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的唐詩宋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經典的宋詞15篇
經典的宋詞1
午后,靜謐的陽光彌漫,濃濃的茉莉花茶飄散,陽光斜照在身上溫暖而又安詳。
一縷縷溫和的風,翻動菲薄的書頁,嗅到淡淡的墨香。詩詞的世界里,每一個字眼,都像跳動的音符,譜成了每一首詩,每一首詞,每一支曲。
詩詞里的韻,悠長悠長。
王昌齡的是“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清輝澹木木,演漾在窗戶。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可謂是韻無窮!八稍律箾,風宗滿清聽”那山水韻傳千古的清音,寂夜里聽見別有一番風味!叭f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桫百里泉”,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聞杜鵑啼聲,山中處處有泉水飛流而下,遙遙看去好似懸在樹梢!帮L梨花初帶夜月,海常半含朝雨。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每一首詩詞意蘊如此動人,寄意深長。
詩詞里的情,感天動地。
《長恨歌》里所描寫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密綿綿無絕期” 。帝王由此而悲的愛情,超越了時空的阻隔和生命的極限,最終達到永恒的境界!堕L相思》中“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杜牧的詩“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白眷。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擾似墜樓人” 。時光流轉,繁華已不在了,這隨風飄落的花似當日含情墜樓的綠珠,美麗但卻薄命,思之讓人汗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鵲橋仙里所寫“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詩詞里的愁,愁斷柔腸。
《江城子》里“韻華不為少年留,恨憂憂,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逝去的春華不會停留,心里的愁什么時候才能罷休,飛絮落花時候心里更是愁腸百結,《丑奴兒》里“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盡識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歷盡滄桑,飽嘗愁滋味之后,回想起少年時代愛上高樓,為了賦詩強說愁,少年時是故做愁態,怕人不知自己有愁,可如今愁滿柔腸,卻不知從何說起。《清平樂》里“別來春伴,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文學也。偉人英雄,歌以詠志,達官巨賈,誦以怡情,志者學人,習之修身。
讀詩詞樂之,樂在意韻無窮,書籍是智慧的翅膀,書籍中一切事物都被美妙的文字賦予了活力,日月星辰,江河山川為我們織就了一簾盛放著芬芳的夢。
快樂源于讀書,特別源于讀詩品詞。
經典的宋詞2
慶幸,我成長在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深厚的文化,曲折的經歷,珍貴的人文使我有幸站在后人的肩膀上瞭望、學習。宋詞,便是這無數瑰寶中令我陶醉的一個。
走進宋詞,我不必瀏覽各處,卻能知曉各方的美麗。
讀過歐陽修《采桑子》中“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浮上眼前的是暮春時節潁州西湖旁,殘花敗落,柳絮飛揚,朦朧的凄涼,帶來不一樣的美麗;誦過晏殊《破陣子》里“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突然間好似嗅到了鄉間泥土的芬芳,小池碧綠,黃鸝高飛,村中春日的愜意就這樣被宋詞的相框固定了下來;吟過柳永《望海潮》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極度凝練的兩句,卻足以概括出繁華杭州最美的特質,令人在細細品位之后,感嘆不已。
走進宋詞,我不必經歷許多是非風雨,卻能學到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啟迪。
品過晏殊《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了解美好事務消逝后總有新的同時再現的事實,讓我知道美好生活永遠不會枯竭,悲傷定有盡頭;賞過蘇軾《氺調船歌》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體會到慢慢人生路上,總有曲曲折折,總有分分合合,詞人積極樂觀,美好向上的祝福與渴望更會教會我用笑容面對生活。
走進宋詞,我不必品嘗愛恨離別的幽怨情仇,卻能獲取其中唯美的絲絲情意。
學過李清照《如夢令》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悟到詞人面對紅顏易老,終將凋零的殘酷現實的感傷之情;唱過柳永《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傳送千年的佳句,道出的不僅僅是戀人間忠貞不渝,感人肺腑的情意,更是一份堅持不懈,勇于追求美好的姿態,頗有韻味。
走進宋詞,古人幾千、幾百年的智慧――呈現在我面前,如一支悠揚的古曲,待人傾聽、待人領悟!精辟的詞句、深奧的哲理,濃厚的情感,宋詞向我慢慢敘述著它的歷史,讓我學習,令我折服!
經典的宋詞3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與離異的妻子唐琬在沈園相遇,在壁上題了一首《釵頭鳳》(“紅酥手”),唐琬就和了這首詞,不久,她便抑郁而死。
本詞與陸游的《釵頭鳳》感情息息相通,處處呼應。
上片寫被迫離異后無限痛苦的心情!笆狼楸,人情惡!遍_篇兩句,由陸詞“東風惡,歡情薄”演化而來。陸游以“東風惡”來暗喻他母親的專制暴虐,對唐琬被遣他敢怒而不敢言,所以措辭也比較委婉。唐琬則不加隱飾,她的怨恨之情溢于言表,這是她的處境和遭遇決定的!坝晁忘S昏花易落”一句與陸詞“滿城春色”和“桃花落”相呼應,她以“花”自喻,“黃昏花落”是說她遭遇不幸,被婆母休棄,離開了陸家。“曉風干,淚痕殘”自述她被休以后的生活!皶燥L”即“晨風”,晨風吹干淚水,臉上殘留淚痕,說明她夜晚經?奁。陸詞中有“淚痕紅浥鮫綃透”,唐琬即以此相和應。“欲箋心事,獨語斜欄”,她想寫下自己的心事,又有諸多不便,只好倚著欄桿自言自語。以下連用三個“難”字,這是她對生活的總結,她覺得活在世上做人難,想對不公平的待遇抗爭難,甚至想對人一吐心中的苦衷也難。這三個“難”字是她與陸游分手后生活和心情的寫照。
下片緊承上片,圍繞“難”字,具體敘寫與陸游分手后的境遇和心情。“人成各,今非昨!弊詮乃黄拍蛤屒惨院螅c丈夫各奔東西,她就成了孤單一人了,這日子與從前大不相同了!安』瓿K魄锴鳌,這句與陸詞“一懷愁緒”和“人空瘦”兩句相對應,說明她身體不好,又常常生病,加上心情不佳,生活如“秋千索”,搖擺不定。本句用形象的比喻,寫了她的身心狀況!敖锹暫,夜闌珊,”這兩句烘托出一種凄清的氣氛,說明每當夜深人靜,城上響起清冷的號角聲的時候,也是她最痛苦的時候。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币环矫嫱床挥,一方面還要淚水強作歡笑,為的是“怕人問”,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寫“難”,“難”的程度也更進一層。內心的苦楚寫不得,說不得,甚至不能讓別人知道,這就更難了,她無可奈何,就只有“瞞!瞞!瞞!”和上片結尾一樣,全詞收尾是三個獨詞句,連用三個“瞞”字,與上片的三個“難”字相呼應,更突出了“難”,需知要把痛苦深埋心底,“瞞”住周圍所有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本詞為和陸游的詞而作,寫出一個被封建禮教迫害的婦女的痛苦,情感真摯,字字血淚,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的魅力。
經典的宋詞4
詞,源于民間,興于五代,盛于兩宋,我喜愛宋詞,對于宋詞的了解自然也不止這么多。
回望歷史,唐詩是何等風盛,雖然離我們已經有一千多年,但至今還有許多唐詩讓人們廣為傳誦,在當時更是風靡一時,堪稱一場視聽盛宴。想起來,能與此相媲美的也只有宋詞了。
宋詞繁盛于宋朝,分有婉約派和豪放派,“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倍嗝吹臍鈩莅蹴、豪邁奔放,岳飛,豪放派代表人之一,這首千古絕唱《滿江紅》更是寫出了多少保家衛國男兒的滿心壯志。當然,豪放派的著名詞人遠遠不止這些,還有蘇軾、辛棄疾等聞名遐邇,給世人留下深刻影響的詩人。
婉約派詩人,詞作優美華麗,婉約生動,讓人讀起來留戀無窮,意蘊深刻。如果,唐詩讓你聯想到的是廣闊無邊草原,那么,婉約宋詞就一點會帶你進入一個明月清涼,晚風徐來的夜間!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忘盡天涯路!泵棵孔x到此處,我就猶如置身夢境般,看見晏殊登上高樓,望著天空的那輪明月,眼神迷離憂傷,惹人憐惜。這句宋詞更是被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譽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中的第一種境界。而此間的第三種境界則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處優雅令人羨慕,那種河畔神秘更是到現在都還讓人追戀向往。
其實,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都是中華文史上驚心動魄的筆觸,我們為之驕傲,它更是世界文壇上一顆璀璨光輝的明珠!
經典的宋詞5
(一)
藤依窗,紫月詩詞月中庭,窗外落紅縷縷,在裊裊的紫砂茶韻里詠竹。
盈盈衣袂翩翩,清夢潤墨揮毫,長安古城一戶人家,挑燈夜讀,紅袖添香,一種溫馨,一種世人渴望已久的畫面躍然于眼前。
女子眉宇間,有一抹顧盼的溫柔,輕言細雨,月影西樓,月色的光華淺淺淡淡的透射到屋內,月兒,風兒,徐徐柔柔渲染那時的紅塵百姓家。
你詠一闋宋詞,我回你乖巧的笑靨,兩小無猜,時光默默,倩影尤藏繡枕中。
煙雨在花香中徘徊,我是你少年時的滿腹思緒,邀我醉簾櫳,窗前寫詩,篇篇為你。
碧澗明月,書畫人生用文字詮釋滿庭芳菲,韶華白首,不過轉瞬,陰晴園缺尋常事。
我的發絲在微風中揚起三月的煙雨,月下輕舞的凌亂,為你嘗盡人間辛酸,在留戀萬千中依依迎著千年之戀憧憬,輕盈抖落一世的塵埃,紅塵的絕唱飄飄落落零零散散。
歷史的風塵漸漸散去,我回到依托的原形,流下千年的悲淚,千年的等待是為誰?你今生投生在哪戶人家?
女人花,一生只有一次綻放,你可否等我在天涯?一壺清茶一生行走于天涯。
。ǘ
紅塵滾滾中,凡塵中多少的無奈。
疏疏淡淡,又是一段長久的期待,不知道今生今世,會不會有前世的千古紅塵絕唱?
我于月下安靜的等待,似月光飄渺,棲落水草尖滾露為珠,人世間,有多少凡夫俗子,跨越不了這咫尺天涯的依舊。
繁華湮沒了夢境中的家園,惟有那淡淡書香,淡淡花香依舊沿襲了千年的古韻。
素顏半掩押韻的含蓄靈魂掙扎在詩意里,綻放時落款慢慢游弋出的飄逸清麗,一水隔天涯。
清月共嬋娟,紅塵在窗外落了一夜,遷綿不斷,惆了江楓,紫袖紅弦明月中,怎奈韶華已去,再開是何期?
淺淺迂回,又一場華麗的愛憐,感知愛情喚起的歡愉,最綢繆看紅顏醉舞,靜靜聆聽流連花間夢。
讀你,寫你,思你,于婉約宋詞的韻致中,臨風飄舞,醉香染紅塵,我于世俗之外靜靜的觀望著你。
宇宙深處藏匿的淋漓盡致的化蝶之戀,苦苦的沒有結局,為了抵達那片想象的風景,看絕美塵煙裊裊升騰,我做了一千年的夢。
曠遠悠長憂傷了那滿世的氤氳,望見你的惆悵滿懷,你還會為我寫一首深情的歌賦嗎?
我在唐詩宋詞中遍尋著你的蹤影,像極了窗前的玉蘭花一樣,香氣滿徑,碎影斑駁,心事不能訴說。
想象著清香四溢姹紫嫣紅的江南清幽的素妍,讓心魂跌落了飛花無數,獨品寂寞難語,遺落了紫墨殘章。
。ㄈ
青絲弦,夜闌珊。
一把木梳,一面銅鏡,映射著一個古老的人生。
青絲如水,遙憶花前世,青絲斷,淚輕彈,尤恨紅塵煙似水。
聲聲寫盡湘波綠,淺淺的綠意在春風里,碧草青青,往事不堪斟薄酒,對影怎成三。
今生鬢旁的那一簇淡菊,會讓你領略,開的嫵媚、延續的溫馨,你手捧一枚火紅的楓葉,站在一片迷蒙之中,向我揮舞。
靜坐窗前,想象著花香扶疏,很想,很想再為你吟誦一首古老的《蒹葭》。
借著朦朧如煙色的簾幕,淡漠的把自己幻成一莖深秋的寂心草,有些輕痕就劃過唇畔,劃過夜的黑,滑落了遠逝無垠的蕭蕭繁華。
還在風里搖曳的一些詩行,流離失所的漂泊在心的荒漠,枕一朧霜雪輕寒,草迷煙渚。
看過了多少雪雨夜,濾過寂寞,也染了翻開的那些泛黃過往,這一刻唯有在夢里注入顏色,繁花,如夢。
紅塵斷香,素裝撩然,暮色襲長衫,瑤琴唱秋挽,緊蹙雙眉,倏爾輕展,嘆!
(四)
指尖微涼,旋轉著美麗,慵倚欄桿看雁字成行,長短的詞行筆下的點點愁緒支撐著堅強的人生路。
宛若一個不能堪破的歇語,一個孤艷的縈帶竹韻的女子,是時間流失的太多讓我抓不住你,還是千年的絕唱迷惑了我的雙眼。
明明說好的.約定怎會生生錯過,往昔的馨音迷迭在掌心,今世前生,憐君一淚醉瀟湘,輕盈,迷蒙,空靈。
燃一柱檀語,詞酬君,起舞與君賞,舞不盡裙袂翩飛的絕世傾情,蘭棹幽幽,環佩簌簌,花落一地,心事成迷。
綰青絲,綰起是萬丈青絲還是紅塵滾滾,思念穿越時空滑過我的指尖,和著夜風一起彈響那曲琴音,賦一闕清詞,綻放如花的想念。
誰家女子如君淚,覓覓尋尋,旖旎夜色皎潔一襲相思瘦,一只烏木小船在視野里行駛,紅塵之外的琴聲,纏纏綿綿、凄凄切切。
花疊半尺,依依布舍,情依詞闕寫相思,夢回千年花開,花謝,歲月斑駁了印記,依窗,披一襲霓裳,人生何似夢云癡。
獨我一把木梳,一面銅鏡,遙憶花前事。一頭青絲,長長的發絲美麗而哀愁,在蒼白的空隙里尋找墨跡的瑰麗,
墨色流年,依水而望,塵世如煙,小樓木窗,輕撫弦琴,與君相思扣,露濕青衫徒憔悴,蘭佩紫。
一聲聲輕柔婉約的吳儂軟語,入夢暗香,幽藍的窗紗飄曳,清靈出塵的女子,如蓮開啟,纖塵不驚,低眉婉轉愁絲牽,沉淀了世俗的虛偽,涉水而來的蓮,翩然行走與愛與愁的邊緣,把夢灑落于湖光山色間。
青瓦亭榭之間,倚亭女子的綾羅裙裾,用無聲的文字在紅塵里同吟詠蝶戀花的絕唱,時光里最飄渺的夢境,朦朧的身影伴著遠走的琴音,演繹著曾經而又永恒的故事。
走過了千古,依然走不出唐詩宋詞的余韻,溫婉淡淡,若秋水的女子。
經典的宋詞6
陶詩只采黃金實,郢曲新傳白雪英。
素色不同籬下發,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開云母,帶露全移綴水精。
偏稱含香五字客,從茲得地始芳榮。
古詩簡介
《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是唐朝詩人李商隱所做的詠菊的詩,此詩作于會昌四年詩人離政閑居之時,本篇將白菊之素潔刻畫得淋漓盡致,而且委婉含蓄地贊美了馬郎中。
譯文
陶淵明詩中只是采黃菊的黃精。郢都歌曲中新傳唱陽春白雪的白雪花英。白色不同于黃在籬笆墻下發展(白居易有詠白菊自比白頭翁詩),繁盛的白花繁白好像從月亮銀水中出生。浮照酒杯少摘一些又打開云云母屏風,連帶露水全都移植好像連綴著月亮這個水精。偏偏稱心的五字詩人客對您含著雞舌香的郎官來稱贊,您如這白菊花從此得地就開始欣欣向榮了!
注釋
、亳R郎中:即前水部馬郎中!兑瓢拙找娛尽肥邱R郎中的詩。
、谔赵姡簴|晉詩人陶淵明之詩。
、埸S金實:指菊花。陶淵明愛菊,詩中多有對菊花的贊美。
、苒痕菓饑鴷r楚國都城,郢城中有《下里巴人》、《陽春白雪》等歌曲。此借《白雪歌》引出白菊之英。
、菟兀喊住L諟Y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彼厣喊咨。
、扌≌河骰ㄎ词㈤_。云母:謂花似白云母。
⑦水精:即石英。此形容菊上露珠之晶瑩。
、喾Q:適合。含香:《漢舊儀)中說尚書郎在光明殿奏事之時,含雞舌香,即丁香。
、嵛遄挚停簱C《魏晉世語》所載:司馬景王命中書令虞松作表,再呈,仍不合意,令松修改,松不能改。中書郎鐘會為更定五字,松悅服。此以五字客鐘會比馬郎中。結尾言有馬郎中之佳詠,白菊從此得地而盛開。
⑩得地:猶得所。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會昌四年(公元844年)。這年春天,李商隱全家遷到永樂(今山西芮城附近)居住。破地處于中條山南麓,黃河北岸,有山有水,風光秀麗。詩人來到這里后生活很清閑,因為在這一期間他因家母喪而去官在家安住,暫時遠離了復雜的政治舞臺,住“蝸牛舍”,飲松酌酒,又弄琴笙,賞花草,游山玩水,吟詩作賦,此詩就是詩人當時悠閑心境的反映。
賞析/鑒賞
菊花歷來是詩人筆下的愛物。東晉陶洲明就以愛菊聞名。尤其他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更抬高了菊花的“身價”。不過人們賞菊,多數人喜歡黃色的金菊。而不大喜歡寒素的白菊。唐人也是如此。劉禹錫就在詩中寫過當時“家家菊盡黃”(《和令狐相公玩白菊》),雖有夸張。但卻反映出大多數人的嗜好,因為“白花冷淡無人愛”(白居易《白牡丹》)。而李商隱這首詩則專為白菊寫照,極言其美。
詩一開頭便寫道:“陶詩只采黃金實,郢曲新傳白雪英。”“實”即花。晉代潘尼《秋菊賦》中就有“真人采其實花”之句!坝ⅰ币仓妇栈āG陀小跋Σ颓锞罩溆ⅰ保ā峨x騷》)的詩句!佰迸c“白雪”都是用典。宋玉《磚楚王問》中說:“客有歌于郢(楚國都城)中者,……其為《陽春白雪》,園中屬而和者數十人。”詩人覺得東晉陶淵明在他有關菊花的詩作中只寫黃菊,不寫白菊,似乎不大公平(其實不是不寫白菊,我國漢魏及兩晉還沒有培育出白菊),所以馬郎中移栽白菊,并以白菊賦詩,真是難能可貴,其詩作如同《陽春白雪》之曲那般高雅,和者蓋寡!
接下去,詩人便著力刻畫白菊之美。三、四兩句:“素色不同籬下發,繁花疑自月中生”,主要刻畫白菊之色,而“移”字也隨手帶出。就色而言,白菊冰肌雪骨,如白玉琢成,似秋霜初降,確實不同于籬下生長出來的黃菊。它那晶瑩潔白、玲瓏剔透的花朵似乎是從月宮生長出壽的,哪是人世間的凡花俗卉呢?
五、六兩句又一分一合更細致地描寫白菊:“浮杯小摘開云母,部露全移綴水晶。”“小摘”是分開來看,“全移”是合觀一體。此處詩人采取他貫用的寫作手法,繞開描至對象本身,別出心裁,以他物出之因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舛巧”。(《文心雕龍·神思》),如果直相描寫白菊本身容易直白無味,所以詩人便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之亡者以喻白菊,浮杯小摘,即分開來帝細觀看,它晶瑩剔透。如同云母一樣玲瓏。再“帶露全移”,從整體上觀察,那潔白純凈的花瓣上帶著一串串透明的露珠,真如水晶一般明亮這一聯筆法精妙,極盡白菊之態。
七、八兩句:“偏稱含香五字客從茲得地始方榮。”著重贊揚馬郎中其人及其移植白菊之事。清人陸昆曾評論這兩句詩的時候就說:“含香句,謂花與人稱。一經郎中移植,便慶得地。而芳榮自此始矣!保ā独盍x山詩集注》)!昂恪迸c“五字客”都是用典。《漢舊儀》中說:在漢代,尚書郎奏事于光明殿。而殿中用胡粉涂墻壁,尚書郎“趨走丹墀。含雞舌香(即今丁香),伏其下奏事。”另據《世說新語》所載,魏司馬景王命中書令虞松作表,虞松寫完后上呈,卻不合景王之意,讓他再行決定。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帶難色,當時鐘會見之便拿過來看,為他改定了五個字,虞松心悅誠服。再送景王之時,景王驚問虞松,虞松吐實之后,景王嘆道:“如此大才,應予重用!贝颂帯昂恪迸c“五字客”是贊揚馬郎中其人。白菊為大多數人所不賞,卻遇到馬郎中這樣如鐘會一樣文采風流的知音,生得其地,也可以一顯芳榮了。
這首詩句新意關。表現在:詩人寫白菊之色不從白菊本身著筆,而是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之。先是疑白菊生自月中。后又用云母水晶來比方。新穎別致,翻空出奇,同時本詩又使用了一些典故,美不勝收。
經典的宋詞7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葉夢得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這是作者告老,隱居湖州弁山后寫的作品。夢得隨高宗南渡,陳戰守之策,抗擊金兵,深得高宗親重。紹興初,被起為江東安撫大使,曾兩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總四路漕計,以給饋餉,軍用不乏,諸將得悉力以戰,阻截金兵向江南進攻。高宗聽信奸相秦檜,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將岳飛、張憲被冤殺,主戰派受到迫害,夢得被調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府,使他遠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隱退山野。眼看強敵壓境,邊馬悲鳴,痛感流年輕度,白發徒增,很想東山再起,殲滅敵軍,但卻已經力不從心,思欲效法前賢謝安而不可得了。因寫此詞,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慨和對時局的憂慮。
上片開頭四句寫:秋色日漸加濃,秋意也逐步加深,金黃的菊花傳報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戶深深掩映在菊花叢中,小路曲曲折折,繞著彎兒。這是描寫時令和自己隱居的環境。作者的生活環境看來還是安靜的,但他的內心世界卻很不平靜。這是為下文反襯作鋪墊。接著提出問題:隱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么心事呢?回答是不忍心時光一年年地虛度,不甘心兩鬢的頭發一天天增白,這就隱晦地寫出了英雄報國無門而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惱,實即對國事的憂慮,對南宋朝廷的不滿!搬阋小倍鋵懽髡邽榱伺徘残氖,走出低戶小屋,沿著曲折小路,來到太湖邊上,流連不舍地凝望湖上的碧波,只見得天空澄徹,湖水映照著明麗的彩霞,祖國的天光水色又是多么美好!“徙倚”,徘徊,流連不去;“滄!保柑,古人多以海來形容大湖。
作者面對空闊的太湖,不但排遣不了心頭的隱痛,反倒引發出新的感慨。下片“念平昔”三句,就是從這新感慨寫起的。作者望湖興嘆,想到往昔飄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希望做一番利國利民的事業,到頭來落得一片空虛!“歸來”二句,從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脫胎化用,說他從天涯飄泊歸來,重掃院內小路,守護自家松竹。這是寫歸隱的心愿。入世落空,想到出世,然而他真能忘懷世情嗎?“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眹、民族在遭劫難,大環境不安定,隱居者的小環境又怎么能夠得到安定呢?隱居者的心情又怎么能夠不受影響而焦慮不安呢?作者怨恨悲涼的秋風時不時地吹卷起來,緩緩地飛行在云間的新雁,由北而南給人們帶來邊境的消息,胡笳的哀怨和邊馬的悲鳴交織在一起,戰爭頻仍,烽火不息,哪里有世外桃源,哪里有寧靜的環境和心境呢?人歸隱了,心卻歸隱不了,于是就想到了東晉的謝安(字安石),他隱居在浙江東山,出山后指揮淝水之戰,擊潰前秦百萬雄師;激戰之時,他談笑自若,不動聲色。李白《永王東巡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边@里化用李白的詩句,說:今天還有誰能象當年的謝安一樣,談笑之間就撲滅了胡人點起的戰火,使社會得到安定?他自己深感到愿為謝安而不可得的痛苦,因為朝廷不需要謝安這樣的人來指揮戰爭,抗擊異族侵略者!下片詞描寫作者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理,寫得很突出:“平昔飄蕩遍天涯”,入世,可是“空飄蕩”的一個“空”字,又轉向了出世;“歸來三徑重掃”,出世,歸隱;“卻恨悲風時起”,表明沒有一個世外桃源能使人靜心歸隱;“誰似東山老”,又揭示了要想用世濟人而不得的壓抑心情。濟世不能,歸隱難安,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經典的宋詞8
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作品賞析
【注釋】
①凄切:凄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勰汉韲颠烊,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表現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后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
賀裳《皺水軒詞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句。
周濟《宋四家詞選》: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幽艷,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詞末余恨無窮,余味不盡。
俞文豹《吹劍錄》: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賞析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 ,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 ,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 無緒 ”和“催發”,設下伏筆!岸奸T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彼膽偃嗽诙奸T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 ,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 ,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澳睢弊趾蟆叭トァ倍诌B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 ,讀時一字一頓 ,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 。“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 ,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 ,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潯币晦o,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 ,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客情之冷落 ,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 ,無比清麗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隙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币簿褪钦f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 ! 此去”二字 ,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 ,“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經典的宋詞9
行路難·縛虎手
賀鑄
縛虎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為壽,青鬢常青古無有。笑嫣然,舞蹁躚,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系扶桑,爭奈愁來,一日卻為長。
史載:賀鑄枉有文才武藝,卻不得朝廷重用,只好聊以歌酒打發歲月。但又痛感光陰遽逝,功業未就。這首《行路難》就抒寫了作者這種度日如年的苦悶。
全詞皆融化前人詩句而成,這是其形式上的最大特色。葉夢得曾說它是“掇拾人所遺棄,少加隱括,皆為新奇。”“新奇”確實當之無愧,但所掇拾者并非遺棄而是精華,且系“括”而不“隱”。集句,原是一種作詩方式,采用前人一家或數家的詩句,拼集而成一詩。由于集句所特有的局限性,集成的作品往往缺少作者自己的主見而容易落入前人窠臼,同時,也難免支離破碎之弊。然而賀鑄這首獨創的“集句詞”,卻又當別論。宋人趙聞禮說:“其間語義聯屬,飄飄然有豪縱高舉之氣。酒酣耳熱,浩歌數過,亦一快也!辟潎@賀鑄此詞不但形式結構完美,而且氣象豪邁,配得上關西大漢的鐵板!
詞的上片,從開頭至“可是蓬蒿人”,以夸張的手法寫詩人及其豪俠朋輩“少年壯志當拏云”的英雄氣概。然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于是萌發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嘆,索性放浪形骸,恣情飲樂吧!這就極為自然地引出了下片。上片各句皆有所本,分別出自《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世說新語·賞譽》、《后漢書·陳蕃傳》、李白《南京別兒童入京》、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曹植《名都篇》等?少F的是,詞人并沒有讓這些古人牽著鼻子走,恰恰相反,他是信手拈來、隨意驅遣前賢名句為我所用,以現成碎錦織就自己的無縫天衣。這是由于他“意在筆先”,胸中又融萃了古人精華的緣故。
下片與上片聲氣相連。作者寄情宴樂,卻又悲嘆歲月的腳步匆匆;想留住光陰,卻又難以打發那漫長的一天又一天。這是何等的苦悶呵!“酌大斗,更為壽,青鬢常青古無有。笑嫣然,舞蹁躚,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毖矍耙慌删坪ǘ鸁,輕歌曼舞景象。然而表面放達的背后卻隱藏著深深的悲懼,這是由歌女所唱漢武帝的一曲《秋風辭》引發的。《秋風辭》有云:“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所以作者有“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之嘆。千年只一瞬耳!于是忽發奇想,要“攬流光,系扶!,拴住月亮和太陽,使時光停止流轉。然而奇想畢竟不是現實,眉間心上,依然是郁郁不得志的愁悶,連一天都覺長得難以消磨。末句“爭奈愁來,一日卻為長”,由激憤之意轉為哀愁之思,仿佛飛流直下落入深潭,憤懣不平由外露而至深藏,由激烈而變纏綿,恰如“梅子黃時雨”。
詞的下片也滿綴古語,或采古人原句,或用古人句意,涵括了《離騷》、《史記》和李益、韓琮詩里的詞句,化為完整形象,貼切自然地摹寫了自己的處境和心情。
這首《行路難》集前人詩句為詞,標新立異,獨樹一幟。詞意激越,節短而韻長,調高而音凄。作者將古語運用入化,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磊,雜揉歷代諸家各類典籍不同文體而渾然無跡,充分顯示了詞人廣博的學識和杰出的藝術才能。
經典的宋詞10
起于民間,發于唐代,盛于宋代,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聞名于世,宋代詞人更是自成一家,各有所長。
宋之前的晚唐是一個兵荒馬亂的蕭條年代。這個時期的詞仍受唐代詞的影響,帶有幾分綺怨與一種化不開的哀怨。溫庭筠的“千里玉關春雪,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便是如此。同樣是生于亂世的詞人,另外兩位宋詞的開辟者卻沒有溫庭筠一生的不得志。馮延巳的詞特點“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詞風獨到,遣詞形象,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就出自他筆下。南唐的“亡國之君”李煜,又是另一番宮闈纏綿與亡國之愁了。不管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無奈,還是“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慨,都寫出了李后主作為一代詞林大師的覺悟與風采。
今夜之月陰如故國之月,但今日之君也非故國之君了。談了幾位遭逢亂世的詩人,終于可以進入北宋的“宋”詞世界了。宋詞可以大致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要論婉約派,晏殊與歐陽修是絕對繞不開的人物。晏詞以典雅著名,像“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人生境界就是極好的寫照。被晏殊一手提拔的歐陽修,詞風雖受晏殊影響,但自有一分深摯。
在婉約派詞林中,又怎能不談柳永?柳永大力創作慢詞“曲徑通幽”的寫作風格,再加上生活經驗,柳七的詞不僅在當時風行,也被后人作為標桿,可見其影響之大。
北宋的豪放詞,就只屬蘇軾一人。讀蘇軾之詞,令人心胸開闊,心境暢然。比起婉約派的香軟,蘇軾的詩有一種“我欲乘風歸去”的豪情。
時代變遷,北宋也隨著靖康之變一去不復返。在這個人人顛沛流離的時代,李清照也在逃亡。李清照的詞多為婉約,用寥寥幾字寫出相思,寫出傷愁,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同屬于這一時期的還有詞人張元干,他的詞洋溢著愛國激情,深受人們的喜愛。
既然轉入南宋,就不能不談辛棄疾與陸游,陸游的詞存世一百多首,有的清麗婉約,而有的則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辛棄疾則是一位立場明確的豪放派詞人。他的詞存世是兩宋最多的,風格斗志昂揚,沉雄豪邁。
宋詞在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后“乘風歸去”一般消逝而去,在后來已然成為歷史。
經典的宋詞11
聲聲慢
尋尋覓覓⑴,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⑵。乍暖還寒時候⑶,最難將息⑷。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⑸?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⑹,如今有誰堪摘⑺?守著窗兒⑻,獨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細雨⑽,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⑾,怎一個愁字了得⑿!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品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破嗥鄳K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葘⑾ⅲ号f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蕮p:表示程度極高。
、丝埃嚎。
、讨阂鄬懽鳌爸。
、驮跎涸鯓拥。生:語助詞。
、挝嗤└婕氂辏喊涤冒拙右住堕L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线@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性跻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作品譯文
整天都在尋覓一切清冷慘淡,我不由感到極度的哀傷凄涼。乍暖還寒的秋季最難以調養。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
家中的后園中已開滿了菊花,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采摘?靜坐窗前獨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細雨淋瀝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么能說的夠?
創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體寫作時間待考,多數學者認為是作者晚年時期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作者中年時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于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余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國破家亡,丈夫去世,境況極為凄涼,一連串的打擊使作者嘗盡了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作品鑒賞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呛涫怯捎诠陋氁鸬,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芭f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豹殞χ卵銡埦,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于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庇申幱甓蚂V,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云‘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意近之。”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笆刂本淙缫缽埢菅浴对~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拔嗤眱删洳粌H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詞牌說明
聲聲慢:詞牌名。歷來作者多用平韻格,而李清照《漱玉詞》所用仄韻格(即此詞)最為世所傳誦。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例用入聲部韻。
格律對照
此詞的韻腳是“覓”“戚”“息”“急”“識”“積”“摘”“黑”“滴”“得”,韻部屬十二錫,可“四質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通押。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說明: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黑體字,表示韻腳。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并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經典的宋詞12
在中國廣闊的文學歷史長河中,唐詩和宋詞就像兩條磅礴大氣的分支。唐詩驚濤駭浪,但宋詞更加奔騰不息,我更愛宋詞的婉轉幽怨。那些云樹繞堤沙,那些怒濤卷霜雪,那些望盡天涯路,無不體現了宋詞的美麗與哀愁。
宋詞的美麗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宋詞用一幅幅生動的畫卷來點綴,用一曲曲形象的長歌來吟唱,正是由于這些,宋詞的美麗才又增加了一層飄渺的云煙。
宋詞的美麗固然讓人心馳神往,但她的哀愁更讓人黯然神傷。她的哀愁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愁緒黯然;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綿延不絕;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依依不舍。這又給宋詞增添了幾分色彩。
我愛宋詞,愛她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愛她的今宵酒醒何處,愛她的夕陽西下幾時回,愛她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愛她的暮靄沉沉楚天闊,愛她的一曲新詞酒一杯。我還愛宋詞,愛她的美麗,愛她的哀愁。
經典的宋詞13
我們知道南宋詞人程垓風流倜儻,他曾于一妓感情甚篤,不知為何竟分道揚鑣,但程垓并未因時間的過去而減弱對該妓的思念之情,這首詞就是作者描述了他們倆的愛情悲劇及其對心靈產生的創痛,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對該妓的癡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最高樓
程垓
舊時心事,說著兩眉羞。
長記得、憑肩游。
緗裙羅襪桃花岸,薄衫輕扇杏花樓。
幾番行,幾番醉,幾番留。
也誰料、春風吹已斷。
又誰料、朝云飛亦散。
天易老,恨難酬。
蜂兒不解知人苦,燕兒不解說人愁。
舊情懷,消不盡,幾時休。
程垓詞作鑒賞
這首詞,遣字造句,通俗易懂,但其章法藝術卻獨具一格,曲盡其情。上片起句舊時心事,說著兩眉羞,開門見山,直說心事,直披胸坎,為全詞之綱,以下文字皆由此生發,深得詞家起句之法。舊時,為此詞定下了回憶的筆調,長記得以下至上片結句,都是承此筆勢,轉入回憶,并且皆由長記得三字領起。作者所回憶的內容,是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使他長留記憶中的兩年事,一是游樂,一是離別,前者是最痛快的,后者是最痛苦的。他以這樣的一喜一悲的典型事例,概括了他與她的悲歡離合的全過程。寫游樂,他所記取的是最親密的形式憑肩游,和最美好的形象緗裙羅襪桃花岸,薄衫輕扇杏花樓。因系戀人春游,所以用筆輕盈細膩,極盡溫柔細膩情態,心神皆見,濃滿視聽。寫其離別,則用了三個短促頓挫、迭次而下的三字句:幾番行,幾番醉,幾番留。 作者寫離別,沒有作執手相看淚眼之類的率直描述,而是選取了行、醉、留三個方面的行動,并皆以幾番加以修飾,從而揭示情侶雙方分離時心靈深處的痛苦和依依不舍。行是指男方將要離去:醉是寫男方為了排解分離之苦而遁入醉鄉,在片時的麻醉中求得解脫:留,一方面是女方的挽留,另方面也是因為男方大醉如泥而不能成行。作者在《酷相思》中曾說:欲住也,留無計。醉可能是無計可生時的一計。這些行動,都是幾番重復,其對愛情的纏綿執著,便不言而喻了。作者寫離別,僅用了九個字,卻能一波三折,且將寫事抒情熔為一爐,的確是詞家正宗筆法。作者在寫游樂和離別時,都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前者緗裙云云,通過外表情態的描繪,嬌女步春的形象,飄然如活;后者則主要是寫男方的凄苦形象,而側重于靈魂深處的刻畫。
上片的回憶,尤其是對那愉快、幸福時刻的回憶,對于詞的下片所揭示的作者的愛情悲劇及其給予作者的無可彌縫的感情創傷,是必不可少的,回憶愈深,愈美,愈見離別之苦和怨思之深。這正是詞家所追求的抑揚頓挫之法。
下片起句以有力的大轉折筆法寫作者的愛情悲劇。
春風、朝云,皆以喻愛情。但是,好景未長,往日的眷戀,那緗裙羅襪、薄衫輕扇的形象,便一如春風之吹斷,朝云之飛散,一去不復返了,悲劇,釀成了!作者用也誰料、又誰料反復申說事出意外,深沉的悲痛之情亦隱含其間。天易老以下直至煞尾,都是抒發作者在愛情破滅之后難窮難盡的 恨、苦、愁,而行文之間,亦頗見層次。天易老,恨難酬,總寫愁恨這深。這句承風斷云飛的愛情悲劇而來,同時也是下文抒寫愁恨的總提,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句。蜂兒、燕兒兩句,是寫心底的愁苦無處訴說,亦不為他人所理解,蜂、燕以物喻人,婉轉其辭。作者當時的孤獨凄苦和怨天尤人的情緒由此可見。這種境遇,自然就更進一步增加了他內心的痛苦,從而激蕩出結句舊情懷,消不盡,幾時休的感慨。這個結句,既與起句舊時心事相照應,收到結構上首尾銜接、一氣卷舒之效,更重要的是它以重筆作結,迷離悵惘,含情無限,含恨無窮,得白居易《長恨歌》結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意,詞人對舊情的懷戀與執著,于此得到進一步表現。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這首詞的章法結構是頗具特色的。它不僅脈理明晰,而且能一波三折,層層脫換;虛實輕重(上片回憶是虛寫,為襯筆;下片是實寫,為重筆),頓挫開合,相映成趣。這種章法藝術是為表現情旨枉曲、凄婉溫細的思想內容而設的。而這種章法藝術,也確實較好地表現了這種內容,直使全詞寫得忽喜忽悲,乍遠乍近,語雖淡而情濃,事雖淺而言深,遂使全詞成為藝術佳作。
這首詞的另一個藝術特點是對句用得較多、較好。一是較多。詞中的緗裙羅襪桃花岸與薄衫輕扇杏花樓為對,天易老與恨難酬為對,春風吹已斷與朝云飛亦散為對,蜂兒不解知人苦與燕兒不解說人愁為對。第二是用得較好。最值得一提的是緗裙兩句。這兩句全是名詞性的偏正結構的詞組成對。裙是緗色(緗,淺黃色)的裙,襪是羅料(羅,質地輕柔、有椒眼花紋的絲織品)的襪,衫是薄衫,扇是輕扇,僅此四個詞組,就把一個花枝招展、裊娜多姿的美女形象成功地塑造出來。桃花岸對杏花樓,是其暢游之所。更值得注意的是,兩句之中沒用一個動詞,卻把動作鮮明的游樂活動寫了出來。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造詞本領。春風兩句,也頗見功底。春風、朝云作為愛情的化身,與緗裙、薄衫兩句極為協調。作者把春風與吹已斷、朝云與飛亦散這兩組美好與殘破本不相容的事物現象分別容納在兩句之中,并且相互為對,所描繪的物象和所創造的氣氛都是悲慘的,用以喻愛情悲劇,極為貼切。
經典的宋詞14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
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作品賞析
【注釋】
①金風:秋風。
②綠酒:美酒。
、圩限敝扉龋簝煞N花卉。花色艷麗。
【評解】
金風梧桐,小窗人醉,斜陽殘花,雙燕欲歸。這首小詞通過對秋景的著意描繪,委
婉含蓄地抒發了詩人的清寂之思。
猶如微風之拂輕塵,曉荷之扇幽香。全詞于平易之境,抒閑適之情。清新雅潔,饒
有韻致。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純寫秋末景色,惟結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
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以景緯情,妙在不著意為之,而自然溫婉!敖痫L”
兩句,寫節候景物!熬G酒”兩句,寫醉臥情事!白限薄眱删,緊承上片,寫醒來景
象。庭院蕭條,秋花都殘,癡望斜陽映闌,亦無聊之極。“雙燕”兩句,既惜燕歸,又
傷人獨,語不說盡,而韻特勝。
經典的宋詞15
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
縱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
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
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
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拼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yuànhuáiwútuō,jiēqínɡrénduànjué,xìnyīnliáomiǎo.
怨 懷 無托 ,嗟 情 人 斷 絕 ,信 音 遼 邈 .
znɡmiàoshǒu、nénɡjiěliánhuán,sìfēnɡsànyǔshōu,wùqīnɡyúnbáo.
縱 妙 手 、能 解 連 環 ,似風 散 雨收 ,霧輕 云 薄 .
yànzilóukōnɡ,ànchénsuǒ、yìchuánɡxiánsuǒ.
燕 子樓 空 ,暗塵 鎖 、一床 弦 索 .
xiǎnɡyíɡēnhuànyè,jìnshìjiùshí,shǒuzhnɡhónɡyào.
想 移根 換 葉,盡 是 舊 時 ,手 種 紅 藥 .
tīnɡzhōujiànshēnɡdùru,liàozhōuyīànqǔ,rénzàitiānjiǎo.
汀 洲 漸 生 杜若 ,料 舟 依岸曲,人 在 天 角 .
mànjìdé、dānɡrìyīnshū,bǎxiányǔxiányán,dàizǒnɡshāoquè.
漫 記得、當 日音 書 ,把閑 語閑 言 ,待 總 燒 卻 .
shuǐyìchūnhuí,wànɡjìwǒ、jiānɡnánméiè .
水 驛春 回 ,望 寄我、江 南 梅 萼.
pīnjīnshēnɡ、duìhuāduìjiǔ,wéiyīlèilu.
拼 今 生 、對 花 對 酒 ,為 伊淚 落 .
【經典的宋詞】相關文章:
宋詞精選03-30
經典宋詞精選02-28
經典的宋詞12-06
宋詞魂12-06
鬼魅宋詞10-19
如水宋詞09-13
走進宋詞04-01
經典宋詞精選的文章04-02
宋詞經典名篇03-30
宋詞的美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