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測試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得分:
一、知識積累與運用43分
(一)填空23分
1、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身處漏雨茅屋,還存有憂國憂民的情思。作者發出了“ , , 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呼喊。
2、《小石潭記》中有八個字不僅概括了潭中環境的氣氛,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憂傷,凄涼、憤懣的感情。這八個字是” , ”。
3、陸游在《游山西村》一詩中,既描寫出路途中山間水畔的優美自然風光,又道出世間事物消長變化哲理的詩句是: , 。
4、《過故人莊》描寫山村清幽恬靜的自然風光的詩句是: ,
。描寫主人好客的句子是: ,邀我至田家。
5、律詩共八句,分為四聯,分別是 、 、 、 。
6、《漁家傲》一詩中描寫邊塞蒼涼壯闊的景色詩句是 ,
它化自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被后世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而抒發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和建功之志的句子是: , 。
7、蘇軾的《浣溪沙》中強調詩人雖老猶少的精神狀態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詩句是 : ,
。描寫蘭溪景色的句子是: ,松間沙路凈無泥。 。
8、古人寫詩歌往往和酒有關系:如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請再寫出含有“酒”字的另外二句詩句 “ , ”
(二)文學常識10分
1、“唐宋八大家”是指韓愈、 、 、王安石、 、 、蘇轍、 。
2、《滿井游記》的作者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字 《答謝中書書》的作者則是 的道教思想家、醫學家 ,號 。
(三)名著閱讀《水滸傳》,回答問題10分
1、連線題:將相關的人物和故事情節連接起來(4分)
一組: 1宋公明 2智多星 3豹子頭 4武行者
二組: a血灑鴛鴦樓 b三打祝家莊 c計賺玉麒麟 d誤闖白虎堂
- , - , - , -
2、《水滸傳》中有不少殺虎英雄:解珍、解寶殺虎被冤坐大牢;武松在 (地名)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人名)因為老母親被老虎所食,怒搗虎穴,殺了四只老虎。(2分)
3、現新版《水滸傳》電視劇在熱播,和原著比較改了不少地方:比如在電視劇中林教頭是因為宋江放走高俅,受氣不得,不久氣死于梁山;而原著中林教頭是因為得了 之癥,半年后病死于杭州六和寺。在電視劇中生擒方臘的是斷了一臂的武行者,而原著中則是 生擒方臘。(2分)
對于這些修改你有什么看法?請選擇一處說說其中理由。(2分)
二、文段閱讀77分
(一)記承天寺夜游 閱讀(20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
(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2)懷民亦未寢( )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 ) (4)念無與為樂者( )
(5)欣然起行( )(6)庭下如積水空明( )(7)相與步于中庭( )
2請各用四個字將一二段的大意概括出來。(2分)
、 。
3、這篇短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是: , ,
(3分)
4、本文按“ , , ”的表達方式,緊扣住一個“ ”字展開來寫。(2分)
5、翻譯句子:6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6、自稱為“閑人” ,表達了作者的怎樣的心境及思想感情
(3分)
(二)《小石潭記》閱讀22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3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 (2)日光下澈( )
(3)水尤清冽 ( ) (4)不可久居( )
(5)隸而從者 ( ) (6)斗折蛇行( )
2.一詞多義。(3分)
(1)如鳴佩環 ( ) 四面竹樹環合 ( )
(2)全石以為底( ) 以其境過清 ( )
(3)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 ) 明滅可見 ( )
3.按提示寫出相應語句。(扣住文中描寫水、魚、溪流的句子去填。)(4分)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 。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
。
(3)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 。
(4)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 。
4.翻譯。(6分)
(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
(2)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5.作者在游小石潭的過程中,思想感情有什么變化?請分析原因。(4分)
6.綜觀全文,本文的寫作順序是( )(2分)
A.時間順序 B空間順序 C移步換景 D定點觀察
(三)《滿井游記》閱讀。18分
燕 (yàn) 地寒,花朝(zhāo) 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lì)。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jiā)堤(dī),土膏(gāo)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hú)。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鱗(lín)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juān)然如拭,鮮妍(yà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 (liè) 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jìng),然徒步則汗出浹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鳥,呷(xiā)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 (liè) 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ū)不能以游墮 (huī) 事而瀟(xiāo)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è)能無紀?己亥(hài)之二月也。
1、 上文注音的字有4個錯誤,請找出來并更正。(4分)
錯誤的讀音是: , , ,
更正后的讀音: , , ,
2、加粗斜體字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凍風時作 于時冰皮始解 B、偕數友出東直 欲出不得
C、呷浪之鱗 鱗浪層層 D、冰皮始解 始知郊田之外
3、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 )(2分)
A、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B、晶晶然如鏡之新開
C、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D、麥田淺鬣寸許
4、選出“之”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2分)
例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A、促一室之內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D、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
5、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2分)
6、翻譯句子(6分)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四)《答謝中書書》閱讀 17分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能有與其奇者。
1、解釋下列詞語 (3分)
(1)五色交輝 交輝 。(2)曉霧將歇 歇 (3)猿鳥亂鳴 亂
(4)夕日欲頹 頹 (5)沉鱗競躍 鱗 (6)未復能有與其奇者 與
2、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4分)
⑴、山川之美,在詩人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引原句)
⑵作者是怎樣從聽覺與視覺的角度來寫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引原句)
⑶作者是怎樣贊賞謝靈運山水詩的成就? (引原句)
⑷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合的景物描寫的? (引原句)
3、“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5分)
⑺、“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試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其畫面,并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怎樣的表達效果 ? (5分)
測試卷答案
一(一)1安得……大庇…… 2凄神……悄愴…… 3山重……柳暗……
4綠樹……青山…… 故人…… 5首(頭)聯/頷聯/頸聯/尾(末)聯 6千嶂……長煙…… 濁酒……燕然…… 7誰道……門前……山下……蕭蕭…… 8略
(二)1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曾鞏 2袁宏道 中郎 南朝齊梁間
陶弘景 華陽隱居(居士)
(三)1.1-b 2-c 3-d 4-a 2景陽岡 李逵 3中風 林沖 4略
二(一)1 于是 就 睡覺
只 只是 罷了 想到
高興的樣子 清澈透明 一起
2月下漫步 庭院月色
3庭下……影也
4敘述(記敘)/描寫/議論 閑
5略 6從自慰和自嘲的角度來回答, 豁達樂觀
(二)1大約 通“徹”,穿過/透
寒冷 停留 逗留
跟(隨)從 像北斗星那樣
2玉環 環繞
把 因為
通“現”,出現 看見
3.1如鳴…… 2潭中……翕忽 3影布……翕忽 4斗折……可見
4.略 5.先樂后憂 因景物環境清幽引起被貶凄涼之情。 6A
(三)1燕yàn-yān 2妍yàn-yán 3夫fū –fú 4 惡è-wū 夾 2B 3C 4B
5.始知……知也 6略
(四)1.交相輝映 消散 紛雜 墜落 魚兒 參與 欣賞
2.1高峰……競躍 2曉霧……競躍 3自康樂……其奇者 4“高峰……見底”或“兩岸……競躍”
3.山峰 白云 清流 仰視和俯視的角度
4.略 用動態描寫的方法,聽覺,視覺角度,為山間美景平添生機和活力。
更多相關文章:
6.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測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