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天凈沙·秋》翻譯及注釋
《天凈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樸創作的一首寫景散曲,作者通過擷取十二種景物,描繪出一幅景色從蕭瑟、寂寥到明朗、清麗的秋景圖。以下是小編為為大家整理的白樸《天凈沙·秋》翻譯及注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天凈沙·秋》
【元】白 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作品注釋
①天凈沙:曲牌名。
②秋:題目。
③殘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鴉: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
⑤飛鴻:天空中的鴻雁。
⑥飛鴻影下:雁影掠過。
⑦白草: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草。
⑧黃花:菊花。
⑨紅葉:楓葉。
作品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賞析/鑒賞
白樸生于動亂之年,長于亡國之邦,于齠齔之齡就經歷了家國破亡之變,在兵亂中逃難,于流離中失母。父親白華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終歸順于元,心情經歷非常復雜。這就是作者創作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這支曲子運用詩歌創作的傳統手法,構成了詩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白樸的這首小令,在情、景之間,正追求著“妙合無垠”的境界。
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開篇首句,就把讀者帶進了一個氣氛蒼涼的環境之中:在暮色中顯出輪廓的譙門,縈繞在譙門內外悠遠而哀婉的角聲,這是畫面的一側。接著作者將視線轉向四方:隨著黃昏夜幕的降臨,新月冉冉升起,月光斜照著半個庭院;山坡上覆蓋著白雪,山前溪流蜿蜒。水邊有著竹籬茅舍的孤村,升起幾縷輕煙,在衰草暮靄中彌漫著,擴散著。冷月、黃昏、雪山、水濱,已是清寒凜冽;淡煙、衰草、茅舍、孤村,又顯寂寥冷落,更有譙門一聲寒角,平添一分悲涼,雖然畫角聲打破了這冬季黃昏的寂靜,卻又于凄清中平添了一種肅殺森嚴的氣氛,空氣中彌漫的是孤寂和無助的憂傷。它與《天凈沙·秋》的寫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寫景,全未直接抒發、陳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現的情緒意蘊,是在對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來的。其二,也都是通過一組自然景物的意象組合,來構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畫面。另外,這支曲子所表現的情感,也不是一時一地有特定具體內容的情感,它所傳達的,是一種情調,一種意緒,一種內心狀態。從時序上說,《天凈沙·秋》寫了落日殘霞,而這首曲子寫的是落日已經隱沒山后,新月已經現于天際。從“秋”到“冬”,從“情”到“景”,都是從寥落、凄清進一步發展為悲涼和無望的孤寂。人們或許可以把《天凈沙》四首,不僅理解為對季節更替的描繪,而且進一步理解為對情感和人生體驗,從歡快而明凈到寥落、孤寂之間的發展。這樣,這四支曲子所構成的便是內部情感聯系的整體了。
古詩簡介
《天凈沙·冬》是元曲作家白樸創作的小令。這首小令運用詩歌創作的傳統手法,構成了詩的意境。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通過冷月、黃昏、雪山、水濱、淡煙、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達出一種悲涼和無望的孤寂心境。
《天凈沙·秋》創作背景
白樸《天凈沙》共四首,這是第三首,主要寫秋景。是作者于宋亡后寓居金陵(今南京)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天凈沙·秋》作者介紹
白樸(1226—約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白樸《天凈沙·秋》翻譯及注釋】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白樸元曲注釋翻譯賞析04-12
《天凈沙.春》白樸元曲精選注釋翻譯賞析01-17
《天凈沙·春》白樸元曲注釋翻譯賞析04-12
白樸《天凈沙·秋》賞析03-18
白樸《天凈沙·秋》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賞析01-17
白樸《天凈沙·春》翻譯與鑒賞04-02
元曲作家白樸《天凈沙·秋》原文03-18
白樸《越調·天凈沙》原文及其翻譯04-07
白樸《天凈沙·春》賞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