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書謝莊傳文言文翻譯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宋書謝莊傳文言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宋書·謝莊傳
原文:
謝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歲,能屬文,通《論語》。及長,韶令美容儀,太祖見而異之,謂尚書仆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曰:“藍田出玉,豈虛也哉!”初為始興王浚后軍法曹行參軍,又轉隨王誕后軍諮議,并領記室。分左氏《經》《傳》,隨國立篇。制木方丈,圖山川土地,各有分理,離之則州別郡殊,合之則宇內為一。元嘉二十七年,索虜寇彭城,虜遣尚書李孝伯來使,與鎮軍長史張暢共語,孝伯訪問莊及王徽,其名聲遠布如此。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時南平王鑠獻赤鸚鵡,普詔群臣為賦。太子左衛率袁淑文冠當時,作賦畢,赍以示莊;莊賦亦竟,淑見而嘆曰:“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也。”遂隱其賦。
上始踐阼,欲宣弘風則,下節儉詔書。莊慮此制不行,又言曰:“詔云‘貴戚競利,興貨廛肆者,悉皆禁制’。此實允愜民聽。其中若有犯違,則應依制裁糾;若廢法申恩,便為令有所屈。此處分伏愿深思,無緣明詔既下,而聲實乖爽。臣愚謂大臣在祿位者,尤不宜與民爭利,不審可得在此詔不?拔葵去織,實宜深弘。”
五年,又為侍中,領前軍將軍。于時世祖出行,夜還,敕開門。莊居守,以棨信或虛,執不奉旨,須墨詔乃開。上后因酒宴從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對曰:“臣聞蒐巡有度,郊祀有節,盤于游田,著之前誡。陛下今蒙犯塵露,晨往宵歸,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矯詐。臣是以伏須神筆,乃敢開門耳。”
時北中郎將新安王子鸞有盛寵,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鸞板莊為長史,府尋進號撫軍,仍除長史、臨淮太守。未拜,又除吳郡太守。莊多疾,不樂去京師,復除前職。泰始二年,卒,時年四十六,追贈右光祿大夫,常侍如故,謚曰憲子。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
(節選自《宋書·謝莊傳》)
【注】
①廛肆:市上堆放貨物的店鋪。
②棨信:古代出入門禁、關口是所持的憑證。
③板:板授,以板刻的形式委任下屬官員。
譯文:
謝莊字希逸,是陳郡陽夏人,是太常謝弘微的兒子。謝莊七歲時,就能寫文章,通曉《論語》。到長大以后,氣質美好,容顏儀表也很美,太祖見到他感到他非同尋常,對尚書仆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說:“藍田能生出美玉,這哪里只是句空話啊!”謝莊最初做始興王劉濬后軍法曹行參軍,又轉隨王劉誕任后軍諮議,并兼任記室。謝莊還分析左氏《經》《傳》,根據國別分立篇章。又制作方丈木板,畫出各的山川的貌,各有條理脈絡,分離開來就是一個個各不相同的州郡,并在一起就是全天下的的圖。元嘉二十七年,索虜侵犯彭城,派他們的尚書李孝伯做使臣,與鎮軍長史張暢對話,李孝伯就曾問起謝莊和王微的情況,他的名聲竟這樣流布遠方。元嘉二十九年,謝莊被拜為太子中庶子,當時南平王劉鑠進獻赤鸚鵡,皇上向全體朝臣下詔,要他們為鸚鵡作賦。太子左衛率袁淑文采在當代首屈一指,他的賦寫成后,送去給謝莊看,謝莊的賦也已經寫成,袁淑讀了謝莊的賦感嘆的說:“江東沒有我,你將是一枝獨秀。如果沒有你,我也是一代人杰。”他于是把自己的賦收藏再也不拿出來了。
皇上剛剛登上帝位,想要弘揚風化,于是頒發詔書提倡節儉。謝莊擔心這一詔令不能實施,又進言說:“詔令說‘貴戚追逐財利,建立店肆販賣貨物的現象,都應當禁止’。這樣做實在符合百姓的要求。其中假如有違犯規定的,就應當按照法令予以制裁;假如不顧法令,施恩寬宥,那就使詔令有所改變。這種處置還希望皇上深思,不要因為英明的詔令已經頒布,而條文規定和執行的實際情況相背離。我愚陋的認為,享有俸祿和的位的大臣,尤其不應該和百姓爭奪財利,不清楚在詔令里有沒有這樣的說法?古代循吏要家人拔除園葵、停止織布的義舉,實在應當大大發揚。”
大明五年,謝莊又任侍中,兼任前軍將軍。那時候,有一次世祖出外巡行,夜晚回到京城,命令打開城門。謝莊留守京城,認為進出宮門的憑證或許是假的,堅持不遵從口頭的命令,一定要有皇上的親筆詔令才開城門。皇上后來在酒宴上隨口講起這件事時說:“你想仿效后漢的郅君章嗎?”謝莊回答說:“我聽說蒐獵巡狩有節制,郊天祀神有時令,不能耽溺于田獵玩樂,在前代圣王的訓誡中有明確的記載。陛下現在冒著風寒,清晨外出,夜晚方歸,恐怕或許有不逞之徒,有意矯詔欺詐,我因此恭敬的等待皇上的手令,才敢打開城門。”
當時北中郎將新安王劉子鸞很受皇上寵愛,皇上想讓他招徠有才德聲望的士人,于是就讓劉子鸞委任謝莊為長史,新安王不久進號為撫軍,謝莊仍被授官做長史、臨淮太守。未到任,又被任命為吳郡太守。謝莊多病,不愿意離開京城,因此又被授任原來的官職。泰始二年,謝莊去世,死時四十六歲。被追贈為右光祿大夫,常侍之職不變,贈謚號為憲子。謝莊所寫的著述共四百余篇,在世間流傳。
作品鑒賞
思想內容
《宋書》所記人物多為門閥地主,這反映了當時崇尚門第的風氣。在類傳中還增立了《孝義傳》,標榜所謂“孝行”“孝廉”,迎合了統治者“以孝治天下”的需要。書中還提出一些有益的政治措施,并輔以實例加以說明,如廣開言路,接納諫言;持法公平,不徇私情;選用良吏,久居其任;寬刑緩政,減免役稅等,這對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大有益處的。
編輯特點
《宋書》的列傳在寫法上使用了代敘法,即將相關人物的簡歷、事跡在對人物行事的記敘中夾帶寫出。如《盧陵孝獻王義真傳》中,寫義真在逃離關中途中遇見段宏單騎來尋,插入了關于段宏身世的介紹,這種帶敘法省去了單獨立傳的煩冗。
《宋書》中記有關于國家關系的重要資料,如《蠻夷傳》中記錄了宋朝與其他國家的交往情況。《宋書》還記載了文學情況,如《謝靈運傳論》,敘述了自屈原以后文學的發展進程,以及關于詩文用聲律的主張。行文優美流暢,也是《宋書》突出的特色。[3]
插敘手法的運用,顯示了作者對寫作素材的駕馭能力,使繁蕪的頭緒在作者的統攝調度下,變得井然有序、嚴密規整。唐人小說中多有如《宋書》一樣的小段插敘。李公佐《謝小娥傳》基本采用自然時序,中間兩次運用插敘:“初,父之死也,小娥夢父謂曰”,“初,蘭、春有黨數十,暗記其名,悉擒就戮”,出于情節需要,以簡筆寫出。雖不能說唐傳奇小說的插敘手法完全源于《宋書》,但至少可以說明,插敘手法是一種有效的敘述方法,對后來唐傳奇小說的敘述法有一定的影響。
不足之處
但《宋書》也有缺點,其思想傾向比較保守落后,因此歪曲和掩蓋了很多歷史真相。
《宋書》多諱,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多諱的原因與《宋書》修撰的獨特性有關。《宋書》不像前“四史”那樣純粹是史家之私撰,也非唐后史書那樣是官家之公修,它是第一部由史官奉敕修撰的正史,而實際上又是宋、齊兩代史官共同完成的。現存沈約《宋書》是以宋徐爰《宋書》65卷為藍本修撰而成。沈約《上宋書表》云:“宋故著作郎何承天始撰《宋書》,草創紀傳,止于武帝功臣,篇牘未廣。其所撰志,唯《天文》《律歷》,自此外,悉委奉朝請山謙之。謙之,孝建初,又被詔撰述,尋值病亡,仍使南臺侍御史蘇寶生續造諸傳,元嘉名臣,皆其所撰。寶生被誅,大明中,又命著作郎徐爰蹤成前作。爰因何、蘇所述,勒為一史,起自義熙之初,訖于大明之末。”由此可見,徐爰《宋書》65卷又是在宋人何承天、山謙之、蘇寶生寫史的基礎上完成的。當代人寫當代事,“事屬當時”,史無定論,史家撰史,對人物評價多受時旨的影響,且傳中人物多涉及君親,作者不免為尊者諱、為親者諱而多有隱諱。
【宋書謝莊傳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宋書·謝晦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0
謝莊《月賦》翻譯11-12
《宋書·毛修之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0
《宋書·王韶之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0
《宋書·劉延孫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0
《宋書·羊欣傳》原文及翻譯09-05
《宋書·孔靖傳》原文及翻譯09-05
《宋書·劉粹傳》原文及翻譯09-06
《宋書·顏竣傳》原文及翻譯09-06
《宋書·張暢傳》原文及翻譯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