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端午》元曲賞析
賀新郎·端午(深院榴花吐)
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①,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束②,新樣釵符艾虎③。早已有游人觀渡④。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⑤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⑥,更懷椒醑⑦。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⑧,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⑨,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釋】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著。
②結束:妝束、打扮。
③釵符艾虎:《抱樸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綴髻鬢為釵頭符”。《荊門記》:“午節人皆采艾為虎為人,掛于門以辟邪氣。”
④觀渡:《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汩羅日,人傷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靈均標致:屈原風度。屈原字靈均。
⑥紉蘭佩:聯綴秋蘭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過來。
【譯文】
庭院深深,榴花噴火吐霞。畫簾高卷起,身穿白綢衣,手執團扇一把,午間的風給已暖熱的天氣帶來陣陣涼爽。兒女們個個夸耀自己的手工精巧,做成新花式的避邪彩巾,用艾草編結出老虎的模樣。早已有游人們在水邊觀看競渡賽龍舟了。我年紀大了,偶爾遇到這種場面也懶得去參與游戲,就讓岸上的那些年輕人去舉旗擊鼓爭勝好了,我只看他們在雨點般濺灑的溪流中,在飛舞的浪花里戲耍。
屈原的風度氣質真是高不可及啊!追想他在世的時候,既把蘭花縫連起來佩帶在身邊;又懷藏著香料,備著精米用以敬神。誰能相信詩人的靈魂在千年之后,還在水底里貪食幾只粽子呢?又傳說這是因為蛟龍饞嘴,怕它發怒。假如屈原真能一直清醒到今天,我猜想還不如當年醉死了倒沒有多大痛苦。這些話聊供一笑,就以此作為我對千古英靈的憑吊吧!
【賞析】
這是一首節序詞,是對端午節的吟詠。上闋寫時令特點和節日的`場景與氣氛。詞人以局外人的視角靜觀“兒女”與“年少”之樂,為下闋的抒情作鋪墊。下闋是對屈原的緬懷。“憶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為楷模,但卻生不逢時。末尾以“聊一笑,吊千古”昭示對南宋朝廷的絕望。
【《賀新郎端午》元曲賞析】相關文章:
賀新郎·端午原文及賞析11-19
賀新郎宋詞賞析05-10
雙調元曲賞析02-07
元曲賞析:大德歌06-07
經典元曲全集賞析02-21
元曲賞析范文欣賞01-14
賀新郎賦琵琶宋詞賞析05-28
雙調的元曲賞析02-06
忘憂草元曲賞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