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共34分)
一、基礎知識(共19分)
1.下列加點字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3分)
A.潰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B.綏靖(suí) 脂粉(zhǐ) 躥一躥(cuàn)
C.寒噤(jìn) 拂曉(fú) 顫巍巍(chàn)
D.提防(tí) 驚駭(hài) 迫擊炮(pò)
2.下列詞語中無錯別字的一項是( )(3分)
A. 眼花嘹亂 晨曦 血腥 閃爍
B. 臭名昭著 荒謬 憧憬 琺瑯
C. 響徹云宵 殺戮 箱篋 揣摩
D. 精疲力竭 納粹 鞠恭 鐵銹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的詞語恰當的是( )(3分)
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江陰要塞,長江。
A.占有 牽制 封鎖 B.占領 控制 封鎖
C.占領 控制 封閉 D.占有 牽制 封鎖
4. 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3分)
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就那樣年年不間斷地表達他們的歷史感①沒有仇恨②沒有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記憶⑤只有警告⑥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 下列加點詞語使用不妥當的一項是( )(3分)
A.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所以西路當面之敵銳不可當,紛紛潰退。
B.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C.老婦人又捧起土來繼續往墳上蓋,她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墳堆。
D.兩個強盜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蕩然無存。
6.請在下面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4分)
人生的價值不在于成就了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在于具體做好了什么。所以,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
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見到群芳爭艷的花園,你只盼無愧地做花園中普通的一朵;,。雖是一棵,卻能抗擊風雨;雖是一朵,卻能裝扮春天;,。這樣的人生也就無悔了。
二、古詩文積累(2小題,共15分)
7. 古詩文默寫(前五小題五選四回答,第六小題附加題2分,第7題總分不超過10分)
(1)開軒面場圃,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過故人莊》)
(2)東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王績《野望》)
(3)________________,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4)《黃鶴樓》中寫出了與黃鶴樓對江而望的漢陽和鸚鵡洲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魯山山行》中點名了山行的時令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按照課文的意思,解釋下面文言句子中加點的詞。(5分)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落英繽紛,芳草鮮美。
(4)復前行,欲窮其林
(5)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第二部分 閱讀與鑒賞(共56分)
三、古詩文閱讀(4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1題。(11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武陵人以捕魚為業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B. 問所從來,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 其中往來種作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D. 便扶向路 尋向所志
1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1.作者在文中勾畫了自己的理想社會,請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4分)
12. 詩歌鑒賞(7分)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如何理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一句?(3分)
(2)這首詩在說理方面有什么特點?(4分)
四、閱讀(其中(一)19分,(二)19分)
(一)
“她掛花了!”
老頭子沒聽見,拼命地往前推著船,還是柔和地說: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她掛了花!”
“誰?”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著,那小船很歷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們已經離葦塘很近。老頭子爬到船上去,他覺得兩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撥開外面一層蘆葦,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鉆進葦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頭。
大女孩子微微睜了一下眼,吃力地說:
“我不要緊。快把我們送進葦塘里去吧!”
老頭子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
的風響。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說: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
小女孩子睜大眼睛問:
“為什么呀?”
老頭子直直地望著前面說:
“我沒臉見人。”
小女孩子有些發急。在路上也遇見過這樣的帶路人,帶到半路上就不愿帶了,叫人為難。她像央告那老頭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們送進去吧,你看她流了這么多血,我們要找醫生給她裹傷呀!”
老頭子站起來,拾起篙,撐了一下。那小船轉彎抹角鉆入了葦塘的深處。
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緊張,也沒怎么樣。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他叫著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兩個孩子全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了輕視。他說:
“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小女孩子說:
“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
老頭子狠狠地說:
“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
13.結合上下文說說老頭子的身體為什么會往上“躥一躥”?(3分)
1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這一句環境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5.老頭子說“我沒臉見人”,反映了老頭子怎樣的心理與性格特點?(4分)
16. 文中加點字的“偏偏”一詞寫出“老頭子”怎樣的心理?(4分)
17.當二菱看到老頭子的英勇戰斗過程時,她又會怎樣想?(4分)
蠟燭
①拂曉前,契柯拉耶夫所屬的那一連紅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直奔()方場,占領了那座橋。
②隔了一兩個小時,天色已經大亮。紅軍的坦克緊跟著步兵過橋去了。戰斗在河的對岸進行著,再沒有炮彈落在方場上。
③這時候,連長派了幾個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戰死的戰士一同埋葬。
④那幾個士兵到處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著。突然,有一個士兵吃驚地大聲叫了起來。
⑤“看呀!”那紅軍說
⑥大家都朝他指點的方向看。
⑦在已經被破壞的鐵欄桿附近,聳立著一個小小的墳堆。一支蠟燭,旁邊還有生銹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閃耀著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
⑧站在墳旁的紅軍士兵們立刻脫下了帽子。他們圍著墳堆,靜默地站著,看著這漸漸暗淡下去的燭光。
⑨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走近來了。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這一支和墳上的快點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樣,顯然是一對。老婦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蠟燭頭,把那新的一支點著,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來的時候,行動很困難,離她最近的紅軍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來。
⑩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11)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斗。
(12)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13)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18.選文中兩次出現“這時候”,請說出具體指什么時候。(2分)
19.文中多次提到老婦人的黑色圍巾,這有什么特殊意味?(4分)
20.(1)第⑦段對蠟燭的描寫有什么作用?(4分)
(2)請找出第⑨段描寫老婦人的動作的詞語,并說說這些動詞有什么作用。(4分)
21. 文中第(12)段只說“南斯拉夫的母親”和“蘇聯青年”,你認為點出名字好還是保持原文好。說說你的理由(5分)
第三部分 作文(共60分)
22. 家是什么?是難舍的親情,是溫馨的集體,是親愛的祖國。在這里,父母用慈愛的傘為兒女撐起一方晴空,兒
女用孝順的心給父母奉上一縷慰藉;在這里,洋溢著濃濃的師生之情、伙伴之誼……
請你以“有家真好”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語文科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答案(A卷基礎篇)
1.C
2.B
3.B
4.C
5.A
6.見到成群結隊的大雁,你只要想做最奮力飛翔的那一只;雖是一只,能帶來整個溫暖的春季。
7.(1)把酒話桑麻
(2)徙倚欲何依
(3)木落雁難度
(4)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5)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8.(1)沿著
(2)交錯相通(互相通達)
(3)花
(4)窮盡
(5)通“邀”,邀請
9.D
10.(1)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2)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4分,每句2分)
11. 示例:沒有戰爭、沒有饑餓,沒有貧窮,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科學技術發達,社會文明進步。評分標準:(3分)內容合理2分,語言表述1分。
12.(1)以江河東流人海不復西歸為喻說明光陰一去不返。
(2)用聯想和一連串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13.因為聽到大菱受傷的話感到意外和懊恨自己的大意和過于自信。
14.烘托了老頭子的心理,因過于自信而讓別人受傷覺得丟了臉。
15.特別講究自尊和面子。
16.寫出老頭子的懊喪與悔恨。
17.意思對即可。二菱會為自己以前有些看不起老頭子而后悔、內疚,心里油然而生一股要像老頭子學習的激情,很敬佩老頭子。
18.第③段的“這時候”是指當那一連紅軍已經占領了那座橋,再沒炮彈落在方場上的時候;第⑨段的“這時候”是指當紅軍戰士圍著墳堆靜默的時候。
19.黑色,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這一著色,渲染了肅穆的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20.(1)一方面是照應上文,對燭光進一步交代,另一方面這微弱的燭光也象征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2)動詞略。老婦人莊嚴而鄭重的舉動表現了她內心對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21.不寫出姓名,揭示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這種感情情同母子。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