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河湟舊卒》唐詩原文及鑒賞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河湟舊卒》唐詩原文及鑒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湟舊卒
張喬
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
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譯文
青年時代就已經隨軍參加征討河湟的邊防之戰,等到頭發發白,邊境安定的時候才返回故鄉。
十萬將士如今生死難還,沒有幾個了。只剩下我吹著邊疆的曲子空對斜陽。
注釋
1、河湟:青海境內的二水匯合地區。河,黃河;湟,湟水。
2、時清:指天下安定,沒有戰爭烽煙。
3、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還者甚少。
4、邊曲:邊地的曲調。
創作背景
河湟地區是唐與吐蕃交戰之地,連年交戰,使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大中五年(851),張義潮率兵徹底收復河湟地區,詩中老兵即其中一員。此詩寫年老的戍卒在獲準返鄉時,想起覆沒的十萬唐軍,獨自對著殘陽吹起邊曲的凄涼情景。
鑒賞1
湟水源出青海,東流入甘肅與黃河匯合。湟水流域及與黃河合流的一帶地方稱“河湟”。詩中“河湟”
指吐蕃統治者從唐肅宗以來所侵占的河西隴右之地 。 宣宗大中三年(849),吐蕃以秦、原、安樂三州及右門等七關歸唐;五年,張義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獻圖籍,于是河湟之地盡復。近百年間的戰爭給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詩所寫的“河湟舊卒 ”,就是 當時久戍幸存的一個老兵。詩通過這個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個動亂時代。
此詩敘事簡淡,筆調亦閑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時窮盡。首句言“隨將討河湟”似乎還帶點豪氣;次句說“時清返故鄉”似乎頗為慶幸;在三句所謂“十萬漢軍零落盡”的背景下尤見生還之罕見,似乎更可慶幸 。末了集中為人物造象 ,那老兵在黃昏時分吹笛,似乎還很悠閑自得。
以上說的都是“似乎”如此,當讀者細玩詩意卻會發現全不如此。通篇詩字里行間、尤其是“獨吹邊曲向殘陽 ”的圖景中,流露出一種深沉的哀怨。“殘 陽”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會引起一位“頭白”老人什么樣的感觸?那幾乎是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的一個象征。一個“獨”字又交代了這個老人目前處境,暗示出他從軍后家園所發生的重大變遷,使得他垂老無家 。這個字幾乎抵得上古詩《十五從軍征》 的全部內容:少小從軍,及老始歸,而園廬蒿藜,身陷窮獨之境。從“少年”到“頭白 ”,多少年的殷切 企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畢竟是生還了, 而更多的邊兵有著更其悲慘的命運,他們暴骨沙場 ,是永遠回不到故園了。“十萬漢軍零落盡 ”,就從側面落筆,反映了唐代人 民為戰爭付出的慘重代價 ,這層意思卻是《 十五從軍征 》所沒有的 ,它使此絕句所表達的內容更見深廣。這層意思通過幸存者的傷悼來表達,更加耐人玩索。而這傷悼沒明說出,是通過“獨吹邊曲”四字見出的 。邊庭的樂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別恨、鄉思,他多年來該是早已聽膩了。既已生還故鄉,似不當更吹。卻偏要吹 ,可見舊恨未消。他西向邊庭(“向殘 陽”)而吹之,又當飽含對于棄骨邊地的故人 、戰友 的深切懷念,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萬漢軍零落盡”,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則“時清”二字也值得玩索了,那是應加上引號的。
可見此詩句意深婉,題旨與《十五從軍征》相近而手法相遠。古詩鋪述豐富詳盡,其用意與好處都易看出;而“作絕句必須涵括一切,籠罩萬有,著墨不多,而蓄意無盡 ,然后可謂之能手 ,比古詩當然為難”(陶明濬《詩說雜記 》),此詩即以含蓄手法抒情, 從淡語中見深旨,故能短語長事,愈讀愈有韻味。
鑒賞2
前二句寫老兵少時參軍,直至河湟收復后返回故鄉。“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這兩句總體概括老兵一生經歷。少年從軍征,頭白始得歸,老兵把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光都奉獻給了收復邊地的那場戰爭。用一“討”字,比用“守”、“戍”等字更能表現老兵冒著槍林箭雨東征西討的戰斗生涯。在上百年間,西部大片土地為胡人所據,朝廷為收復失地派兵遣將,征戰不休。詩中以“少年”與“頭白”對舉,足以說明靖邊之戰曠日持久。如果不是因為邊烽已熄,老兵不是棄尸沙場,也要老死邊關,再無生還機會。
后二句寫老兵返鄉后凄涼悲慘的境遇。“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連年征戰,十萬同胞,零落已盡,老兵獨得生還,實屬萬幸。然而歸來后的情形如何呢?“獨吹邊曲向殘陽”一句造境蒼涼,流露出深沉的哀傷。以“獨”字與“十萬”對舉,既反映了廣大人民為戰爭付出的慘重代價,也表現了老兵返鄉后無家可歸的不幸,字里行間,傾注了詩人對老兵的深切同情。詩人另外寫過一首《宴邊將》詩,兩作一寫“舊卒”,一寫“邊將”,旨趣相近,可以同讀。
此詩敘事簡淡,筆調亦閑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時窮盡。首句言“隨將討河湟”似乎還帶點豪氣;次句說“時清返故鄉”似乎頗為慶幸;在三句所謂“十萬漢軍零落盡”的背景下尤見生還之難能,似乎更可慶幸。末了集中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黃昏時分吹笛,似乎還悠閑自得。四句詩可以說涵蓋了漢樂府《十五從軍征》的全部內容,而其意境顯得更加蒼涼。
作者介紹
(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河湟舊卒》唐詩原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河湟原文及翻譯07-06
《石頭城》唐詩原文及鑒賞04-25
《塞下曲》戎昱唐詩原文及鑒賞12-01
《春行即興》李華的唐詩原文及鑒賞10-08
《山中寡婦》杜荀鶴唐詩原文鑒賞10-21
盧照鄰《昭君怨》唐詩原文及鑒賞01-25
張籍《夜到漁家》唐詩原文及鑒賞11-23
唐詩鑒賞論文09-29
《山中》唐詩鑒賞04-28
《漁翁》唐詩鑒賞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