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貫休古代畫家生平簡介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1。
貫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畫僧。他的一生,能詩善書,又擅繪畫,尤其是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在我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貫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愛憎分明,關心人民疾苦,痛恨貪官污吏。他的《酷吏詞》,憤怒譴責了貪官污吏欺壓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權勢的傲骨。他在杭州時曾給吳越王寫詩:《獻錢尚父》。錢镠讀后大喜,但要他把詩中的十四州改為四十州。貫休斷然回答:州既難添,詩亦難改。不肯依附權貴。
代表作是關于十六羅漢畫像的藝術風貌和進呈經過,《益州名畫錄》記載:畫羅漢十六幀,龐眉大目者,朵頤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盡其態。或問之,云:休(貫休自稱)自夢中所睹爾。又畫釋迦十弟子,亦如此類,人皆異之。頗為門弟子所寶,當時卿相,皆有歌詩。求其筆,唯可見而不可得也。太平興國(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訪古畫,日給事中程公羽牧蜀,將貫休羅漢十六幀為古畫進呈。
十六幀羅漢像是貫休繪畫作品中輝映古今的名作。不管作品的創作風貌,還是筆墨技巧,歷來都受到很高的評價。赫赫有名的《宣和書譜》就說:以至丹青之習,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羅漢,筆法略無蹈襲世俗筆墨畦畛,中寫己狀眉目,亦非人間所有近似者。
貫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傳《法華經》、《大乘起信論》,皆精奧義,講訓且勤,為郡太守王慥所欽重。王慥離職后,新任太守蔣瓌開洗懺戒壇,也請貫休為監壇。 又叫僧貫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