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諸葛亮文言文的翻譯

時間:2018-02-20 11:20:1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諸葛亮文言文的翻譯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他的一生全為劉備打天下犧牲,為了讓大家更了解諸葛亮人物。本文的內容是諸葛亮文言文的翻譯,希望你們喜歡。

諸葛亮文言文的翻譯

  諸葛亮文言文的翻譯1

  【原文】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譯文】諸葛亮擔任相國,安撫民眾,教他們禮儀,制定官職,遵從權力制定制度,廣開門路吸納眾議,布施公道。忠義的人,有利于國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會獎賞他們,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會懲罰他們,承認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會減輕處罰,花言巧語掩飾自己的人即使罪責很輕也會重罰。小的善行也會受到獎賞,小的錯誤也會被懲罰。各種事情都很明白,什么東西都遵循他的規律,實事求是,厭惡虛假的事務。諸葛亮死在國內,百姓都很敬畏而愛戴他,刑法雖然嚴厲但是沒有人埋怨,因為他公正的看待事務并且處理的很公開。真是治世的良才,可與管仲,蕭何相媲美。但是他連年發動戰爭,缺無法成就功業,所以說隨機應變這些將軍的才能,并不是他擅長的!

  諸葛亮文言文的翻譯2

  原文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身長八尺①,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②,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厚相結納。及魏武帝③南征,荊州劉琮④舉州委質⑤而備失勢,眾寡而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⑥。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⑦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帝號,拜亮為丞相。

  (選自晉·陳壽《進(諸葛亮集)表》)

  譯文:

  諸葛亮年輕時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氣概。身長八尺,面容相貌十分偉岸,當時人認為他與眾不同。遇到漢末的動亂 ,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難。親自在田間耕種,不求聲望顯達。這時左將軍劉備認為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十分稱道劉備的杰出才能,于是結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把整個荊州當作禮物送給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劉備失去了權勢和地位,人數少而且沒有立足之地。諸葛亮當年27歲,就進諫奇策,親自出使孫權,向吳國求援。孫權早就敬佩劉備,又看到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萬人來幫助劉備。劉備能夠用兵于赤壁之戰打敗曹軍,乘勝攻下曹軍,江南都平定了,后來劉備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實之后,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諸葛亮文言文的翻譯3

  原文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論之者多異說,以其遭時之難,而處英雄之不幸也。夫眾人皆進,而我獨退,雍容草廬,三顧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攝,而人無間言。權倡人主而上不疑,勢傾群臣而下不忌。厲精治蜀,風化肅然。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優為之,信其為伊、周之徒也。而論者乃謂其自比管、樂,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爾。是何足與論孔子之仕魯與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為非仲達敵,此無異于兒童之見也。彼豈非以仲達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譎也。仲達不能逞其譎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開闔,妄為大言以譎其下。論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聞孔明將芟上邦之麥,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糧乏已退,仲達譎言日:“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夫軍無見糧而轉軍與戰,縱能勝之,后何以繼?此少辯事機者之所必不為也。仲達心知其然,外為失言以譎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達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軍而濟,背水為壘。孔明移軍且至,仲達譎言曰:“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陣。若西上五丈原,諸軍無事矣。”夫敵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眾直進,來與之戰,此亦少辨事機者之所不為也。仲達知其必不出此,姑誑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軍之心也。故孔明持節制之師,不用權譎,不貪小利,彼則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凡此者,皆伺孔明之開闔,妄為大言以譎其下,此豈其真情也!

  夫善觀人之真情者,不于敵存之時,而于敵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這之言則然。及其歿也,仲達按行其營壘,斂衽而嘆曰:“天下奇才也!”彼見其規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為,恍然自失,不覺其言之發也。可以觀其真情矣。論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譎,豈非復為仲達所譎哉!

  唐李靖,談兵之雄者也。吾嘗讀其問對之書,見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備至;曾不一齒仲達。彼曉兵者,固有以窺之矣。書生之論,曷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諒其心者。吾憤孔明之不幸,故備論之,使世以成敗論人物者共少戒也。

  (選自《陳亮集》,中華書局1974年版)

  譯文

  諸葛孔明是伊尹、周公一樣的人物。但后世論者多持不同意見,認為他生不逢時,而處于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不幸境地。眾人都求建功業,而孔明卻獨善其身,結席草廬,劉備三顧之后才出山。后又挺身而出,輔佐劉禪,對朝權既不放任又不獨攬,臣民沒有閑言。權勢蓋過君主但君主不懷疑,超過群臣但群臣不忌妒,治理蜀國,殫精竭慮,使民風教化恭肅淳樸。大的'錯誤不寬恕,小的過失也要責罰,這是帝者的政治,用安逸的道理使動百姓,百姓即使勞苦也不會埋怨,用更好的生存的道理殺人,人雖死,但不會埋怨殺人者,這是王者的作為。孔明都很好的做到了,他的確應該是伊尹、周公之類的人物。但是論者于是說他自比為管仲樂毅,寄身在偏遠的地方,只不過是稱霸的人的臣子罷了,這怎么能夠和孔子出仕魯國自比老、彭相提并論呢?更有甚者認為孔明不是仲達的對手,這和小兒之見無異。他們難道不是因為仲達的言論才相信的嗎?卻不知道仲達所言都是欺騙之詞。仲達無法用計于孔明,所以經常窺探孔明的布置、行動后,再妄下言論迷惑部下,論者只不過沒有明察罷了m]

  當初,孔明師出祁山,仲達出兵抵擋。聽說孔明將要收割上邦的小麥,于是領兵疾行,日夜趕赴。當孔明因少糧而撤退時,仲達放言說:“我們疾行趕路,勞苦疲憊,這是通曉兵法的人的貪著。現在諸葛亮不敢據守渭水,這容易對付了。”部隊沒有現成的糧食儲備而轉移作戰,縱然能夠取得勝利,之后又怎樣維系呢?這是稍微能夠辨識事情機理的人必然不會做的。仲達心中明白,只是對外放言以迷惑他的部下。后來,孔明出兵斜谷,仲達又領兵抵抗,知道了孔明的部隊沒有逼近渭水,于是率領軍隊渡河,背靠渭水筑下營壘。孔明領兵將至,仲達又放言說:“諸葛亮如果勇敢的話,應當兵出武功,依山列陣。如果向西上五丈原,各軍將無事。”敵人之兵已經置之死地,而領兵直進,與之決戰,這也是稍微辨識事情機理者不會做的。仲達知道孔明一定不會出兵,所以姑且放話出來以假裝顯示孔明的怯懦,表現自己的料事如神,同時能夠稍微安撫軍心。所以說,孔明治軍有節有度,不用權譎,不貪小利。他會說:“諸葛亮志大但不識時機,謀多但缺少決斷,好兵但沒有權責。”凡是這種論調,都是窺探孔明的布置、行動后,放言以迷惑部下,又怎么是他的真情呢?

  善于觀察人的真性情的,不是在敵人存在的時候,而是在敵人死亡之后。孔明活著時,仲尼的話就是這樣。等到孔明死后,仲尼看視他的營壘,恭敬感嘆:“天下奇才!”看到他的規矩法度,都是自己所達不到的,恍然若失,不覺自己的言語的佩服感嘆。由此可以看到仲達的真實想法。論者不相信這是真實的,而相信他的謊言,難道不是又被仲達迷惑了嗎?

  唐朝李靖,是好論兵的英雄。我曾經讀他的有關問對的書,見他表述孔明的兵制的妙處,賞贊有佳;對仲達則不提一詞。那些通曉兵法的人,本來于此可以窺見。書生的論調,怎么認為他不是這樣呢!孔明距今已近千年,還沒有能體諒其心的人。我感憤孔明的不幸,所以細論之,使世間以成敗論英雄的那些人稍稍覺戒。

【諸葛亮文言文的翻譯】相關文章:

1.諸葛亮傳文言文翻譯

2.諸葛亮傳略文言文翻譯

3.諸葛亮家事文言文翻譯

4.諸葛亮家事的文言文翻譯

5.《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文言文翻譯

6.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文言文翻譯

7.諸葛亮后出師表文言文翻譯

8.文言文翻譯之三國志的諸葛亮傳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 | 中文乱码在线播放亚洲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第三页 | 日韩精品肥臀蜜桃一区二区自在线拍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一区二区日韩动漫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