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先秦詩人荀子的后世評論
荀子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下面是關于先秦詩人荀子的后世評論,歡迎閱讀了解。
思想家
荀況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他的學問淵博,在繼承前期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長處加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現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許多方面的內容。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他曾說“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是說,不應該由自然主宰人,而應該由人來主宰自然,同時也應順應自然規律[6];在人性問題上,他提出“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性”和“偽”兩部分,性(本性)是惡的動物本能,偽(人為)是善的禮樂教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政治思想上,他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同時重視人的物質需求,主張發展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在認識論上,他承認人的思維能反映現實。但有輕視感官作用的傾向。在有名的《勸學篇》中,他集中論述了他關于學習的見解。文中強調“學”的重要性,認為博學并時常檢查、反省自己則能“知明而行無過”,同時指出學習必須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習態度應當精誠專一,堅持不懈。他非常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國家要興旺,就必須看重教師,同時對教師提出嚴格要求,認為教師如果不給學生做出榜樣,學生是不能躬行實踐的。他也提出了“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后來蒙恬、李斯、韓非等皆為荀子弟子。
文學家兼教育家
荀子的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有很強的邏輯性。語言豐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風格,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他的文章已有語錄體發展成為標題論文,標志著我國古代說理文趨于成熟。對后世說理文章有一定影響。《荀子》中的五篇短賦,開創了以賦為名的文學體裁;他采用當時民歌形式寫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運用說唱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學術思想,對后世也有一定影響。荀況不愧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學家、教育家。此外,荀子還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先秦詩人荀子的后世評論】相關文章:
先秦詩人莊周的著述09-30
先秦詩人老子的主要著作10-06
先秦詩人老子的思想體系11-16
后世敬仰08-05
今生后世06-11
王羲之對后世的影響10-24
杜牧的后世評價11-10
后世影響和典故09-15
孟浩然對后世的影響03-17
屈原《離騷》對后世的影響06-05