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二語文幽徑悲劇閱讀試題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許多人都需要跟試題打交道,試題是用于考試的題目,要求按照標準回答。什么類型的試題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幽徑悲劇閱讀試題,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從此以后,……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1.這兩段文字,一段寫自己看到古藤那讓人“毛骨悚然”的慘相后“悲哀至極”的心情,一段寫古藤對“無端被人殺害”的“控訴”,你覺得兩段之間是什么關系?為什么?
2.“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你怎樣看待“愚氓滅美”之事?(4分)
3.說說下列兩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1)此時,我簡直是悲哀至極,哪里還有什么閑情逸致來欣賞幽徑的情趣呢?
(2)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
答案
1.形式上是并列關系,實際上兩段都表現“我”無比悲痛的心情。藤蘿無知,藤蘿的“哭泣”“控訴”實際上是“我”的感情遷移的結果,或者說,“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和“控訴”,是“我”在極度悲痛情況下的一種幻覺,是“我”在哭泣,在控訴。
評分標準:根據學生回答酌情給分。
2.表現作者無比悲痛憤慨的心情。
愚昧無知也可以毀美,與血腥暴力有著同樣的惡果,文章的揭露十分深刻。說明必須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否則就會制約現代化事業的推進和人類自身的發展。
評分標準:基本意思正確得滿分。
3.(1)反問,突出表明自己心情的悲哀。
(2)擬人,表現了大自然的和諧美麗。
評分標準:修辭手法1分,作用2分。
(二)14.本文寫的是一棵古藤的悲劇,為什么標題卻為“幽徑悲劇”?(6分)
15.季羨林自稱“經營派”,他認為散文要講究章法,結構嚴謹,要“慘淡經營”,絕不能隨意為之。本文也巧妙地運用層層鋪墊的手法來突出中心,請你分析并概括這種手法在全文中的具體表現。(6分)
16.文中第(10)段中畫線部分寫得生動傳神,請加以賞析。(4分)
17.聯系全文,分析作者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4.(1)古藤生長在幽徑中,古藤的悲劇也是幽徑的悲劇。(2分)
(2)以“幽徑悲劇”為題,能擴大悲劇性,因為這條曲徑本有來歷,也風景秀美,卻遭破壞;(2分)
(3)幽僻之處,尚有悲劇發生,以“幽徑悲劇”為題,更能揭示這也是時代的悲劇、人類的悲劇,以此深化主題。(2分)
15.寫幽徑是為寫古藤作鋪墊;寫古藤是為寫一棵古藤作鋪墊;寫眾多古藤在文章中未能幸免于難,而獨有這一棵躲過了劫難,為下邊寫它受到愚氓砍伐的悲劇命運作鋪墊。從全文看,前邊的描述為后邊的抒情作鋪墊。(4分)這樣突出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十分關注和熱愛。(2分)
16.將古藤比作“吊死鬼”“失掉了母親的孤兒”,形象地寫出了古藤被毀的慘狀,令人觸目驚心,欲哭無淚。“微笑”一詞,運用擬人的手法,以笑來寫悲,更渲染了悲劇的表達效果。(兩個要點各2分,共4分)
17.表達了作者對古藤命運不幸的傷感,對人們熱衷于自己的名利而缺少應有的悲憫情懷而遺憾失望,以及對生命的憐惜和對美的追求。(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4分,答出三點得6分,共6分)
(三)①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1.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3分)
2.選文第③段中寫道“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句中的“這樣”指的是什么?說說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3分)
3.在作者的心目中,幽徑的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幽徑悲劇”僅僅是指幽徑中的一棵古藤蘿被砍斷嗎?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5.作為一種植物,古藤蘿本是不會哭泣的,然而第⑤段中卻說“聽到古藤的哭泣聲”,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3分)
6.目睹曾經生機勃發的藤蘿,面對現在在空中搖曳的藤蘿枝,面對人類的現在,暢想人類的未來……你認為應該怎樣面對大自然、面對生命呢?(3分)
7.“我”“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古藤的滅亡引起了“我”哪些“閑愁”?下文中寫了兩件事,道出了“我”的“閑愁”,請作簡要概括。(4分)
8.文中寫“山頭的群樹,池中的荷花是對它深表同情的”,展開想象,具體描寫“群樹”、“荷花”深表同情的情態。(4分)
答案
1.燕園幽徑中僅存的惟一能給我一點安慰的一棵古藤蘿被毀于愚氓之手,我感到無比痛心,并表示強烈的憤慨。(3分。意思對即可)。
2.“這樣”指的是富于感情,“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具有博愛之心。作者他筆下的“偉人”缺少對于自然、對于他人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甚至濫殺無辜。作者將“偉人們”置于自己的對立面,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鄙視厭棄的感情。(3分。意思對即可)。
3.二三百年來“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只是“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3分。意對即可)。
4.悲劇不僅僅是指古藤蘿被砍斷,更悲的是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沒有人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任那些愚氓者任意地踐踏生活中的真、善、美。(3分。意思對即可)。
5.作者這樣寫是借助古藤的哭泣來描摹自己痛苦、悲憤的內心感受,非常逼真,含淚帶哭的訴說更增添了一種震憾人心的力量。(3分。意對即可)。
6.不設統一答案。要點:熱愛生命,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生存,共同發展。(3分。)。
7.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盛開著玫瑰花”的人生是指古藤依舊生機勃勃,依然能嗅到它淡淡的花香,聽到嗡嗡的蜂聲,給人幸福、愉悅的感受。
8.①怕見古藤枯干閉著眼疾趨而過
②隱約聽到古藤的哭訴。
(四)但是,這也不行。眼睛雖閉,…………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1.第一段中與“隱隱約約”照應的句子有
2.第一段寫古藤的哭泣,其實寫出的是什么?畫線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寫法?寫“群樹”、“荷花”、“人們”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二段中三個“決不會”后面的內容可否調換,為什么?
4.第二段中三個“決不會”,四個“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盡致。說說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說說“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6.以上幾段文字中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請舉例說明。
7.對于一棵古藤的命運,作者卻如此感慨,你認為有無必要,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1“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
2.其實寫的是作者內心對古藤被砍的獨特感受,運用了襯托對比的寫法,用“群樹”、“荷花”對古藤的深表同情襯托“我”的感受,用人們漠視古藤反襯“我”的感受。
3、4、5見教參
6.擬人:“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反復:“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排比:“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比喻:“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對偶:“爭名于朝,爭利于市。”
7.略
(五)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
(1)請用一句話概括這幾段文字。
(2)這幾段文字寫景是從哪幾個方面著手的呢?每個方面寫景有什么特色呢?
(3)選段第二節寫景有什么特色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4)“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請從文中找出有關寫夏和冬的語句來說明這點。
夏天:_____冬天:___
答案
(1)寫幽徑四季之美。
(2)是從“山上”“湖中”兩個方面寫景物的美。寫山上之美,按時間順序從“春天”到“夏天”,再寫到“秋天”,突出“總有翠色在目”。寫湖中之美,著重表現夏天的“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
(3)這一節是在分寫山上與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礎上,合寫冬天景象。作用是表明隆冬卻并無“蕭索”之感,更突出幽徑的濃烈的勃發的生機。
(4)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冬天: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湖中,一到冬天,當然都有白雪覆蓋。
(六)①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qiú________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yè________。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②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hú________閑愁。……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1.在橫線上寫出相應的字。
2.“我嚇了一大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當我看到被砍斷的古藤時,古藤被砍的時間不久,這有________語句可表明。
4.選段①表達出了十足的悲味,請寫出相應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段②中的第1句是作者的________之說,該段中這樣的語句還有,如________。
6.加粗的“如此”指代________。
7.聯系全文看,對古藤的被砍,表現了作者極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抒寫了作者熱愛美麗的________的情懷。
答案
1.虬曳斛
2.發現那棵古藤被人砍斷
3.花朵還在微笑
4.吊死鬼砍斷痛哭
5.自謙我注定是一個渺小的人,甘為……流淚嘆氣
6.我是一個渺小的人
7.悲哀憤怒大自然
(七)1.文章中作者說 “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請結合文本說說為什么別人無法理解作者的痛苦?
2.文中多處描寫了幽徑的景色,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 這句話表現了古藤的什么特點?有什么深層含義?
3.文中將古藤比作 “吊死鬼”,又說 “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4.作者在文末說 “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這里的 “十字架” 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愿意永遠背下去?
5.標題 “幽徑悲劇” 中的 “悲劇” 具體指什么?僅僅是古藤蘿的悲劇嗎?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6.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并說說這種變化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文中說 “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和態度?
答案
1.因為作者對自然、對生命有著深深的熱愛和關注,他的感情豐富,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而感傷。而其他人大多忙于爭名逐利,對古藤這樣渺小的生命的存在和毀滅漠不關心,所以無法理解作者因古藤滅亡而產生的痛苦。
2.對幽徑景色的描寫,一是為了襯托古藤的美好,幽徑景色優美,古藤更是幽徑中獨特的存在,突出了古藤的價值;二是與古藤被破壞后的慘狀形成鮮明對比,更能凸顯出悲劇的色彩,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3.表現了古藤生命力頑強、善良、無私奉獻的特點。深層含義是古藤代表著一種美好的存在,它與世無爭,默默為世界帶來美麗,然而這樣美好的事物卻遭到了無情的破壞,反映出人類的愚昧和對美好事物的不珍惜。
4.將古藤比作 “吊死鬼”,形象地寫出了古藤被砍斷后懸在空中的慘狀,讓人觸目驚心;說 “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采用擬人的手法,以花的微笑來襯托悲劇的氛圍,更增添了一種凄涼和悲哀的感覺,這種反差強烈的描寫進一步突出了古藤命運的悲慘。
5.“十字架” 指的是作者因古藤的滅亡而感受到的痛苦和責任。作者愿意永遠背下去,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去關注和保護這些美好的生命,盡管自己的力量渺小,但他愿意承擔起這份責任,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破壞美好事物行為的批判。
6.“悲劇” 既指幽徑中這棵古藤蘿被人無端砍斷的悲慘命運,又不僅僅是古藤蘿的悲劇。從淺層看,古藤蘿是美的象征,它的毀滅是美的毀滅,是讓人痛心的悲劇;從深層看,這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對美好事物的漠視,是人性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揭示了人類如果不警醒,類似的悲劇還會不斷上演。
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是:起初對幽徑習以為常,有點漠然;后來發現古藤,在悲憤、惆悵之余感到一點安慰;古藤被砍后,作者感到無比悲哀、痛苦、憤怒。這種變化體現了作者對古藤由喜愛到痛惜的情感轉變,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被毀滅的痛心,對人類愚昧行為的批判,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7.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世人忙于追名逐利、缺乏對自然和生命的關懷的批判和不滿,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這種社會現象的無奈和悲哀,強調了人們應該關注和尊重自然生命,不要因為功利而忽視了身邊美好的事物。
【初二語文幽徑悲劇閱讀試題】相關文章:
《蘇州園林》《幽徑悲劇》《紫藤蘿瀑布》短文閱讀理解01-12
《幽徑悲劇》教學案例(精選7篇)05-02
初二語文下冊理解性默寫試題04-25
高三月考語文閱讀試題03-01
六年級語文閱讀試題08-28
七年級語文閱讀試題06-29
宋詞試題閱讀訓練04-10
有關現代文偉大的悲劇閱讀理解06-12
初二語文議論文閱讀理解及解析01-16
關于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試題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