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文言文作文【共5篇】
在平日的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作文 篇1
從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人便用上了白話文。白話文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大伙要不是有教育,怕是要把文言文拋到腦后。
如同大多數零零后孩子一樣,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是家長們拿著一個啟蒙讀物,指著一只白天鵝一遍又一遍地念道:“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湖綠水,紅掌撥清波。”當時那么小,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哪里會知道詩里說的是什么,只知道跟著一起念:“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也當知道了一種新動物——鵝。
上小學后,接觸的文言文就是古詩。當時感覺真是神奇,這么一句詩,一個字的意思竟是一個詞,雖只有20個字,卻一下子描繪了四幅畫面。當然,一開始肯定喜歡,畢竟以前要背的東西是一篇課文,現在可只有四行字,背起來開心多了。甚至后來也開始模仿著那些詩寫一些打油詩,內容大多都是惡搞別人,發牢騷,以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為名罵一罵日本。可能我當時自己都不知道,這可是我最愛為文言文的時候了吧。
到了中學,文言文可就變成噩夢了。一篇文言文,足足有一頁紙,又看不懂,還要背,這對于當時的我還真是個不容易的事。對于題目更是無語——對于一首古詩的賞析,每一個人的理解應該是不一樣的,也也不應當有人能夠準確說出當時古人的想法,所以每一個文言文賞析題都應該是開放的答案,只要符合當代價值關即可,而當時的`老師卻要我們把文言文賞析的答案背下來,以便考試的時候規范作答。
文言文,的確傳播了傳統文化。但我認為,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夠像以前那樣八股取士一樣禁錮思想,他應當容許不同時代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對于他不同的評判、不同的理解。
像文言文等這樣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我們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延續。多看文言文,多讀文言文,把我們自己的東西傳下去,讓中華文明更加閃亮,熠熠生輝!
文言文作文 篇2
星期五上午,陳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文言文課。直到現在,這節課還令我回味無窮。
第一節課的鈴聲剛落,陳老師就指著黑板上的幾句文言文,用柔和的語氣問我們:“同學們,你們看看這些句子與我們平時說的話有什么不同?”“句子短。”一個同學說,另一個同學也不甘示弱,站起來說:“表達的方法不同。”又有一個同學說:“比我們平時說的話更深奧。”這時,陳老師臉上流露出滿意的表情,“你們都說得對。這樣的'句子叫‘文言句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學弈》。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讀一遍。”“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教室里響起了陳老師如涓涓細流般悅耳的朗讀聲。
大概是陳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激起了大家的興趣吧!這堂課同學們顯得格外活躍。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一會兒大家是古人,一會兒大家又成了現代人,老師讓我們結對上臺:一個用古文講故事,一個用現在的語言“翻譯”,這一一對應的方法讓大家對陌生的文言文一下子產生了“親近感”。老師見同學們的興致這么高,點了三對上臺進行了“古今對照”學“文言”,同學們還意猶未盡。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又當場學,當場背。由于這篇文言文較短,再加上今天同學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走上講臺的四位同學,有三位背得很流利。他們的表現贏得了同學們熱情的掌聲。如果是以前,那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每個人的背書方法都不同,誰能給大家講講自己的背書秘訣。”陳老師興奮不已地問。同學們很大方,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秘訣說了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不知不覺中,下課鈴聲已經響起,但大家都覺得時間太短,很多同學還在為沒有發言而遺憾。
文言文作文 篇3
據透露,這個作文題一共有1700多名高一學生作答,只有這篇高一年級12班路海月同學寫的文言文作文得了滿分。這篇為何脫穎而出?文言文這種文體,是否已成語文作文高分的砝碼?東北師大附中語文教研室主任、這次作文閱卷總負責人劉立權老師對這篇作文做了點評。
高一就能辯證分析很難得
“這個文言文作文寫得不錯。”劉立權認為,從這篇作文中,能夠知道這個孩子讀過很多文言書,“一是作文中用了一些典故以及成語,可以看出這個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定的積累,比如文中引用了韓愈的文章,還有鴻鵠和鳳凰涅盤的比喻;二是學生能夠做出辯證分析,能夠從利和弊兩個角度辯證地去分析。”劉立權透露,對于高一學生來說,辯證分析能力還不太成熟,所以這篇作文能夠辯證分析很不錯,語言流暢。“也不是說十全十美,只是相對好一些,打滿分來鼓勵學生。”劉立權說。
半數文言文作文“弄巧成拙”
那么,面對高考作文,學生是否可以寫文言文“沖高分”呢?
劉立權認為,文言文、白話文都可以,但建議絕大多數學生寫白話文,“如果學生文言文基本功不扎實,還很可能弄巧成拙,所以不建議許多同學寫文言文。”劉立權老師透露,“前幾年我省高考作文中,也有過用文言文寫獲滿分的例子,但在我省高考試卷中很少見,高考作文文言文出現頻率大概約為千分之一。”而在這些千分之一的高考文言文作文中,劉立權認為寫作的'效果是“50%還可以,50%弄巧成拙”。
絕大多數學生都沒跑題
那么,文言文的寫作方式,是否是現今學生作文所推崇的一種高分作文的文體呢?
劉立權認為,這個作文題比較簡單,絕大多數學生都不跑題,“有的同學把材料內容改了,有的同學完全把材料拋開,而大談特談代溝問題、選擇問題、中國教育的急功近利問題,這就有一點偏了。這個作文應該寫對網游問題的認識,或者剖析截然相反的原因。如果拋開這個問題去寫課外班、去寫偶像,去寫家庭收入等方面,那就是完全跑題,這次答卷大概也有1%~2%的學生跑題了。”
文言文作文 篇4
中國文學高深莫測,漢字又是那么博大精深。令人嘆為觀止!文言文是體現中國文學的一部分,它不想白話文一樣容易懂,同時白話文它比文言文要長,要廣泛使用。文言文雖然不能像白話文易懂,易使用。文言文雖然讓我絞盡腦汁,但是我依然喜歡它——文言文!
“文言文”我總是稱它為“驚嘆極了”,不知道我為什么稱它為“驚嘆極了”好像是被它的難處所驚倒了,還是被它的啟發給怎贊嘆到了極點。難道說是“文言文”這三個字讓我對它產生了滿心的疑問,急切地想找到屬于他的答案嗎?又是對他的好奇心太大了嗎?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誰告訴我這是為什么呢?沒有人可以告訴我,我內心的答案嗎?難道只有它——文言文可以告訴我嗎?我想讓別人把內心的答案告訴我,讓我肯定,能夠讓我放心,讓我得到確實。但是又有誰能告訴我他自己內心的答案嗎?
“驚嘆極了”雖然當時的歷史與我們相差多少千年,可是,他竟然能夠把作者內心深處表達出來,讓人對作者的了解更為透徹,它可以把作者今后對我們的想法和期望表達出來,它還可以……實在是太多了!
他可以有時給我一種解惑后云開霧散心情愉悅的感覺;有時給我一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神志不清的感覺:有時給我一種前車之鑒的感覺;但偶爾會有一種刻骨銘心,不知所措的感覺……
文言文總是給我有種車到山前必有路和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讓我一直對他充滿著信心,一直克服著文言文理解時的困惑與困難。
它就像正中午的太陽一樣,給我溫暖與光明并讓我不再懼怕艱辛,因為付出汗水之后的.才是真正的溫暖;想也晚上的星星一樣照亮著我,照亮著我走在的大街小巷:像夜晚上皎潔的明月,干凈無一絲雜痕;像雨過天晴出現的彩虹,只要心中有所期望,才是永恒!
它是我心靈上棲息的一塊寶地,給我心靈上的創合貼,是我心靈上給予糧食的倉庫。凈化、提純、更是一種安慰!
他總愛與我捉迷藏,像是上帝送我一生的玩伴。一直鼓勵著我,激勵著我,像是上天眷顧著我,賜我一件寶物時時陪在我的身邊,像是生活中的一塊荒地,讓我為他翻新;耕耘和種植。
啊!文言文,你究竟還有多少讓我為你著迷、傾倒的呢?我多么地想知道你的奧妙。我對你的驚嘆又怎能讓我滿足的呢?你還有多少讓我不知道的“秘密”呢?我猜想一定是“源源不斷”的,不,是數不計數的!
文言文你給我的驚嘆真是讓我不知道從何說起,又能用什么語言可以描述出來的呢?沒有語言可以描述出來,因為你給我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怎能用語言描述出來呢?
文言文作文 篇5
原文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
譯文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多動筆,才能寫好。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寫作太少,又懶于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人。文章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歐陽修把他寫文章的.經驗告訴別人,所以顯得更加有意味。
字詞注解
(1)頃歲:近年來。
(2)孫莘老:人名,字復明,號莘老。
(3)歐陽文忠公:歐陽修。
(4)乘間:乘機,乘著空隙。
(5)嘗 :曾經
(6)以:用
(7)之:這里代指歐陽修
(8)惟勤讀書而多為之。之:代詞,代指文章。
(9)工:精,妙。
(10)患:弊端,毛病。
(11) 至:達到。
(12)疵:瑕疵,引申為缺點。
(13)指摘:批評,挑剔。
(14)見:通假字,通“現”,發現。
(15)嘗:曾經。
(16)術:辦法。
(17)過:超過。
(18)多作自能見之。之:代詞,指代疵病 (文章的缺點)。
(19)為:作。
(20 ) 唯:只有。
【文言文作文】相關文章:
文言文作文[精選]08-02
(精選)文言文作文08-15
【經典】文言文作文08-04
文言文作文【精選】08-21
(精選)文言文作文08-20
文言文作文(精選)08-14
文言文作文(精選)07-27
[精選]文言文作文08-27
文言文作文(經典)07-27
文言文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