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經典]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作文 篇1
吾十又三歲,父念吾孑然居家,恐孤無趣,遂養一貓。初臨,懼生,蓋幼稚,無奇,性乖,故倍愛之。其唇紅齒白,毛發如雪,斑點隱約,額有灰影,體玲瓏妖嬈,約二寸,重不足一斤,然鳴聲清脆,堪比天籟。苦思妙詞,命之,然才疏學淺,無一合意,終擱置,呼其曰“喵咪”。
朝夕相伴兩載,吾貓秉性甚奇,唯從吾,高呼必至,親如摯友。一日居家,喚之未至,以為異。遂出門,吾貓其目偌大,定神專注,伏地躡聲挪步。吾虛聲掩門,靜待以觀。許久不見動靜,乍撲身,健步如飛,一躍半米,張利爪,露獠牙,擒一鼠。吾雀躍大喜,以為矜。爾后行甚詭,既擒鼠,然久久不食,驅之,繼逐之。怠,放鼠自由。吾觀之,不解。數月后,四屋竟無鼠輩之亂耳,家人皆喜。時翩躚兮與玩具共舞,忽俏皮兮與靈長同樂。猶寒冬投窗之陽,似炎夏沁脾之冰,大慰人心。
未幾,因求學,離家,倍感思之。以為無朝夕相伴,貓定相忘。歸家似箭,喚之,翹首擺尾,神情欣喜,吾抱起,不舍放之。吾貓懼冷,常染風寒,屆時必呵護有加,不敢怠慢。
年末歲尾,正值吾十又六歲。貓身漸豐,略顯臃腫,大腹便便。數日,產五仔于舊箱之中。倍感欣喜,常常蹲身,靜觀之。恐其無飽食,親臨廚,偷得大魚,喂之。為其子命名,待如寶,親密無間。數次曾欲吾貓取一愛名,終不得,甚沮。
歲月匆匆,轉眼十又二載有余,吾多年求學外地,愛貓一如既往,貓待吾始終如初。然天有不測風云,貓有旦夕禍福。問詢赴家,覓貓數日,終無果。悲憤欲絕,吾貓天性乖巧可人,人皆憐之疼之惜之。然何人如此喪心病狂,毒害吾貓致死?俗事之擾,遽爾無蹤。生何匆匆,猶隔夜之明曇;死何茫茫,如短命之孤魂。追憶往昔,不禁熱淚盈襟,嗚呼哀哉!虔首叩拜,冀爾享歡顏之樂!
學畢,形單影只,每每孤獨,必念貓。奔波乏累,曾謀養新貓,陪伴一旁。然失貓之痛,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終不舍忘懷,遂未再養。今書此文以表緬懷,徒增感傷。
文言文作文 篇2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里,用大皮制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制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松。
【讀書與作文字詞注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制的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后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于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松。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松”。上文“逸于作文”中的“逸”,即指“輕松”,意為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松。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為“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為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群”。
讀書與作文啟發借鑒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的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里?在于讀的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的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模”--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松的寫出好的或較好的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的教學程序的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臺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眾,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的目的,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的缺點,認為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于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為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的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的《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后,讀朱熹的'《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并三傳;15歲后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并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的基礎上學史學文的程序:先看《通鑒》,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后“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注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后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為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的一個詳細的讀經學文的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復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后代的家塾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文言文作文 篇3
陽春景晚,先父駕鶴歸去,吾輩始知古人所謂“九回腸”云者也。 匠人何德何能,敢勞動四方圣賢之駕?先父獨一農夫,豈能蒙六藝傳人之澤?雖九叩首,其吾父子所能報耶!
先妣罹難,吾呱呱而未滿月,先父懷抱孤兒奔走鄉里,乞乳百家,自此鰥居。童年,父視兒為心,兒無以報;少年,父視兒為肝,兒亦無以報;青年,父視兒為驕傲,每夸于人前,兒猶無以報;而立,吾以超生去職,遠離故井,浪跡沿海,兒更無以報;不惑,吾只身來修水,就職琴海,始取吾父于鄂南,闔家團圓,雖不曾一日而廢離,奈何吾父年已古稀,與吾所報之日無幾矣……父八十之年猶奔走于街道,編籃換錢,分文儲之,以遺二孫。孰知一日遽然長逝,枕下尚存數千金。嗚呼,吾自此莫能盡孝于膝下,豈不痛哉!天下有不孝之子,吾為首也。
先父嘗謂余曰:“爾吮百家奶,食千家糧,故千百父母,當謹記大恩!……”吾不悔之年作《百家奶》一詩成名,父欣喜若狂;明年,又作《唱給江南》以頌母愛無疆,父泣涕沾襟;又二年,作《太陽樹下的歌唱》,誓以終身許三尺講臺,父容光煥發……而今,吾已知天命,齒動鬢蒼而視茫茫,瞻顧遺跡,養育之恩有如涌泉,涓涓而灌注吾心田,而吾竟無以報,何其哀也!
世云“厚養薄葬”,至理之言!吾能薄葬吾父,而未能厚養之,忤也。視之厚養而厚葬者,是為不孝;視之薄養而厚葬者,是為不道;視之力莫能厚養而亦能厚葬其父母者,是為不仁也!吾力能厚養而未厚養,力能厚葬亦未厚葬,古語“自取其辱”,實我之謂也!
嗚呼,服喪之期,作此文以示一女一男謹記祖德。吾自此日三拜于靈前,唯此而已,唯此而已。
文言文作文 篇4
今天我們學到文言文了,我心情非常激動。
早上第一節課,老師走進教室,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我們以前不一樣的文章——文言文。大家肯定不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吧。我先來講一下文言文的由來:在戰國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紙,只能用竹簡和絲綢來寫,由于絲綢太貴了,竹簡又太重了,所以人們把一些多余的字刪掉,剩下的字寫在竹簡或絲綢上,就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人用來記載故事和事情的`,短小精悍,十分精彩。人們也稱之為:古文。不過文言文挺難學的,它是和白話文相對的。”這時,我翻開書一看文言文雖然只有幾十個字,但十分難懂。老師又說:“只要你們做好‘三步曲’,就能把文言文學好,第一步:喜愛文言文;第二步:讀好文言文;第三步:讀懂文言文。”我們點了點頭。老師又告訴我們:“文言文里的單字意思和現在意思不一樣,所以讀文言文要讀清楚、想明白。”這時我想:文言文真是奧妙,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出一件完整的事,看來我一定要把它學好。不知不覺鈴聲響起來了。
中午放學回家后,我把我學到文言文的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聽了后說:“文言文一定要學好,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詩、詞、對聯都屬于文言文的一種,所以文言文十分重要。我點了點頭。隨后爸爸又告訴我一副對聯:之乎者也老夫子;加減乘除小學生。
文言文作文 篇5
伊人獨醉,相思瘦;落花悠悠,誰把癡情守?
深宮秋月,不知人間,幾何輪回轉?夜半風聲,露濕階,空將詩語,榭紛沓。一片寂靜,瘦是影悲轉涼。幾番凝吟,幾輕彈? 幾多繁華,久傾城?幾多情愁,染指寒?夜涼,心落愁,無處鶯歌,憑欄對。獨坐小樓,西風涼。一處茫然,不知誰簾卷?踏瀾衾閑,晚風月,一地輕紗,誰輕舞? 落紅花開,點滴愁,半籮香玉,碎了誰的心?寒香衣別,多少青燕,早已是,悄然岸邊,離散。一指凝香斷,各自天涯,倫紅袈裟,細作他人門前花。蒂落一聲風骨,換的.紅顏水。落幕芳馨,情似遠 冷顰畫月,誰將心染的碧玉透?
蹙暮綺雨,幾知音?思念留影煙花碎,一曲斷魂,誰雨蝶?雨露,空寂,秋風寒。唔夢思源,殘紅深,一片瀟湘,簪花冷。畫暮一輪秋月涼,誰將白露吟成霜?玉樓畫春,階幾何? 秋風梓涵,問一卷,風云愁。臨寒嬌筱,誰將花語,顰眉榭?冰清若曦,一紙捻紅,水中花。梳妝凝紅,問誰肯一紙袖紅,緹縈?殘紅吟月,衣香冷。庭院深深深,有幾許?點滴清萼,都是愁。古來瘦詞,寂寞添衣,心還寒。空霖塵雪,西風又涼,誰把輕愁捻?
夜色傾城,開不完的相思花,滴不盡的相思淚。夢回斷橋邊,伊人獨醉,相思瘦。落花悠悠,誰把癡情守?已是碎夢守無邊恨,最是紅顏痛今生。花滿樓,情滿裳,看不透,煙花綻放,明月冷。望月凌波, 寸腸斷,繁華一季轉身空。望斷紅塵,琉璃空,誰把紅妝秀?秋水茯苓,月華如指尖沙漏,心事殘綣,夢如殘紅落。雨蝶飛花,愁滿樓。記當年云臺,你我紅塵碧影共沾花。一身青衣染得粉黛美。一簾花轎映紅燭。而如今早已是,人去樓空。只剩紫薇花兒凝香,伴的孤山獨綾影。哪去尋你萬千塵?等我朱砂淚,點的胭脂碎。花開花落有落看,一年又一年,紅顏寒香,冰凝花,淚落盡……
文言文作文 篇6
呱呱墜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奶;到二十歲,還不知道牛的樣子。幼小的豬,(小孩)每天都吃它的肉;等到成年,也不能分辨豬的公母。人們常常啃吃野兔的兔腿,然而最終卻不知道狡兔有三窟。在那個時候,兔子從洞穴里出來的神態,不是街市之中能夠看見的。
現今北方久旱,泉涸井枯,塵埃飄拂,遮天蔽日。土地干裂,縫隙大可容人。南疆大雨滂沱,洪水肆虐。遇到這樣的水災,草舍都被沖走。想修繕而不能,人們只能啾啾地啼哭。
凡是這樣的異象,并非上天的罪過。
你難道看不見砍伐樹木焚毀森林,草木蔥郁的山變得荒蕪。極目遠望,萬山都光禿禿的。百尺高的竹子,都做成了竹筷子。對于那些小蛇,粗不足一寸,(與)劇毒蛇王,都成為盤中美味。工廠黑色的廢氣蒸騰上升,上達瑤池。貧窮之地招徠商賈,以增加他們的財富。然而方圓千丈之內,連蘿卜都不能生長,九天之上,星河也不能看見。
哎!人們漫山遍野地設下捕獸的機關和抓兔子的網。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河海里的水已變得漆黑,各種廢水還在不斷向其中排放。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砍木伐竹,張弓等獸,以至鹿不能奔跑,鳥不能自由飛翔,螞蟻不能群居,野獸鬃毛豎起也不能看見。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
人們呼吸著濁氣,整天昏昏沉沉。天不再藍,水不再清澈。沒有烏云,天空為何陰沉?旭日升起,太陽光彩明亮的樣子也不復存在。看人間,鳥飛而不敢落下,很少能看見野獸成群奔跑,在這樣的時候,到哪里去能乞求到青天?
慶幸的是人知道這種災難,人能夠改變這樣的`狀況。然而,國家制定法令,民眾有幾個能遵守執行,就無法知道了。
現在天下多災多難。北國井枯,(即使)陳后主再次到來,(也只)當與姓孔與姓張的兩個妃子一齊死在井底;南疆大水,(即使)大禹還活著,(也)只能扼腕嘆息。人們不歸罪于自己而歸罪于造成旱災的鬼怪,不責備自己卻責備共工。不可這樣做啊!城市的發展不能急功近利,應當考慮到子孫后代。人們已經知道后果的嚴重性。然而力行改變,則是那些當權者要思考的。阿諛奉承的小人,舍棄而不要憐惜;國家的蛀蟲,舍棄而必定要追究。
我所夢想的是,河流邊上,楊槐青翠叢雜,舍邊空地上,柳樹榆樹稀疏而均勻地排列著。芳香的蘭花和野草長得十分茂盛。看見柳枝,但人們不去折斷它;看到草坪,但眾人不去踐踏。在街巷之間徘徊散步,眼睛不再迷茫,鼻子不再堵塞,鳥悠適而不怕人,鯽魚偶爾被水邊的動靜驚走。
人是天地所生。現在反而殘害萬物,這(如同)是生下來就吃母親的野獸。現在不應當目光短淺,遺禍子孫。應當作長遠之計來福蔭萬代。
今天我執筆于此,所想的是,屋旁長有早蟠桃一株,如今應果實累累。桃樹的枝丫斜伸向水面,我想再駕小舟,拾起它落入水中的桃子,扔進豬圈。坐在銀杏樹下,觀看兒童在樹下嬉戲,在磚鋪的小道上閑適地散步。扼腕嘆惜水中沒有種植菱藕幾株。夏天炎熱的時候,就可以摘菱聚蓮,燒煮成粘稠的粥,侍奉親長。
【文言文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文言文作文09-24
文言文作文[精選]08-02
(精選)文言文作文08-20
[經典]文言文作文08-19
[精選]文言文作文08-27
文言文作文【精選】08-21
文言文作文(精選)07-27
文言文作文(經典)07-27
文言文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