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帝子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赤帝子》及譯文。
赤帝子文言文翻譯 篇1
【原文】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高祖醉,曰:‘ 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shù)里,醉,因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 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 嫗子何為見殺?’嫗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shù)溃駷槌嗟圩訑刂士蕖!四艘詪灋椴徽\,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翻譯】
秦始皇末期,劉邦(漢高祖)做亭長時,往酈山押送勞工,但在路上,勞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豐西澤中,將勞工放走,結(jié)果只有十來個壯士愿意跟隨劉邦。夜中,劉邦喝醉了酒,令 一人前行,前行者回報道,前面有一條大蛇阻擋在路上。請求讓我們回來。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么也不怕,說:是壯士的跟我來,怕什么!由是勇往直前,劉邦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 兩段,路開通了,走了數(shù)里路,劉邦困了,倒頭就睡著了。有一老婦人在蛇被殺死的地方哭,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 因擋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斬。人們于是以為老婦人說的是假話,正想說她,老婦人忽然不見了。"后面的人趕上了劉邦,劉邦醒了。那些人把剛才的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那些追隨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過去說漢朝崇尚火紅色,以此神化劉邦斬蛇的`故事,稱劉邦為"赤帝子"。
赤帝子
即漢高祖劉邦,“赤帝子”即“赤帝之子”指的是漢高祖劉邦。出自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典故。
《漢書·王莽傳》:“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
唐儲光羲《哥舒大夫頌德》詩:“乃知赤帝子,復有蒼龍精。”
唐鮑溶《沛中懷古》詩:“煙蕪歌風臺,此是赤帝鄉(xiāng)。”
唐高適《宋中》之一:“赤帝終已矣,白云長不還。”
清 胡韞玉 《龍飛》詩:“龍飛已卜黃天立,蛇斬先知赤帝成。”
清談遷《北游錄·游郗山記》:“西有漢祖之鄉(xiāng),蓋微山以南,豐、沛、徐、邳諸山相屬,赤帝子之所興也。”[1]
神話出處
赤帝即“炎帝”。《淮南子·時則訓》:“南方之極,自北戶孫之外,貫顓頊之國,南至委火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此赤布,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nóng),南方之火德。
【解釋】指漢高祖劉邦。過去說漢朝崇尚火紅色,以此神化劉邦斬蛇的故事,稱劉邦為"赤帝子"。“白帝子”指的則是秦統(tǒng)治者。赤帝子斬殺白帝子,表明漢當滅秦。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詳情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現(xiàn)在河南淮陽)以后,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quán),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沛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xù)掌握沛郡政權(quán),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后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摯友樊噲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后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wèi)家鄉(xiāng)。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后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jīng)是前209年10月,劉邦已經(jīng)有48歲了。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后代項籍和叔父項梁,他們在吳中(現(xiàn)在江蘇的吳市)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在項梁死后,項羽決定和劉邦一起西進關中。
開始時,劉邦也不太順利,但經(jīng)過幾次戰(zhàn)役,劉邦步步西進,大破秦兵。
公元前207年12月,劉邦率大軍到達了咸陽東邊不遠處的灞上(今陜西省西安市東),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獻城投降,將玉璽親手交給了劉邦,秦國至此滅亡,共立國15年,47天。
【赤帝子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翻譯4篇03-15
《子奇治縣》文言文翻譯及啟示03-08
趙某誤子文言文翻譯注釋及啟示01-17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翻譯注釋及啟示01-17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5-31
《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1-15
文言文翻譯方法01-14
文言文教學實錄:《方山子傳》03-16
文言文南轅北轍及翻譯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