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8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檢試題(附答案)”已經在下面等著大家了,有需要的同學就過來看看吧!
一、積累和運用(共30分)
1.閱讀材料并完成后面的問題。(4分)
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銀河的繁星卻越發càn làn起來。茂密無邊的高梁、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應地響著秋蟲的唧令聲,蟈蟈也偶然加上幾聲伴奏,吹著翁像斷斷續續吹著寒茄。柳樹在路邊靜靜地垂著枝條,陰影罩著wān yán的野草叢叢的小路。
(1)根據拼音寫漢字。càn làn _________ wān yán_________
(2)人們喜歡用天高云淡、秋高氣爽來贊美秋天,請你寫出兩組描寫秋天的詩詞。(上下兩句為一組)
① , 。② , 。
2.下列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找出并訂正。(4分)
走頭無路 背鄉離井 極端貪困 眾志成城
俯拾皆是 寄人離下 一視同仁 談笑風聲
錯別字
訂 正
3.下列黑體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們往往不知道珍惜,只有艱苦奮斗的勞動成果,我們才感到它的可貴。
B.王大媽嫁女兒要親家用轎子接,這真是思想頑固不化。
C.最后兄弟被逼遠走高飛,到濟南謀生。
D.剛才嚇唬她的那個大個子現在呆若木雞。
4.選擇合適的句子填入下列橫線上。( )(2分)
假如,你嫌這里太樸素了,就在墻邊種上一行竹。_________;_________;有雨,給你平添一番清涼;有雪,那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無風無月,無雨無雪,竹影微動,也令人心曠神怡。
A.有月,你可以欣賞它婆娑的舞姿;有風,你可以領略窗上迷離的竹影。
B.有風,你可以欣賞它婆娑的舞姿;有月,你可以領略窗上迷離的竹影。
C.有月,你可以領略窗上迷離的竹影;有風;你可以欣賞它婆娑的舞姿。
D.有風,你可以領略窗上迷離的竹影;有月;你可以欣賞它婆娑的舞姿。
5.下面的句子不成對偶,請改動下句,使它們組成一組對偶句。(2分)
上句:看社會知國情堅定報國志
下句:放眼瞻望未來,明確自己肩負的重大任務,使自己的愛國心越來越增強。
改動:
6.按要求填空。(6分)
(1)讀敘事散文首先得抓住行文線索。本單元的幾篇散文,如《背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線索,《永久的悔》以______ _____ ______ _ 為線索,《鐵騎兵》以_____ ____ _ 為線索,《蘇珊•安東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線索。
(2)《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塑造了主人公湯姆•索亞正直、勇敢、純潔、真誠的形象。其中最精彩的是他和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_____”的片斷。
7. 閱讀杜牧的《泊秦淮》,完成下面兩題。(4分)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煙籠寒水月籠沙”的畫面。
(2)最后兩句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
8.羅伯特是德國著名的醫生。有一天,他為國王看病。國王說:“你給我看病,不能像看別的病人那樣!”羅伯特非常平靜地回答說:“請原諒,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國王。”醫生答話的的言外之意是 。(3分)
9.前不久在中國斯諾克臺球公開賽上,贏得冠軍的丁俊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讀書有什么用?將來畢業了還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會待在家里讓父母擔心。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現在我打球有錢掙,挺好的。”對他這一說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如果你是反對者,請寫出一句關于讀書的名言作為自己的觀點,并結合漫畫內容闡述你的反駁見解與丁俊暉交流。(3分)
支持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丁俊暉,你用實踐創造了奇跡,而全國還有那么多從象牙塔走出的大學畢業生們在苦苦地找工作,看來讀書還不如練成一門好手藝!請你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來自網友)
你是反對者,你說: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綜合閱讀(共50分)
(一)閱讀《背影》,回答問題。(18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0.請結合課文內容,給這個語段加一個小標題: (2分)
11.作者連用“攀”“縮”“傾”這三個動詞,有什么作用呢?(2分)
______________
12.寫出這段話的記敘要素。(4分)
人物: ,地點: ,
事情的經過; ,結果: 。
13.文中兩次寫“我”“流淚”,這兩次流淚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這段話的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哪種是最主要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這段話著重描寫父親哪一特征?為什么要著重寫這些?(4分)
____________
(二)閱讀《一個女孩的故事》,回答問題。(16分)
女孩從外面砍完了柴草回家,把柴草放在地上,她忘記了累,而是踮起腳尖,看著樹枝上的小鳥飛向了藍天。
母親從地里收工回家,女孩看著母親,問:“媽媽,你看這件事?”母親皺了皺眉頭,也望了一眼剛剛從樹枝上飛走的小鳥,說:“過幾天,等你爸爸過年回家再說吧。”
A 冬天的夕陽落得早,但卻絢麗得冷艷、凄楚。女孩望著村口的路,天天望。終于看到了父親在夕陽的光暈中,如期地歸來了。望著日漸消瘦的父親,背著簡易的旅行包,披著一身塵土與疲憊,女孩遲疑了,剛到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父親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吃飯時,誰也沒有談到學費的事,父親的心情也比較好。飯后,女孩用求救的目光看了一眼母親,母親在一邊納鞋底并沒有說話,女孩只好鼓足勇氣,對正在一邊悶頭吸煙的父親說:“爸爸,我還想復讀一年……”
父親的眉緊鎖不展,他只是默默地吸煙。女孩繼續大膽地說:“你知道的,只有知識,才能夠改變命運!”
此時,煙霧彌漫了整個房間,父親站起身,用眼睛瞪了她一眼,大家都不吭聲了。父親踱著步子,忽然停下步子說:“你還想讀書?你怎么就不看看你媽媽頭上的白發?”
女孩愣了一下,心如刀絞一般。那天,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
日子是平靜的,父親和母親一起下地,每天收工回來得比平時更晚,每天都顯得精疲力竭。女孩知道地里的活,永遠做不完。
村子里的人們都從外面打工回來了,閑暇時互相串門兒聊天,每次見到女孩的父親就說:“她都這么大了,應該出去掙錢了,反正她是女孩,遲早都是要嫁人的,還不如讓她早點出去掙錢,幫幫你們。”
家里的人每次聽了,都沉默無言。
過了春節,眼看著父親又要出門打工走了,學校就要開學,女孩越來越絕望。
就在離開學的前一天,母親走進了女孩的房間,拿出裝在包里的錢遞給了她說:“你爸爸說了,女孩怎么了,女孩也和男孩一樣,你就自己好好地努力吧!我們一家人的希望可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爸爸這幾年身子骨還行,還能苦兩年。”
女孩的淚水流下了雙頰。B. 窗外已經萌出苞蕾的楊柳枝條,在暮冬初春的陽光下搖曳著。
年初七的夜晚,女孩送走了南下的父親,又踏上回校的路。外面雖然下著小雨,卻沒有風,但寒氣依然逼人,女孩的心中充滿希望。
(摘《揚子晚報》,段玉梅/文 略有改動)
16.從全文看,文章第2段女孩問的“這件事”是指的什么事?(3分)
17.文中先后兩次寫了“姑娘”的“哭”,請說出其原因。(4分)
第一次“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因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第二次“女孩的淚水流下了雙頰”,因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18.文中劃線A句和B句都屬于寫景,請你選擇一處分析其主要作用。(3分)
選 句,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
19.文章主要寫了“女孩”爭取復讀的過程,通過這件事,你能說說女孩有著怎樣的性格特征嗎?(3分)
___________
20.文章一開頭“……踮起腳尖,看著樹枝上的小鳥飛向了藍天。”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描寫“女孩”此時的心理活動。(50字以內)(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閱讀《最后的麥穗》,回答問題。(16分)
在我的案頭,有一束金黃的麥穗。這是父親在最后的日子里種下的,還來不及收獲,他就走了。當時,我們把它當成父親未竟的事業,把最壯實的穗子剪下來,精心整理。我們在做這件事時,就像有的人整理先人的遺著一樣,莊重而嚴謹。雖然我們沒有要把這事業繼承下去的意思,但我們很看重它。
時至今日,這麥穗依舊金黃,依舊有鮮活的生命。如果種在地里,依舊會長出青翠的春天,長出一幅稻麥千重浪的豐收畫卷。
父親是個農民,一生都在侍弄莊稼。直到80歲那年,因為耗盡了體力,下不了田,也扶不起犁了,才放下牛鞭。秋天了,他拼盡最后的力氣,把門前的一塊空地用鋤頭翻了,種上麥子。他說,人活著,春光秋陽,都是有限的,不可耽擱。冬天,看著自己種的麥子出土,長葉。為了讓麥苗度過寒冬,又用浮土掩蓋。開春后,麥苗破土,伸莖長葉,抽穗揚花,結實灌漿,父親的身子卻一天天衰弱了。他出不了門,就蹲在門邊的麥地里,看著自己最后一季麥子說,我13歲下地掌犁,春種水稻秋種麥,我這輩子,一共種了65季水稻,麥子算上這一季的話,是68季了。父親說這些時,就像仕途得意的人,像自己當了幾屆市長,當了幾屆總統一樣自豪。雖然父親說得安祥,沒有一點驕矜于人的意思。但那自得的情懷是一樣的。
回顧這幾十季稻麥,有過豐收,也有過欠收甚至失收,那是因為不得天時和人為的失誤造成的。盡管汗水是一樣地付出,日子是一樣地流走,如果不得天時、地利、人和,也是不與收獲結緣的啊。
父親說這些時,像是在做自我鑒定時總結人生經驗。
父親在最后的日子里,像有預感似的,撫著腳邊的麥穗說:“看來,我是等不到這一季麥子成熟了,到時由你們收獲吧。”
一個人能種多少季稻子,多少季麥子,都有個定數,想多一季也不行。就像做官,任期一到,就得走人。果然,在麥子泛黃的時節,父親就悄悄走了。
在那些悲痛的日子里,看著那片麥地,我就想起了父親的一生。我細心地剪下了一束麥穗,那帶著陽光氣味,帶著父親的汗水和寄托的麥穗啊,是父親的遺存。
父親是個農民,對于自己的農事,傾注了畢生的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從未有過片刻的懈怠。那種勤勉一貫的敬業精神,總是在鞭策和激勵著我,也讓我追憶緬懷,銘記永遠。
(摘自《讀者》 劉志堅/文)
21. 文章是怎樣圍繞“麥穗”二字構思的?(3分)
_____________
22.“我”剪下“一束麥穗”作為永久的珍藏,有什么深意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請找出點明文章主旨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文章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父親形象?從他身上你學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這篇文章語言清新自然,簡潔質樸,情感深厚。請選擇一個詞語或句子,說說妙在何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展示(共40分)
26.根據下列一首詩歌的歌詞提示,按要求作文。
我心中有個太陽,我心中有個月亮。
我眼前有一片紅花綠草,我聽到小鴿子的歌唱。
總有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溫柔的話送耳旁;
總有一個聲音為我帶路,總有一個呼喚飄在我心上。
我在愛的人間長大,長大的還有我的堅強。
只要我心中有個太陽,心靈就不會暗淡無光。
要求:請以“心中的太陽”為話題,結合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一、 積累和運用
1.(1)燦爛 蜿蜒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描寫秋天的詩詞即可)
2.頭-投 貪-貧 離-籬 聲-生
3. C(遠走高飛:多指逃往遠處。)
4. B
5.瞻未來明重任增強愛國心
6.(1)特定情境中最感人的細節(背影);“紅的”“黃的”“白的”(永久的悔);人物的行蹤;蘇珊•安東尼爭取婦女選舉權的斗爭過程。
(2)蓓姬 洞中歷險
7.(1)月色朦朧,月光籠罩著清冷的河水和兩岸的沙灘。
(2)斥責那些不問國事,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封建統治者。
8.他對待病人的態度是平等的。
10.視學生答題情況給分。
10.望父買橘
11.細膩而簡練地寫出了父親爬月臺的整個動態過程,表現了父親爬月臺的艱難,從側面表現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12.人物:父親、“我”,地點:車廂內外,事情的經過:父親為“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結果:“我”感動得流淚。
13. 為父愛所感動 與父親分別傷心難過
14.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 動作最主要
15.背影。作者著重描寫父親這一特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①父親的背影是依依惜別中留給兒子的最深刻的印象;②它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兒子感受特沈;③它凝結著真摯而深沉的愛子之情。
16.“女孩”想復讀的事
17.第一次是因為“女孩”一再向父親懇求復讀,遭到父親的拒絕,女孩傷心絕望,內心痛苦而哭。(意對即可) 第二次是因為“女孩”復學的愿望得以實現的激動和對父親及家人的感動(感激)之情難以抑制,情不自禁流出了眼淚。(意對即可)
18.A句,主要作用是烘托渲染了“女孩”久盼父親歸來而不得的凄楚、焦急(急切)的心情,也暗示了“女孩”求學的艱難。
B句,主要作用是烘托渲染了“女孩”能夠復學后,充滿生機和能改變命運的希望。
19.堅強、執著,認定目標不言放棄,對理想充滿強烈的渴望(或渴望通過學習改變命運)
20.答題要點:第一人稱“我”,符合女孩想上學的心理,有對小鳥的自由與幸福的羨慕之意。示例:小鳥能飛向藍天,是多么自由與幸福呀!爸爸要是同意讓我復讀,再苦再累,也是充滿希望和幸福快樂的。
21. 引出麥穗-———回憶麥穗———珍藏麥穗
22.因為“我”從這一束麥穗上看到了父親身上勤勉一貫的敬業精神,而這種精神將永遠鞭策和激勵著“我”,所以剪下一束麥穗作為永久的珍藏。(意對即可)
23.那種勤勉一貫的敬業精神,總是在鞭策和激勵著我,也讓我追憶緬懷,銘記永遠。
24.勤勞、堅強、熱愛農業生產、對農事恪敬職守。 做任何事都要全心全意,持之以恒的去做,要不怕困難,要恪敬職守。(意對即可)
25.如:“時至今日,這麥穗依舊金黃,依舊有鮮活的生命。如果種在地里,依舊會長出青翠的春天,長出一幅稻麥千重浪的豐收畫卷。”這句說明父親雖離“我”而去,但他對農事勤勉一貫的敬業精神將永遠鞭策和激勵“我”,讓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恪敬職守,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