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卷
第二部分:積累與運用(30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和書寫都沒有錯誤的一組是()(3分)
A.澎湃(bài)踉蹌(liàng)驀然(mò)萬賴俱寂(lài)
B.絢麗(xuàn)膝蓋(xī)繁衍(yǎn)毛骨悚然(sǒng)
C.山嵐(lán)踱步(duó)龜裂(juī)受益非淺(fěi)
D.哺乳(pǔ)編撰(zhuàn)賄賂(lù)如火如茶(t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文學如泉,越品越見▁;文學如茶,越品越知▁;文學如酒,越品越感▁。在文學的陶冶下,你會發現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寧靜;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根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純真。A.醇厚幽香清冽B.清冽醇厚幽香
C.醇厚清冽幽香D.清冽幽香醇厚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保護并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B.一個人是否擁有健康的體魄,關鍵在于持之以恒地參加體育鍛煉。
C.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和建造上,充分體現了設計者和匠師們非凡的智慧。
D.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么廣闊。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學語文,還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4.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所學校的規模不算太大,全 校只有五、六百名學生。
B.我們今天談的是為什么分數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標準?
C.別人沒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別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D.所謂“以人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順應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我們已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等回憶性散文。
B.前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為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它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塑造了奧斯特洛夫斯基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
C.王羲之,東晉人。他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書法家,被稱為“書圣”。他的《蘭亭集序》帖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最燦爛的瑰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D.漢語中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六個小類。“已經、再三、不、很”都是副詞。
6.根據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11分)
⑴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__________。(王維《使至塞上》)
⑵晴空一鶴排云上,。(劉禹錫《秋詞》)
⑶僵臥孤村不自哀,。(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⑷貨惡其棄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⑸庭下如積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⑹《陋室銘》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⑺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中表明作者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的詩句是:,。
⑻漢樂府《長歌行》中點明主題,提醒人們及時努力、珍惜少年時代的詩句是:
7、根據下面的內容,依照加點的語句,在橫線上各寫一句話。(4分)入團那天,春光融融,藍藍的天上飄著白云,校園里綻滿鮮花,團旗映著我們的面頰。那一刻,我的心里,藍天如同浩翰的海洋;白云;鮮花猶如我們燦爛的未來;。
第二部分(8-25題 40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6分)
春 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8.下面的詩歌出自詩圣杜工部筆下的是(2分) ……………………………………()
A.《石壕吏》B.《早寒江上有懷》
C.《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D.《野望》
9.下面對杜甫的《春望》一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首聯寫春望所見,其中“破”字寫出了使人怵目驚心之景,“深”字寫出了令人滿目凄然之景。
B.頷聯運用夸張和互文手法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進行生動描寫,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
C.頸聯中“家書抵萬金”一句,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D.本詩觸景生情,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眷戀家人的感情。
10.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2分,不超過60字)
答:
(二、)文言文閱讀(10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中人們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4分)
1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列短文,完成14—17題。
園林建筑的空間美感
宗白華
①園林建筑的藝術處理,是處理空間的藝術。
②中國的園林是很發達的。北京故宮三大殿的旁邊,就有三海,郊外還有圓明園、頤和 園等等,這是皇帝的'園林。民間的老式房子,也總有天井、院子,這也可以算作一種小小的園林。
③宋代郭熙論山水畫,說“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這也是園林藝術的基本思想。園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夠居人,使人獲得休息,但它不只是為了居人,它還必須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術都是“望”,都是欣賞。不但“游”可以發生“望”的作用(頤和園的長廊不但引導我們“游”,而且引導我們“望”),就是“住”,也同樣要“望”。窗子并不單為了透空氣,也是為了能夠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獲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經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頤和園樂壽堂差不多四邊都是窗子,周圍粉墻列著許多小窗,面向湖景,每個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畫。而且同一個窗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這樣,畫的境界就無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幾上閑,數竹窗外碧。簾戶寂無人,春風自吹入。
⑥這個小房間和外部是隔離的,但經過窗子和外邊聯系起來了。沒有人出現,突出了這個小房間的空間美。這首詩好比是一幅靜物畫,可以當作塞尚畫的幾個蘋果的靜物畫來欣賞。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美的感受。
⑧頤和園有個匾額叫“山色湖光共一樓”。這就是說,這個樓把一個大空間的景致都吸收進來了。蘇軾詩“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閑人”就是這個意思。頤和園還有個亭子叫“畫中游”。“畫中游”,并不是說這亭子本身就是畫,而是說,這亭子外面的大空間好像一幅大畫,你進了這亭子,也就進入到這幅大畫之中。所以明人計成在《園冶》中說:“軒楹高爽,窗戶鄰虛。納千頃之汪洋,收四射之爛漫。”
⑨概括說來,中國園林建筑的空間美,當如沈復所說的:“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這也是中國一般藝術的特征。
14.在作者看來,中國園林建筑除了應該遵循、、的思想外,尤其應該滿足的要求。(2分)
15.閱讀第③段,請用簡短的話說說中國園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備那兩種功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⑦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據本文所提供的相關知識,說說為什么民間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種小小的園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15分)
拔掉那顆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尷尬。姐姐比她漂亮。因為想要兒子,父母堅持要生,結果生下她,還是女兒。后來,又生了弟弟,弟弟顯然是最得寵愛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閨女是要嫁出去的,對這個家無關緊要,能養著就不錯了!
③姐姐不吭氣。她卻嚷:“憑什么?要不就別生我!”結果挨了打。
④那時,她就發誓,她要報復所有人,她要讓他們知道她的厲害。三個孩子中,她的學習是最好的,因為,沒有別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學習。小小的心,長滿了恨,恨是一顆芽,日日夜夜地“茁壯”成長。
⑤她沉默寡言,經常一個人抱著書,把自己關在屋里。即使看書,母親也要嚷,不要費電了。于是,她去鄰居的窗下,借著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個堅強的女孩兒,堅強到不會掉眼淚。全鎮只有一個考上縣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讓她去讀,讀高中要住校,僅吃飯一個月就要花好幾十塊。她說:“我不吃學校的飯,我自己帶飯,帶幾個饅頭,可以吃一個星期。”
⑥終于去讀了,竟然覺得無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帶夠一周吃的饅頭。冬天還好,饅頭不餿。夏天,有時饅頭餿了,她舍不得扔,還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廁所,可她從來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終是全年級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績下來,她是市狀元,去北大讀書,整個縣城都轟動了。所有人都說,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饅頭,照樣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幾份工,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錢。而且,她冰冷的內心拒絕溫暖,怕別人算計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給了書本,又以學校最好的托福成績考到美國公費留學。整個縣城又轟動了——這是那個小城中第一個到外國留學的呀。可是,她沒有回家去,沒有給父母撐那個虛榮的面子。現在,她是自己的了,與他們毫無關系。
⑩去美國之后,她還是一個人,無人交流,內心一片空白。沒有親情的感覺,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你太自閉,而且內心充滿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樂。你應該學會去愛,只有愛,才能拔掉那顆蝕了你心靈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嗎?有這么嚴重嗎?一向是別人對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絕和家人聯系。半夜,她第一次撥通了家里的電話。母親居然沒有聽出她的聲音來。叫了一聲“媽”之后,母親哭了,哀號著,哭著罵著,叫著父親的名字:“二妞來電話了,二妞來電話了——”父親搶過電話,叫著:“妞妞,妞妞……”再也說不出話來。再接著,姐姐和弟弟都跑了過來。聲音哽咽著,好像她恩賜了他們什么。放了電話,她發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發呆。她決定回國。
⑿是一剎那間決定的——回國!多少年沒有回家了!她帶著大包小包——每個家人的禮物,下了飛機,直接乘出租車回老家。一進門才發現:家,破舊了。兩顆老棗樹還在,正在開花,有淡淡的芬芳。愛發脾氣的母親老了,正在樹下擇韭菜,滿頭白發;喜歡打人的父親在臟兮兮的椅子上躺著。父母抬頭看到她的時候,眼神里都是慌亂的,伸開兩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說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氣了,與多年前那個瘦瘦黑黑的小丫頭判若兩人!甚至,母親撲過來后,站在她面前,沒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長時間,她終于叫了一聲“媽!”。母親哭著,抹著眼淚。她以為自己足夠堅強,以為不會再流眼淚了,但當父親過來抱住她說:“孩子,回來啦!”她的眼淚,到底還是泉涌般出來了。
⒁她把帶回來的錢分給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養老,姐姐能買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開個超市,這下,也有資金了。做完這些后,她突然覺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顆恨的蛀牙,原來可以如此快樂。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8年第8期,有刪改)
18.聯系全文說說標題《拔掉那顆蛀牙》有何深刻含義?(2分)
答:
19.請根據故事情節——主人公的成長歷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內填寫恰當的內容。(字數在10字以內)(2分)
地 位 尷 尬,滋 生 仇 恨
回 報 親 情,收 獲 快 樂
20.聯系上下文,體味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回答括號內的問題。
(1)她恨全家人。(她具體“恨”什么?開篇獨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答:
(2)小小的心,長滿了恨,恨是一顆芽,日日夜夜地“茁壯”成長。(“茁壯”為何加引號?有什么深刻含義?)(2分)
答:
(3)兩棵老棗樹還在,正在開花,有淡淡的芬芳。(此處景物描寫有何作用?)(2分)
答:
21.第⑾自然段“她”打電話回來時,家人對她的反應可不可以刪去?為什么?(2分)
答:
22.選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說,并有一定的警示意義,試結合全文作簡析。(3分)
答:
第三部分:寫作(50分)
23.請以“讓世界充滿愛”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記敘文。要求中心明確,條理清楚,詳略得當,盡量寫出自己獨特的體察和感悟。(50分)
【八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09-07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12-19
求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05-19
八年級上冊語文的期末試卷及答案04-08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04-10
八年級的語文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05-23
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05-23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10-19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