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閱讀氏族志
在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閱讀氏族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儉,字士廉,渤海人。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隋軍伐遼,時兵部尚書亡奔高麗,儉坐與交游,謫為朱鳶①主簿。事母以孝聞,嶺南瘴癘,不可同行,留妻侍養,供給不足。又念妹無所庇,乃賣大宅,買小宅以處之,分其余資,輕裝而去。尋屬天下大亂,王命阻絕。儉久在南方,不知母問,北顧彌切。
交趾太守丘和署為司法書佐。時欽州寧長真率眾攻和,和欲出門迎之,儉進說日:“長真兵勢雖多,懸軍遠至,內離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勝兵足以當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從之,因命儉為行軍司馬,水陸俱進,逆擊破之。及蕭銑敗,高祖使徇嶺南。
武德五年,儉與和上表歸國,累遷雍州治中。時太宗為雍州牧,以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親敬之。
儉明辯善容止,凡有獻納,搢紳之士莫不屬目。時黃門侍郎王珪有密表附儉以聞,儉寢而不言,坐是出為安州都督,轉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惡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親扶侍,杖頭掛食,遙以哺之。儉隨方訓誘,風俗頓改。秦時李冰守蜀,導引汶江,創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側者,頃直千金,富強之家,多相侵奪。儉乃于故渠外別更疏決,蜀中大獲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辭人,以為文會,兼命儒生講論經史,勉勵后進。蜀中學校粲然復興。
五年,入為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獎鑒人倫,雅諳姓氏。高祖崩,攝司空,營山陵制度。是時,朝議以山東人士好自矜夸,雖復累葉陵遲②,猶恃其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太宗惡之,以為甚傷教義,乃詔儉與御史大夫韋挺等刊正姓氏
拓展: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佑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驚喜,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洵卒,贈光祿丞。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是擅造律也。”提舉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
元祐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文言文閱讀氏族志】相關文章:
文言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閱讀參考11-04
《三國志》文言文閱讀題帶答案翻譯06-16
《項脊軒志》文言文07-06
《救沉志》文言文翻譯10-12
文言文閱讀需要的閱讀法08-11
《項脊軒志》文言文的翻譯03-17
鴻鵠之志文言文翻譯01-24
虞初新志文言文翻譯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