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宋史《辛棄疾傳》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3-03-22 10:11:50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宋史《辛棄疾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于《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史《辛棄疾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宋史《辛棄疾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辛棄疾傳》原文:

  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少師蔡伯堅,與黨懷英同學,號“辛黨”。始筮仕,決以蓍,懷英遇《坎》,因留事金,棄疾得《離》,遂決意南歸。瀾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東,稱天平節度使,節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棄疾為掌書記,即勸京決策南向。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游。及在京軍中,義端亦聚眾千余,說下之,使隸京。義端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殺棄疾。棄疾曰:“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虛實奔告金帥,急追獲之。義端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棄疾斬其首歸報,京益壯之。

  棄疾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并以節使印告召京。會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眾謀曰:“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復命?”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即眾中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獻俘行在,斬安國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陰僉判。棄疾時年二十三。

  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對延和殿。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于朝,言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以講和方定,議不行。遷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燼,井邑凋殘,棄疾寬征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乃創奠枕樓、繁雄館。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召見,遷倉部郎官、提點江西刑獄。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

  宋史《辛棄疾傳》譯文:

  辛棄疾,字幼安,山東歷城人。年輕時以蔡伯堅為師,與黨懷英同學,并稱辛、黨。當初(辛、黨)占卜仕途,將蓍草折斷(占卜),懷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為金主做事,而辛棄疾得到離卦,就下決心南歸大宋。

  金主完顏亮死后,中原豪杰紛紛起義。耿京在山東聚集人馬,號稱天平節度使,調配管轄山東、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軍馬,辛棄疾在耿京手下做掌書記,就勸耿京作南歸決斷。僧人義端,好論軍事,早先辛棄疾有時跟他有來往。等到辛棄疾在耿京軍中,義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棄疾)勸他投奔耿京,讓他做了耿京的下屬。義端一天晚上,竊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殺辛棄疾。辛棄疾說:“請給我三天為期,不抓到他,再殺我也不晚。”他推測義端一定將義軍的虛實報告金帥,馬上行動抓住了他。義端(用計)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殺人,希望你不要殺我。”辛棄疾(并不理會),仍斬下義端的頭顱,回到義軍中。從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棄疾。

  紹興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棄疾帶奏表歸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勞軍,召見了他,嘉獎了他,授他承務郎天平節度使掌書記的官職,同時用節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張安國、邵進已殺耿京降金了,辛棄疾回到海州,與眾人謀劃道:“我因主帥歸順朝廷的事前來,沒想到發生變故,拿什么復命呢?”于是邀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直奔金營,(此時)張安國正與金將飲酒興濃,就當著眾人將他捆綁起來帶走,金將沒追上他們,辛棄疾將張安國獻給朝廷。(朝廷)在鬧市中將張安國斬首。朝廷還是將先前的官職授予辛棄疾,改做江陰檢判。當時他二十三歲。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見大臣們在延和殿對策。當時虞允文掌管國事,孝宗帝在恢復中原問題上態度堅決,辛棄疾乘機談了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的人才,所持的觀點強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納。(辛棄疾)寫了《九議》和《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給朝廷,論述(敵我)不利和有利的條件,形勢的變化發展,戰術的長處短處,地形的有利有害,極為詳細。因為朝廷和金主講和剛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議不能實行。改任司農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戰火毀壞嚴重,村落破敗,辛棄疾放寬并減輕賦稅,招回逃難流散的百姓,教練民兵,提議軍隊屯墾,于是創立了奠枕樓,繁雄館。朝廷征召(辛棄疾)做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留守葉衡很看重他,葉衡入朝為相,竭力推薦胸有大志謀略過人的辛棄疾。(孝宗)召見,改任倉部郎官,做江西提點刑獄。(因為)鏟平大盜賴文政有功,加官秘閣修撰。(后)調任京西轉運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

  宋史《辛棄疾傳》讀后感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展望中華大地,回顧華夏歷史,以武起事,而終以文為業,或僅一人。這,就是辛棄疾。

  以武起事

  南宋不圖霸業,偏安一隅,二帝被俘奇恥大辱,而南宋朝廷不思報仇雪恨,而是以一天12道令牌的速度召回在外的岳飛,從此俯首稱臣年年貢財不斷。

  土地被侵占,百姓紛紛揭竿而起,這其中就有辛棄疾組織起來的隊伍。辛棄疾自幼習武,又受祖父辛贊思想影響,雖身處金地,卻仍為宋民,身在曹營心在漢用在辛家祖孫身上實在是合適不過了。

  辛棄疾自幼勤習練武,以驅逐金兵、收復失地為志,然勢單力孤最終投奔耿京。經過不懈努力,隊伍不斷壯大,然里面卻出現了蛀蟲。和尚義端未能經受住誘惑,犯了投敵之罪,辛棄疾跨上快馬,三天時間追回大印,斬殺義端,策馬離去。

  義端雖死,但他不會是第一個受不住誘惑的人,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張安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一次,又是辛棄疾躍馬橫刀,只率數騎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

  觀至此,人們或許會覺得辛棄疾會征戰一生罷,或至戰亡,或至南歸而息,這或許也是他想要的吧?

  但世上之事并非心想事成,待其南歸,立刻失去了手中的鋼刀利劍,從此,再無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僅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與無奈的自嘲。

  以文為業

  曾幾何時,讀到“夢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度認為這是一段意境優美的文字,直到讀了這本書,才了解到這其中的內涵:這樣一段文字里包含著他的多少對南宋的期待,又包含著多少雄心壯志?

  曾幾何時,讀到“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時,以為這是在無病呻吟,讀了這本書才深深讀懂他的無奈與辛酸。

  曾幾何時,讀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如果歷史能再給他二十年光陰,相信他能做出更大的成績。不至于到死喊出三聲“殺賊”,抱憾離世。

  細品宋詞,或只能以“辛”一詞形容。艱辛、酸辛、悲辛,辛辣五內俱焚。世上好事之多,為何總輪不到他呢?

  梁衡曾說“積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生了一個辛棄疾”。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在南宋的疆場上,能看到一勇猛男兒,拍刀催馬,圓了他一生的英雄夢。

【宋史《辛棄疾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宋史·蘇軾傳》原文及翻譯07-18

《宋史·程頤傳》原文及翻譯07-31

《宋史楊業傳》原文及翻譯09-23

《宋史·曾鞏傳》原文及翻譯09-02

《宋史·寇準傳》原文及翻譯01-07

《宋史·蘇緘傳》原文及翻譯09-07

《宋史·席旦傳》原文及翻譯09-07

《宋史·王沿傳》原文及翻譯09-07

《宋史·鄒浩傳》原文及翻譯09-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亚洲一区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97 | 在线看免费Av免费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 久久精品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