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累與運用(26分)
1、下列黑體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屋舍 (shě) 阡陌qiān mò) 便要還家(yào) 詣太守 (yì)
B、案牘 (dú)濯清漣 (zhuó) 褻玩 (xiè) 鮮有聞 (xiān)
C、軒敞 (xuān) 箬篷 (ruò) 鉤畫了了(liǎo) 選賢與能(jǔ)
D、決眥入歸鳥(zì) 老嫗 (yù)幽咽(yān) 垂髫(tiáo)
2、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B、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C、選賢與能 D、便要還家。
3、選出不是對偶的一項:( )(2分)
A、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B、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C、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D、 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記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貶官黃州時所寫,該文僅以很小的篇幅,描寫深秋月夜的景色,抒發被貶后的復雜心情。
B、“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句不寫自己對故鄉的難分難舍,卻反過來說故鄉水難舍詩人,為詩人送行,真是獨辟蹊徑。
C、李白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杜甫則是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他們并稱“李杜”。
D、“拄杖無時夜叩門”中 “無時”意思是沒時間無空閑,傳達了無法享受美景的遺憾之情。
5、下列各句朗讀節奏劃分不妥的一項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答謝/中書書。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D、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陶淵明,北宋文學家、詩人。一名潛,字元亮,其《桃花源記》是詩《桃花源詩》的序。
B、《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說”,是古文中的一種議論文體。
C、《陋室銘》中的“銘”,是一種用韻文體,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
D、《核舟記》作者是清代的張潮。這是一篇介紹核雕藝術的說明文,展示了我國古代藝人卓越的藝術才能。
7、按照提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0分)
(1)《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一句景物描寫,似水墨畫一般,“ , 、 , 。”頗有點像七年級所學豐子愷的《竹影》里的墨竹畫。
(2)《歸田園居》“ , ”兩句,可以看出作者勞作的艱辛。
(3)《渡荊門送別》中“ , ”兩句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
(4)《陋室銘》中,作描寫陋室外環境的句子是: ,
(5)《春望》詩中,觸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詩句是: 。 8、賞析。(4分)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①頷聯用“征蓬”“歸雁”自喻,暗示了詩人政治生涯的 (2分)
②,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是?描寫了塞外怎樣的風光?(2分)
二、閱讀理解。(44分)
(一)桃花源記(10)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木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9.翻譯句子,(4分)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0.桃花源中人為什么“皆嘆惋”?(2)
11.為何當漁人要離開時,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2)
12.桃源世界與“大同社會”比較,你更喜歡那個社會,為什么?(3)
(二)記承天寺夜游(12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3.解釋加線的詞。(2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 ②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者( )
③懷民亦未寢 ( ) ④水中藻荇交橫 ( )
1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②相與步于中庭
15.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筆下的月有何特點?(3)
16.你如何理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句的含義,你如何理解?(3分)
(三)三峽(13)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17. 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代)著名的地理學家。(2分)
18.解釋下列加粗加點的字詞:(2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雖乘奔御風 屬引凄異
19.翻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分)
20.“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和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 , ”意境相同。(2分)
21.“清榮峻茂”一句所寫的對象依次是: 、 、 、 。(2分)
22.如果你到三峽旅游,你會選擇哪個季節前往,為什么?請用自己的話說說理由。(3分)
(四)湖心亭看雪(9)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23、解釋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①人鳥聲俱絕 ( )②余挐一小船( )
③上下一白( )④客此( )
24、用現代文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5、你認為相公的“癡”表現在哪些地方?(3分)
三,寫作訓練(50)
翻開自己的成長日記,每個人都會回憶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動:也許是孤獨時得到的一個問候,也許是沮喪時得到的一個鼓勵,也許是跌倒時得到的一個攙扶,也許是迷路時得到的一個指點……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得到來自父母、親友、老師、同學乃至陌生人的關心和幫助,這點點滴滴的關愛,就像一顆顆愛的種子播撒在我們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們也會把愛的花香傳遞到整個世界。
請結合你自己的成長經歷,以“滴水之恩”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參考答案:
1、 C2、A3、D4、D5、B 6、A
7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5)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8、1)漂浮不定,不得志,被排擠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意思對即可)
9 1)帶領妻子和兒女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2)問現在是什么年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就更不要說魏晉了
10感嘆外面動蕩的社會和世人生活的痛苦
11不想自己平靜的生活被外人打擾,不希望有戰爭
12自由發揮
13.
①想到 考慮到 ② 只是 ③睡覺 4)交錯縱橫
14.
①那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兒處沒有竹柏?
②我和他一起來到中庭
15.月光如水,空明澄澈 似真似幻(意思對即可)
161寫出作者賞月時的閑情雅致 2寫出作者不得志的悲涼心境 也就是因為作者不得志卻能欣賞到如此美景表現出作者的曠達
17. 酈道元 北魏)
18至于夏水襄陵 上升到 或王命急宣 有時
雖乘奔御風 飛奔的馬 屬引凄異 連接不斷
19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
20.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21.“清榮峻茂”一句所寫的對象依次是:水清 樹榮山高 草盛
22自由發揮
23、解釋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①絕消失 ②挐( 通橈 撐船 )
③一( 全 )④客( 客居
24、(1)湖上彌漫的水汽結成冰花,天與云雨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
(2)他們見到我,非常高興的說,湖上還能碰到您這樣閑情雅致之人呢!
25、圍繞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 時日更定 獨往湖心亭看雪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