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石潭記原文及譯文注釋

時間:2022-03-22 13:26:2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小石潭記原文及譯文注釋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作品,也是《永州八記》中的經(jīng)典名篇,寄情山水之意尤為明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石潭記原文及譯文注釋,歡迎參考閱讀!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 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注釋

  [1]小丘:在小石潭東面。

  [2]篁竹:竹林。

  [3]如鳴佩 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鳴:發(fā)出的聲音。佩、環(huán):都是玉制的裝飾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清澈。冽,涼。

  [5]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以:連詞,相當于“而”,不譯。

  [7]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高低不平的巖石。巖,巖石。

  [8]翠蔓:碧綠的莖蔓。

  [9]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10]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

  [11]皆若空游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

  [12]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13]佁然不動:(魚)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14]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15]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6]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蜿蜒。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交相錯雜。

  [18]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凄、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 ,使……感到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悄愴,憂傷的樣子。

  [19]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環(huán)境太冷清了。以,因為。清,凄清。

  [20]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21]龔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著同去的。隸:隨從。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二小生,兩個年輕人,指崔簡的兩個兒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小石潭記》的賞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質(zhì)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文章采用多種手法,有聲、有形、有色地刻畫了小石潭的動態(tài)美,也寫出了小石潭周圍景物的幽美和寧靜。短文把景和情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寂寞與凄涼。從我個人的閱讀角度來看,該短文有如下特色:

  一、內(nèi)容駁雜,題旨鮮明

  文章以游蹤為序,依次組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流水聲──如鳴珮環(huán)),后寫形(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水──清;石──怪;樹──美;魚──樂),后寫遠望(岸勢──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概寫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從而引發(fā)凄苦孤寂的心境。縱觀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寫景,而是借景來襯情,主旨鮮明。可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手法靈活,結(jié)構(gòu)井然

  文章采用先聲奪人、動靜結(jié)合等手法,把文中的景寫得是玲瓏剔透,精美絕倫。作者無論是寫潭的出現(xiàn),還是寫游魚、竹樹、巖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畢現(xiàn),富有詩情畫意。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作者寫小潭的出現(xiàn)時,先寫隔竹林聽到流水聲,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在第二自然中作者用特寫的方法,直接把鏡頭對準潭中的魚,描寫其動靜狀態(tài),間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著重表現(xiàn)了一種游賞的樂趣。此段妙在以實寫虛,以動寫靜。其中以寫魚為實,以寫潭水和天氣為虛;以寫魚在水中游為動,以寫日光照映下的魚影投在水底石上,歷歷在目,清晰可辨為靜。魚兒往來翕忽之動,又名為寫動,實則襯出潭之靜。作者用一樂字,真實表達了自己的由衷歡樂。這是他改革受挫、被貶遠方以來從沒感覺到的快樂。文章詳寫以上景物,讓人韻味無窮,可見其手法極其靈活。

  全篇從發(fā)現(xiàn)小潭,概括石潭全貌,從寫潭水到寫氣氛感受,由遠到近,由總到分,由景到人,結(jié)構(gòu)顯得井然有序。

  三、摹形言事,造語典雅

  本文作者運用修辭手法,精巧傳神。開篇形容水聲清脆悅耳用如鳴珮環(huán);第三自然段作者把鏡頭推向遠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為喻;用犬牙相互為喻,來寫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怡然爾翕忽把魚的情態(tài)描繪得惟妙惟肖;用蒙絡(luò)搖綴四個字寫出了潭邊的景物。由于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感受取喻,也使語言精當貼切,生動而傳神。

  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雖然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流連忘返,實際上滲透著作者自身慘遭不幸的感受和無比失落的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環(huán)抱,其清靜幽美,而不被世人所聞,這正是柳宗元懷才不遇的內(nèi)心寫照。作者來到這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觸景傷情,激起了他疾世憤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實地流露了作者無法擺脫現(xiàn)實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

  總之作者采用了察其微,狀其物,傳其神的手法,把一個小石潭寫得出神入化了。此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散文。

【小石潭記原文及譯文注釋】相關(guān)文章:

柳宗元《小石潭記》課文原文02-15

《鈷鉧潭記》譯文、注釋及鑒賞07-13

小石潭記說課稿11-04

野望原文譯文及注釋07-27

《小石潭記》課文賞析01-17

虎丘記譯文及注釋11-27

秋聲賦原文及譯文注釋12-25

歸田賦原文及譯文注釋09-07

柳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8-18

登樓賦原文、注釋及譯文11-2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好屌妞蕉国产视频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精品高潮久久久久 | 日韩一区三区视频 |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