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之三國志的諸葛亮傳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譯之三國志的諸葛亮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病篤②,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③,謂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④,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⑤,效忠貞之節⑥,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⑦:“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傾之,又領益州牧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⑨。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入,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⑩。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出師表》。
翻譯: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諸葛亮哭著說道:“我一定盡我所能,精忠衛國,死而后已!”先主又傳詔,命令后主說:“你和丞相一起做事,侍奉他就如同侍奉我一樣。”建興元年,冊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始治理國家的事務。后來,又加封諸葛亮為益州牧。政事無論巨細都由諸葛亮決定。南部和中部的幾個郡聯合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為劉備剛剛去世,沒有輕易用兵作戰,而是讓使者去吳國下聘禮,和他們結親,成了友好鄰國。
三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亂全部平息了。軍備充足,國家富饒,于是開始練兵習武,以待將來大舉進軍中原。五年,率領各部軍隊向北出發,進駐漢中,臨出發時,上書了《出師表》。
注釋:
①章武:三國蜀漢劉備的年號,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
②篤:重。
③屬(zhǔ):通“囑”,囑托。
④嗣子:繼承人,指劉禪。
⑤股肱: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體的有力部位。比喻輔佐帝王的得力大臣。
⑥效:奉獻。
⑦敕(chi):君主對臣下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后主:劉備的兒子劉禪。
⑧益州牧:益州的行政長官。益州是當時蜀國的核心地域。
⑨與國:盟國。
⑩俟(si):等待。大舉:指出兵中原。
閱讀理解: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亮躬耕隴畝 躬_____________
(2)由是先主遂詣亮 詣_____________
2.下面選項中加粗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謂為信然 欣然起行
B.先主器之 治水之法
C.因屏人曰 因慟絕良久
D.而智術淺短 潭西南而望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
時先主屯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劉備說自己“智術淺短”,你怎么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親自②到,拜訪
2.C
3.時╱先主屯新野
4.(1)然而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停止,您說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
(2)只不過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閑情雅致的人罷了。
5.劉備并不是一個“智術淺短”的人(這是他自謙的說法),從“欲信大義于天下”中看出他志向遠大;從“三顧茅廬”中看出他求賢若渴;從“志猶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文言文翻譯之三國志的諸葛亮傳】相關文章:
諸葛亮傳文言文翻譯01-14
《三國志·關羽傳》文言文及翻譯04-01
鄭鮮之傳文言文翻譯03-31
魏詠之傳文言文翻譯02-22
《三國志·陸遜傳》文言文翻譯03-31
《三國志宗預傳》文言文翻譯03-28
《三國志·駱統傳》文言文翻譯02-25
《三國志·鄧艾傳》文言文閱讀翻譯03-31
《三國志·譙周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