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二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上冊)】
一、積累和運用( 28分)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均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 ( 2分)
A.屏風(píng) 遺骸(hái) 歸咎(jiù) 物竟天擇
B.綺麗(qǐ) 丘壑(hè) 萌發(ménɡ) 充耳不聞
C.奔喪(sànɡ) 勻稱(chèn) 蹣跚(shān) 莫衷一事
D.瓦礫(lì) 瑣屑(xiao) 滯笨(zhì) 在劫難逃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róng ( )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piān( )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yǜn( )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shuāi( )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1) 解釋下面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分)
次第:
銷聲匿跡:
(2)填空 (2分)
冰雪róng( )化 piān( )然歸來
yǜn( )育果實 shuāi( )草連天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2 分)
A.理想的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善于發現、 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學習,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績是可想而知的。
C.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 在教科書中學語文, 還要在課堂外、 在生活中學語文。
D.同學們寫作文, 要細心觀察各種事物、 各種現象, 要有真情實感, 切忌不要胡編亂造。
4、仿寫 (4分)
說出承諾并不難,有時只是輕輕一句話,有時只是淡淡的一份祝福,有時只是默默的一次握手,但做出承諾的決定卻是不易,因為輕輕一句話,那是用信譽寫成的錚錚誓言,因為淡淡的一份祝福, ,默默的一次握手,
5、名句默寫。 (4分,每小題1分)
(1)相顧無相識, (王績《野望》)
(2)大漠孤煙直, (王維《使至塞上》)
(3)自古逢秋悲寂寥, (劉禹錫《秋詞》)
(4)誰道人生無再少? (蘇軾《浣溪沙》)
6、 古詩默寫。(請規范書寫) (6分)
默寫劉禹錫《陋室銘》
陋 陋 銘
劉 禹 錫
7、名著閱讀: (6分,每空3分)
(1)《駱駝祥子》是本學期教材要求閱讀的名著,主人公祥子買車三起三落,請你根據提示填空。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干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一落:
二起:賣駱駝,拼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
二落:干包月時,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滅。
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三落:
祥子的命運三部曲是“精神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
(2)下面文字介紹的是該部名著中的另一個人物,請你寫出"她"的名字。(2分)
她曾被一個軍官拋棄過。后來她與他(即上面文段中的"他")同住在一個四合院里,兩人漸漸產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難以忍受苦難生活給她造成的屈辱而自殺了。
"她"的名字是: 。
二、閱讀理解 (62分)
文言文閱讀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 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 勞弦上聲!” (節選自《晉書》)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志
8.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 (4分)
⑴ 阡陌交通( ) ⑵ 悉如外人( )
⑶ 穎脫不羈( ) ⑷ 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
9.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 (4分)
10. 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弦,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4分)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⑵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一)閱讀《蘇州園林》節選,
①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②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回避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③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的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12、選文第①段說明的對象是__________ ,說明對象的共同特征是___ ____ (3分)
13、選文第①段中劃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這里有什么作用?(3分)
14、所選文段采用的說明結構是什么?第②段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15、第③段加點詞“往往”能否去掉?為什么?(4分)
(二)對門送來綠豆糕
郭震海
“門鈴響呢。”在廚房忙著做晚飯的媳婦喊著。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著電視樂。
“你聾了,門鈴響呢!”老郭媳婦提高了嗓門。老郭這才趿拉著拖鞋來到門口,他沒有急著開門,先瞇著一只眼通過“貓兒眼”觀望,看到的是一張被放大變了形的臉。
“是誰啊?怎么不開呢?”老郭媳婦從廚房里出來。“不熟悉!”老郭說。
“什么眼神,這不是對門的老張媳婦嗎!”老郭媳婦“瞄”了幾眼伸手開了門。對門的老張媳婦站在門口,手里端著滿滿的一碗綠豆糕。
這是個新建的小區,住戶搬進來不到一年,平時各干其事互不往來。老郭媳婦和老張媳婦搭上話時間不長,知道她是自己的對門鄰里,來自鄉下,在城里買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幾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鄉下爺爺送來幾碗綠豆糕,送你家一碗嘗嘗鮮。”老張媳婦說。
“太客氣了,你們自個兒留著吃吧!我們怎么能吃你家的綠豆糕呢!”老郭媳婦說。
“這有啥不能的,咱們是對門嘛。”老張媳婦說著硬往老郭媳婦手里塞。一個門里一個門外,兩人推讓了幾下,老郭媳婦最終沒有推過老張媳婦,將綠豆糕留下了。
關上門后,老郭說:“好端端的對門怎么送咱一碗綠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婦聽了老郭的話后,一時間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對門怎么就送來一碗綠豆糕呢?她想著,拿起一塊綠豆糕湊到鼻子邊聞,一股麻油的濃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著她送綠豆糕來一定有送綠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說。
“啥意思呢?不會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讓你給他兒子轉學校吧?”老郭媳婦說。
“說不準,要不就是想通過咱們找老爺子辦什么事,可老爺子早從公路局退休了啊。會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綠豆糕,仿佛答案就寫在這香氣撲鼻的綠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這不是廢話嗎,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婦又拿起綠豆糕湊到鼻子邊聞,一股麻油的濃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婦開門準備上班的時候,剛好對門的老張媳婦也開門往外走。
“早啊!”老張媳婦說。
“你也早啊!”老郭媳婦眼睛紅紅的好像沒有睡好。
“昨晚的綠豆糕好吃嗎?”
老張媳婦一句話問得老郭媳婦犯了一下愣。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2.2016-2017人教版八年級期末語文試卷上冊(附答案)
4.2016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6.2016初二第一學期期末語文試卷
7.
8.2016初二語文期末考試卷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