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讀后感(范例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宋詞》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宋詞》讀后感1
我所教的科目是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廣泛涉獵專業知識外,我更喜歡文史方面的著作。有時候知識就是這樣,“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我是堅信“成功是屬于有準備的頭腦”這句話的。 當你講解我國 34 個省區簡稱由來的時候,當初哪里會想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渝州”就是古時的重慶。閱讀后無意間收獲的驚喜無形中又為我提供了攀登“人類進步階梯”的動力。
漫長的暑假,提供了寶貴的閱讀時間,我愿在書的海洋中度過這段時光,樂此不疲。宋詞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早在學生時代,“枯藤老樹昏鴉”的蒼涼,“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婉約,無不在我心中種下了求知的種子。而今,當一本《宋詞三百首》捧在手時,我便迫不及待地想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人世間最能讓人感動而又讓人淚下的莫不是一個“情”字,“情”的描寫透露于字里行間。在詞中,我讀到了情怨、幽怨與哀怨,無論是“別來不寄一行書”(晁沖之 《臨江仙》)、“漸行漸遠漸無書”(歐陽修 《木蘭花》),還是“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晏幾道 《阮郎歸》),妻子對書信的渴求那是對丈夫無聲的關切,也許大丈夫當修身、治國、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賴更與何人說。
有一種等待叫“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李清照 《元日》),有一種思念叫“衣帶漸寬人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蝶戀花》),有一種期望叫“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 《浪淘沙》),有一種欣慰叫“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正是因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筆下的文字,才會撩撥人們喜怒哀樂的心弦,引起共鳴。
除“情”的描寫細膩外,宋朝的詞人們,在文字的推敲方面,也有值得人佩服的地方。賀鑄《蝶戀花》中“數點雨聲風約 住,朦朧淡月云來去”,向人們展現的是“微風輕吹,淅淅瀝瀝的小雨已經停住;夜色朦朧,一彎淡月靜悄悄地懸掛空中,云彩在幽幽地飄來飄去”的景象,一個“約”字,風雨相約,風來雨住,映射出一種和諧的美。宋祁《木蘭花》中“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的“鬧”字,擬人化的描寫,刻畫出了一幅爭春、鬧春、春意盎然的畫卷。
張先也是一位工于詞句的典范,他在《千秋歲引》中也寫出了“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的佳句,正是梅子青青的季節,雨點輕輕,風卻狂暴。不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擅長對“影”的`描寫, “張三影”的由來便是因為以下詞句 :
a、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天仙子》
b、 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青門引》
c、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木蘭花》
瀏覽詞句之余,意外的收獲總是有的,讀書的樂趣有時也在于此。有一首歌叫《寂寞沙洲冷》,蘇軾在《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有這樣的句子“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不正是歌名的出處嗎!?那么當你讀到歐陽修《蝶戀花》中“庭院深深深幾許”、張先《千秋歲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時,你會不會想到瓊瑤劇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書的海洋中你能感受到自然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也能體會到人世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我愿乘一葉扁舟,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三更有夢書當枕,半床明月半床書”也許會是每一個讀書人的最高境界?
《宋詞》讀后感2
高二下學期,語文教學以《唐詩宋詞選讀》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為主,根據備課組的計劃,上半學期主要是教學《唐詩宋詞選讀》。雖然說是選修課的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能盡可能多的掌握詩歌的知識,培養他們閱讀古典詩歌的能力,提高他們解答詩歌類問題的能力。但現實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沖擊,語文停課一個月,課時減少了很多,而《唐詩宋詞選讀》精選了31首唐詩,32首宋詞,分12個專題,因此不可能對每首詩、詞都作詳細講解。
二是因為詩歌不像小說那樣有精彩的情節,學生對詩歌教學往往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往往呈現出一種無精打采的狀態。
三是學生認為高考不考課本上的詩、詞,甚至連名句默寫都不涉及選修教材,因此這本《唐詩宋詞選讀》上不上無所謂,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對這樣的現狀,在教學這門選修課之前,結合平時考試成績,我首先讓學生知道近幾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平均得分,讓學生知道做好詩歌鑒賞可以拉開與他人在語文成績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勝算。而高中能集中學習詩歌鑒賞,一是現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輪復習,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即使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但最起碼能加深學生對這門選修課的認識。
其次,針對學生詩歌知識薄弱的情況,我初步從題材的角度介紹了詩詞的分類,了解各類詩歌常用的意象、常見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學生一起給專題一和專題二的詩歌進行分類。在停課之前,教學類容主要涉及到“思鄉懷人詩&rd
“送別詩”以及“懷古詩”。如《送魏萬至京》、《春夜別友人》兩首送別詩,在教學時,從讀懂詩歌入手,引導學生積累這類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鴻雁、柳、酒、淚)、時間(傍晚、拂曉)、告別地點(灞橋、長亭)、交通工具(帆、車馬)、行為(目送、眺望、牽手、泣下、想象);然后從送別的原因入手,結合具體的詩句,深入分析詩歌中傳達的細膩情感,如同樣是送別詩,這兩首詩雖然都表達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樣,李白的《春夜別友人》是朋友之間的,而《送魏萬之京》這是長輩與晚輩之間,除了不舍之情,還有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誡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學中,不面面俱到,(.)對于設計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做一道詩歌鑒賞題。
曾經有人在新課程改革不久說:“新課程改革新在選修,難在選修,突破點也在選選修。”用好《唐詩宋詞》,就能讓學生詩歌閱讀方面有所突破。
《宋詞》讀后感3
唐詩宋詞,在宋代這樣一個人文薈萃的朝代,詞作為一個特殊符號,引得無數后人競折腰。王國維特別撰寫《人間詞話》進行解讀。
可以說,不同的人對不同的詞都有著屬于自己的解讀,但所有解讀的背后都能夠感受到詞的魅力,無論是境界還是優美程度。
《紙短情長:美得窒息的宋詞》就是這樣的一個解讀。與以往的解讀不同的是,這本解讀宋詞的書籍,有英文、有中文、有解釋、有分析,通過對一首詞的對照解讀,讀者可以可取所需,可以學習宋詞,更是可以學習宋詞的英文版。
從“棠梨煎雪”、“相思已深”、“花事懶看”“江山為聘”“夜雨陳酒”“日暮歸途”幾個分類出發,能夠讓每個讀者都能夠分門別類,迅速找尋到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細致入微的解讀,感悟宋詞的無限魅力。
而那些大家的詞紛紛向你襲來的時候,那些詞背后的意境,也紛紛向著你鋪陳開來。對于詞人來說,詞的出現不僅的表達心情,更是一種時代的'折射,也是對人物的一種解讀。就像那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面對這樣的風情景致,誰人不能夠讀懂作者背后的心酸故事呢?或許,沒有人再次走進作者,但我們卻能夠通過他們留下的詞,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他的那時那刻的感受。可能有些差距,但卻能夠無限接近。在詞人和讀者之間,在解讀宋詞的書籍和讀者之間,理應能夠形成這樣的一種溝通和橋梁。在這樣的橋梁上,每一首詞都應該是有生命的。
所謂紙短情長,所謂日暮歸途。大概也就是像這本書中的詮釋那樣吧!從每一首宋詞的本意出發,帶著讀者自己的心境,或許能夠漸漸領略到其中一二。
而這,也就是當我們捧著宋詞,走進宋詞的青紗帳內的感覺吧!
當《紙短情長》這樣的書籍走進我們視野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人們對于宋詞的解讀有了新的階段,無論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在各取所需,在個體體驗中,豁然能夠感悟到一種文體之所以長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對美的無限追求,才是生命的本真所在!
《宋詞》讀后感4
對于溫飛卿,對于他的印象總是拋不開他的“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以及“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他的詞作總是那樣精致金貴。但這樣的詞,感覺不入我心。
韋莊,他的那首女冠子真是寫的相思入骨!他的菩薩蠻更像是自己一生情緒以及心情的階段性感發。
晏小山,我喜歡他的真性情!他清高、單純、不入俗塵、但往往這樣的'精靈在濁世中過著慘淡人生。晏小山的信仰,他的深情都活在自己的理想國度里。他的精神世界里容不得骯臟的東西。
蘇軾,達觀、曠達!超脫!豪爽!無論什么事兒在他這里他都能消化,都能看開!這樣的大才,真的是千年一遇。
秦觀,蘇門學士,其實我很心疼他,那么深情的一個人,卻一生坎坷!飛紅萬點愁如海!砌成此恨無重數!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少游的愁真的是愁不到頭!綿綿情愁到死方始休!所以深情之人不多壽。
辛棄疾,我最喜歡的詞人。可是南宋不配他如此忠肝血膽!一輩子誤了他!負了他!而他對他賦予深情的萬里江山社稷只能排遣與詞作中來得以慰藉他的理想和心靈!他不是一個空談主義紙上談兵之人!他的美芹十論、他的治國方略,他對敵方的了解,以及他的氣膽,都是能讓他一展抱負的硬件。可南宋偏偏是選擇茍安!
姜,最喜歡他那首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真是幽怨到肝腸寸斷!而他的揚州慢又是他的另一面,家國情愁大約是南宋詞人普遍的情感。“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歷史更迭,朝代變遷,冷月無聲又無情,橋邊紅藥又怎知人世悲哀呢?!
吳文英,同樣有國恨家仇的情感,他的八聲甘州真有稼軒之氣魄和豪情,“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只留給你獨倚危樓,山河滄桑,秋與云平!其實我還喜歡他的那首《唐多令·惜別》“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其實很多時候人對世事看得透卻放不下無力從心之時,也只能是獨上高樓卻又怕登樓,登樓只會千愁萬緒涌上心頭!不堪看!難回首!
就挑這本書的這幾位詞人簡單說這些自己的感慨吧!一生最愛古詩詞!為什么?因為詩詞世界至真至美!因為這樣的世界可以讓你心靈不死!
《宋詞》讀后感5
她語出了“綠肥紅瘦”的千古佳句,道出了“生當作人杰”的豪情壯語,寫出了“凄凄慘慘戚戚”的離愁別緒,她的一生,注定是一場絢爛花事。今天讀了《宋詞是一杯清酒》這本書,別有一番感觸。黃花瘦,家園破;梧桐雨,流離苦。看遍三十三宮闕,最高不過離恨天;嘗遍四百四病難,最苦不過長牽念。
閨中爛漫,如花如夢?少年的易安,生活無憂無慮,一切記憶都如溫存而綺麗的夢。也正是此時,她萌發了“綠肥紅瘦”的慨嘆,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富貴時的閑愁,更是她后期悲苦人生中的美好年華。多年后,驀然回首,如在眼前,是無盡的凄涼歲月中最真實的慰藉。此時此刻正是她生命中無比爛漫的春。她的童年是清白的,一筆一畫簡潔而美好,記住的也只是單純的快樂。她讓我明白:看似完美和諧的生活,亦暗藏許多的無奈。在霞光掩映的晨曉,暮色低垂的黃昏,明月皎潔的夜晚,她讓我愛上了書,愛上了淡淡的墨香,愛上了錦詞麗句,還有書卷里那一枝蓮荷的淡雅清幽。
離人相別,心不離李清照和趙明誠步入美好婚姻生活不久,就經歷了他們一生中最大的考驗和磨難。黨爭的牽掛,毀滅了他們原本美滿幸福的生活,?而來的是離人相別、離懷別苦。此刻是她生命中無比灼熱的夏。她的經歷告訴我:這世上無論怎樣的`至親,怎樣的至愛,都不能代替你去病,代替你去痛。心靈的痛,身體的痛,都只能一個人承擔。國破家亡,黍離之悲靖康之難后,她經歷了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黍離之悲。身世的飄零,更加襯托了這個時代的動蕩不安;飽經的苦難,也更加渲染了深沉凄愴的亡國之痛。此時,一場細雨,一陣清風,都讓她傷春悲秋、憂思滿懷。此刻正是她生命中無比肅殺的秋。她讓我懂得:人只有將寂寞坐斷,才可以重拾喧鬧;把悲傷過盡,才可以重見歡顏。言者隨意,但生命畢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寸光陰都要自己親歷,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親嘗。
凄慘晚年,物是人非彼時的易安,在經歷國破、家亡后,又經歷了夫死、再嫁。繁華銷盡,滿目瘡痍,凄涼苦楚的晚年,唯有懷念痛楚相陪伴,夜闌人靜時,夜闌人靜時,人如殘菊,凄凄冷冷,在寂寞的蹉跎中,美好的嬌艷早已成明日的黃花。此刻正是她生命中無比凄冷的冬。從少女到老婦,從海誓山盟到天人永隔,浮生若夢,飛花如愁,她的一生,注定是一場絢爛的花事,有驚艷的花開,必有華麗的花落。或許,上天都嫉妒她的擁有,于是奪走了她的一切,然而,她的驚世才華有誰奪得走呢?本書文字清淡華美,講述了李清照滄桑綺麗的一生,有人有事,有詞有情,唯美而極富詩意,因為這本書,我愛上了這個愛詩、愛酒、愛春花秋月的一代奇女子。
《宋詞》讀后感6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文化象征,比如唐詩、宋詞、元曲、清明小說……而唐詩、宋詞,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高峰。《唐宋詞賞析》濃縮了唐詩宋詞的精華,讓我們從中了解了許多名詩名詞。
其中,我映象最深的便是《爵江月和》這首詞的賞析。這首詞是我國杰出的愛國英雄文天祥所寫。整首詩是這樣的:“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堪笑一葉飄零,重來淮水, 正是應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向江山回首。一線高如發。 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這首詞的賞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的告訴讀者這首異乎尋常的詞是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叛徒所害而被俘與同時被壓北行的同鄉好友鄧光薦臨別時寫下并送給鄧光薦的。這首詞對國族的不幸,表示了極大的憤慨,是我們對文天祥的壯舉表示熱忱的.贊慕。這首詞用了蘇東坡赤壁懷古的詞韻。這不是一般的唱和之作,而是赤心報國的強者之歌。既有巨大的政治鼓動性,又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其次,便是李頎的《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這首詩的賞析點明了此詩是作者對當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視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徑,加以諷刺,悲多于壯。并具體的展現了當時邊疆景象的肅穆和凄涼,告訴人們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帝王的霸道。此詩全篇一句緊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緊,直到最后一句,才畫龍點睛, 顯出此詩巨大的諷諭力。并巧妙的運用了音節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意義。
這本是其實還有許多像此類值得大家去品讀去欣賞的詩詞。它們不僅在文字上有著特殊的含義,就連它們的標點符號上都有著非凡的魅力。它們不僅傳達著是人在不同年代對生活產生的不同感想,也是我們對進一步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是文學上不可缺的部分。本書清楚的講述了大約六百多首唐詩宋詞,并進行了詳細的賞析,是我們學習語文必讀的一本好書。
歷史,是一座用之不竭的寶山,只要你去發掘它,就會收獲無限的知識。
《宋詞》讀后感7
我從5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到現在已經堅持了五年多。在這幾年中,我漸漸品味到了唐詩的優美,寓意深厚的宋詞我也熟記在心。現在,讓我們穿越到古代,去領略唐詩宋詞中的古人生活吧。
快樂孩童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是我最喜歡的兩句宋詞。剛開始背宋詞時,大部分詞句我都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遇見這兩句。兩位哥哥在勞作,幼小的弟弟在溪邊剝蓮蓬玩樂。不用看注釋、不用問媽媽,讀一遍就明白了它們的意思。讀著讀著,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在那溫暖的陽光下,我戴著鮮花和綠草做成的花環和詞中的小弟弟一起趴在河邊剝蓮蓬。啊,那蓮蓬怎么那么甜!
古詩詞中的孩子都是快樂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明媚春光中,孩子在追逐一只飛翔的黃蝴蝶,雖然蝴蝶飛入了同樣是黃色的菜花中再也尋不著了,可我想那個小朋友一定會愉快地再去追另一只的。“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炎炎夏日,牧童在牛背上放聲高唱,歌聲在樹林中久久回蕩,也仿佛蕩進了我的心中。“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秋天,夜深人靜中那幾點忽明忽暗的燈光是什么?那是家中孩子正在斗蟋蟀呢。寒冷的冬天,孩子們照樣不閑著,你看“稚子金盆脫嘵冰,彩絲穿取當銀錚。”他們將銅盆里的冰鑿下來用絲帶穿起來當錚玩。春夏秋冬,無論是哪個季節,小朋友們都能走出家門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耍。我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開心地玩耍。
寂寞佳人
幼兒園時看《還珠格格》,劇中的小燕子堆著“云鬟霧鬢”的黑發,有著“人面桃花”般的紅潤臉頰。她每天都開開心心、嘻嘻哈哈,看得我羨慕不已。等讀了唐詩宋詞,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古代的佳人們哪有這樣的自由,她們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受著各種規矩的制約,往往深鎖閨房,足不出戶。
秋千應該是古代佳人最愛的游戲了。在那幽居深閨的日子里,蕩秋千時偶爾地見一下墻外的景致,對她們來說,也許是像我們出國旅行一樣的期待吧。“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啊!如花似玉的佳人坐在秋千上,秋千蕩起來了,那長長的裙擺隨風飄動,就像仙女下凡一樣。那歡快的笑聲是不是因為蕩起秋千時見到了墻外的廣闊世界呢。
寂寞惆悵是古代佳人的永恒主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用14個字把她與愛人分別后內心的愁苦和孤獨寂寞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這也是無數古代佳人的痛。不得以和親人們分別,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有的只是一天天一日日無窮地期盼。真愿時空能穿越,讓這些佳人們“驀然回首”時就能在“燈火闌珊處”見到心愛之人。
真心英雄
讀唐詩宋詞,最令人熱血沸騰的是詩詞中有關英雄的`描寫民。“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廣將軍聽到了風吹草動中的一聲異響。他急忙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士兵們去尋找昨夜將軍射出的箭,發現箭頭已深深地嵌入了石棱中。李廣將軍隨手一射就讓箭入石三分,這臂力太令人驚嘆了。有李廣將軍在,瑯琊榜上的高手們都得紛紛靠后了吧!
詩詞中有很多關于英雄的描寫。“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抗金名將岳飛的壯志豪情; “談笑間強虜飛灰煙滅。”這是三國周瑜的智謀與氣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守衛邊疆的戰士們寧死不屈保家衛國的英勇決心。
詩人們不但用詩詞來刻畫與贊譽英雄,大多詩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個英雄夢。“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辛棄疾獻身國家恢復故土的雄心;“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是蘇軾的愛國情懷。就連瘦弱的李清照都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年前的歷史已經漸漸遠去,但我們仍能從詩作中感受到古人的沖天豪氣。我的心中也有一個英雄夢,我將以努力和堅持為利劍成就我心中的夢想。
《宋詞》讀后感8
放下書本,腦海里全是流芳千古的詩詞,是稚嫩整齊的朗朗吟誦聲,也是無數文人墨客的悲歡離合,更是穿越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交流。
走進此書,我喜歡與各位詩人一起享受自然,傾聽自然。吟誦著山水詩,仿佛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乘著“青山綠水,嬌鶯戲蝶”的輕舟一葉,暢游山水自在暢快,忘卻愁腸之感,可不愜意?望著《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我獨自品著那份寧靜悠閑與孤寂;我徜徉在《小池》邊,“泉眼無聲惜細流”,享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生活情趣與難得的夏日清閑;我翻著《與朱元思書》,向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那不食人間煙火般的清凈與樸素,不染塵埃……我倚在窗邊,一起與“風花雪月”對話。風為“穿山過水拂面而來,自息自生撫弄擺袖”的走遍天下神秘俠客;花為“零落成泥常開不敗,搖亂玉彩沾衣未摘”的活潑動人閨中小女;雪為“日出消融檐上落白,眉心微涼華發皚皚”的雪中清秀冷淡賞梅妃子;月為“咫尺天涯千秋萬載,移走寂空星云中埋”的孤寂夜中仙子。
走進此書,我與詩人傷春悲秋。悲詩仙李白詩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那無數傷心句,直戳心中傷心處。透過詩句,仿佛看到滿山繚繞的云霧中,一人高舉酒壺,身著一身白衣,悲愁滿腔,正欲與那高懸明月共訴苦斷腸。仕途頗為挫折,郁郁不得志,不被皇上所喜愛,才華滿腔不被重用,李白的愁緒可實在凄涼。走進此書,我與詩人仰天長嘆。嘆偉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嘆他心里對國家無力回天之悲傷無奈,嘆他為國不惜犧牲生命的悲壯雄渾,嘆他被俘后受盡折磨寧死不屈的忠烈愛國,嘆大宋亡國之悲。我也跟詩人共憤怒:岳飛“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風雨歇。”國君被擄此奇恥大辱何時才能報仇雪恨,怒啊!南宋腐敗,軍心不齊仍有小人從中作亂,怒啊!秦檜這亡國奴,叛徒,奸詐陰險的狠毒小人,亡國之際,竟還誣陷岳飛,扣上一個莫須有之罪名,不如禽獸,怒啊!
走進此書,我與詩人共泣于心。我尤其喜愛那李商隱的《錦瑟》。《錦瑟》中,迷離夢幻,優美華麗,敘說了許多凄美的故事。不知是莊周夢了蝶,還是蝶成了莊周。滄海中,總有位美麗的鮫人在黑夜里哭泣,她泣淚成珠、水居成魚,卻無比悲傷孤獨,她那悲切的哭聲只為成全縷縷飄蕩的青煙。那只血色杜鵑已帶走了我的幽怨,一去不回了。這幾個故事微微感傷、迷茫,還有些成全生活的無奈。作者在詞中感慨,自己的.青春也似乎被帶走了,只能成為回憶了。我只覺作者用錦瑟作為題目并不是詩中真正所詠嘆的,作者詠嘆的是他自己,他自己的往事與時光,詠的也是自己所有不復歸來的一切。嘆中有哀,哀中有思,思中有淚。
走進此書,我跟各位詩人共樂,一起樂開了懷:胡令能的《小兒垂釣》中那蓬頭稚子怕驚了池中魚,不回應別人,那幾分釣魚樂趣,是那樣充滿了幾絲可樂的童趣與悠閑。《所見》中騎牛高唱的小牧童盯上了正在歡愉鳴叫的金蟬,一連串的屏氣凝神、小心翼翼、立而不動的動作被作者寥寥幾筆描寫得生動可愛,充滿童真!
我穿越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與各位詩人共借夜嘆息,也曾與各位詩人同抱拳仰慕,或為李后主,或為屈原,或為南宋晚唐,或為李白杜甫,或為詩詞句中若隱若現的詩人自己。我的喜怒哀樂,我的一呼一吸,因《唐詩宋詞》而起,并不為其而終。我愿與這《唐詩宋詞》融為一體。
《宋詞》讀后感9
床頭柜上一直擺著幾本書,喜歡在每天睡覺前翻上幾張紙似乎才睡的香甜踏實,老公常逗笑我“識字不多,每天睡前還有這習慣!”,我亦總是笑答:“正是識字不多,每天翻翻溫習一下,好不忘記這認識的幾個字呢。”這一習慣堅持數年,而這一本《宋詞三百首》在我床頭一放便是數年。在兒子上幼兒園時,為了教孩子背誦詩詞,我專程將這位新朋友帶回家,她先是陪伴我和兒子,再陪伴我,如今十多年過去,她可以算得上我真真正正的一位資深老友哩!
詩詞曲賦,獨愛宋詞。因為唐詩偏向于大氣,漢賦側重于堆砌,元曲傾向于慘淡,唯有宋詞意境綿長渾然天成,清麗纏綿而又氣勢磅礴。宋詞中貯存著貫通古今的人生意蘊,堪稱古代版的“心靈雞湯”。品嘗著“宋詞雞湯”,即便冷雨淅瀝,即便寒意來襲,這一盞心靈雞湯的能量足以使你暖透心扉!
宋詞中有抵御外辱、憂國憂民的.豪放之詞,也有山水風月、傷春懷人的婉約之情。前者慷慨激昂,振奮人心;后者悱惻纏綿,蕩氣回腸。
豪放詞是壯美的。豪放詞人中,最敬佩那岳飛,也許單論詞賦他不算最有才華,但他精忠報國的赤子之心,讓后人敬仰唏噓不止!“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多少中國孩子耳熟能詳的座右銘,時時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孩兒珍惜時間,努力拼搏!還有那憂國憂民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因雄心壯志無法施展,不得不發出了:“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悲嘆!這種報國無門的拳拳赤誠和失意無奈怎不讓后人悵然涕下?這哪里是詞,分明是一聲聲震破蒼穹的吶喊,一句句誓死報國的誓言!
婉約詞是柔美的,艷而不妖,華而不俗,情深而不造作,意重而不贅人。它雖無“渡江天馬南來”的威武,卻有“疑是湖中別有天”的詩情;雖無“淡笑洗盡古今愁”的豪邁,卻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畫意。這就使宋詞在鏗鏘韻律之外又添了幾分悠揚婉轉。但李清照卻是讓人心碎的女詞人,“人比黃花瘦”的癡情,“卻上心頭”的深情,“尋尋覓覓”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讀之怎不叫人心酸!
《宋詞》讀后感10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有數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傳至今的文字。早在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便寫下了長篇抒情詩《離騷》,后來又出現了《論語》、《史記》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時期,詩詞歌賦、小說更是各具風采。
愛詩之人,必定從小背誦《唐詩三百首》,而愛詞之人,當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詞三百首》。小學時,老師很少提到宋詞,上了中學,我漸漸對宋詞有了了解并喜歡上這種文學體裁。著名詞人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都是我經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對象。這個暑假,我還特意買了一本朱祖謀的《宋詞三百首》回家欣賞。
在《宋詞三百首》中,有許多我從未聽過的詞人,像時彥、周紫芝、袁去華,但他們的詞句仍讓我陶醉:“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殘照。”“梧桐葉上三更語,葉葉聲聲是別離。”“喚覺來厭厭,殘照依然花塢。”……
宋詞,它不用像唐詩,每一行的字都一樣多,但卻有一定的詞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個能概括全文的恰當名字,只要有詞牌名就足夠了,這樣反而讓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詞的內容;它更不用像小說,要有人物、環境和情節,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很好地抒發了寫詞時的感情,讀起來仿佛是身臨其境。
正是因為宋詞的傳神、飄逸,才讓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個美麗的季節,我想,人們看著窗外的美景,一定會吟上一句:“綠柳煙外曉云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到夏天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到鄉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會有和辛棄疾一樣的感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不知不覺,秋風已將樹葉吹黃了,詞人秦觀正是在這時寫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秋天,還有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那就是中秋節,或許,一個幾乎不會中文的外國人,也知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千古絕句。一個人難免會有遇到挫折的時候,這時,他就像陸游筆下的梅花:“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如果想讓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聲背一遍岳飛的《滿江紅》吧:“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里面的語句可以讓任何一個人鼓起勇氣。
宋詞就是這樣,它不但可以描寫各種景色,而且能抒發各時的心情,可謂是“文學大家之絕唱”。我很喜歡這本《宋詞三百首》,而且會把它推薦給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長。
《宋詞》讀后感11
清代詞人上強村民,本名朱孝臧(1857——20xx),又號強村,于20xx年編定的《宋詞三百首》,是目前同類作品中較具代表性、較精到的選本。當代詞學大家唐圭璋先生為之箋注。
在朱孝臧同輩況周頤寫的序言中,指出了本書選詞的標準是“大要求之體格、神致,以渾成為主旨”。在唐圭璋先生寫的《自序》中,也說“強村先生茲選,量既教多,而內容主旨以渾成為歸”。
渾成,既是朱孝臧選詞的標準,可以說也是宋詞整體的特征。
什么是渾成呢?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情與景的融合,二是情與詞(語言)的融合,這兩者融合形成了令人回味無窮的“韻”。
情與景的融合是古代詩歌,尤其是唐詩最大的特點。宋人知道超越唐詩之難,在詩的創作上另辟蹊徑,以義理入詩,故詩多理趣,但畢竟偏離了詩主抒情的軌道。宋人也當然知道,于是他們找到了“詩余”——詞這種詩歌形式,一逞他們抒情的本領。
女詞人李清照曾指出:“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詞跟詩相比,“別是一家”。“別”在哪里?就是詞是“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王力先生語)。它的語言的輕重緩急和節奏,和作者所要表達的起伏變化的感情相融合。所以,不太合律的蘇軾等人的詞才不被人們認為是“本色”。所以,挑剔的李清照才說“知之者少”,只有幾個人才得到她的首肯。
我讀《宋詞三百首》感受最深者就是這一點,在吟誦之時,每每感嘆于每一個字安放得那么妥帖,連綴而成的'短語和句子,其內在的意義和外在聲音的輕重疾徐,與作者思想感情起伏曲折那么和諧,這種和諧所形成的境界令人流連忘返。
宋詞講究每個字,尤其重視關鍵字的四聲安排與表情的關系,如: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1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2,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這首詞的“轉折跌蕩處”都用了去聲。“對”、“竟”、“念”、“更”、“便”等字,都是去聲,在轉接提頓處都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加強了聲情上的感染力。
韻對于詞當然非常重要,韻與表情關系當然非常密切。大體說來,一般諧婉的曲調,以隔句或三句一壓韻為標準,韻位均勻,又多壓平聲韻,如《鷓鴣天》、《定風波》。同一曲調(詞)中凡句句壓韻,聲情比較急迫,隔句壓韻的地方,就轉入緩和。如:
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墜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吳文英《浣溪沙》)
詞在句式上跟詩最大的不同就是句式長短參差,所以,詞有別名叫“長短句”。句式長短跟表情關系極大。一般來講短句急促,短句的連用,構成繁密急促的音韻,如: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至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張孝祥《六州歌頭》)
大量短句的連用,適宜表達激昂慷慨的壯烈情感。長句舒緩平和,長短交織便能很好地表達情感的起伏變化,如: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摸魚兒》)。
每一曲調的詞的句式是不一樣的,加以韻腳的不同,四聲安排不同,每一個“本色”的詞人總會找到一種適合的詞牌來表達他(她)的豐富細膩的感情。而詩是豆腐塊,以齊言為主,即使有不同長短句式參差的古體詩,格律也不嚴。感情與語言的和諧程度是難以比肩詞的。
宋詞的格律與神韻的完美結合,我們反復誦讀,體會一定逐漸加深,其味如嚼橄欖,越咀嚼越綿長。
《宋詞》讀后感12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并稱雙絕,代表了一代文學之盛。最近讀了《不可錯過的宋詞》這本書,讓我對宋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宋詞的美,在于它的意境。詞人往往通過簡練的文字,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讓讀者身臨其境。比如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在面對人生挫折時的豁達和瀟灑;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則讓我們體會到了她在國破家亡后的孤獨和哀傷。
宋詞的美,還在于它的情感。宋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有愛情、友情、思鄉、懷古等等。這些情感通過詞人的筆觸,表達得淋漓盡致,讓讀者產生共鳴。比如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表達了詞人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則表達了詞人對愛情的堅定和執著。
宋詞的美,更在于它的文化內涵。宋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包括歷史、地理、哲學、宗教等等。這些文化內涵不僅豐富了宋詞的內涵,也讓讀者在欣賞宋詞的同時,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識。比如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蘊含著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思考;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則蘊含著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歸期的期盼。
《不可錯過的宋詞》這本書,通過對宋詞的賞析和解讀,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宋詞的美和文化內涵。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時空,與古代詞人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他們的`情感、思想和精神,通過宋詞這一載體,流傳至今,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總之,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巍峨的豐碑,它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讀者。通過閱讀《不可錯過的宋詞》,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和理解宋詞的美,感受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內涵。讓我們一起走進宋詞的世界,領略其中的無窮魅力吧!
《宋詞》讀后感13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沖擊,語文停課一個月,課時減少了很多,而《唐詩宋詞選讀》精選了31首唐詩,32首宋詞,分12個專題,因此不可能對每首詩、詞都作詳細講解。
二是因為詩歌不像小說那樣有精彩的情節,學生對詩歌教學往往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往往呈現出一種無精打采的狀態。
三是學生認為高考不考課本上的詩、詞,甚至連名句默寫都不涉及選修教材,因此這本《唐詩宋詞選讀》上不上無所謂,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對這樣的現狀,在教學這門選修課之前,結合平時考試成績,我首先讓學生知道近幾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平均得分,讓學生知道做好詩歌鑒賞可以拉開與他人在語文成績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勝算。而高中能集中學習詩歌鑒賞,一是現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輪復習,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即使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但最起碼能加深學生對這門選修課的認識。
其次,針對學生詩歌知識薄弱的情況,我初步從題材的角度介紹了詩詞的分類,了解各類詩歌常用的意象、常見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學生一起給專題一和專題二的詩歌進行分類。在停課之前,教學類容主要涉及到“思鄉懷人詩&rd
quo;、“送別詩”以及“懷古詩”。如《送魏萬至京》、《春夜別友人》兩首送別詩,在教學時,從讀懂詩歌入手,引導學生積累這類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鴻雁、柳、酒、淚)、時間(傍晚、拂曉)、告別地點(灞橋、長亭)、交通工具(帆、車馬)、行為(目送、眺望、牽手、泣下、想象);然后從送別的原因入手,結合具體的詩句,深入分析詩歌中傳達的細膩情感,如同樣是送別詩,這兩首詩雖然都表達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樣,李白的《春夜別友人》是朋友之間的,而《送魏萬之京》這是長輩與晚輩之間,除了不舍之情,還有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誡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學中,不面面俱到,(.)對于設計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做一道詩歌鑒賞題。
曾經有人在新課程改革不久說:“新課程改革新在選修,難在選修,突破點也在選選修。”用好《唐詩宋詞》,就能讓學生詩歌閱讀方面有所突破。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讓我們回味、品讀、學習。
張若虛的“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用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有情有意。思婦因月而思念,欲通過卷簾、拂水把這惱人的月光趕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婦作對一樣,簾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婦的內心想來陪伴她,所以思婦趕不走它。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運用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空靈、寂靜的山間夜色美景圖:皎潔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鬧聲,滿池塘的蓮葉……山間夜色在王維的筆下描繪的令人神往,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寫出了人生的可悲。時間就如東流的黃河水,一去不復返,生命也是這樣,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寫黃河之水滔滔從天上奔涌而來,而人生與黃河比起來就顯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暫、生命易逝的悲哀被這句詩渲染的淋漓盡致,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宋詞》讀后感14
每個人總會有一兩本忘記了的書,時光流逝,偶然再會,才懊悔曾經的錯過,也許,那不是錯過,只是相遇的時間不對。彼時,年少輕狂,意氣風發,不知愁滋味,無法領悟《宋詞三百首》的韻味與境界,而今再讀,甚感這是一次美好的遇見。幸好,我們還是遇上了。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王國維先生一語道盡了詞與詩的區別。的確,相較二者,在給人的感觸印象上,詩剛,詞柔;在表達的手法上,詩直,詞曲;在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詩顯,詞隱。
物欲橫流,風云變幻的時代,讀上這樣一本書,如心靈凈化,身心俱潤。合上書,閉上眼,那些詞句情景如現眼前,那些情感誓言如在耳邊。到如今,才發現宋詞原來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接下來,我就道一道,從《宋詞三百首》旖旎的詞章中體味的淡淡情懷。人世間最能讓人感動而又讓人淚下的莫不是一個“情”字,“情”的描寫透露于字里行間:“枯藤老樹昏鴉”的蒼涼,“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婉約。正是因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筆下的.文字,才會撩撥人們喜怒哀樂的心弦,引起共鳴。在詞中,我讀到了情怨、幽怨與哀怨,無論是“別來不寄一行書”、“漸行漸遠漸無書”,還是“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妻子對書信的渴求那是對丈夫無聲的關切,也許大丈夫當修身、治國、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賴更與何人說。在詞中,我明白了有一種等待叫“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有一種思念叫“衣帶漸寬人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有一種期望叫“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有一種欣慰叫“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方斜陽鋪成詩箋,一壺香茗飲出詞話。品一句“心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道一聲“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思一段“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的款款柔情。心中,似無雜念。原來,詞,是可以養性的。
品讀宋詞,就是在品讀一種風骨,品讀一段人生,品讀一個時代。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語言的韻味雅致一流;賀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原來男子也可以這般柔情;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國難當頭,奇女子也只能無限哀嘆;朱淑真“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盡顯剛烈性情;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才情出眾卻未得以施展;蘇東坡世事滄桑,仍葆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觀豁達……斯人雖已逝,但他們留下的一首首小詞在優美的,雋永的,歷史的塵埃中綻放。而我們,已然融化在這樣的小詞中。
時光清淺,詞之境界永恒!
《宋詞》讀后感15
寒山古寺,輕撫瑤琴,落雨瀟瀟,茶香清幽。撥指一曲,顫動了整個山谷;舞袖花間,揮走了縈月輕云;手舉青樽,便邀來明月暢飲。古典路上有誰走?卻將心事付千鍾,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離殤
夜來臨,倚窗仰望,誰想我心底幽靜的潭水中擲了一枚石子,漣漪微漾……
千里孤墳,沉沉的死寂帶著巨大的恐慌向我襲來,對死亡的恐懼那樣龐大,然而,又怎能敵得過這離別的傷痛啊。想要減少一點痛苦嗎?但你可知道,即使不去想念,也終究難以忘懷啊!“夜來幽夢忽還鄉”,那是她寄來的一封家書,她寫下了小軒窗下的梳妝,知道嗎?她多么想讓你看看她美麗的樣子啊。不過你已不再風華正茂,有的只是“塵滿面,鬢如霜”。怎么了?為什么要“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呢?別傷心了,久別重逢是好事呀!她從未離開,雖然,她在冥界,在陰間,但她不也同樣在你的心中么?
淚水,奪眶而出,就像那個明月短松下的斷腸人一般。
幽怨
秋漸近,林中漫步,誰撥動我回憶里的瑤琴,弦動幽幽……
一間蕭然的閣樓臨近眼前。下意識地便去尋覓,總想抓住一點什么,結果還是兩手空空。這才如夢初醒嗎?精神恍惚地倚欄眺望,只感到周圍“冷冷清清”,于是內心里“凄凄慘慘戚戚”的悲苦意緒便洶涌而來。飽受了多年來悲傷的折磨,體力日衰,這“乍暖還寒時候”已是“最難將息”了。想用“三杯兩盞淡酒”來抵寒嗎?我亦知,不過是借酒澆愁罷了。無奈酒淡,怎敵蕭蕭秋風般的凄苦。抬頭又見北雁南飛,想著自己原也在北方的',這大雁或許還是舊時相識。睹物生鄉思,此愁未消,彼愁又起。“滿地黃花堆積”,而自己卻“憔悴損”,哪里還有賞花的情趣呢?梧桐細雨,瑟瑟其葉,更添幾筆憂愁,久坐窗前,不禁輕嘆“獨自怎生得黑”!易安,易安,何時才能換得一縷安慰呢?看著滿紙嗚咽,愁情復疊,不勝其哀,“怎一個愁字了得”!
折菊一朵,希望可以寄到你身旁。
悲憤
沙又起,仰望城墻,誰擊起了耳畔那振奮人心的軍鼓,響徹云霄……
夜已深了,酒也醉了,但還是忘不了,忘不了挑起孤燈,用手觸摸著心愛的寶劍的青鋒。還在念念不忘要恢復中原嗎?一夢醒來,只聽見雄壯的號角聲回蕩在各個軍營之中。軍營里的兵士們一起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也合奏起了雄壯悲涼的軍樂。這塞外之音鼓舞了將士們昂揚的斗志。風吹沙起,我看見那肅殺的深秋里,你依然在疆場上大閱兵。看啊,這雄壯威武的閱兵場面,激戰即將開始了么?戰馬像的盧那樣飛躍馳騁,弓箭聲響驚雷那般令人心驚。你卻意氣風發,英勇無畏地投身到沙場那驚險激烈的戰斗中!戰爭獲勝。“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將軍意氣昂揚!但,你,壯志未酬而人已老,抑郁,悲憤之情涌上心頭,只化作一句“可憐白發生!”是啊,多少將士恨,多少英雄魂,已成無數枯骨破東風。
袖起琵琶彈,一曲豪情寄予你心頭!
沿著落花堆積的小路,我走向這幽山深處。
——后記
【《宋詞》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宋詞12-29
經典的宋詞12-06
經典的宋詞01-28
宋詞的作文06-22
精選宋詞欣賞08-20
經典宋詞精選的文章09-09
經典愛情宋詞精選09-27
宋詞的介紹10-28
經典宋詞推薦02-18
走進宋詞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