有益,因為志愿服務讓自身才干得以充分發揮 | 74% | 65% |
對職業發展有益,因為在志愿服務中拓展了社會關系 | 35% | 61% |
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兩個年齡段的人對其志愿行為意義認識的同與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 三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鐵砧(zhēn) 摻和(chān) 銅器作(zuō) 高高洼洼(wā) B.掐絲(qiā) 鐵臼(jiù) 白芨漿(jí) 恰如其分(fèn)
C.括號(kuò) 緙絲(ɡé) 膨脹率(lǜ) 拈花惹草(niān) D.打磨(mó) 釉料(yòu) 舀色料(yǎo) 破裂剝落(bāo)
2.下列詞語中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
A.疏疏朗朗 熱漲冷縮 隨意驅遣 恰如其分 B.爐火純清 密密麻麻 推陳出新 篩成細末
C.工整細致 搗碎研細 晶瑩燦爛 鮮明光滑 D.象牙雕刻 細磨細琢 稍縱即逝 專心至志
3.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盡管喜歡二胡的如歌如泣,它仍是我不敢碰觸的樂器,因為琴筒一側蒙著顯眼的蟒皮。
B.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神舟”七號飛行的各項準備工作。
C.市中心許多商業廣告牌被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的宣傳畫取而代之。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湘、鄂、皖、贛四省地域相鄰,山水相連,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資源,也有助于形成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化生態圈。
B.“遼寧艦”的艦員在選拔時,年齡、經歷、任職時間、現實表現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入選者還要經過一系列的理論和技術培訓才能成為合格的航空母艦艦員。
C.政府主導,媒體監督與宣傳,社會各界積極行動,是解決目前我國農村約5 800萬缺失父母庇護的留守兒童身心成長、學習生活所面臨的失管、失教和失衡問題。
D.城鎮化攸關到億萬人民的生活質量,它不是簡單的城鎮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而是在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
5.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在畫橫線處補出得體的話語。
小張和小李住在不同宿舍樓,相約次日天一亮就到操場會合,一起練球。小李睡過了頭,遲到了好一會兒。
小張含蓄的批評說:是不是________?
小李幽默的回應說:不是________,是________。
6.根據下面提供的內容給景泰藍下一個比較恰當的定義。
我國特種工藝品之一,用紅銅做成器物的胎,把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銅胎上,填上琺瑯彩釉,然后燒成。明代景泰年間在北京開始大量制造,琺瑯彩釉多用藍色,所以叫景泰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寫三個句子,要求所寫句子形成排比,句式與示例相同。
金錢不必車載斗量,夠用就好;友誼不必甜言蜜語,真誠就好;人生不必驚天動地,踏實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 四
《長亭送別》 習題(一)
1.下列各組字形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筵席 煎熬 棲惶 親眷 B.蹙眉 攜手 頃刻 廝守 C.狼籍 淋漓 解剖 訖今 D.羅幃 青鸞 暮藹 胸臆
2.選擇使用最恰當的一組詞語填空( )
(1)雖然眼底人千里,且__生前酒一杯。 (2)恨不倩疏林____住斜暉。
(3)遙望見十里長亭,___了玉肌。 (4)曉來誰____ 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A.干 留 瘦 染 B.盡 掛 減 染 C.飲 留 消 點 D.盡 掛 消 點
3.選擇句中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 )
A.鶯鶯在長亭送別張生,真是黯然銷魂。 B.白馬將軍的確救下鶯鶯,使崔相國一家終于破鏡重圓。
C.鶯鶯有心與張生舉案齊眉,怎奈老夫人從中作梗。 D.鶯鶯對感情是執著的,她害怕這一別從此勞燕分飛。
4.選出對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合理的一項( )
(1)曉來誰染霜林醉? (2)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
(3)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4)淚流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
A.(1)反問(2)夸張(3)借代(4)對偶 B.(1)比擬(2)對比(3)借喻(4)對偶
C.(1)比擬(2)對偶(3)借喻(4)夸張 D.(1)比喻(2)對偶(3)借代(4)夸張
5.下面一組句子中,屬于化用或改選古人詩詞名句的一項是( )
(1)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2)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
(3)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4)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5)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
A.(2)(3)(5) B.(1)(2)(3) C.(1)(3)(4) D.(1)(2)(4)
閱讀[端正好],完成6—8題。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6.這支曲子中作者選擇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曉來誰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歷來為人所稱道,這兩個詞妙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對這支曲子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過主人公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其無可排遣的離愁別恨。
C.所選擇的幾種帶有季節性特征的景物融為一體,構成了遼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D.“曉來”兩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觀再現,其中“總是離人淚”是對前一問句的回答。
閱讀選段,完成9——10題。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9.“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中“屯屯”與“快快”自相矛盾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選出對這段文字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
A.像[端正好]一樣,這支曲子也是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
B.鶯鶯希望能用柳絲把張生的馬和她的車系在一起,還希望時光不再過去,意在表達不再分離的依依之情。
C.[滾繡球]是從正面刻畫鶯鶯與張生難分難舍的復雜內心世界。
D.這段心理獨白生動地表現出女主人公既充滿怨恨又無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閱讀導引]下面一詩一詞都是描寫離別的名篇,所使用的手法同中有異。閱讀時要弄清抒情的層次,各自使用了什么手法,達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雨霖 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1.對《無題》解說不正確的是( )
A.詩人以相見之難來襯托分別之難,未見時的相思在離別時的依依不舍面前,好像也減輕了一些,這種感受貌
似無理卻極見真情。
B.作者以雙關的手法和比喻的手法,寫出思念之綿長和痛苦。
C.眼前分別在即,作者卻已想到了分別后“曉鏡”和“夜吟”的情形,擴大了抒情空間。
D.作者囑咐對方要經常通音訊,以慰思念的愁腸。
E.從“夜吟應覺”之“應”和青鳥的典故,可以推測詩中的主人公是女性。
12.對《雨霖鈴》解說不正確的是( )
A.上闕以清秋之景襯托離別的心境,情景交融,并直接描寫了不忍分手的動作神態。尤其是以空廓的楚天來形容愁緒
漫無邊際。
B.下闋從眼前的分別設想別后明朝寂寞之情和經年孤寂之感,反過來加強了眼前的離愁別緒。
C.“良辰好景虛設”的“虛”,“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縱”、“更與何人說”,強烈地表達了愛情的專一忠
誠。
D.“楊柳岸曉風殘月”為千古名句,因為楊柳依依,使人動依依惜別之情,念折柳送別之俗。曉風清寒,使人離開情
人溫暖懷抱后的凄冷心境再度加強,殘月更令人想起人間的不圓。
13.將這兩首詩與《長亭送別》對比閱讀,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相見時難別亦難”可以說明崔鶯鶯“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的心境。而“東風無力百花殘”則是她離別前身
心的準確描述。
B.鶯鶯臨別囑咐張生的內容,可用“青鳥殷勤為探看”一言以蔽之。
C.把眼前的離別在更廣闊的時空上展開,想到異地,想到以后,這一手法,這三首詩詞曲全都用到了。
D.《長亭送別》與這一詩一詞的區別是,它不僅僅抒發一種離愁別恨,還把這種感情放在反抗封建禮教和鄙視功名利
祿的背景下,因而更有深刻的意義。
14.根據鶯鶯在本折戲中的表現,以第一人稱寫一段文字來直接剖露她的心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鶯鶯和張生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以老夫人的嚴厲和世故,他們從此是否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呢?依據你的理解,寫一部《西廂后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一段曲詞,完成以下各題。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就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煙暮靄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1.對[正宮·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通過鶯鶯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了情人分別的痛苦壓抑的心情。
B.藍天的白云,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凄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曉來”兩句,使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構成一種“無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
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
2.對[耍孩兒]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
B.“伯勞東去燕西飛”亦系用典,化用了樂府詩《東飛伯勞歌》中的詩句;
C.“雖然眼底人千里,且就盡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澆愁,及時行樂的表現;
D.“眼中流血,心內成灰”,這是鶯鶯送別張生悲戚、依戀、怨恨的集中表現。
3.下列對[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夕陽”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
B.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心的許多“潛臺詞”,也啟示著讀者觀
眾的豐富聯想。
C.“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
D.“來時”一句,直抒胸臆,表現鶯鶯留戀美景,留戀情人的情懷。
4.“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一段曲文,多處化引了古詩文語句,下列不屬此列的一項是:( )
A.“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崩铎稀断嘁姎g》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瘪R致遠《天凈沙》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D.“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浪淘沙令》
5.試以《長亭送別》最后一句“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東流”,秦觀《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作一
比較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 五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曩者(nǎnɡ) 檻阱(jiàn)慍色(yùn) 剔毛皮(tì) B.強顏(qiǎnɡ) 縲紲(léi)倜儻(tì tǎnɡ) 頭槍地(qiānɡ)
C.凝滯(zhì) 婢妾(bēi)圜墻(huán) 暴肌膚(pù) D.占卜(zhàn bǔ) 囹圄(wǔ)污垢(ɡòu) 名摩滅(mó)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報任安書 報:答,回復 B.特以為智窮罪極 特:只是
C.恨私心有所不盡 恨:憤恨 D.思垂空文以自見 垂:流傳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意氣勤勤懇懇/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B.積威約之漸也/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C.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非倜儻之才不能任也 D.而用流俗人之言/流俗之所輕也
4.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固主上所戲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B.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②淮陰,王也,受械于陳
C.①倡優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茲 D.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②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
5.請以司馬遷的事跡為例來闡述下面的這句話。
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確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將勢如破竹沖破一切阻礙,成就一番事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兩句話,要求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節吐蕾,意在教導我們:學會堅強;曇花于萬籟俱寂的深夜綻放,意在提醒我們:不要張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報任安書(節選)》的部分,完成7~13題。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 《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
謹再拜。
7.對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思垂空文以自見 垂:流傳 B.稽其成敗興壞之理 理:規律
C.曼詞以自飾 曼:隨意的 D.亦欲以究天人之際 際:關系
8.下列各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然后是非乃定/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B.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會遭此禍,惜其不成
C.蓋文王拘而演《周易》/是以腸一日而九回 D.雖累百世,垢彌甚耳/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9.下面句子中,全都說明作者“忍辱而茍活”原因的是( )
、偎即箍瘴囊宰砸姟 ②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③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芤嘤跃刻烊酥H。 ⑤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⑥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各句對選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開頭列舉先賢受到沉重打擊后發奮著書的史實,是借古人以自況,抒發了滿腔的憤激之情。
B.司馬遷向任安表示為著成《史記》,即使受到再厲害的刑罰,也沒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馬遷針對任安的指責,陳說了自己艱難的處境和不能推賢進士的原因。
D.司馬遷雖然有了為寫史而活的決心,可我們從他復信的最后還是可以看出他滿腔的憤怒之情。
11.翻譯選文中畫線的句子。
(1)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稽其成敗興壞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與“難為俗人言也”中的“為”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重為鄉黨所笑 B.為十表,本紀十二 C.故士有畫地為牢 D.不足為外人道也
13.對上面文字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上面文字記敘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記》創作的經過。
B.介紹了《史記》所包含的內容及所記事件的歷史時期和創作風格。
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發憤著書”的理論。
D.能夠體現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生死觀內涵的句子是“就極刑而無慍色”。
E.表明自己的創作目的,是要將此書寫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鴻篇巨制之作。
更多相關文章:
3.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