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鵲橋仙》原文及其翻譯

時間:2024-08-16 17:39:56 智聰 宋詞精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鵲橋仙》原文及其翻譯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一韻到底。上下片首兩句要求對仗。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鵲橋仙》原文及其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鵲橋仙·纖云弄巧

  原文

  北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翻譯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注釋

  1、纖云:輕盈的云彩。

  2、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3、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4、銀漢:銀河。

  5、迢迢:遙遠的樣子。

  6、暗度:悄悄渡過。

  7、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8、忍顧:怎忍回頭看。

  9、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創作背景,揚州大學教授劉勇剛認為,此詞是秦觀為寄情長沙義倡而作,寫于湘南郴州,時間是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的七夕。紹圣三年(1096)春,秦觀從監處州酒稅削秩編管郴州,長沙是必經之路。關于長沙義倡,洪邁《夷堅志補》卷二有較詳細的敘述:“義倡者,長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謳,尤喜秦少游樂府,得一篇,輒手筆口詠不置”,秦觀南遷,取道長沙,訪潭土風俗,邂逅了這位藝妓。秦觀觀其姿容既美,出語真誠,遂亮明身份,藝妓又驚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樂府。秦觀與她繾綣數日,臨別之際,藝妓表達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觀答應她,將來北歸重逢,便是于飛之日。一別數年,秦觀竟死于廣西的藤縣。藝妓行數百里為秦觀吊孝,哀慟而死。藝妓的故事,“湖南人至今傳之,以為奇事”。洪邁提到常州校官鐘將之感其事,為藝妓作傳,名《義倡傳》。當時秦觀貶謫的路還要往南走下去,他與長沙歌女不得不灑淚而別。到了郴州以后,秦觀日夜思念他的戀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淺,相聚又談何容易。其實《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后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沉重嘆息也包含了對長沙藝妓的長相思。紹圣四年(1097)七夕,秦觀在郴州寫下了這首《鵲橋仙》,借牛女雙星的鵲橋相會寄托了他對長沙歌女的戀情。

  此外還有幾種說法。一、為夫人徐文美而作!儿o橋仙》獻給夫人,可備一說。熙寧、元豐年間,秦觀外出應試或游歷,夫妻暌離時日較多,未嘗沒有牛郎織女的況味。二、送給越艷。元豐二年(1079),秦觀到越州(今紹興)省親,得到當地知州程師孟的禮遇,將他安排在蓬萊閣,有重要的宴會都邀請他參加,這樣他就能親密接觸到美麗的官妓——越艷。幾度流連歡場,不覺產生了戀情。有《滿江紅·越艷風流》為證。三、為蔡州營妓而歌。秦觀擔任蔡州教授期間,結識了營妓婁琬、陶心兒。元祐五年(1090)春,秦觀離開蔡州去汴京赴任,寄調《水龍吟·玉佩丁東別后》作別婁琬。應該說,少游對婁琬和陶心兒都用情不淺。四、暗戀“小師母”王朝云。《鵲橋仙》最后兩句寫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薄俺耗骸背鲎运斡竦摹陡咛瀑x》“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有人猜測秦觀寄調《鵲橋仙》乃暗戀東坡侍妾王朝云,恰好《淮海居士長短句》中有一首《南歌子·贈東坡侍妾朝云》:“靄靄凝春態,溶溶媚曉光。何期容易下巫陽,只恐使君前世是襄王。暫為清歌駐,還因暮雨忙。瞥然歸去斷人腸,空使蘭臺公子賦高唐!蔽濉楸磺驳氖替叧A而作。秦觀人到中年,納過一位侍妾,叫邊朝華。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三對此事有記載:“秦少游侍兒朝華,姓邊氏,京師人也。元祐癸酉納之!惫镉鲜窃v八年(1093),這年秦觀四十四歲,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實為仕途最順達的時期。納妾的時間是七夕,新婚之夜,秦觀賦詩云:“天風吹月入闌干,烏鵲無聲子夜闌。織女明星來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間。”把邊朝華比作天上的織女,可以想見他愉悅的心情。好景不長,朝廷政局驟變。紹圣改元,哲宗親政,新黨上臺,一意報復元祐舊臣,元祐舊黨執政大臣紛紛遭到貶謫、流放,無一幸免。秦觀在出京前,《遣朝華》詩云:“月霧茫茫曉柝悲,玉人揮手斷腸時。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一別離。”但邊朝華遣去二十余日復來,秦觀憐而復娶之。又據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三記載:少游出京,“至淮上,因與道友議論,嘆光景之遄。歸謂華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绞谷俗呔⿴,呼其父來,遣朝華隨去,復作詩云:‘玉人前去卻重來,此度分攜更不回。腸斷龜山離別處,夕陽孤塔自崔嵬’”。其實修真只是一個借口,不愿連累朝華受苦才是真正的原因。六、為黨爭被貶而作。黃蘇《蓼園詞選》認為秦觀因黨爭而被貶后作此詞以暗喻身世之感,時在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之后。

  作品鑒賞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墒,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帮w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接著寫織女渡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薄坝凰g,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敖痫L玉露”化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句,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像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叭崆樗扑保八扑闭諔般y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像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總觀全詞,每片前三句皆為寫景抒情,后兩句均作議論。這些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一是因為有前三句作精彩的鋪墊,令后兩句的議論自然流出,尤覺深沉真摯。二是立意高妙,既能收得住前句,又能宕開,融匯情、理,醒明本旨。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于舊黨,被目為元祐黨人,紹圣(宋哲宗年號,1094—1098)后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

  作者評價

  在兩宋詞史上,能比較完整地表現出自我一生行藏出處、心態情感變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來的辛棄疾。蘇軾作為新詞風的開拓者,雖然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開拓了抒情自我化的方向,但他還沒有將自我完整的人生歷程和整個精神世界寫進詞中(另一半寫在人的詩里),詩詞的表現功能還有所區分--詞多言情,詩多言志和敘事。李清照也恪守這種慣例。朱敦儒則進一步發揮了詞體抒情言志的功能,不僅用詞來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詞表現社會現實,詩詞的功能初步合一,從而給后來的辛派詞人以更直接的啟迪和影響。辛棄疾《念奴嬌》詞就明確說是“效朱希真體”,陸游年青時曾受知于朱敦儒,為人與作詞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詠梅》即與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澗一枝梅)風神相似。

  鵲橋仙·七夕

  原文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翻譯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后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釋

  1、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2、云渺(miǎo):高遠貌。

  3、癡(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于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癡迷于俗世的蕓蕓眾生。

  4、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5、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6、槎(chá):竹筏。

  7、銀河:天河。

  8、尚(shàng):還。

  9、前緣:前世的因緣。

  創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和陳令舉坐船游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舍,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作品鑒賞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贊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傍P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于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跋喾暌蛔硎乔熬墶保瑢懽约汉陀讶说腵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后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鵲橋仙·碧梧初出

  原文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譯文

  梧桐樹葉才剛剛長出碧綠葉片,桂花散發著馥郁香氣,池塘上略微有些凋謝的蓮花。做針線活的姑娘,此刻正在樓上忙著手中的活計,祈求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明月高高掛著,那清輝如水一般流瀉而下。

  養在小盒子里的蜘蛛,在忙著吐絲結網,而天上的喜鵲卻懶懶的,都沒有搭起鵲橋。牛郎沒心思耕田,織女也顧不得紡織,只為了能在七夕這一天相會,可是看來,他兩人的佳期卻難被成全了。每個七夕,人們都要經過了一年的等待,而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只不過才隔了一夜的相思而已。

  注釋

  1、初出:剛開始下落。葉申薌《本事詞》作“初墜”。

  2、玉盤:喻月亮。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3、蛛忙:謂蜘蛛忙于織網。

  4、鵲:喜鵲,神話傳說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群鵲銜接為橋以渡銀河。

  5、耕慵句:神話傳說牛郎耕田,織女紡織,當七夕佳會之時,他們都不再勞作,因而顯得“慵”、“倦”了。范成大《鵲橋仙七夕》:“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有一年陰歷七月七日,官府宴請賓客,嚴蕊在席間伴酒,席上有個叫謝元卿的,久聞嚴蕊詞名,便以《七夕》為題,限令用她自己的姓氏為韻,命嚴蕊即席賦詞,嚴蕊于是填了這首《鵲橋仙》。

  作品鑒賞

  詞中描寫的都為日常之事,并發表了感慨。全詞五十六個字,上下兩片各五句。上片五句為清幽靜謐的環境描寫,作者對周圍的事物作了仔細的觀察!氨涛喑醭,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梧桐剛開始萌出青綠色的葉,桂花才吐蕊,池水里的花已開始衰落。其中“桂花”一詞點明了時間一秋天。以上三句都為描景句,作者環視庭園的景致,園中的碧梧、桂花都富有生氣,呈現了恬靜的生活氣息!按┽樔嗽诤蠚g樓”句,“穿針人”為作者自己,作者交代自己正在合歡樓穿針引線,說明她邊做女工,邊賞園景。她抬頭望去,“正月露、玉盤高瀉”,一輪明月剛剛露出在庭園的上空,它象玉盤那樣潔明,從高空瀉下銀光。其中“月露”一詞點明了時間為剛入夜。

  下片五句由日常事引出感慨。“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儆古今佳話”三句,道出了古往今來的人生之道,入夜后,蜘蛛忙于織網,白天歡噪的鵲鳥已入巢,耕地的、織布的農家辛勞一天也已困倦,自古至今都如此往復,只不過碌碌終生而已!叭碎g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人間過去一年,天上才過去一天,正是“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慨嘆天上、人世之差異。全詞上闋為描景,下闋為議事。描景句里,作者注重選用副詞,如“才”、“微”、“正”,這些副詞可以恰如其分地起說明的作用!安磐隆闭f明“桂花”還未完全綻開;“微謝”說明花的盛開期剛過,花瓣剛有縮卷:“正月露”說明月亮升起不久,入夜時間不長。這足以說明作者對周圍事物的`變化觀察得很仔細。上闋的動詞“初”、“露”、“瀉”,對突出事物的形象很有用,“初出”,說明梧桐綻葉不久,給人一種新生的感覺;“月露”,說明月亮露頭不久,給人也是一種新生的感覺;“高瀉”,月光一瀉千里,在夜空中是那樣的美。由于用了“露”瀉”兩個動詞,就使“正月露、玉盤高瀉”句成為動句,形象逼真、生動。下闋的議事句里,“蛛忙鵲懶”句中“忙”與“懶”為反義詞,在句中形成意思的鮮明對照和映襯;“耕慵織倦”句中,“慵”與“倦”為同義詞連用,可使詞句語意完滿。作者精心選用詞語,意為增強表達效果。

  在此種凄婉心境之下寫成的詞,到底別具一番滋味。看似是寫七夕場景,仔細一品,無非是嚴蕊感傷自己的命運。她以情入景,于是寫景越詳細,心底的情感流露也越自然,而讀后便越是被她的情緒所打動、感染。

  作者簡介

  嚴蕊,生卒不詳,字幼芳,天臺(今屬浙江)營妓。朱熹任地方官時曾以有傷風化的罪名,將其關在牢里,加以鞭打,但不屈服。朱熹改官后,岳霖繼任,將其釋放,今傳詞3首。

  鵲橋仙·夜聞杜鵑

  原文

  宋代: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翻譯

  暮春時節,眺望江面,風雨連天。篷蔽的茅屋里,燭燈明滅,悄無人言。連樹林里的黃鶯都停止了鳴叫,惟有杜鵑,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啼聲越來越遠,帶著深深的漆黑的影子,驚醒了我的夢,讓人清淚欲灑。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園的杜鵑,帶著故園的山水,讓我不堪聽聞矣。

  注釋

  ①杜鵑:鳥名,又稱“杜宇”、“子規”、“ 鶗鴂”、“怨鳥”。傳 說古蜀國王,名“杜宇”,號“望帝”,禪位于開明之士,隱于西山,死后,其魂化為杜鵑鳥。啼聲哀苦,每至血流于喙。

  ②蓬窗:猶蓬戶,即編蓬草為窗,謂窗戶之簡陋!肚f子·讓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柜!彼蝿⒖讼洞蛳υ姟罚骸芭畲耙嘤芯谑!薄都魺粜略挕ぶ琳巳诵小罚骸巴量慌畲俺罴乓梗魺艨熳x解愁頤!苯钥勺C。

  ③春晚:即晚春,暮春時節。

 、芏庞睿杭炊霹N。

  ⑤深枝:樹林深處的枝條。

 、 故山:故鄉的山林,即故鄉。

  ⑦羈旅:寄居他鄉。羈,停留。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是陸游客居四川時期的作品。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陸游離開南鄭,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職,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據夏承燾《放翁詞編年箋注》,此詞就寫于這段時間。

  作品鑒賞

  杜鵑,在蜀也是常見的暮春而鳴。它又名杜宇、子規、鵜鴂,古人曾賦予它很多意義,蜀人更把它編成了一個哀凄動人的故事。(《成都記》:“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保┮虼,這種鳥的啼鳴常引起人們的許多聯想,住在蜀地的文士關于杜鵑的吟詠當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這樣的作品。陸游在成都時的心情本來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聞杜鵑”,自然會驚動敏感的心弦而思緒萬千了。

  上片描述杜鵑夜啼的情景。詞人從景物寫起:“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薄懊╅堋薄ⅰ芭畲啊敝钙浜喡脑⑺。當然,陸游住所未必如此,這樣寫無非是形容客居的蕭條,讀者不必拘執。在這樣的寓所里,“晻晻黃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黃的燈下,他該是多么寂寥。同時作者想象出“連江風雨”、“蕭蕭暗雨打窗聲”。其愁緒便躍然紙上!傲助L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边@時他聽到了鵑啼,但又不直接寫,而是先反襯一筆:鶯燕無聲使得鵑啼顯得分外清晰、刺耳;鶯燕在早春顯得特別活躍,一到晚春便“燕懶鶯殘”、悄然無聲了,對這“無聲”的怨悱,就是對“有聲”的厭煩。“總”字傳達出了那種怨責、無奈的情味。接著再泛寫一筆:“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這個風雨之夜,月夜的鵑啼是很凄楚的.——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何況是此時此境呢! “常啼”顯出這刺激不是一天兩天,這樣寫是為了加強此夜聞鵑的感受。

  下片是寫夜聞鵑鳴的環境,著重于氣氛的渲染。杜鵑,又名杜宇,這種傳說中古代蜀帝靈魂的鳥,常在夜間啼叫,其聲凄厲悲涼,往往觸發旅人思鄉之情。杜鵑這種“悲鳥”,在這種環境氣氛里啼鳴,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著下片就寫愁苦情狀及內心痛楚。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边@杜鵑竟然可以在發出鳴叫,催成詞人幾行清淚,驚殘他一枕孤夢之后,又揀深枝飛去。“孤夢”點明:客中無聊,寄之于夢,偏又被“驚殘”!按叱汕鍦I”,因啼聲一聲緊似一聲,故曰“催”。就這樣還不停息,“又揀深枝飛去”,繼續它的哀鳴。“又”,表明作者對鵑夜啼的無可奈何。杜甫《子規》寫道:“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悶時那能聽這啼聲,可是那杜鵑卻似故意追著人飛!這里寫的也是這種情況。鵑啼除了在總體上給人一種悲凄之感、一種心理重負之外,還由于它的象征意義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鳴,使人覺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鳴常引起人們時序倏忽之感,如《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同時,這種鳥的鳴聲好似說“不如歸去”,因此又常引起人們的羈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寫道:“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故山”,故鄉。“半世”,陸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歲,故說半世。這結尾的兩句進一步表明處境,生發感慨,把他此時聞鵑內心深層的意念揭示出來了。在故鄉聽鵑當然引不起羈愁,之所以“不堪聽”,就是因為打動了歲月如流、志業未遂的心緒,而此時作客他鄉更增加了一重羈愁,這里的“猶自……況”就是表示這種遞進。

  縱觀全詞,作者先繪景,渲染氣氛,再用對比托出杜鵑夜啼,接著寫啼聲引發的感受,最后通過聯想,表達人生的感慨?芍^結構細密,層次分明。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其詩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

【《鵲橋仙》原文及其翻譯】相關文章:

秦觀《鵲橋仙》原文及翻譯04-25

《鵲橋仙·纖云弄巧》原文欣賞及翻譯08-23

《鵲橋仙·纖云弄巧》原文及賞析08-03

關雎的原文及其翻譯06-08

《詠柳》的原文及其翻譯03-21

《鹿柴》的原文及其翻譯10-20

鵲橋仙詩詞賞析01-06

鵲橋仙詩詞賞析09-26

《墨池記》原文及其翻譯09-2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 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 | 亚洲AV日韩AV在线第一区 | 在线播放美女口爆吞精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