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文言文課后練習
《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下面給大家搜集整理了《口技》文言文課后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口技》文言文課后練習
《口技》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課后練習
1熟讀課文,根據(jù)提示,畫出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設題目的在于使學生熟悉課文的主體部分,體會文中聲響描寫的精妙,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獲得豐富的感性印象。我們讓學生根據(jù)提示填寫描摹聲響的語句,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口技藝人的藝術構思,從而真正進入口技藝人所設計的“規(guī)定情景”之中,所以填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心體會各種聲音所表現(xiàn)的情景,并合理地補充一些細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要求學生在完成這道題和熟悉首尾兩段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1.表現(xiàn)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儆蛇h而近,由外而內(nèi),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遙聞深巷中犬吠……眾妙畢備。
、谟纱蠖,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夫齁聲起……婦夢中咳嗽。
2.表現(xiàn)從失火到救火的情況。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
、诎偾R作,應有盡有。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無所不有。
2體會課文的寫作技巧,回答下列問題。
1.找出課文中描述聽眾反應的語句,說說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
2.文中前后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xiàn)藝人的演技有什么作用?
提示:設題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側面描寫手法的作用。指導學生答題時不要孤立地講側面描寫。例如寫表演,除了要寫到表演者和表演內(nèi)容,往往還會自然地寫到欣賞表演的人的反應,而后者就是在運用側面描寫。又如開頭和結尾相照應,除了使結構保持完整而外,也具有側面烘托、強調(diào)意圖的作用。側面描寫是一種常用的手法,應有所了解,但關鍵在于自覺、恰當?shù)剡\用。
1答:描述聽眾反應的語句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薄百e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边@樣寫,層層深入,寫明賓客們從尚可自持到難以自持到不能自持的過程,從側面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表演技藝的高超。
2答:開頭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從內(nèi)容上看,點明文章中心,極言道具之簡,意在為后文表演復雜的聲響做烘托、對比。結尾重現(xiàn)道具,則在證實、強調(diào)剛才的一切聲響都是從一張嘴中發(fā)出的,從而更突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也具有烘托的.作用。從結構上看,首尾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劃線詞。
這些句子中的劃線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古今意義不同的,如“會”(正好趕上、恰巧、正好)、“但”(只)、“聞”(聽見)、“少”(稍微)、“雖”(即使)、“走”(逃跑);二是古今用法不同的,如“宴”(舉行宴會)、“乳”(喂奶)、“名”(說出)在課文中都用作動詞,都用作名詞。對這些容易理解錯的詞,應提醒學生注意。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巧。 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只,僅。 聞:聽見。
3.婦撫兒乳
乳:喂奶。
4.賓客意少舒
少:同“稍”,稍微。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6.幾欲先走
走:逃跑。
4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
文言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較多,到一定階段需要加以整理,這樣才能有效地掌握它們的用法,獲得牢固的記憶。這道題實際上是給學生提供一種整理的方式,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整理方式。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fā)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fā)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fā)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fā)生:俄而 少頃 未幾
一·《口技》朗誦節(jié)奏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