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獨醒雜志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獨醒雜志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獨醒雜志
曾敏行
元祐初,山谷與東坡、錢穆父同游京師寶梵寺。飯罷,山谷作草書數紙,東坡甚稱賞之。穆父從旁觀曰:“魯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無他,但未見懷素真跡爾。”山谷心頗疑之,自后不肯為人作草書。紹圣中,謫居涪陵,始見懷素《自敘》于石楊休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祜已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不誣,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
翻譯
元佑初年,黃庭堅與東坡、錢穆父(錢勰)一起到京城的寶梵寺游玩。吃完飯,黃庭堅寫了幾張草書,東坡對黃庭堅的字很贊賞,而穆父在旁邊觀看過后說:“魯直(黃庭堅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氣。”黃庭堅問:“為什么?”穆父說:“沒有其他原因,只是因為沒有看過懷素的真跡。”黃庭堅心里很疑惑,從此不肯再為別人寫草書。紹圣中年,黃庭堅被貶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揚休家里看到懷素的《自敘》,所以借走回去臨摹了很多天,幾乎廢寢忘食。自此對于草書茅塞頓開,下筆飛動,寫下的字與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黃庭堅這才相信穆父的話不是胡說的。但是穆父已經過世了。所以黃庭堅曾經自己認為是在涪陵深得草書的真諦,遺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書法。
注釋
①元祐:宋哲宗趙煦年號。
②山谷: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宋四大書法家”之一,下文的“錢穆父”、“石楊休”都是人名。
③紹圣:宋哲宗趙煦年號。
④涪陵:地名。
⑤懷素:唐代大書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書跡《自敘》對后世影響很大。
⑥已:同“以”。
⑦不誣:不假:
⑧嘗:曾經。
《獨醒雜志》為作者積所聞見而成。據書前楊萬里序,當成書于淳熙十二年(1185)。楊萬里序稱“其載之無諛筆也。下至謔浪之語,細瑣之匯,可喜可笑可駭可悲咸在焉。是皆近世賢士大夫之言,或州里故老之所傳也,蓋有予之所見聞者矣,亦有予之所不知者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書中多記兩宋軼聞,可補史傳之闕,間及雜事,亦足廣見聞。于南渡后劉、岳諸將,皆深相推挹。”《獨醒雜志》為研究兩宋的典制、故實、詩文均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資料。如“李煜”條比較李煜與楊行密為政和百姓對此不同態度,可看出今人所不知的兩人另一面:“江南呼蜜為蜂糖,蓋避楊行密名也。行密在時,能以恩信結人,身死之日,國人皆為之流涕。予里中有僧寺曰南華,藏楊、李二氏稅貼,今尚無恙。予觀行密時所征產錢,較之李氏輕數倍。故老相傳云,煜在位時縱侈無度,故增賦至是。歐陽謂行密為盜亦有道,豈非以其寬厚愛人乎”。又記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草書長進的經過。書中記徐師川論詩語,言“目力所及,皆詩也”,而不可“自作鐫空妄實之想”。又記王德升“久居玉笥,于山中景物體味頗深,故作詩、評詩自有獨到處。”皆為至語。
通行本有《四庫全書》本、《知不足齋》本、《叢書集成》本。
今有:《獨醒雜志》,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1937年版;《獨醒雜志》,朱杰人標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叢書”1986年版;《獨醒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2001年版。
【獨醒雜志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獨醒雜志文言文閱讀練習題09-08
《獨醒雜志》閱讀練習09-18
獨醒作文09-29
賈誼《新書·先醒》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8-21
還我獨醒深秋夜放歌08-25
微醉,獨醒,何異?06-25
司馬光《獨樂園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5-17
眾人皆醉我獨醒07-06
我在黑暗中獨醒現代詩歌09-25
文言文翻譯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