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詩人王維的一生

時間:2021-04-11 14:20:53 詩人大全 我要投稿

詩人王維的一生

  這是一個詩人。

  我特別喜歡他,或者說,我特別喜歡他詩里有畫,畫中有詩,而那詩畫分明有著靜寂與安寧。如果說我現在有什么執著,那便是這種寂靜安寧,每每尋得,便想沉溺其中,不愿醒來。

  我曾經在頭條寫過一篇文章就叫《深諳寂靜滋味》,里面稍稍評述了他的幾句詩。

  那么今天,并不汲取他的生命片段,或者他的幾句詩句,而是從一生看待這個人,世事對他人格的影響——他如何成為他自己。從而,對我們又有何種啟發。

  看人的一生,仿佛看戲臺上一出完整的戲——生老病死苦,很快也就過去。

  中國人一定會受儒家影響,修身,治國,平天下。何況盛唐中國,雍容華麗,多少才子想做出一番大事業,惠及蒼生百姓,何況他,乃世家子弟。

  九歲父亡,十五歲獨自赴長安,長安紫陌紅塵,朱門路遠,雖干謁數年,無果。

  他真才子也。詩畫俱絕,且善簫管、琵琶。

  一次,歧王下朝,路過鬧市,眾人皆回避,而他多日想見歧王不得。于是,在一酒肆,拿起玉簫,吹奏一曲,簫聲嗚咽纏綿,回蕩在空曠的街巷。一曲終了,余味裊裊。歧王果然派人尋來,至府上,白衣少年,衣袂飄飄,又善詩畫,簫及琵琶,不覺傾倒,又薦之公主,公主席上,琵琶一曲,舉座皆驚。

  皇親國戚,青眼有加,又逢科考得意,二十三歲高中進士。被封太樂丞——以他的音樂造詣,亦是人盡其才。此時的他,真是春風得意,馬蹄聲急。那時的他有如下詩句: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他當然要大展鴻圖,同時要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探望娘親,迎娶八年前一見鐘情的美麗姑娘。

  那時候的愛情,真乃佳話。一相逢便勝今朝無數,再見時,他和劉氏,依然情意綿綿,雖然隔著歲月茫茫。他們結婚了,都善繪畫、詩文,一個彈琵琶,一個舞姿嬌嬈——靈魂伴侶莫過于此。

  人生得意莫過于此,金榜題名,洞房花燭。

  只是初出茅廬,哪知官場險惡,他的頂頭上司是高力士的親戚高鳳城。因為不愿趨炎附勢,剛剛上任,便被陷害,貶官到濟州,所謂世事無常,不過剛剛開頭。

  他寫道:

  微官易得罪,謫去濟川陰。

  ……

  縱有歸來日,多愁年鬢侵。

  此時的他,功名心甚強,不舍得離開繁華長安,亦尚不知境隨心轉,憤怒、憂愁躍然紙上。

  在濟州,他隨刺史在濟水洪災的時候,立下赫赫功勞,組織抗災,安頓災民——所謂儒家所說出世,不僅是為自己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勤政愛民、兼濟天下,才是真正的儒家情懷。他治水有功,上調回京。在濟州的五年消磨,讓他漸知并非付出就有回報,功名心也漸退。他的父母篤信佛教,此時,佛法智慧初顯,得不到的,莫若放下。

  且那時的當權者與他政見不同,他便生出辭官隱居的心,與妻子隱居淇水,兩人抄經對詩,便是神仙眷侶。哪一首膾炙人口的《鳥鳴澗》,便得于此時:

  人閑桂花落,

  鳥鳴山更幽,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詩中有畫,禪意初露。

  當同為詩人且是老友的張九齡拜相,他又思回到朝堂,為黎明百姓做點什么,只是,此時他不再急功近利,給張九齡的獻詩中有這樣的句子: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如若說官場沉浮改變了他,讓他越發了解人生的真相,從而改變自己的人格,下面這件事則讓他痛不欲生。

  妻子劉氏,難產而亡。此時他30歲,心已若古井,此后未娶,亦無子嗣,而更加信奉佛法, 并去輞川山中隱居,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句:

  如: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如: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如: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后來張九齡被貶,這次他有幸未被累及,并奉命出塞。在蕭瑟壯闊的'邊塞,他的詩風大變,唯美、壯觀、寥廓。如: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隨著愛妻慘死,知遇遭貶,他的出世心越來越重,他寫道: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既然改變不了,那么就放下,歸隱山林。

  然而,他在這塵世的劫難,還遠遠沒有過完,安史之亂,天下嘩變,他首先被安祿山關進監牢,平叛后,又被皇上關進監牢——朝廷以為他降了安祿山。等他出來已是垂垂老矣。

  出獄后,他倒是官運亨通——可是對這樣一個過盡千帆,曾經千瘡百孔的人來說,又有何用?也許內心的安寧才是最好的。

  他這一生,幸抑或不幸?不管怎樣,晚年的他與十五歲初到長安的那個白衣少年已經完全不是一個人了。從青春到老年,從躊躇滿志到隱居山林,從以簫聲引起達官貴人的主意,到萬事皆不關心,是世事,是世人,是他的經歷造就了這樣的他。

  在他被陷害,被貶抑的時候,在他妻子雙雙西去的時候,在國破、山河盡失的時候,在他已年邁卻被投入牢獄的時候,他一定也有自覺活不下去的時候吧?

  他的孤絕與苦痛在一首詩里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獨坐悲傷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那么是什么讓他活下去,并且寫出那么美麗的詩,畫出那樣美麗的畫?

  一路走來,風塵傷痕,幸有佛法智慧伴他。他姓王,名維,字摩詰。維摩詰本是與佛祖同期的著名居士。

  可以揣度一下,那些難捱的時刻,只有這樣才能度過吧:處逆境,隨惡緣,無嗔恚,消除業障;不管外面的境界變化多大,時刻保持心平氣和。所謂無生,我理解為無有念生——無有雜念相擾,也便寧靜了。

  這是大智慧,非反復修煉不得。

  你我,皆如王維,總有一些難捱的時光,總有一些覺得生無可念的時刻,但我們必須得活下去——因為有那么多沉甸甸的責任,可是如何活下去?

  唯有靠智慧。當我們改變不了現狀,莫若放下,莫若如水不爭,莫若改變自己的心對事物的看法,讓它不痛不怨,讓它淡然接受所有一切,然后好好活下去。

  可是,談何容易?

  所以,只能不斷的修煉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詩人王維的一生】相關文章:

詩人王維簡介07-12

詩人王維的名詩05-26

王維詩人的簡介02-01

唐朝詩人王維12-28

詩人王維的簡介02-18

詩人王維的介紹02-22

王維詩人是哪個朝代的?01-10

王維是哪個朝代的詩人?01-13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11-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精品在线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宅男入口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五月激情在线 | 久久人人精品视频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