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寒食》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4-02-23 17:26:0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寒食》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

《寒食》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1

  作者:唐代, 韓翃

  寒食原文譯文拼音注釋賞析原文

  寒食

  韓翃〔唐代〕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的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太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原文譯文拼音注釋賞析拼音解讀

  hán shí

  hán hóng 〔táng dài 〕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ú fēi huā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

  相關翻譯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相關賞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痹娙肆⒆愀哌h,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按撼恰币徽Z,高度凝煉而華美!按骸笔亲匀还澓,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盁o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于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皾h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拔搴睢币话阒笘|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外戚。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外戚。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這首詩善于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外戚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作者介紹

  韓翃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詳情

《寒食》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2

  《寒食》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譯文/注釋

  譯文

  即使冷冷清清開著幾扇柴門的村落里,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志出每年的節令。寒食的傳統雖然沒有傳到遙遠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冢,已經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著許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臥在青苔上,莫管關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注釋

  1、寒食:節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2、龐老家:指龐德公一家。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種田。荊州刺史劉表幾次邀他出來做官,他拒絕了,帶領全家到鹿門山中采藥。后來另一個隱士司馬徽來看他,正碰上他上墳掃墓歸來。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墳事。

  全文賞析

  詩中的“粵人國”,本指廣東,因秦末趙佗曾建南越國,封為南越王。趙鼎曾被貶至潮州,因此此處“粵人國”應指潮州。趙鼎在潮州五年,即紹興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時是紹興十年閏六月,故此詩應為紹興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間所寫。

  此詩雖題為《寒食》,但寫的`是從寒食到清明。前兩聯寫的是當時民間風俗。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祭掃》記其時江南風俗:“清明前三日為寒食節,都成人家皆插柳滿檐,雖小坊曲幽,亦青青可愛!瓘娜思疑馅U摺媳眱缮街g,車馬紛然,而野冢者尤多”從此詩可得知,南宋時潮州民間在寒食節也有插柳的習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沒有禁煙寒食,而清明節卻像東漢末襄陽隱士龐德公一樣攜帶女兒上山掃墓(即“上!保。

  后兩聯在記事中寄寓抒情。頸聯寫所見:漢唐帝王的陵墓連粗糲的麥飯也沒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徑之間開滿梨花。尾聯寫所感所聞:我還是開懷暢飲吧,醉后臥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頭上傍晚吹起的軍號。

  通過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權貴、富貴不過是短暫的、無常的,而人間確實永恒的、常新的。我還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這種心態看似消極,但卻是作者當時處于貶謫逆境中的苦悶、痛楚心情的反應。

  其實,趙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陽軍的謝表中曾說:“白首何歸,悵余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了,說:“此老倔強猶昔!”(《宋史》本傳)

【《寒食》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寒食原文譯文拼音注釋賞析原文翻譯及賞析01-09

《初夏》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02-21

《送別》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23

山行原文、賞析、注釋、譯文01-26

池上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4-09

《西施詠》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22

《貧女》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23

古詩春日的原文譯文注釋以及賞析08-08

《三峽》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22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原文翻譯及賞析01-1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a | 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 |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不卡 | 漂亮少妇被强了在线播放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