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集錦(5篇)
在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言文作文 篇1
陽春景晚,先父駕鶴歸去,吾輩始知古人所謂“九回腸”云者也。 匠人何德何能,敢勞動四方圣賢之駕?先父獨一農夫,豈能蒙六藝傳人之澤?雖九叩首,其吾父子所能報耶!
先妣罹難,吾呱呱而未滿月,先父懷抱孤兒奔走鄉里,乞乳百家,自此鰥居。童年,父視兒為心,兒無以報;少年,父視兒為肝,兒亦無以報;青年,父視兒為驕傲,每夸于人前,兒猶無以報;而立,吾以超生去職,遠離故井,浪跡沿海,兒更無以報;不惑,吾只身來修水,就職琴海,始取吾父于鄂南,闔家團圓,雖不曾一日而廢離,奈何吾父年已古稀,與吾所報之日無幾矣……父八十之年猶奔走于街道,編籃換錢,分文儲之,以遺二孫。孰知一日遽然長逝,枕下尚存數千金。嗚呼,吾自此莫能盡孝于膝下,豈不痛哉!天下有不孝之子,吾為首也。
先父嘗謂余曰:“爾吮百家奶,食千家糧,故千百父母,當謹記大恩!……”吾不悔之年作《百家奶》一詩成名,父欣喜若狂;明年,又作《唱給江南》以頌母愛無疆,父泣涕沾襟;又二年,作《太陽樹下的歌唱》,誓以終身許三尺講臺,父容光煥發……而今,吾已知天命,齒動鬢蒼而視茫茫,瞻顧遺跡,養育之恩有如涌泉,涓涓而灌注吾心田,而吾竟無以報,何其哀也!
世云“厚養薄葬”,至理之言!吾能薄葬吾父,而未能厚養之,忤也。視之厚養而厚葬者,是為不孝;視之薄養而厚葬者,是為不道;視之力莫能厚養而亦能厚葬其父母者,是為不仁也!吾力能厚養而未厚養,力能厚葬亦未厚葬,古語“自取其辱”,實我之謂也!
嗚呼,服喪之期,作此文以示一女一男謹記祖德。吾自此日三拜于靈前,唯此而已,唯此而已。
文言文作文 篇2
煌煌京洛,昭代文治。周公定鼎,事燦星馳。衣伊闕兮帶洛水,開金谷兮倚翠微。西扼三秦之咽喉,東收齊魯之漁鹽,北鄉燕趙之廣闊,南匯湘楚之肥饒;且依黃河,以為映帶,澤萬畝之良田;伏牛橫亙,以為眉眼,造千里之蔭蔽。偉哉運河,溝通南北之豐產;雄哉絲路,濟輸東西之瑰麗。復有圣明,危坐明堂,來九夷之梟首,御天下之烝烝。百家臣子,咸集于此,授百姓以教化;陶竇大富,齊擲萬金,筑亭臺與樓閣。絕國使者,來覲圣明,斐中原于海外;公倉私廩,俱以豐盈,小戶樂足,大家殷富,章臺折柳,金谷攀樹,別情憂愁,不知何物。玉石沙礫,金銀作木。此東都之極盛日也,其景萬端,極盡筆力而不逮十一;潘江陸海,亦難全述。
惜哉惜哉!沖天一炬,舊景全非。牽子負老橫道哭,橫門淚作傾盆雨。墟里余煙,百里不散,黎民百姓,為禽獸食,王侯家女,允為私婢,舊時妝鏡,日日顏煥,今止十日,海獸葡萄皆漫滅也!太倉所藏,上陽所妝,橫行太液,恣意未央。斫析官柱,傾倒籬墻。御園舊物,十世所珍,九代所藏,經營持愛,置之幽廊。一旦傾頹,毫不能有!白骨蔽野,千里無煙。漢魏古都今作古,隋唐千城化塵土。僭用太廟,以為貍祠,列祖列宗,盡蒙辱。詩人身死,能度盛唐之曲?梨園寥落,可作霓裳之音?教坊子弟,白發俱新,路人問焉,徒揮鋤而不顧。比洛邑之極衰日也,疇昔神都,湮滅青蕪,中州耗敦,榮華難復。
數代烽硝,攻伐不己,其為要沖,地在中都,舊丁未去,新兵既來,珍器貴玩,游弋一空;不可奪者,烽炬置之。如此以往,洛邑之富饒,三世而斬。明元以來,新都于燕京,突兀崢嶸之士,舟車載之北上。舊城以東,言皆離黍;昔日金城,遍穴鼯鼬。洛陽橋下,盡蕎麥青青,春秋逝盡,歲月崢嶸。惟余伊闕之殘佛,馬寺之清鐘,冷清自持而已。
然自傾頹以后,文化豈不興邪?雖非都邑,亦為大郡,數代豪杰并起,隋唐之風,亦未遽衰。及至近代,解放中原,重興建設,齊鑄偉篇,實未有之功業。飛梁新構,輪車急轉,齊云落星,直搗青天,彩虹穿帶,橫絕洛水,芳園喧妍,佳客留連,豈不安居,遠游思旃,季鷹歸未,江寧冰寒。
吾輩吾儕,忝為國才,雖無仲墨之賢,亦應具孫匡之專。國之有命,豈不盡力,天將降任,奚復敢言?淥水法法,青山茵茵,諸君勉勵,齊筑偉勛。古今之事,西周之后三千年之興替,何也?維人心之鄉爾。后之冢宰,豈能不鑒之而參省乎?
浮生若夢,百代匆匆之過客,萬物一瞬而已,朝菌晦朔,蟪蛄春秋,何以狎歡?惟披甲策馬急報效也。某年月日,洛陽王某記。
文言文作文 篇3
余讀《左傳》、《漢書》、《三國志》,尋尋覓覓以求運道,成功諸法,然每見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嘗不廢書而嘆焉。至如三國之李蕭遠作《運命論》曰:“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庇辔磭L不涕泗橫流,扼腕嘆息曰:“古今之士、之賢、之圣豈受制于三者乎?至如仲尼受困陳蔡,李廣難封,哀哉。”后余飽覽古今賢士之文,遠近名圣之跡,乃釋懷,有三嘆作焉:一曰士運在此不在彼,再曰士運在勤不在求,三曰士運在我不在他。謂予弗信,請見陳詞如下:
昔者仲尼學富五車、胸藏禮樂,遍施仁義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學于郯子、師襄、老聃之徒欲以廣其聞,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其志壯哉,其行壯哉,其言壯哉。然其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遍歷七十國而不一遇其主,豈不嘆哉!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顏回出;修古之圣典,而有六藝作。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書生,豈得聞其名而后深贊哉。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比擞胁粭売趬阎局蓝蟊赜胁恢刑幍弥。此余所謂“士運在此不在彼。”
戰國之時,齊有孟嘗田文,趙有平原趙勝,楚有春申黃歇,魏有信陵無忌。當是時,有志之士投之則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為弗是也,孟嘗之徒獨養雞鳴狗盜之徒,未有匡扶國家之才賢。是故蘇秦散盡資才而不說聽其言,后起六國而權傾天下。曩時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當時盡有矣;曩時其所躞蹀之公卿門,當時盡開矣。富埒人主,權衡國君,誰得而當之?是矣王勃曰:“老當益壯,守(寧)移白道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贝朔怯嗨^“士運在勤不在求”乎?
伯牙遇子期乃暢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漢武,商鞅得景監方說秦王。士運在人手乎?奈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學,以我之滔滔雄辯需假人之手?余思淳于髡聞之必仰天大笑,疑纓索絕。俞伯牙有繞梁之音,司馬相如蘊絕世之才,公孫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變法。韓退之云:“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竊以為余為千里馬亦先已于伯樂矣!笆窟\在我不在他”昭矣。
《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毖蕴煜陆阅绞サ隆!哆\命論》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又曰:“通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升之于云則雨施,沉之于地則土潤,體清以流(洗)物,不亂于濁;受濁以濟物,不傷于清!庇衷唬骸笆且允ト颂幐F達如一也。”是也夫。余訚訚于此,欲作沛然之辭以廣余意,終日孜孜不倦于古今典籍,所為何事?所擁何志?張載《日知錄》志曰(《近思錄》記張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文言文作文 篇4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里,用大皮制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制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松。
【讀書與作文字詞注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制的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后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于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松。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松”。上文“逸于作文”中的“逸”,即指“輕松”,意為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松。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為“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為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群”。
讀書與作文啟發借鑒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的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里?在于讀的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的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松的寫出好的或較好的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的教學程序的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臺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眾,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的目的,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的缺點,認為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于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為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的`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的《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后,讀朱熹的《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并三傳;15歲后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并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的基礎上學史學文的程序:先看《通鑒》,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后“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注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后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為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的一個詳細的讀經學文的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復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后代的家塾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文言文作文 篇5
說起文言文,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厭惡,因為我對文言文有著很深的矛盾,就像是水火不容,每次考試我的文言文都是全班做的最差的,所以我很討厭文言文。
從初中開始,我就對文言文產生了厭惡的情緒,記得第一次上文言文課時,語文老師教我們的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這一課。蘇軾是宋代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文受到很多人的贊揚,但是跟文言文有著代溝的我,卻不是很喜歡這些文章,每次上文言文的課,我總是聽到一半就走神了,還有幾次竟然睡著了,然后被老師點名批評,我真的很是尷尬。但是文言文的確很難懂,而且我這個人在無聊,聽不懂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產生瞌睡,然后自己也不知道的情況下睡著,所以我很多時候都想大哭一場,以表達自己內心的無奈。
于是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我買了一本初中語文教材全解,那上面有課本里文言文的翻譯和注釋,我雖然讀文言文都不懂,但是我至少對白話文感興趣啊,再說了,我讀了一段時間,發現還挺有意思的,因為文言文里介紹的人物傳記讀起來就像是在讀古代版的名人傳記一樣,介紹了很多古代有知識,有成就的人物,所以我就來了興趣,還別說,慢慢的,我就試著去讀文言文,開始很困難,很多字都被我理解錯了,根本不是我理解的那個意思,然后我就回去看一下注釋,在恍然大悟,結果在下次的考試中,我的文言文試題拿了全班第一,害得班主任特意問我是不是做了弊,我解釋了很久他才相信我,哎,倒霉的我啊。
逐漸到了高中,我的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本性難移,我還是一看到文言文就會厭煩,我想過按照初中的辦法學習文言文,但是高中的課程是在太多了,我根本沒有多的時間去鉆研,所以我就一直吃我的老底,做文言文試題的時候能夠答對三分之一我就萬幸了。
本來我以為我這輩子跟文言文就這樣了,但是總分十九分加上詩歌鑒賞一共二十五分,我只能拿到七八分,的確很讓我感到痛心,于是我就狠下心來,用了一個月的課余時間牢記文言實詞還有相關的詩人背景等等,終于又提升了五六分的水平,盡管效果不怎么明顯,還特別的辛苦,但是我還是比較開心的,因為我努力了,我是用自己的勤奮換來的分數。
還有很多時候,我自己一個人無聊,便開始回想自己學過的,看到過的文言文,然后默默地背誦,背不起來了也懶得背誦,直接下一篇,很多次我都背的顛倒,這篇文章的內容背到了下一篇上面,然后實在想不起了,我自己便會為自己的`爛記性笑起來,然后就這樣度過無聊的時光。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它是我們建立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基礎,這是我在一個演說節目里看到的一句話,所以現在我不怎么討厭文言文了,相反還有些喜歡,文言文之所以讓人頭疼,這也說明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嗎,再說了,看到文言文頭疼的肯定不止我一個人吧,我又何必為此感到厭煩呢。
考試的時候,我也不會因為看到文言文就喪失了信心,相反,現在的我看見文言文就好比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正等待著我去逐步的翻譯,逐步的探索呢,怎么樣,你是否還會因為文言文難懂而感到厭煩呢。試一試我的方法吧,說不定會幫助到你哦。
【文言文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文言文作文09-24
【精選】文言文作文11-05
文言文作文【經典】10-17
(經典)文言文作文10-18
文言文作文(精選)08-14
(精選)文言文作文08-15
文言文作文[經典]09-20
文言文作文(經典)07-27
文言文作文07-25
文言文作文(精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