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八年級語文的蘇州園林閱讀測試題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一)
①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②梁和柱子以及門窗闌干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③墻壁白色。④有些室內墻壁下半截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材。⑤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⑥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引起人們 的感覺。⑦而到花開時節,卻更顯得各種花明艷照眼。
1、本段的說明對象是 。
2、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3、采用的說明方法概括全對的一項是( )
A、舉例子打比方
B、分類別作比較
C、打比方分類別
D、作比較舉例子
4、空白處填入最恰當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平靜悠閑
B、安靜閑適
C、寂靜優雅
D、安靜淡雅
(二)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 ,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
不 。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1、分別為文中的兩個空白處填上原有的詞。
⑴ 生平多閱歷,胸中有 。
⑵ 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 。
2、“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的正確意思是( )
A、假山的堆疊,是技術也是藝術。
B、假山的堆疊,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
C、假山的堆疊,不僅是藝術,而且是技術。
D、假山的堆疊,既是藝術,更是技術。
3、文中在說明池沼的特點時,用“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這句話評述池沼與其他景致配合的藝術效果。句中的“這”指代的內容是:
。
4、這段文字所說明的中心內容是( )
A、蘇州園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顯示出自然美。
C、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顯示出藝術美。
【編者按】要想學好數學,多做試題是難免的,這樣才能夠掌握各種試題類型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應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長發揮。
閱讀下文,思考文后的問題
文房四寶
紙、墨、筆、硯是我國傳統的文書工具。由于它們在運用于書畫藝術創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譽為“文房四寶”。而宣紙、徽墨、湖筆和端硯則又是這“四寶”中的名品。
宣紙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涇縣,曾被朝廷封為貢紙。由于它歷來集散于涇縣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紙”。宣紙蜚聲海外由來已久。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宣紙制品曾遠銷歐洲,引起許多國家重視。英國的一個貴族,竟以70個基尼金的高價,在倫敦買下了一束用宣紙扎的花。楮片(檀樹皮)和稻草是宣紙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經過一百多道工序。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堅韌的宣紙,按厚度分單宣、夾宣、三層以至四層;就吸水性能分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強,多用于寫意畫,工筆畫則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紙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優點,所以我國不少古代名家的書法、繪畫真跡能夠長期保存下來。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在煙灰中加膠調劑,而后置鐵臼里搗研制成。質量高的墨還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幾種中藥,有的還摻入黃金。這樣的墨研磨起來香氣馥郁,書寫后色澤烏艷,墨跡見水不化。古時制的墨往往有“輕膠萬杵”或“十萬杵”的字樣,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傳河北墨工奚超帶著兒子庭珪避亂南徙,看到黃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質好,就定居在此制墨為生。以歙州古松燒煙制成的墨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鉆研技術,改進搗煙、和膠等方法,墨的質量具有“光澤如漆”“其堅如玉”的優點。
文房四寶中的筆,指的是毛筆。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監筑長城時,偶然看到城墻上粘有一撮羊毛,隨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將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國第一支毛筆。傳說后來蒙恬曾在浙江吳興縣的善璉鎮住過,當地人奉他為“筆祖”,在鎮上修建了“蒙恬祠”,并開始制造湖筆。湖筆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黃鼠狼尾毛(狼毫)經過梳、結、裝、擇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筆書寫、繪畫,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揮毫潑墨,剛柔相濟,得心應手。
端硯產于廣東肇慶市東郊端溪,據記載,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現硯石的坑洞星羅棋布于端溪兩岸的斧柯山上。端硯的制作分采石、選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硯磨的墨經久,還極耐凍。傳說晚唐時,端州梁舉人赴京會試,時值隆冬,人家的硯臺都結了冰,只有此公硯上的墨水不凍,于是中了進士,因而人們也稱端硯為“神硯”。
──摘自《人民畫報》
1、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四寶”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點。
答: 。
2、體會本文的行文特點。
答: 。
【課外閱讀二】
閱讀下文,完成習題
竹是一種特殊的植物。
D、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體現了設計者們的經驗和水平。
(三)
①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②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③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⑤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⑥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 。
2、對這段文字層次劃分正確的是( )。
A、①ㄧ②③ㄧ④⑤⑥
B、①ㄧ②③④‖⑤⑥
C、①ㄧ②③‖④ㄧ⑤⑥
D、①ㄧ②③‖④⑤⑥
3、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 )。
A、從整體到部分
B、從主要到次要
C、從概括到具體
D、從原因到結果
4、本段中以蘇州園林與 作比較,突出說明了 。
5、文中加黑詞“多種”用得準確,簡要說明這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
答: 。
(四)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里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1、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
A、設計者和匠師們修建成功的園林各各不同。
B、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
C、設計者和匠師們的一致追求。
D、蘇州園林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2、說明對象的特征是( )
A、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C、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
D、蘇州園林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3、這段文字可分為三層,請在原文中用“‖”標出層次,并寫出層意。
⑴ 。
⑵ 。
⑶ 。
4、這段文字的結構形式是( )
A、總──分
B、總──分──總
C、分──總
5、這段文字使用了 的說明方法。
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它們排列的順序是( )
A、從概括到具體
B、從整體到部分
C、從主要到次要
D、從原因到結果
7、文中加黑詞“一切”“都”“決不”用得準確,簡析它們的表達作用。
。
【參考答案】
(一)
1、蘇州園林的色彩特點。
2、A
3、D
4、B
(二)
1、分別為文中的兩個空白處填上原有的詞。
①丘壑(或邱壑) ②雷同
2、B
3、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
4、C
(三)
1、①
2、D
3、C
4、外國花園蘇州園林的民族特色。
5、說明了蘇州園林所栽種的花時不同的花樹種類之多,這樣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
(四)
1、B
2、B
3、⑴ “……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概括指出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
⑵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介紹體現這一特點的四個方面。
⑶ “他們唯愿……。”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
4、B
5、打比喻。
6、C
7、十分準確的表示了蘇州園林全部如此構成圖畫美,而絕無例外的情況。
【八年級語文的蘇州園林閱讀測試題】相關文章:
《蘇州園林》閱讀訓練04-22
《蘇州園林》的閱讀訓練04-21
蘇州園林閱讀練習04-23
蘇州園林的閱讀練習04-23
《蘇州園林》的閱讀理解04-29
蘇州園林閱讀理解05-03
《蘇州園林》閱讀理解11-30
八年級語文《蘇州園林》教案11-15
小升初語文閱讀理解的測試題練習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