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念奴嬌·蕭條庭院》李清照宋詞注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念奴嬌·蕭條庭院》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為春閨獨處懷人之作。作者從一場春雨中引發出種種難以排解的愁緒,上片由春閑引發對遠人的思念;下片通過抒寫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作者百無聊賴的心情。全詞條理清晰,層次井然,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
作品原文
念奴嬌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作品注釋
⑴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前后闋各四仄韻。
⑵重門:多層的門。
⑶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⑷險韻詩:以生僻而又難押之字為韻腳的詩。人覺其險峻而又能化艱僻為平妥,并無湊韻之弊。
⑸扶頭酒:易醉之酒。
⑹征鴻:遠飛的大雁
⑺玉闌干:欄桿的美稱。慵:懶。
⑻煙斂:煙收、煙散的意思。煙,這里指像煙一樣彌漫在空中的云氣。
⑼晴未:天氣晴了沒有?未,同否,表示詢問。
作品譯文
蕭條冷落的庭院,吹來了斜風細雨,一層層的院門緊緊關閉。春天的嬌花即將開放,嫩柳也漸漸染綠。寒食節即將臨近,又到了令人煩惱的時日,推敲險奇的韻律寫成詩篇,從沉醉的酒意中清醒,還是閑散無聊的情緒,別有一番閑愁在心頭。遠飛的大雁盡行飛過,可心中的千言萬語卻難以托寄。
連日來樓上春寒泠冽,簾幕垂得低低。玉欄桿我也懶得憑倚。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從短夢中醒來。這情景,使本來已經愁緒萬千的我不能安臥。清晨的新露涓涓,新發出的桐葉一片湛綠,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緒。太陽已高,晨煙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個放晴的好天氣。
創作背景
此詞為春閨獨處懷人之作,是詞人早期作品。政和六年(1116年),清照三十三歲。這年三月初四,夫婿趙明誠游覽距青州約一百七十里的名剎靈嚴寺。夫君離她而去,深閨寂寞,她卻無可奈何。斷腸心事難以寄托,于是在滿懷思念之時創作了這首閨怨詞。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它敘寫了寒食節時對丈夫的懷念。開頭三句寫環境氣候,景色蕭條。柳、花而用“寵”、“嬌”修飾,隱有妒春之意。接著寫作詩填詞醉酒,但閑愁卻無法排解,已有萬般怨尤。一句“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道出詞人閑愁的原因:自己思念遠行的丈夫,“萬千心事”卻無法捎寄。下闋開頭三句,寫出詞人懶倚欄桿的愁悶情志,又寫出她獨宿春閨的種種感覺。“不許愁人不起”,寫出作者已失去支撐生活的樂趣。“清露”兩句轉寫新春的可愛,因之產生游春心思。結尾兩句最為佳妙:天已放晴,卻擔心是否真晴,那種心有余悸的感覺,表現得極為凄迷。
“蕭條庭院”句寫詞人所處的環境,給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無人,令人傷感;兼以細雨斜風,則景象之蕭條,心境之凄苦,更覺愴然。一句“重門須閉”,寫詞人要把門兒關上,實際上她是想關閉心靈的窗戶。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這兩句由斜風細雨,而想到寵柳嬌花,既傾注了對美好事物的關心,也透露出惆悵自憐的感慨。“蕭條庭院”句遣辭造句上,也顯示了詞人獨創的才能。“寵柳嬌花”是以和易安名句“綠肥紅瘦”相比美,以其字少而意深,事熟而句生,足見錘功夫。其中可以引申出這么一些意思:春近寒食時節,垂柳繁花,猶得天寵,人來柳陰花下留連玩賞,花與柳便也如寵兒嬌女,成為備受人們愛憐的角色。其中又以人之寵愛為主體奈何臨近寒食清明這種多雨季節,游賞不成,只好深閉重門,而花受風雨摧殘,也“惱人”之列。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由天氣、花柳,漸次寫到人物。“險韻詩”,指用冷僻難押的字押韻做詩。“扶頭酒”是飲后易醉的一種酒。風雨之夕,詞人飲酒賦詩,借以排遣愁緒,然而詩成酒醒之后,無端愁緒重又襲上心頭,“別是閑滋味”。一“閑”字,將傷春念遠情懷,暗暗逗出,耐人尋味。“征鴻過盡”句點上片主旨,是虛寫,實際上是用鴻雁傳書的典故,暗寓趙明誠走后,詞人欲寄相思,而信使難逢。“萬千心事”,關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無方,最后還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樓上幾日春寒”句拓開一層,然仍承“萬千心事”意脈。連日陰霾,春寒料峭,詞人樓頭深坐,簾垂四面。“簾垂四面”,是上闋“重門須閉”的進一步發展,既關上重門,又垂下簾幕,則小樓之幽暗可知;樓中人情懷之索寞,亦不言而喻了。“玉闌干慵倚”,刻畫詞人無聊意緒,而隱隱離情亦其中。征鴻過盡,音信無憑,縱使闌干倚遍,亦復何用!闌干慵倚,樓內寒深,枯坐更加愁悶,于是詞人唯有懨懨入睡了。
可是又感羅衾不耐春寒,漸漸從夢中驚醒。心事無人可告,唯有托諸夢境;而夢鄉新到,又被寒冷喚回。
其輾轉難眠之意,凄然溢于言表。“不許愁人不起”,多少無可奈何的情緒,都包含這六字之中,詞人為離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又因明誠外出而實有此情,并非虛構。虛虛實實,感人至深。
從“清露晨流”到篇終,詞境為之一變。此前,詞清調苦,婉曲深摯;此后,清空疏朗,低徊蘊藉。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寫晨起時庭院中景色。從“重門須閉”,“簾垂四面”,至此簾卷門開,頓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日既高,煙既收,本是大好晴天,但詞人還要“更看今日晴未”,說明春寒日久,陰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還放心不下;暗中與前面所寫的風雨春寒相呼應,脈絡清晰。以問句作結,更有余味不盡的意味。
這首詞選本題作“春情”或“春日閨情”。全詞從上片的天陰寫到下片的天晴,從前的愁緒縈回到后面的軒朗,條理清晰,層次井然。詞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氣的變化相諧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
詞牌簡介
念奴嬌,詞牌名之一,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湘月》。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調名本此。元稹《連昌宮詞》自注:“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累日之后,萬眾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見《元氏長慶集》卷二十四)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又引《開元天寶遺事》:“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調”,復轉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宮大石調”。此調音節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劍錄》稱:“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亦其音節有然也。茲以《東坡樂府》為準,“憑高遠眺”一闋為定格,“大江東去”為變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其用以抒寫豪壯感情者,宜用入聲韻部。另有平韻一格。
作品格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念奴嬌·蕭條庭院》李清照宋詞注釋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念奴嬌》注釋與賞析10-09
念奴嬌(赤壁懷古)注釋及賞析09-14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注釋及賞析06-07
念奴嬌洞庭青草古詩翻譯賞析12-27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譯文、注釋及賞析02-21
《如夢令》李清照宋詞注釋翻譯賞析11-03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詞鑒賞05-09
《念奴嬌·赤壁懷古》譯文及注釋11-08
《念奴嬌·春情》古詩賞析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