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英語譯文及其創作背景
導語: 詩中意象眾多,皆鮮明艷麗。“物”與“我”、情與景和諧互滲,創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 今天語文迷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再別康橋》英語譯文及其創作背景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再別康橋》英語譯文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 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
But I can’t sing aloud
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
Even summer insects heap silence for me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Very quietly I left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2]
《再別康橋》法語譯文
Adieux à Cambridge -- Xu Zhimo
Douce et légère est ma démarche
Tout comme mon arrivée, légère
Ma main salue gentiment
Pour prendre congé des brumes de l’ouest .
Ce saule doré sur la rive,
C’est comme une mariée au soleil couchant.
Le reflet splendide des eaux qui chatoient,
Les vaguelettes bercent mon c?ur.
Ces mousses vertes sur le fond boueux,
On les voit scintiller, elles se font remarquer
Les ondes partent au loin, sur la rivière Cam
Rester ici comme une herbe d'eau, cela m'irait !
Ce point d’eau à l’ombre d’un Orme,
N'est pas une source limpide ; il est plutôt comme un arc-en-ciel
Tombé en morceaux entre les joncs.
Des sédiments d’arc-en-ciel, comme un rêve.
Poursuivre le rêve ? S’appuyer sur la perche d’une barque
Remonter le courant vers des herbes vertes, plus vertes encore
Remplir son bateau de belles poussières d’étoiles
Chanter à pleine voix sous l'astre resplendissant
Hélas je ne sais pas chanter
En silence je m'éloigne de ma flûte
Les insectes de l’été aussi se renferment, taciturnes
Recueillement ce soir, au pont de Cambridge
Je repars dans la paix,
Comme je suis arrivé, silencieux
Je me secoue les manches,
Pour n'emporter avec moi aucun morceau de nuage
《再別康橋》創作背景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寧縣一個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讀商科以繼承父業。但是徐志摩在美國與英國求學期間,卻對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兩次去歐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國、法國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萬千、浮想聯翩。
康橋,即英國劍橋大學的所在地劍橋,是徐志摩“最心愛的”地方。他專門為劍橋寫過三篇詩文。早期的詩《康橋,再會罷》,是作者熱戀時的留別之作。1925年游歐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是闊別后深情地回憶。《再別康橋》則是詩人1928年英國講學歸來后第三次對劍橋傾訴衷腸。
1928年,胡適、徐志摩、張君勵等人組織發起的“新月社”所主辦的《新月》雜志創刊,由徐志摩任主編。該雜志主張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進行“純”文學的創作,曾受到魯迅等人的批評。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詩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其中有《再別康橋》、《秋蟲》等41首詩。在該詩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顧自己這一時期的生活和心態:“最近幾年,有時候自己想著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過去,內心竟可以一無消息,不透一點光,不見一點亮,不見紋絲的動。”“最近這幾年生活不僅是極平凡,簡直是到了枯窘的深處,跟著詩的產量也盡‘向瘦小里耗’。”這正是徐志摩寫作《再別康橋》時的精神狀態。這種心態與他思想的變化密切相關。在北伐的凱歌聲中,徐志摩來到上海,曾興奮過一陣。他對蔣介石政權寄以希望,還寫過幾篇非議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文。但很快地,他便對蔣介石的專制統治失望了。他長期以來所主張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現代啟蒙主義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時的現代民主政治,與他所目睹的軍閥混戰、封建勢力猖獗、民不聊生的.當時中國現狀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內心苦悶與憂傷干也由此而起。
聞一多曾在詩歌理論方面提出過著名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的美學主張,并在自己的詩歌創作實踐中加以探索與求證。作為聞一多的老朋友,徐志摩贊同這一主張。他認為,“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以此與聞一多的倡導相呼應。他這種詩歌藝術方面的主張與追求,在《再別康橋》中有突出的表現。
《再別康橋》賞析: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1920年曾留學英國。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為新月社詩派的代表詩人。
《再別康橋》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邊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詩人為離別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詩中的意象獨具特色。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創造出一種清新優美的意境。
這首詩像一首蕭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上是六七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七節詩,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樹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都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再別康橋》英語譯文及其創作背景】相關文章: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譯文及創作背景03-27
口技的創作背景03-27
《逃離》的創作背景03-27
《口技》的創作背景03-27
口技創作背景03-27
《口技》創作背景03-27
《閑居賦》創作背景03-26
丑小鴨創作背景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